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日 木衛二評《荒城之月》:荒城明月光,照我獨彷徨

2021-02-13 柯首映

柯首映第7場首映短片

《荒城之月》

(第16屆臺北電影節最佳動畫片)


荒城明月光,照我獨彷徨


文 | 木衛二

動畫片一直是這兩年暑期檔電影的熱門話題,其背後也跟動漫產業的整體布局有關係。無論是嘗試國產3D動畫的《大聖歸來》還是募仿日本吉卜力工作室的《大魚海棠》,它們都獲得了空前關注。

情懷與大手筆製作之外,也有許多獨立的動畫影像工作者,完成了風格各異,做工不同,與傳統歷史或中國文化有重要關聯的動畫創作。像《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定格動畫短片,偏長於動作場面,創作團隊被引入到侯孝賢《刺客聶隱娘》的內地宣傳。還有像中央美院畢業生耿雪的陶瓷動畫短片《海公子》,脫胎於蒲松齡《聊齋志異》,冰涼悽冷的影像質感,走了一系列藝術展覽,令人側目。

再聯繫及過去幾年我參加過的一些短片評獎,動畫短片創作可謂五花八門,源源不斷地向主流工業輸送著各種人才。譬如眾所周知的,《大魚海棠》始於十二年前的一部七分鐘短片。還有另一則讓影迷憑弔的影史遺憾——楊德昌直至逝世也未能完成的武俠功夫動畫片:《追風》。

以這般主流口吻的綜述開場,無非是想說明,短片在創作力方面,不僅彰顯了一個作者的驚鴻一瞥或靈光一現,它們更像湧動在動畫產業背後的鮮活力量,呼之欲出。通往長片的道路,可能折戟沉沙,也可能扶搖直上。畢竟,製作動畫片所耗費的精力財力物力都是一眼可見的成本付出。而本土動畫片的終極榮光,還是令所有人引以為傲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先於產業,如同電影,動畫首先是一門藝術。

這次推薦的短片《荒城之月》,它是一部來自臺灣的別致動畫。我並不了解導演吳德淳的個人背景。它吸引我的,是以第一人稱講述的阿公(爺爺)故事,全部用閩南方言(臺語)完成,還有模仿不同人物的對話,有男有女。

這個二戰背景下的「愛情故事」(能否稱之為愛情暫且不提),故事圍繞一間小診所展開,阿公、阿嫲還有無名女子。故事引發的情感擾動,在戰爭面前,小到被隨手一抹,就可以擦拭而去。

影片採用版畫加水墨的表現形式,不時出現傳統默片的字幕卡手法。配樂是我料想到會出現的南音,它來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渡海去臺灣弘揚南音藝術的王心心。一曲李白的《菩薩蠻》,道出了愁情離緒空對月的哀婉感傷。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出現南音(南管)配樂的臺灣電影,一是侯孝賢的《戲夢人生》,一是張作驥去年的《醉·生夢死》。前者寫小人物在臺灣歷史迷局中的命運沉浮,他手擎布袋戲偶上臺,殊不知,人也是歷史擺弄的玩偶。後者以南音唱李白的《將進酒》,寫了創作者或人物的抑鬱不得志,黑暗,絕望,還有難逃一死。

不難發現,南音是一種帶有強烈印記和個人情緒的古雅曲樂,它可以隨著歌者自我情感和二次發揮而演繹變化。調子平穩,低沉,舒緩,迂迴。慢到你要心平氣和,遺忘此間煙火。平得近似清湯白水,卻能夠直抵肺腑。年幼時聽聞,有如來自歷史深遠處的不知名唱腔。

南音在《荒城之月》的故事裡,起了兩層作用。一是配樂本身的烘託,告慰離人,一曲訴衷腸。二是帶出祖輩生活的歷史時代,營造出追憶故人的情境。

與甘耀明的原著小說相比,電影捨棄了日語對話,剝離了這一帶有明顯政治意味的時代元素,只剩純粹的人與歷史。醫者,救人。畫者,尋找美。這兩件事情在亂世之際,都變成了特別幻滅、引發惶然的理想存在。

版畫的形式,令《荒城之月》的影像拙樸,力道渾厚。縱然因此缺少了線條上的靈活變化,而只能較多採用到移動、遮擋和疊印的層次變化,但一版一筆的變化,有如一個受制於時局,步步維艱、不得前行的小人物故事。

作為評論者,只能大膽猜測吳德淳導演是希望用版畫這一形式,來表現時局的壓抑與社會的禁忌。畢竟,這是一個在黑暗中尋索剎那卻永恆之美的靈魂故事。正如身為醫生的阿公,想的還有救死扶傷以外的事情,他需要完成一幅不再是支離破碎的人體素描畫,是一項關乎藝術創作形式,具有更高標準和原則的人類精神追求。

 

「一枝草一點露,這只是時局的命運。」

古往今來,歷史只寫帝王將相,到了現代,慢慢有了個人口述的歷史。你要耗費氣力,在枝繁葉茂當中,穿過浮燈殘影,守得雲開月明。

《荒城之月》包含了一個重要的人物關係和情節反轉,但電影卻沒有點破更多。無名女子的身世如何,後來命運又如何,一切在畫作面前,似乎又變得不重要了。更何況,正如後來畫作那樣,阿公總會一手擦掉,變成了茫茫無所依的灰紙一張。

開篇部分,阿公想畫一幅裸體寫真卻不可得,表面上是因為世俗民風的保守固執使然。但因為光亮而怕被人看見,因為燈光會招致轟炸,倒也影射了時局的黑暗與不安。

封建時代,中國男人先結婚後戀愛的故事已是美談,因父母家族之命而結合卻沒有男女之愛的,幾乎是常見案例。故而侯孝賢拍了一部清末男人們到妓院談戀愛的《海上花》,他們接杯舉觴,女人爭風吃醋,卻出不了那一方屋宇,不問外面時局。

戰爭的到來,製造了疾病、死亡與破敗,也讓眼前一切有了可以主動或被動了結的時刻。阿公與女子的相遇,一來是感動於她的堅持,二是被她的美貌,與生具有的生命力所吸引。

至於畫下的,不重要。看到的,才重要。

明月高懸之際,映射的是生命的光輝之時,人生與天地,看出去仿佛就會變得更遠一些,沒有真正的終結。

《荒城之月》,本是流傳了一個多世紀的日本名歌,寫的也是懷古感今之心緒。置放於影片中的二戰末期,與今時之我對阿公故事的回望,形成了又一個呼應,有如瀕死般的咳嗽,老式鐘錶的走動,喚醒作者對生命本質的思索。

月光,月色下的畫作,榻榻米上的女性胴體,它們不偏不倚,不代表任何好與壞,畫好了又擦拭去,只是屬於屬於生命的美好與寧靜,無關戰爭、生死和時局。

往大了說,這是一個夾雜了反戰訴求、歌頌生命與女性美的動畫短片,是一個深受西方影響的知識分子,對東方女性生命和苦難的觀察身世。關於這點,只需要注意阿公與女子的人物裝束和形象設定。往小了看,《荒城之月》似乎只是關於一個年輕人的彷徨,連情迷意亂都說不上。費牧的《小城之春》,說的是難以抉擇命運出路。

但在內容上,它與《荒城之月》的日本歌曲,與南音這一曲樂的靜心清流特點,試圖達到一種觀者自照的留白目的。不予道破、餘味深長的結局,也讓這個曖昧不明的亂世故事,帶有了不太確定的成分。比如有人看完會想到:那幅畫,它真的完成過嗎?

作者簡介|木衛二,著名影評人,生於泉州,現居北京。著有《身不在場》 、《獨立日:用電影延長三倍生命》。

@ZERO:很好奇這片子是怎麼做的。剪紙還是版畫?從來沒有看到過這種動畫,讓人眼前一亮的風格,感覺故事也挺好的,戰亂年代的醫生和帶丈夫投醫的女子萍水相逢,於戰火中完成一幅素描,世事如轉蓬,一篇上好的動畫散文。

@Hilda 江楓:旁白很有味道。其中講述阿公遇到初戀的那一段,感覺很像吳念真的《多桑》裡,日據時期遺留的電影院在放著日本的黑白電影,有旁白用閩南語解說劇情,翻譯臺詞。滿滿都是年代感。

@南門頭上:一聽就是南音王心心,南音的調調和這個片子很搭,荒腔走板的感覺,荒煙蔓草的感覺,也是宿命的感覺。也想起那部叫《桂花巷》的老電影,驀然回首,只是煙之外……

@老歇菜:理解是否終能帶來和解?人們首先得與過去的自我達成「共識」,才能釋然的迎向未來的坦途。

@白河夜行:夜半荒城聲寂靜,月光淡淡明。 昔日高樓賞花人,今日無蹤影。有限的線條勾勒出無盡的情感,木版畫的呈現形式與疏離克制的情感真是絕配。

@小可愛:莫名覺得配音模仿不同人物的講話語氣很萌呢。

@KHY:喜歡這部片,奇奇怪怪,怪怪奇奇。方言也好聽,沙沙的,也像煙像月光。

 

本文為「柯首映」原創

轉載/品牌合作/商務合作

請聯繫 jia@yishangmedia.com

QQ:373860976



全球電影短片中國首映平臺

柯首映常年徵集優秀電影短片

提交作品可登陸網站 www.jiascreen.com

或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日本民謠《荒城之月》,蒼涼且悽美
    這首曲子名叫荒城之月(Kojo no Tsuki| 荒城の月),由日本近代音樂之父瀧濂太郎創作。在許多人眼裡,這首曲子幾乎就是日本的第二國歌。荒城之月又叫《寂寞的荒城》蒼涼的月色浸著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古道西風瘦馬似的離別,將人生的冷峻寄託於千年不變的孤寂與落寞。
  • 【如歌往事】荒城之月
    今天我們就通過一首歌談一談這個複雜民族的另一個側面。這是由老一輩日本平民女星倍賞千惠子演繹的《荒城之月》,可能大家對她已經很不熟悉了,不過很多人應該還是看過她和高倉健合演的《幸福的黃手帕》《荒城之月》在日本是一首家喻戶曉的歌,甚至很多人把它視為日本的二國歌,當然這也很好理解,他們的國歌《君之代》不是一般的平淡乏味,聽得讓人昏昏欲睡,難聽程度和我大清短命的國歌《鞏金甌》有一拼。
  • 《荒城之月》|日本小鄉村的「英靈碑」值得借鑑
    《荒城の月》在日本流傳一百多年,家喻戶曉。除了《櫻花》,日本就是這首歌最有名了。很多日本人把《荒城の月》看做是第二國歌。
  • 《荒城之月》
    《荒城之月》(日語:荒城の月),又叫《寂寞的荒城》是日本明治時期的民謠,由近代音樂之父瀧廉太郎(1879~1903)作曲,日本近代詩的開創者之一土井晚翠
  • 《荒城之月》優秀劇評賞析
    昨天我們發布了《荒城之月》劇評的甄集活動,《荒城之月》劇評徵集|你寫劇評我送贈票,得到了大家熱烈的響應。
  • 先鋒實驗戲劇《荒城之月》探班之旅
    一、「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城堡」其實相比如現在很多叫座的喜劇電影,浙江話劇團選擇改編排演這部老作品是需要勇氣的,它要觀眾從歡聲笑語裡走出來,從捧腹開懷裡跳出來,安安靜靜地審視這戲中人,戲中情。於是我也曾擔心地問《荒城之月》的導演陳大聯先生:「會不會擔心這部電影和現在主流觀眾的喜好不同。」
  • 荒城之跡
    歌女緩緩而出,唱一支《荒城之跡》,還沒唱完,樸正熙就被槍殺。荒城遺蹟,月色降臨,芳草漫天。孤獨的旅人,輾轉難眠。悲傷的蟲鳴,默默流淚。荒城空蕩,碧草連天。告訴我這個世界是空虛。我的身體在尋找什麼?徘徊在無盡的夢鄉。我很喜歡的一些韓語詞,它們的發音和漢語很像,意境古典:荒城황성,月色월색,芳草방초,孤獨외로운,悲傷슬픈,蟲鳴벌레 소리,眼淚눈물,人生空虛세상이 허무한 것을於是我做了一點研究。
  • 預告日 第16屆臺北電影節最佳動畫片《荒城之月》
    《荒城之月》
  • 唐樂 日曲丨欣賞瑞鳴《荒城之月》
    可以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支持我們的實體唱片哦∧∧唐樂 日曲欣賞瑞鳴《荒城之月》但它的音樂卻留給我們太多想像,更留給後世一個永遠的美麗,直至傳至一海之隔的東瀛,緊鄰我們的高麗王朝。《荒城之月》,乃瑞鳴唱片最新出品的一張專輯,準確的說這是繼瑞鳴的《明月映敦煌》後的又一唐樂專輯。
  • 回到現場|專訪《荒城之月》導演吳德淳
    圖為導演吳德淳憑《荒城之月》摘得第16屆臺北電影節最佳動畫片獎《荒城之月》的故事發生的那個年代,我印象最深刻就是版畫,因為版畫創作過程是最便宜的,只要你有木頭就可以創作,30年代有很多版畫作品。選定了這個媒材後,剛好我們找到了藝術家徐沐冉。版畫容易刻板僵硬,但徐沐冉美感很好,線條非常優雅,尤其擅長處理景。《荒城之月》最後一幕的畫面是一刀一刀刻,我們一格一格拍出來的。
  • 電影《荒城紀》曝煉獄版海報 開啟路演口碑爆棚
    網易娛樂5月16日報導 由天津市金睿天甲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瞬心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輝煌連線(北京)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大地華瑞電影發行(北京)有限公司,蘇州歐瑞影業有限公司,廣州好傢夥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吳昕昕監製,徐嘯力導演,實力派演員斯琴高娃,褚栓忠,李暢、郝星棋、閻青妤、王建國主演的電影《荒城紀》目前正在路演,各地口碑持續爆棚
  • 影 評‖ 透穿骨髓的《荒城紀》
    透穿骨髓的《荒城紀》 作者:青菜《荒城紀》導演:徐嘯力主演:褚栓忠、斯琴高娃、李暢、郝星棋黑色幽默、諷刺,網評8.4分。 《荒城紀》時間設定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山西一個偏遠的山村,故事情節以村保長(褚栓忠飾)為了套取縣裡劃撥祠堂建設款而鋪展開來。封鎖了幾千年的中原大地,一個敗壞的年代各種荒誕的又真實存在故事情節被導演搬上銀幕:「禮義廉恥堂」變成了「李憶蓮祠堂」「蔣中正」變成了「講忠貞」… …這是在用黑色幽默去諷刺一個時代,直戳「新興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的野蠻接駁。
  • (劉育熙)小提琴演奏《荒城之月》,如同亙古不變的月光,撥開晦暝繚繞的雲霧,流瀉在傾頹荒蕪的城垣上.
    (劉育熙)小提琴演奏《荒城之月》       這首曲子名叫荒城之月(Kojo no Tsuki| 荒城
  • 周深獻唱《陳情令》主題曲《荒城渡》
    網易娛樂5月4日報導 近日,周深亮相某活動現場,作為壓軸嘉賓演唱了兩首歌曲,一首是大家熟知的《大魚》,還有一首就是讓周深再度衝上熱搜的《荒城渡》。
  • 《荒城之月》主題變奏曲,蒼涼而悽美,幾個吉他版本欣賞
    【編者按】為方便支持公眾號發展的新老鐵粉關注動態,每日直達微店和知識星球,本帖為微店與星球展示的長期固定位置,展示微店產品全貌和知識星球更新情況。
  • 電影《荒城紀》在離石彩家莊開機
    ▲3月12日,電影《荒城紀》在離石區紅眼川鄉彩家莊村舉行開機儀式,全劇組100多名演職人員參加了開機儀式,現在就讓我們去現場了解一下吧。3月12日上午8點28分,電影《荒城紀》在鞭炮聲中正式啟動開機拍攝,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電影《荒城紀》講述的是發生在民國十八年間,以新社會運動為背景,展開的一個有情懷有品位的文藝影片。
  • 荒城渡
    遲因遲因,我遇見你時,已錯過最好的開頭。 薛齡隔著帷帽帘子看那些真真假假的故事,不知不覺紅了眼眶。 典神節那日,太子大戰歸來,收服邊境十城中最後一城,四海昇平,舉國歡慶。 琴聲再次響起,伴著沉沉的腳步聲,禁衛首領挾著風雪闖了進來。 「我等奉命前來捉拿行刺太子的逆賊晏期,請公主莫怪。」 許是兵器太晃亮,薛齡覺得指尖冰涼得像極了它們的觸感。 沉默許久,她問:「你還有什麼話要對我說嗎?」 「沒有。」
  • 《荒城紀》被爆幽靈場後:這並不是一部爛片,導演還來頭不小
    影評人聯名推薦  為了鑑定這部5月18日上映的《荒城紀》的優劣,我們本打算在上映首日購票觀看,卻發現影片的29場午夜加映場(00:00-05:59)有數場滿座,加映場整體上座率達到六成以上。  《荒城紀》在上映前三天只拿到82萬票房。截止5月22日,《荒城紀》上映五天票房100萬+。這本來只是一個努力且失敗的電影營銷故事。
  • 荒城冒險,《無主之城》開啟國產孤島劇時代
    該劇於7月24日在愛奇藝平臺首次上線獨播,正式加入視頻網站的暑期檔之爭。《無主之城》的製作班底使其在播出之前就備受期待。熱播劇編劇徐速、知名製片人李亞平,以及中國懸疑流派作家蔡駿擔任的總策劃等,都使得該劇在突破式創作上充滿誠意。要想成為消暑爆款,誠意之外,更需內容。
  • 「古樸蒼茫,宏闊疏野」 瑞鳴音樂專輯《荒城之月》再獲美國獨立音樂大獎提名!
    繼瑞鳴音樂《一路蓮花》獲14屆美國獨立音樂大獎提名,瑞鳴音樂專輯《荒城之月》再獲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