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之月》(日語:荒城の月),又叫《寂寞的荒城》是日本明治時期的民謠,由近代音樂之父瀧廉太郎(1879~1903)作曲,日本近代詩的開創者之一土井晚翠(1871~1952)作詞。
1900年,東京音樂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為了編撰中學音樂課本,向當時的文學、教育工作者及音樂家徵求詩作與樂譜。著名詩人土井晚翠接受了三篇詩文委託,其中一篇題目正是《荒城之月》。
《荒城之月》 的題目勾起了晚翠的幽思,他聯想起福島縣會津若松的鶴城的一段悲壯的歷史。江戶時代末年。在1868 年打倒德川幕府的倒幕勢力和維護幕府的舊幕府勢力之間發生戰爭,歷史上稱之為「戊辰戰爭」。舊幕府勢力在各地不斷戰敗,會津也成戰場。當時會津藩所有武士家十五歲到十七歲的少年們,自動組成「白虎隊」,總計有343名。他們肩負著藩主、父母、鄉親們的囑託,手持武士刀或長矛,與官軍的大炮殊死對抗,當城池終被攻陷,倖存的20位小武士,在戰火中逃出城門,據守在飯盛山中,最後全體切腹自殺身亡,只有1位被救回來,這就裡日本歷史上的「會津戰爭」。「白虎隊」的悲壯而彩烈的故事在日本廣為人知,至今飯盛山周邊還流傳著關於「白虎隊」的武士道佳話。
土井晚翠據此在完成了四段優美哀悽的詩文,蒼涼的月色浸著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古道西風瘦馬似的離別,將人生的冷峻寄託於千年不變的孤寂與落寞。曲調悲涼,哀怨悽婉,感人至深。
小林旭、 李香蘭 和 山田美楓 的 三種不同的 演繹
小林旭的演繹 -- 蒼涼
李香蘭的歌聲穿過歲月而來 -- 驚豔
山田美楓的演繹 -- 經典
《荒城之月》的歌詞有多個版本的中文譯文。下面這個應該是最接近原文意思的版本。
土井晚翠:1897年畢業於東京大學英文系。1899年,出版詩集《天地有情》,一夜成名。土井晚翠與島崎藤村、國木田獨步,是日本近代詩的開創者。
關於編者
About the author
哲嘉,Christine。生於天津,移居雪梨。秉持開放態度,崇尚獨立思考。長於邏輯思維,熱愛文史哲藝。見落日綺霞而神馳,聞鳥鳴嘉樂而心喜。遇良善誠摯而感佩,識本真靈動而相惜。有感而寫小文,興起以造閒詩。隨心拍照片,自在觀天地。著有詩集《塵夢》。文章詩作散見於網絡報刊。
歡迎您掃碼關注【哲嘉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