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乃其所食者 食物的意義

2020-12-27 騰訊網

Together With Us

Found!ing

在已知中尋求未知

在未知中追溯已知

初心不二方得終始

26

人乃其所食者|食物的意義

《深層素食主義|第三篇》

來自:不二

本周起,我將和你們分享《深層素食主義》本書,將【素食主義】從歷史與哲學層面進行深度分析。

雖然人類可被允許對活生物造成某種必要程度的傷害,以獲取基本養料,但僅為了奢華或「快感的享受」而逾越這個限度是錯誤的。

換言之,不管是感官滿足還是味覺偏好,都不應該為了口腹之慾取食而殺害動物。

我們沒有理由對其他活生物使用超出我們安全與生存所需之最低程度的暴力。

如果我們說某些動物的存在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我們的存在也是為了餵食那些攻擊人類的掠食動物,何存在人類無節制的殺害動物是正當行徑?而動物出於本能掠殺人類就是要被指責甚至處決的?

今天,素食者仍然遭受社會的擯棄和取笑,而且他們經常被要求為其飲食選擇提出正當的理由,而肉食者卻極少被要求為他們的飲食辯護。

【人乃其所食者:食物的意義】

人類學家菲迪斯說:

「相信人類支配權的信念使食肉合法化。殺戮、烹煮、食用動物,或許為人類對自然界其他動物的優越性提供了最終確認。」

為了動物的肉,我們殘殺它們,利用它們的屈從與死亡,藉此促進我們的健壯成長。

當滿足對食物的基本需求時,我們重新確定我們支配物種的主張。它們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滿足我們的需求。

在我們人類文化的潛意識裡,「肉食」被賦予了「力量、侵略性、主宰性、高社會地位」的屬性。肉類是陽性食物,有力的食物。

如果,肉食者的複雜心態受到挑戰、質疑時會怎樣呢?

作為人駕馭自然之權利結構的一部分,吃肉是一種政治行為。若對此持異議,事實上就是一種顛覆的政治行動。

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飲食習慣已經捲入一個圍繞著文化習俗、儀式、友誼表達、自我認知的方式,及性向自我認同的複雜意義網絡。

在採取素食之前要克服的障礙,不止是文化-政治的,也是文化-個人的

卜洛伊德-佩希金說:

飲食是最屬於個人的習慣,人們對其所吃的食物有深遠的情感依附。一個人在孩童時期所吃的東西將永遠帶來親切感,且對許多人而言,他們所吃的食物表現他們所來自的文化和他們所屬的階級。此外,改變飲食的人會發現他們和同事、家人及朋友的關係受到了影響。別的習慣並沒有這樣的情感分量。放棄你在成長過程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大的犧牲!」

【內容簡介】

將素食主義進行了歷史與哲學層面的深度分析,並從動物保護、環境生態、世界饑荒、女性主義等多個角度,面面俱到地佐證了「素食有理」,乃至達成「人們應極盡努力地減少肉食」的結論。

【作者—麥可 艾倫 福克斯】

福克斯教授生於美國,曾在康奈爾大學和多倫多大學學習,畢業於加拿大皇后大學並教授哲學,致力於環境倫理學、19世紀西方思想史等的研究。後被聘為新英倫大學的社會科學教授。

福克斯教授論著涉獵極廣,著有關於叔本華、核戰爭、動物實驗和素食主義哲學等方面的書籍。

【THE STORY】

2020年

你要完成今年寫下的心願清單

你要遇見此生最美的愛情故事

你要尋覓到最契合的靈魂伴侶

你一定要在靈魂碰撞裡活出自我

抑或是找到專屬的精神良藥

有我陪著你

歡迎文末留言

EDU | ART | LIFESTYLE | VEGAN

this is Fancy

here is my Found!ing

合作聯繫 | 深度溝通

相關焦點

  • 端木文旅|可食花園,重建人與食物關係的農業花園
    「可食花園」發展過程中出現過哪些業態形式?3.怎麼打造一個自己專屬的「可食花園」?4.「可食花園」是否能形成一種商業模式?本次直播:通過本次直播,讓更多人了解可食花園,讓更多相關從業人員能有更多溝通和交流。
  • 劉伯溫經典之作《賣柑者言》窺其對世事的洞察力, 真乃神人!
    可見,劉伯溫非同一般之人。他的傳世之作《賣柑者言》更是一篇曠世奇文,值得一讀再讀!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市於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為欺也!」賣者笑曰:「吾業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而獨不足子所乎?世之為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幹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 峨大冠、 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
  • 作家談吃:吃的不是食物而是文化
    普通人愛吃,滿足的是口腹之慾;作家愛吃,不僅會吃,還能把食物寫的活色生香,進而描繪出吃的感受吃的文化,讓讀的人唇齒留香,回味無窮。10本書帶你走進吃貨作家的美食世界,隔著屏幕讓你只流哈喇子……袁枚《隨園食單》「豬宜皮薄,不可腥臊;雞宜騙嫩,不可老稚;鯽魚以扁身白肚為佳,烏背者,比倔強於盤中;鰻魚以湖溪遊泳者為貴,江生者,必搓訝其骨節;谷餵之鴨,其膘肥而白色;奎土之筍,其節少而甘鮮;同一火腿也,而好醜判若天淵;統一臺鱉也,而美惡分為冰炭。」
  • 【異之說《論語》】之四百二十四:孔子言:「敬其事而後其食」,君子「事君之道」
    「事君」,「敬其事而後謀其食」;或「事君」為「謀其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事君」類型。前者為事功、為道義,「君子儒」之所為;後者為食,即為一己之私利,「小人儒」之所為,故孔子言「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當是對入仕事君之人的應然要求。簡言之,盡職為先,食祿為後,此乃孔子所倡導的「事君之道」。
  • 識食物者為俊傑
    玩個諧音梗:「識食物者為俊傑。」是不是俊傑不好說,先作分享。
  • 「食」光有味,其名磁州
    這裡的人愛吃且會吃,幾千年的歷史沉澱出了豐厚的飲食文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土生土長的草根美食,擁有了獨特的小城味道和「食」光的故事。 這份「食」光風味是御路的白蓮藕
  • 十神在各柱的意義
    若月支正財坐墓運者,守財觀念更重,真正一毛不拔之人。若月支正財坐絕運者,難得賢妻之助,妻運不佳,妻才能平平,無助於事業。若月柱之前見劫財,乃先貧後富之暗示,但若劫財現時柱攔截財星的話,乃先富而後貧之兆。(3)正財在日柱正財若為喜而坐日支時,其人必得取得賢妻之助,也有因結婚而獲得妻方之財富者。
  • 罐頭麵包、速食飯糰之後,「2019日本災害食大賞」又出現哪些神奇食物?
    經過這場災難後日本內閤府就開始大力推行防災用品,還制定了具體的指標:每個日本家庭最低限度要儲備好夠所有家庭成員吃上三天的食物和水,有條件的話最好是一周。在日本網站中搜索非常食,可以看到各種類型的食物。via:news.tbs.co.jp銅獎:忍者羊棲菜牛蒡飯(忍者食ひじきごぼうご飯)(保質期1年)・株式會社味AJIKIKKO忍者羊棲菜牛蒡飯是由糙米、羊棲菜、牛蒡、香菇、胡蘿蔔等食材製作而成的健康防災食,同時使用了無添加、無菌的包裝,在災難時期可以將其放入燒熱水的大鍋中加熱,同樣無需餐具,適用於作為在旅行或災難時期準備的食物。忍者羊棲菜牛蒡飯。
  • 受持八關齋戒的意義和功德
    (經雲,中後不食有五福,少淫、少睡、得一心、無下風、身得安隱。又雲,無宿食患。)又《藥師經》雲。「若有病人慾脫病苦者,當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一求生天,二求人王,受已俱還,諸婆羅門,勸與共食,求生天者,以破齋故,不果所願,其不食者得為國王」8、得生天上如有欲求來世得生天上者,不可不持。經云:有一天女,光顏威相與眾超異。諸天見已,生希有心。
  • 史記啟示 | 商鞅(中):徒木立信(人之所助者,信也)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史記》商君列傳 二、啟示1.人之所助者,信也:借用司馬光對「信」的論述,善為家者不欺其親,反之則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於敗。所利不能藥其所傷,所獲不能補其所亡,得不償失。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
  • 「左殽右胾、分餐而食」,看漢代的飲宴禮儀
    其實,最早出現的食禮,與遠古的祭神儀式直接相關,後來為了便於調節日益複雜的社會關係,食禮開始逐步由人與神鬼的溝通拓展到人與人的交際當中,並成為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一直所尊崇的精神思想。漢朝作為我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之一,其禮儀制度的建設得到了不斷的豐富與發展,奠定了中國幾千年以來的民族文化,其中就包括因國力的增強與社會的發展而被改良與進步的飲宴禮儀。
  • 麻杏薏甘湯| 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
    按:《輯義》認為,本方劑量小,而煎法與諸方異,疑是後人所定。《外臺》腳氣門所載卻是原方,為:「麻黃四兩,甘草二兩,薏苡仁半升,杏仁二兩。右四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汗出即愈。」【註腳】〔1〕日晡( bū逋)所劇者:即一日的申時病情加重者。「晡所」,即晡時,為晝夜十二時辰序的申時(慧琳《音義》卷十三:「晡時,申時也。)即午後三時至五時。
  • 過堂用齋 善用其心——學誠法師
    「食」的涵義是非常豐富的,在廣義上,除了通常所說的食物,還包括精神作用。佛教把食物分為四類,如《楞嚴經》所說:「如是世界十二類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謂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卷第八)段食,又稱揣食、摶食、見取食等,就是人們通常吃的飯菜、水果等食物,而觸食、思食、識食則是各種的精神作用。不同眾生的食物也有所差異。
  • 累計三十餘萬人線上收看的良食峰會都講了啥?| 2020良食峰會回顧
    由於世界60%的人口都在亞洲,如果亞洲人繼續歐美在20世紀的飲食習慣,讓肉類成為餐盤的主角,助長工業化養殖模式,地球將不堪重負。因此,人類的飲食方式亟需遵從像《良食倡議》所建議的方向轉型,降低動物源食品的消費量。無論是動物健康、人類健康還是地球健康,都與人們的飲食選擇有關。由於食物變革需要整個系統的參與配合,所以需要良食峰會這樣的平臺把生態鏈中所有利益相關方聯合在一起,共同推動。
  • 談天 | 君幸食
    在湖南省博物館展出的漢朝軑(dài,古代指車轂上包的鐵皮)侯所用漆食具上,縱向書有「君幸食」、「君幸酒」的字樣,這是餐飲禮儀用語,意為「您幸福地吃」、「您幸福地飲酒」,相當於現在「祝您用餐愉快」的意思。看著2000多年前精美的漆食具上繪的這三個字,覺得這不僅僅是一句餐飲祝福語,在祝福之外,更有深意,那麼,站在一個現代人的角度,我會從人、社會、自然三方來理解這句話。
  • 佛說一切肉不得食
    羅剎惡鬼常食肉者,聞我所說尚發慈心、舍肉不食,況我弟子行善法者,當聽食肉?若食肉者,當知即是眾生大怨,斷我聖種。大慧!若我弟子聞我所說,不諦觀察而食肉者,當知即是旃陀羅種,非我弟子,我非其師。是故大慧!若欲與我作眷屬者,一切諸肉悉不應食。  《梵網經》  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
  • 「美食家」遇見「惡食者,汪曾祺是怎樣寫「吃」的
    「美食家」遇見「惡食者」 ——汪曾祺怎樣寫「吃」 諺云:「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心發慌。」人之為人,與他的食物、獲取食物的渠道、享用食物的方式,關係匪淺。 小說既以寫「人」為主,當然就會屢屢涉筆人的飲食。《史記·項羽本紀》寫楚漢相爭之際成敗關鍵的「鴻門宴」,寫到項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項羽又賜「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
  • 人的生命從哪裡來?孕育乃「鬼神」參與受胎而成!
    承其宿業,分靈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動而生也。四月陰靈為七魄,靜鎮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靈也。七月,七精開竅,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靈也。九月,宮室羅布,以定精也。十月氣足,萬象成也。元和哺食,時不停也。 如果沒有「鬼神」參與,受孕是不能成功的。
  • 唯有飲者留其名,賞飲酒詩人陶淵明醉態所作詩詞
    陶淵明第一次出仕奈生活所迫,任職當地的一個小官員,但不久他便辭官回家。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他此次辭官只因自己不想屈任此職,有更高的抱負,故才有後幾次出仕做幕僚。但後面的兩次入幕府做幕僚都讓他看到了官場的陰暗以及掌權者的野心,而他是忠於自己的君王的,這些掌權者和他的思想是有所出入的,他最終不堪忍受還是歸隱田園。
  • 神秘的美洲獅,善於社交的獨居者,它們能把食物共享
    美洲獅在貓科動物裡面,只有獅子被認為是嚴格意義上的群居動物,其餘的30幾種全部都是獨居動物。在上面提到的6次3隻以上美洲獅短暫集群現象裡面,有一例則是一對美洲獅夫妻,將其食物分享給了另外一隻美洲獅。美洲獅「食物共享現象」的秘密雖然我們對多隻獵豹共同狩獵、一起進食的場面習以為常,但是對於沒有血緣關係的兩隻,甚至是幾隻美洲獅一起進食的場面,人們卻較少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