35歲的李思雨(化名)在重慶北部婦產醫院做試管嬰兒助孕的時候,已經是她的第三次體驗了。在這之前,她已經在市內一家公立醫院做過兩次了。
醫院讓做了移植後十四天回去查驗HCG以確認是否懷孕,但群裡的姐妹們少有真能忍到那一天的,大家都知道,一般來說,很多人到七天八天的時候就測得出了。李思雨第七天迫不及待地測了,沒中;第八天,也沒中。她不可避免地認為,第三次失敗了。
《左傳》裡講軍事進攻講究士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至此,她的士氣也用完了。在做第三次試管之前她和老公就商量過了,這次再不行就放棄了。人生路漫漫,沒有孩子也要繼續走下去,還能怎樣?
還沒到返院的時間,夫妻倆甚至開始商量恢復下身體後去西藏自駕遊散心了。
結果,移植第11天的晚上,她一個順手再測了一下,驗孕棒上顯示出兩道槓。她不用去散心了。
曲折的求子路
李思雨今年35歲。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生二胎了,但這才是她第一次懷孕。
她曾經有過一次失敗的婚姻,那時候就一直沒懷孕,她卻也沒多想。後來她談過戀愛,沒有到談婚論嫁的地步就散了,就更沒想過生孩子的事。直到三年前她遇到了現在的老公,感覺終於對上了,兩個人商量著就開始備孕。沒想到一直沒有懷上。
直到2019年她檢查出卵巢功能不太好,而且輸卵管一側堵塞一側不通暢,醫生說這種情況很難自然受孕。很快,她就做了介入手術,信心滿滿地繼續備孕。幾個月過去,還是毫無動靜。這下李思雨開始有點著急了,年歲不等人,她已經34了,再拖下去真的怕終身遺憾。
於是李思雨和老公領了證,堅定地站到一起開啟了試管之路。
她先是選擇在市內一家著名公立醫院。一開始,她還是很積極也很樂觀。但是很快,她敗下陣來。她第一次試管在移植後宣告失敗,胚胎未著床。她安慰自己,不可能那麼順利的,這次就是運氣不好。下一次也許就好了。於是在短暫的調養後,她又做了第二次試管。
這一次卻比第一次還不如。這一次取完卵之後,胚胎一個都沒能配成,她沒能做移植手術就已經宣告失敗。
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不到一年時間,兩次試管失敗,李思雨再積極樂觀也有些扛不住了。
兩次打擊,讓她感到迷茫,還繼續嗎?有個在重慶北部婦產醫院做試管嬰兒成功的朋友問她要不要換到這裡來試試。李思雨猶豫了一陣子,還是選擇賭一把。
她和她老公說,咱們再試這一次。
2020年4月份,滿心孤注一擲的李思雨第一次來到重慶北部婦產醫院。她預約了生殖中心主任曾品鴻醫生的號,她朋友的主診醫生就是曾醫生,「很負責任的一個醫生」,這個評價打動了李思雨。在後來幾個月的接觸中,曾醫生從始至終都在用行動證實這個評價。
看過李思雨的病例和各種報告,曾醫生敏銳地指出,她的卵巢功能不好可能是前兩次試管失敗的主因,建議李思雨先做檢查。檢查結果證實了這個猜測,李思雨的卵巢儲備功能太差,暫時先不進周促排,開了一些調理和提升卵巢功能的藥給她。
曾醫生安慰她,「先做好調理,會好的。」
不可思議的順利
在曾醫生的安慰下,李思雨開始耐心地調養身體,吃藥調理卵巢。終於在七月中,她正式進周。
第三次做試管了,李思雨對流程已經很熟悉了,按部就班地進行。曾醫生讓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促排的時候,曾醫生甚至記得她的進程,她的卵泡長到多大了,然後根據她的情況調整藥物劑量。她想,這次也許真的可以了!
也許就是在這种放松的狀態下,這一次試管之路,不可思議的順利。李思雨7月11號末次月經後正式進周,曾醫生給她用的拮抗劑方案,打果納芬促排,7月26號就進行了胚胎移植手術,進度相當喜人。這次她的「戰績」還是不算好,只取卵了5枚,配成了2個,但是比較安慰的是質量很好。她之前的胚胎都是三級胚胎,估計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沒有著床。
這次唯一的小插曲也就是移植後第七天、第八天她都沒能測到好消息,還好,終於等來了好結果。
媽媽的「矯情」
李思雨的身邊有很多朋友已經生育過。
李思雨曾經不太能理解她們的孕期為何那麼敏感,那麼小心翼翼,直到她腹中也有了那個小生命。
李思雨覺得自己像變了一個人,身體上的每一點不適都要懷疑是不是寶寶有問題,這讓她覺得自己有點「矯情」,也讓她慢慢明白,原來這就是專屬於媽媽的情緒。
告別了那些不管不顧,多了一些牽腸掛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