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綜藝盤活一個行業,芒果TV的《明星大偵探》便是如此。有數據顯示,其第四季僅先導片的播放量就高達5700萬,前三季的豆瓣評分動輒破9.0,累計播放量高達66億,懸疑燒腦的遊戲色彩催生出一大波「劇本殺」生意,趁著東風,線上線下瘋狂圈錢。
時間追溯到2016年,彼時的劇本殺市場方初具規模。從去年開始,線下的劇本殺門店急劇增加,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全國門店由2400家飆升至12000家,即便是歷經今年的疫情風波,劇本殺的勢頭也不容小覷,根據美團統計,截止2020年11月底,劇本殺店已經突破30000家。
不僅如此,今年春節期間,頭部劇本殺APP「我是謎」迎來用戶爆發期,伺服器一度瀕臨崩潰。2018年,資本入局劇本殺賽道,據不完全統計,當年獨立劇本殺產品完成融資總額超過數千萬,連騰訊也在微信端推出遊戲小程序。
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iOS免費榜排名上升最快的前1268個APP中遊戲佔了35%,其中「我是謎」位居遊戲類榜單第三,甚至壓過曾經社交遊戲霸主「狼人殺」的風頭。但外界向來只能看到光鮮亮麗,所謂的辛酸與一地雞毛只有創業者自己清楚。
盒裝,限定,獨家:劇本殺的笑與淚公開資料顯示,劇本殺最早起源於英國的真人扮演實景遊戲《推理之謎》,不知什麼時候,各種劇本殺門店在城市的商圈街道中扎堆而起,密集程度實在令人瞠目結舌。以新媒體《錦鯉財經》的坐標城市「臨沂」為例,打開美團搜索關鍵詞,附近5千米以內的劇本殺門店將近30家,單從評論區的玩家配圖來看,無論是外部裝潢還是內部設計,所有門店基本都大同小異,就連價格也無甚區別。
值得注意的是,劇本殺最大的賣點其實是「劇本」,一個精彩燒腦無邏輯漏洞的故事往往會成為獲客的主要資本,而被娛樂無限拉長的內容消費最終依舊要落足於此。但有意思的是,很多劇本殺門店並沒有很明顯的內容競爭點,尤其在三四線城市,嚴重的劇本同質化無疑讓本就擁擠的市場雪上加霜。
尤其老玩家對劇本的要求更為嚴苛,一旦對遊戲內容失望,天然自帶的社交屬性便意味著門店將要流失不少客源。
比如,在美團上搜索附近的劇本殺門店,頁面顯示中距離最近的前幾家,雷同劇本比比皆是,
臨沂本土劇本殺圈內熱門的幾款本子《古木吟》《鳶飛戾天》《良辰吉日》等,在美團上幾乎隨處可見。
內容同質化儼然已經成了行業發展最大的痛點,據悉,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劇本殺的市場上通常會將劇本分成三種:盒裝劇本、城市限定本與城市獨家本三種。根據調查顯示,盒裝本指不限量銷售的劇本,售價約500元/盒;城市限定本指一個城市只有三家劇本殺門店能獲得授權,售價1000元~2000元不等;城市獨家本指一個城市僅有一家門店獲得授權,售價2000元~10000元不等,單款劇本的盈利一度超過50萬。
此舉雖可行,但卻未必奏效。2018年,劇本殺平臺「百變大偵探」籤約了50多位劇本創作者,雖然劇本殺的「IP」費比起影視類實在不值一提,但優質劇本多數以版權加分成的形式進行出售,小型單體門店為了節約成本,顯然不願意負擔太多的版權費,如此一來,便只能退而求其次。
在淘寶上,有不少盜版劇本售賣的店鋪,某擁有4萬左右粉絲的店鋪,店內劇本多達數百部,其中頗受歡迎的《古木吟》《鳶飛戾天》便赫然在內,且銷量皆名列前茅。長此以往,劇本殺的風向恐怕要因此而大轉彎。
「膨脹」起來的產業鏈很難說《明星大偵探》如今的熱度與年輕人中的社交新寵「劇本殺」到底是誰沾了誰的光。近日,明偵第六季開播,豆瓣評分依舊維持在9分以上,嘉賓楊蓉與周深數次徘徊在微博熱搜上。坦白來講,劇本殺市場最初的繁榮的確是仰仗了爆款綜藝,但現在,未必沒有反哺的趨勢。
據悉,早在2018年底,頭部劇本殺平臺「我是迷」就成了《明星大偵探》的贊助品牌之一,當時的贊助費高達數千萬,而官方的劇本與道具也會在平臺繼時上線。
另一方面,劇本殺市場也從側面助燃了IP文娛,就目前來看,這門原本在線下生機盎然的生意正漸漸攀爬向上,公開資料顯示,國內不少知名IP已經與劇本殺平臺達成了授權合作,諸如《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海上牧雲記》等等,劇本殺能不能養活自己有待商榷,但它的異軍突起的確使整條產業鏈的前前後後都變得「膨脹」起來。
根據調查顯示,基於劇本殺對內容消費的依賴,資本朝這方面蔓延的速度絲毫不比市場主流差。例如某劇本殺內容平臺「小黑探」,有數據為證,這個小眾平臺在整個行業中飾演著創作者「經紀人」的身份,而在去年11月份,該平臺的GMV近500萬,訂單量中75%-80%來自於門店,月GMV增長預估會維持在30%左右,作者人數達2000人,上架劇本數超1300本,最高銷量近千單,覆蓋線下門店約12000家。
不可否認,劇本殺作為近兩年才起勢頭的新生意,其商業生態還沒有系統地形成體系,這種看似不起眼的缺陷實則給了很多牟利者可鑽的空子。除了小黑探,很多線下賽事承辦、原創IP、作者經紀平臺也在潛移默化間浮出水面。
去年8月,有創業者甚至開始研發劇本殺店鋪運營SaaS系統,僅上線兩個月,平臺就有500多家線下店鋪入駐使用。而截至目前,劇本殺中體量最大的遊戲平臺用戶也不過數百萬。「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句老話用在劇本殺市場上似乎格外合適。
大概從去年開始,劇本殺在線下便隱隱有與旅遊業合體的跡象,今年疫情無疑加速了這種趨勢。據悉,成都、長沙、北京等地的景區中劇本殺項目屢見不鮮,其中四川某地的團購價一度高達888元,2020年11月,海口劇本殺聯盟活動也吸引了大波遊客。誠然,當前劇本殺市場大有利益大亂鬥的既視感。
難逃陌生人社交的「魔咒」更深的層面的來看,其實劇本殺遊戲的背後難逃陌生人社交的加持。打開「我的謎」APP,主界面上隨處可見「社交」的元素。這也情有可原,畢竟沒有一個大賽道來撐場面,僅憑遊戲來吸引劇本殺愛好者很難改變網際網路中根深蒂固的小眾鄙視鏈,這或許也會成為整個市場固步自封,難以破圈的本質原因。
而社交基因也決定著劇本殺產品的價值變現高度,但一旦觸及社交,尤其是「陌生人」社交,基於這個領域的敏感與衝動,劇本殺又不可避免地從側面被注入一些人性中不可窺視的灰色變量。
比如說,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劇本殺行業內總量大概有3000多個爆款劇本,其中涉及敏感內容,打著違禁擦邊球的有上百本,色情與暴力均被當成引流的媒介。此前有媒體報導過,在全國每千個線下劇本殺門店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門店或多或少會設置這類劇本。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是陌生人之間在線下組局劇本殺,陰謀論上演的機率無疑便會多增加幾分。2020年7月份,「1818黃金眼」報導過,23歲的杭州女孩在某團購app上購買了一家高分推理館的劇本殺套餐,而在到達門店的時候卻只有她跟另一名男性玩家在場,當時店員給出的說法是,其他幾位玩家都遲到了。
後續上演的戲碼可想而知,劇本殺似乎已經準備在名利場中大展拳腳,但蓋在其身上的「遮羞布」卻被外力頻繁揭開。
線上也不外如此,曾經在微信小程序「一起劇本殺」中,各類劇本風格分類中明目張胆地出現「十八禁」的字眼,而這一門類平均瀏覽人數明顯要遠高於其他分類。有劇本殺編劇表示:「由於這類劇本的暢銷量非常大,很多創作者在寫劇本的過場中往往會為暴力而暴力,為色情而色情。」顯然,這是圈子裡心照不宣的事。
成也社交,敗也社交。此前在網際網路圈鬧得沸沸揚揚的「殺豬盤」案再次將陌生人社交推至風口浪尖,對比之下,劇本殺下隱藏著的社交病灶可見一斑。從遊戲到社交,這是劇本殺成長的「阿喀琉斯之踵」,既是盔甲,也是軟肋。
歪道道,網際網路與科技圈新媒體。同名微信公眾號:歪道道(daotmt)。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