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哲雕塑作品

2021-02-19 37度手工藝場

別樣春色


趙向前/文

在我見過的雕塑作品中,明哲的作品絕對算得上是獨樹一幟的。當你一眼看到他的作品,你會堅定的認為它是非常現代的,同時也是非常抽象的。的確,他的作品不同於傳統雕塑,它即完全脫離了具象雕刻,又不滿於「純天然」一刀不動的自然效果,明哲所注重的把主題升華為抽象的一種狀態。



明哲作品,大多取材於木,細看他的作品,你能感覺到,幾乎每個程序都是一種雕琢,截捨、去皮、打磨、上光,每個環節無一不體現著他對藝術的準確把握度,當然,還有撲面而來的山林氣息。

我始終認為,明哲的作品是可以用來閱讀的,當你用心去體會他的作品時,你會發現,如同很多的西方抽象繪畫中也充滿了東方哲學精神一樣,明哲看似簡單的作品中,卻藏著一種無法言說的力量在裡面,就如在禪宗看來,佛法不外平常,平常心既是道。可就這份平常心鏡,又有幾人能修的來呢?

行文至此,突然想起幾年前我寫過的一段文字,我把它抄在這裡,願明哲兄共勉:

我們或許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我們應該有激情,生活中的,還有創作中的。我們應該有大的房子,有很多很多的書,偶爾的與世隔絕,把自己埋在裡面。美食、美色,已經不會讓我們動容。我們不求看透一切,但希望什麼於我們都不是那麼的重,應該是淡淡的,淡淡的才好。我們不埋怨,不數落,沒有焦慮。或許會哭,因為我們重感情。我們應該自甘卑屈。我們應該看到冷清寂寥的美妙。我們不出風頭,不露頭角,不要引起命運對我們的注目。我們在風和日麗的時節,沿著一路溪水,一路笑聲,向山頂爬去,爬到離雲很近很近的地方。山頂的風,終於吹到我們的臉上,我們極目千裡,一切的景物,都在我們的眼底。


張明哲簡介

張明哲,1968年生於河南嵩縣,1991年畢業於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10年被評為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出版有《別樣春色一一張明哲雕塑作品》,《木意思》。現為自由藝術家。

相關焦點

  • 惟嵩——雷宏亮雕塑作品
    2018年 作品《曦園》、《青爭爭青》參展於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泥與火的對話」雕塑系第三工作室陶瓷實踐課匯報展2018年 作品《大放系列之觀岵》參展於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鐫與木的交流」雕塑系第三工作室木雕實踐課匯報展2018年 作品《惟嵩系列之一籲》參展「第九屆「民族百花獎·中國各民族美術作品展覽」——高校雕塑專業師生作品展2018年 作品《惟嵩系列之一籲
  • 解讀亨利·摩爾及他的雕塑作品
    他要表達的永遠是一種對生命的溫和親情傳統文化基因在摩爾身上的遺傳體現在他對人本主義的堅持,落實到雕塑上就是始終將人像作為他作品的中心題材。摩爾說:「我並不認為我們將會脫離以往所有雕塑的基本立足點,那就是人。就我而言,我需要的是組成人像的因素———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的作品是具象的。」除了少數雕刻著狗、蛇和綿羊等動物形象的作品之外,摩爾的絕大部分作品都雕刻的是人像。
  • 雕塑作品欣賞入門(五)
    雕塑作品欣賞入門(五) 撰文|銀牌藝術館顧問|吳志鵬 史前時代,人類處於弱小不安的境地,對種族繁衍、食物豐收的渴望也體現在雕塑作品上,以裸女形象、動物形象為主,多出現在洞穴藝術和器具藝術上。 而法國羅塞爾遺址出土的舊石器晚期奧瑞納文化時期(公元前33000年-28000年)的浮雕作品《持號角的婦女》等也是這種典型的形象。
  • 李顯軍雕塑作品集
    李顯軍2015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 雕塑藝術專業 神田畫院雕塑工作室雕塑家部分參展獲獎經歷
  • 《「中華家園」---曾成鋼雕塑作品展》在福州揭幕
    為慶祝祖國70華誕,由中國雕塑學會、福建省文聯共同主辦的《獻禮建國70周年--「中華家園」曾成鋼雕塑作品展》5月12上午在福州市朱紫坊展覽館開幕。曾成鋼先生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清華美院博士生導師,是蜚聲海內外的著名雕塑藝術家。
  • 非典17年後,抗擊新冠疫情雕塑作品也將在廣州雕塑公園展出
    3月22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廣州市雕塑公園非典紀念碑舉辦廣州市第50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介紹如何用檔案、藝術、城市空間等綜合手段記錄「戰疫」大事件。 非典17年後,將抗擊新冠疫情的雕塑作品選址定在雕塑公園,對此有何構想?
  • 2016明天當代雕塑獎入圍藝術家及作品 (一)
    2014年   廣州琶洲「態」青年藝術家雕塑作品展,廣州琶洲保利館,私人收藏2012年  「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2012年度獲獎與入圍作品展 ,山西大同美術館,中國雕塑博物館收藏。2011年  中國嘉德拍賣  大學時代—2011中國藝術院校優秀作品專場。私人收藏。2011年   第2屆中國漢白玉創意大賽,北京房山,組委會收藏。
  • 2016明天當代雕塑獎入圍藝術家及作品(一)
    2014年   廣州琶洲「態」青年藝術家雕塑作品展,廣州琶洲保利館,私人收藏2012年  「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2012年度獲獎與入圍作品展 ,山西大同美術館,中國雕塑博物館收藏。2011年  中國嘉德拍賣  大學時代—2011中國藝術院校優秀作品專場。私人收藏。2011年   第2屆中國漢白玉創意大賽,北京房山,組委會收藏。
  • 臺灣著名雕塑家朱銘:寫意太極系列作品
    學雕塑 、雕塑家分享、盡在當代雕塑中國雕塑文化領域垂直網際網路推廣平臺
  • 英國藝術家馬克·奎恩雕塑作品亮相山西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4日下午,英國藝術家馬克·奎恩的雕塑作品《圖騰》在山西太原展出,這件3米多高的銅鑄作品吸引了眾多民眾參觀和互動。
  • 淺談貝尼尼作品及其雕塑《聖朗吉努斯》
    安東尼奧·維瓦爾第《四季》之《冬》第二樂章小提琴:施瓦布 大提琴:芬克 大鍵琴:戈貝爾 樂團:柏林愛樂樂團 指揮:卡拉揚        濟安·貝尼尼(1598~1680)巴洛克早期的義大利雕塑家
  • 作品欣賞|2020中國·民勤第三屆沙漠雕塑創作營作品
    作  者:土耳其 阿罕·卡亞皮納爾作品寓意:這件雕塑設計的目標是,因為這件雕塑,人們可以意識到我們破壞了的事物;或者這件雕塑可以象徵並提醒那些有可能在未來無法生存的人們同時,我也希望通過這種對立關係,執行的微秒之處和困難之處,讓參觀者對這個雕塑產生興趣。這種對立關係是由製作雕塑時材料的不一致所產生。
  • 九旬藝術家汪觀清發布「牛轉乾坤」雕塑作品
    上海2020年12月30日 /美通社/ -- 牛年即將來臨,為了迎接建黨百年華誕,九十歲高齡的知名藝術家汪觀清親手製作「牛轉乾坤」雕塑作品,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致敬,為共和國獻禮。汪觀清親手雕塑製作過程汪觀清先生自幼酷愛丹青,潛心國畫藝術的創作和探索,注重墨韻,強調動感,筆下的山水、人物都極富情趣和個性,尤以擅畫牛出名。童年時期在新安江畔,他與牛有著深厚的感情;從事美術創作後到農村體驗生活,他愈發喜歡牛忠厚堅韌的性格和品質。他用心揣摩「永字八法」,不厭其煩地畫,經過數十年的鑽研,終於達成蘸一筆墨就能成牛的境界。
  • 美得衝動-天才女雕塑家卡米耶·克洛岱爾作品
    卡米耶創作出自己出色的作品,令羅丹也暗生幾分妒意。落拓不羈、激情如火的卡米耶容忍不了羅丹在熱戀自己的同時仍然要回到妻子身旁,兩人關係不斷惡化,最終分手。卡米耶發奮雕塑,但貧窮孤寂的生活加上世人對其作品的冷漠使她瀕臨絕望。她打碎了自己心愛的作品,最後被送進了瘋人院,在那兒度過了30餘年的光陰。
  • 超現實烏託邦繪畫作品,波蘭畫家,攝影師和雕塑家
    ZdzisawBekksiński是波蘭畫家,攝影師和雕塑家,專門研究烏託邦藝術領域。他的作品分兩個階段完成:一個是更為烏託邦式的場景,如世界末日。另一個是具有形式主義特徵的更抽象的時期。ZdzisawBeksiński於2005年被謀殺,但他的作品給藝術界留下了一種可能永不褪色的印象。ZdzisawBeksiński不是業餘藝術家。他不是一個專業的藝術家。
  • 第五屆中國長春國際冰雪雕塑作品邀請展作品欣賞(冰雕)
    以下文章來源於長春世界雕塑園 ,作者長春世界雕塑園 長春世界雕塑園品牌宣傳、活動消息發布等點擊藍字「冰雪緣·雕塑情」第五屆中國長春國際冰雪雕塑作品邀請展共徵集到360件作品方案,其中國際雪雕作品方案220件,國際冰雕作品方案140件。專家評審委員會共評選出40件作品方案。其中雪雕作品方案12件,冰雕作品方案28件。在12月19日-23日,來自全國35組的129位藝術家在雕塑園展示冰雪技藝,為長春市民和廣大遊客奉獻了精彩的文化盛宴。
  • 黃金海岸沙灘雕塑節-部分作品展示
    黃金海岸沙灘雕塑節部分作品展示 //////////////////////
  • 【文萃畫材】之藝術分享——米開朗琪羅雕塑作品鑑賞
    ●1498年,米開朗琪羅為聖彼得大教堂所作大理石雕塑作品《哀悼基督》。 ●1501年,26歲的米開朗琪羅載譽回到故鄉佛羅倫斯,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
  • 他們被稱為雕塑界的「鳳凰傳奇」,在一起5年,創作出震撼的作品
    在繪畫上,確實很少見到兩位藝術家一起進行創作, 主要是兩者所繪製的畫面無法統一,不過,在雕塑創作上,常常可以見到兩位雕塑家或者多位雕塑家一起進行創作,這主要是因為藝術創作形式的不同,雕塑作品往往較大,一位雕塑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個作品,如果有和自己藝術理念相同的人,這樣組合創作的作品,比單一藝術家還要精彩。
  • 「超越時空的對話——吳為山雕塑作品展」藝術沙龍在鳳凰中心舉辦
    寫意雕塑理論奠基人、中國當代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講話此次藝術大展以「超越時空的對話」為主題,包含與歷史對話、與現實對話、與西方對話、與精神對話、與鳳凰中心對話等內涵,展示了吳為山先生近三十年以來創作的120餘套件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