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明朝敗亡的原因,流傳著很多說法。有天氣說、土豆紅薯說、瘟疫說、甚至還有「偷雞說」….…
這些學說,大多數都比較荒誕。就拿天氣說來講。小冰河這種天氣,不可能是區域性的。絕對不可能單單只影響到大明王朝,而後金和朝鮮卻絲毫不受影響。
至於土豆紅薯說,那就更經不起推敲。土豆和紅薯,在明朝末年傳入中國。在此之前,中國並沒有這兩種農作物。像宋代沒有紅薯土豆,同樣富得流油。自水稻種植技術普及,只要沒有戰亂和大規模災害,中原王朝一般不會鬧糧荒。
現在再來看一下,孔有德部下偷雞。
這個孔有德同毛文龍之間,有著莫大的關聯。兩個人的關係不只是上下級那麼簡單。在皮島期間,孔有德作戰勇猛,深受主帥毛文龍的賞識。毛文龍一時興起,直接將孔有德收為了養孫。
攀上毛文龍這門親戚,孔有德本來離飛黃騰達不遠了。可惜,好景不長,半路殺出來了一個袁崇煥。毛文龍就這樣稀裡糊塗被袁崇煥給砍了。毛文龍一死,孔有德歸孫元化節制,一時間失去了靠山。
崇禎四年,皇太極再一次率領軍隊,包圍了大凌河城。大凌河城危在旦夕,崇禎慌忙調集軍隊馳援大凌河城。這些救援部隊中,就包括了孔有德部。
孔有德手裡只有一千左右士兵,讓他去救援大凌河城,簡直是杯水車薪。這個孔有德心裡當然不樂意。再加上,一路上大明百姓都將明朝的軍隊當成了土匪,紛紛關門閉戶不接待。
走到吳橋縣。孔有德的部下又冷又餓,因此偷了王象春家裡幾隻雞吃。壞就壞在這個王象春不是普通人上,他是王象乾的弟弟。這個王象乾身居高位,而孔有德只是一個小小的遊擊。
孔有德知道對方惹不起,只好將偷雞的士兵狠狠鞭打了一頓。可是這一打,立馬引發了兵變。憤怒的士兵,直接一把火把王象春的家給燒了。
這群叛兵本來就是毛文龍的部下,對於毛文龍無故被殺,心中早就不滿。在叛兵頭目的挾持下,孔有德被迫宣布反明。
明朝的軍隊腐敗至極,面對這支不足千人的部隊,平叛時竟然一觸即潰。更嚴重的是,軍事重鎮登州城竟然不戰而降。此戰,孔有德一舉俘虜了7000多名明軍,外加300多門大炮,逐漸成了氣候。後來,在明軍的重兵壓境下,孔有德率兵投降了後金。
可以說,這次兵變,並不是偷幾隻雞那麼簡單,而是蓄謀已久。這裡面同毛文龍被殺,絕對有莫大的關聯。孔有德帶去的300門大炮對後金的幫助的確很大,但是仍然不足於對抗明朝的火器。
明朝的敗亡,主要還是由於軍隊「腐化」兩個字。面對區區一千人不到的叛軍,整個登州7000多人,外帶著300多門大炮竟然直接投降。這支軍隊腐敗到什麼程度,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