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好嗎?
點擊清玉 百合香關注我,一起變成更好的我們!
二戰之初,弗蘭克爾被關押在曾被稱為」死亡工廠「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可他卻成了聖經中那個「倖免於難」的人。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中他很少提及自己所受的艱辛和苦難,而是告訴人們那些讓人堅強地活下去的勇氣。在集中營的生活是一場為了每天的麵包、為了生活、為了朋友的鬥爭。可是很多獄友不是因為缺乏食物和藥品而死,而是因為缺乏對未來的渴望和找不到自己活著的意義,這讓弗蘭克爾感到很遺憾、無奈。✿ 對愛妻的思念給了他強大的求生欲
「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他多次引用尼採的這句話,在獄中舉步維艱的時候都是靠著有朝一日可以活著與自己心愛的妻子重逢而支撐下來的。「我強烈感覺到她的存在,她陪伴在我身旁,我甚至有伸手觸摸她或抓住她的衝動,她就在我身邊的感覺越來越強烈。」對妻子的思念和牽掛給了弗蘭克爾強烈的求生欲望,讓他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一次次堅強地活著。他還不斷夢想著自己出去後能夠到各地舉辦心理專題講座。奧斯維辛的經歷不啻於一場噩夢,就是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堅定了弗蘭克爾的信念:生活並非弗洛伊德宣揚的那樣僅僅追求簡單的快樂,也不是阿德勒教導的那樣只為了爭奪權利。人活著要尋找生命的意義,這是人一生中最艱巨的使命。✿帶著希望和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苦難
事與願違,讓人痛心的是 1945年他從集中營獲救後,8月回到維也納的第一天就得知懷孕的妻子因疾病和飢餓慘死於集中營,父母和弟弟也是一樣,強忍失去親人的悲痛和無比的抑鬱,他決定留在維也納,重操精神病學家的舊業。這是常人難以做到的。「在苦難中,一個人可能仍然保持勇敢、自尊、無私,也可能為了自我保護在激烈的鬥爭中喪失了人的尊嚴而無異於低等動物。」而弗蘭克爾選擇了勇敢、自尊、無私。他能夠在集中營中倖存下來是求生的意志、自我保護的本能、正派人給予的幫助及精明等綜合作用的結果。他意識到自己必須盡最大努力為了未來活下去,為了他朝思暮想相愛的妻子,也為了心中那個偉大的計劃——完成意義療法著作。在弗蘭克爾心裡無論發生什麼,都有自由意志去選擇如何應對苦難,所以即便是支撐他的愛妻不幸遇難,儘管悲痛欲絕,可是他還有熱愛的事業要去完成,這就是他的選擇。愛人和熱愛的事業都支撐著他前行,他並沒有因為失去愛妻就頹廢不前,而是積極樂觀地投身熱愛的意義療法中。所以苦難本身沒有意義,但可以通過對苦難做出的反應賦予其意義,因為「人的內在力量是可以改變外在命運的」。弗蘭克爾認為: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拿走你很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你無法控制生命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自己的情緒和行動。✿ 創建意義療法
幫助更多的人找到生命的意義
在集中營支持他活下去的強大動力是見到自己的愛妻,可是得知愛妻和至親家人慘死後他悲痛不已,但是並沒有一蹶不振地想要結束生命。常人發現支撐自己活下去的愛人突然死亡可能選擇輕生或者就此消沉,可是弗蘭克爾沒有,他選擇完成意義療法著作,這也是他的生命意義的一部分。僅僅是這樣的勇氣和堅韌都足以見證他的偉大了。面對這麼大的驚天噩耗,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意義所在:留在維也納,他知道戰後無數個精神病患者需要他的幫助。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1946年重寫了《醫生與靈魂》,並在9天內完成了《活出生命的意義》,他希望通過作品治癒個人的異化和文化的偏差,這種異化和偏差困擾了很多人。朋友馬洪波拍攝於美國加州死亡谷
不知道有多少人去思考生命的意義,也許很多人從未思考過。在舒適圈的人過著名包名車攀比炫富的日子;還有明裡暗裡養著情人的人們總想著時間管理;可以拼爹的過著衣食無憂吃喝玩樂的日子,蹦迪喝酒考試照抄,為搶限量款名鞋學生熬夜通宵。想著靠爸媽生活一輩子,大學畢業後不工作不學習就為了結婚生子傳宗接代的也很多。大多數人每天都被房子車子孩子壓得無法喘息,以為只有賺錢多了就能解決一切生活問題;還有些總認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拼命地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少兒英語培訓、奧數培訓、火箭班培優,一邊拖著疲憊的身子賺錢,一邊想著只有輔導班才能解救孩子。又或者讓自己的孩子實現自己的讀書夢,反正當年沒完成的作為孩子你都要替我實現,把孩子當成自己名利雙收的工具,絲毫不懂孩子的內心需求。殊不知孩子真正缺乏的是你的陪伴,是你的關愛,是和大自然的親密接觸,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的內心世界。不管是家長、孩子、女人、男人,盲目跟風、攀比、從眾心理越來越嚴重,生命的意義似乎就僅僅在於全身上下的珠光寶氣和所謂的成功有錢、孩子學習好。問什麼文明、藝術、修養就是不知道也不想學,還有的人總想賺很多錢,實現財務自由,然而到了70歲可能也自由不了,因為欲望無止境;到了70都體會不到什麼是大好河山什麼是悠然自得。我們真的要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就如弗蘭克爾在書中所說——「我想,作為醫生,為幫助襲擊的獄友而死,要比作為不中用的勞工消耗掉自己的生命,無疑更有意義。」他不想做不中用的勞工消耗掉生命,如果總有一死,寧願為了幫助別人。我們不思考生命的意義的確也能過完每一天,但是一個從不思索從不反思總結的人就如一具行屍走肉,生活抽一鞭子就挪動下腳步,總是被生活奴役,思想上沒有自己的主動權。哪怕只是稍作思考,你的生活就會得到改變,滿面愁容就會得到舒展。因為思考會讓你發現問題,想要解決問題的心就會迫使你去努力改變。雖然生活難題還是繼續,生活重壓還是很大,但是改變會讓你的心情愉悅。當有意識的改變漸漸成了習慣,憂慮擔心就會減少,慢慢得你的心會變得更知足、更快樂、更有成就感。那時候你會發覺自己成了生活的主人,不再被艱難的生活奴役驅使。朋友馬洪波拍攝於美國加州死亡谷精神的自由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
最近總是報導出學生自殺事件,真的痛心無比。早些年還只是報導大學生自殺事件,最近幾年中小學生自殺跳樓的現象越來越多。一個耳光,一句重話,一個不算大的學習或者生活問題在他們心中就像刀山火海一樣無法跨越。
我們的社會給孩子太大的學習壓力,但是家長在陪伴養育的過程中很少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而中小學裡專業的心理健康老師甚少,大學裡會有輔導員關注,但是心理健康這一塊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儲備,更需要專門的經濟和人力資源支撐,我們的人力物力投入根本趕不上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頻率。
如果我們的家長和學校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對生命教育進行關注,讓孩子在精神上獲得真正的自由,擁有一個貼近大自然、充滿童真的童年,那麼他們便不再會認為自己不快樂沒自由,他們也會愛惜自己的生命,珍惜美好。
家長和學校也應該注重教育孩子遇到問題和挫折時,學會尋求幫助,學會敞開心扉,學會讓自己在任何環境中都選擇去應對問題而不是逃避,更不是傷害自己。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每一個人的人生都無法設計,都充滿喜怒哀樂還有各種難題,但是人生沒有如果,當災難來臨的時候我們要樂觀積極面對,變被動為主動,活出真實的快樂,找到精神的自由。
又想起弗蘭克爾的那段話:「有一樣東西是你不能從人的手中奪走的,那就是寶貴的自由,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就是這種精神的自由,使生活變得有目的、有意義。」
是的就是這種精神的自由,面對困難時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可以讓我們戰勝困難,從而活得更精彩更快樂。願家長朋友們多多關注孩子內心的自由和快樂,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努力和孩子一起活出精神的自由。朋友馬洪波拍攝於美國加州死亡谷
◆ 面對人生中的難題,我們需要獨處
◆ 乘風破浪 愛自己——愛自己並不是自私
◆家鄉春深處 花開情濃時
作者:Anna Yang ,高校教師,熱愛教育,熱愛寫作,熱愛朗讀,一個一直努力做自己並熱愛生活的人。想成為一名有信仰的教育者,有思考的社會人,表達內心深處真實的聲音,傳遞有溫度的文字。希望我可以給你帶來共鳴、帶來思考、帶來力量。
關注我的公眾號,點下「在看」謝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