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字數:1056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答:說實話,在跟明朝打仗這事上,雖說明朝連連敗退,雖說清朝開國後的各類史料,常大肆渲染後金開國者們的「雄才大略」。但事實上,當時的後金,還真沒多大「膽量」。
就以創建後金的努爾哈赤來說,雖然他準備造反和下定決心造反,都用了很多年。而且造反的時候,還特意發布了著名的「七大恨」檄文。但就是這看似跟明朝勢不兩立的「七大恨」裡,其實滿篇都是委屈,尤其是第七條,認為大明是天下共主,卻總是偏袒葉赫部欺負我,所以我才造了反。
帶著這種委屈撕破臉的努爾哈赤,在明朝集結重兵發動薩爾滸之戰前,也曾找明朝喊話開條件:不打也可以,大明朝要封我為王,給我三千匹綢緞三百兩黃金。當時的努爾哈赤,漫天要價也就要到這個地步,也自然被大明朝甩甩手拒絕。
但沒想到明軍當時實在是坑到家,薩爾滸之戰稀裡譁啦。後來好不容易有點起色,能打仗的熊廷弼又被自己人坑死,遼寧瀋陽廣寧全丟光。本來只想要三百兩黃金的努爾哈赤,反而把遼東都摟了。
所以說,後金能鬧這麼大動靜,絕不是因為膽量大,而是明朝自己太不爭氣。
甚至,哪怕後來皇太極把「後金」變成「大清朝」,且在崇禎年間屢屢破關南下時,當時清王朝的膽量,其實也沒多大。反而議和的積極性是越發高漲。以皇太極給朝鮮國王書信裡的話說:「朕意欲成和事,共享太平之福」。
所以明朝崇禎年間,明清雙方曾兩次議和,且終於在明朝崇禎十五年達成協議:明朝每年給清朝百萬白銀和千兩黃金,清朝每年給明朝千張貂皮千斤人參,並且在連山一帶開設互市。
這個協議達成的時間,是明朝崇禎十五年,當時明朝松錦戰役慘敗,內地李自成農民軍瘋起,正需要時間來平定內亂。達成這個協議,暫時安下東北一頭,正可以騰出手來挽救危局。
可是,滿朝明朝昏聵的朝臣們,當時卻全無這個覺悟,一聽議和就炸了鍋,反對聲洶湧而來。嚇得不敢擔責的崇禎皇帝,竟全然否認已達成協議,反而把主持議和的陳新甲推出來頂包。結果陳新甲含冤被殺,議和?當然是不了了之。
於是,本可提前從兩線作戰泥潭抽身的明王朝,這下徹底陷了進去,終於在兩年之後,被李自成一腳踹開了北京城。不敢擔責的崇禎皇帝悲憤自殺,而當年反對議和的明朝各位「愛國大臣」呢?卻是毫無壓力,腳底抹油去找李自成賣身投靠。
更可笑的是,在南京重建明王朝的南明小朝廷,在李自成兵敗,清軍大舉破關南下後,倒是真心實意要「議和」了。當年那些怒罵議和,滿嘴標榜愛國的東林復社精英們,「議和」的呼聲震天響,各個喊著借清軍幫助剿滅農民軍。待到清軍打來後,又各個做帶路黨,毫無壓力賣大明。
以這個意義說,明朝滅亡,哪裡是因為後金(清朝)膽子大?分明是自作死。
好物推薦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我們愛歷史》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