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禎死後,他的敵人將他葬入了明思陵,也是最寒酸的明朝帝陵

2020-11-19 騰訊網

大明亡於李自成,而非滿清。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時,並未喪心病狂,所以,他還是找到並收斂了崇禎的遺體,並將其安葬到了崇禎後宮田貴妃的墓中。滿清入關後,又以精簡版皇陵的規制,重修了田貴妃墓,形成了最終的明思陵。

1644年初,李自成大軍進逼北京城。剛愎自用,又好面子的崇禎,在命人送走了太子等人後,自己卻失去了南遷的時機。不得已之下,他逼周皇后自殺,砍殺了長平公主(未死)、昭仁公主,以及數位嬪妃之後,自己也在煤山之上自縊身亡。

如果崇禎能夠及時放下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固執,避難南京,相信會有一番不同的景象,學東晉、南宋,劃江而治,應該是可以實現的。說不定,還可以絕地反擊,平定民亂,趕走滿清,重整山河。不過,崇禎並沒能這麼做。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後,四處尋找崇禎。最後,在煤山之上,找到了身穿白衣,一隻腳赤裸,自縊於槐樹之上的崇禎。李自成開始僅僅是命人用宮中的門板,將崇禎的遺體抬出,並與周皇后一塊,使用普通的棺木殮之,停放於東華門外。

據《甲申傳信錄》所載,崇禎的遺體被放在東華門外兩三天後,靈柩之前突然哭聲震天。李自成問是何原因,其部下答:「諸臣及士民、內監請葬先帝。」

李自成這才答應:「葬以帝禮,祭以王禮。」

很明顯,李自成雖然答應了以帝禮安葬崇禎,但是卻以王禮祭祀,還是會得罪很多明朝遺臣。明朝遺臣中,有軟骨頭,有見風使舵者,但也有忠貞之士。

根據《明史》、《甲申傳信錄》、《明史記事》等資料所載,數十位明朝大臣,帶著妻妾,自盡身亡。甚至是太監、宮女,都有數百人自殺。還有大批雖然未死,但是,也並不支持李自成的明朝遺臣在。李自成如果能夠跟滿清學,相信不會敗的那麼快。

李自成之後命人給崇禎,還有周皇后分別穿戴上了帝後服,並用符合禮制的棺木重新成殮了兩人。然後,起義軍順天府官李紙票要求昌平官吏打開崇禎田貴妃墓,將崇禎和周皇后葬入。

可是,當時昌平的「鈔庫如洗」,根本就沒有錢。上報順天府後,大順朝廷是一分錢不撥。無奈之下,負責安葬崇禎的吏官只能向昌平各鋪戶募捐,籌得銀錢340千文。其中,為了打開墓穴,就用了四天時間,花去了籌集來的大部分銀錢。最後,只是買了一些簡單的祭祀用品,將崇禎草草安葬。

李自成相比崇禎,更狹隘,在北京城待了四十餘天,屁股還沒坐熱,就被清軍給趕走了。很明顯,滿清要精明得多,為了招撫漢人,重新修繕了田貴妃墓,形成了最終的明思陵。

只是,明思陵的修繕過程同樣是一波三折。負責辦理的官員,因為「故君之事,既無賞可冀,又無罰可畏」,消極怠工。再加上,當時天下還處於戰亂時代,清朝廷也是財政困難。修繕思陵的銀兩,還是由眾大臣一起籌措。

最後,在投降滿清的太監曹化淳力爭,順治帝切責,以及平西王吳三桂的助建下,明思陵的改葬工程才算得以完成。

崇禎因為是亡國之君,能夠有一座安葬他的陵墓,已經實屬不易。因此,明思陵的規模非常小,成了明朝眾多皇陵中最寒酸的一座。這也不能不讓人為崇禎的結局所唏噓。好在,一起殉難而死的崇禎親信太監王承恩,最後陪葬思陵,算是給了崇禎一絲絲安慰吧。

相關焦點

  • 崇禎的明思陵:從最初的妃子墓,變為了最「寒酸」的明朝皇帝陵寢
    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的明思陵,在所有「明十三陵」中,無論是大小規模,還是華貴程度,都是最為「寒酸」的,甚至都比不上一些明朝時期地方藩王的陵寢。這其中一個最為主要的原因便是這座墓本來就不是崇禎皇帝本人的,而是他為自己的寵妃田貴妃修建的,崇禎也因此成為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極為罕見的被葬入妃子墓之中的帝王。
  • 崇禎作為明朝末代君王,死後是誰把他葬到陵墓的?
    崇禎帝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在他即位之時,明朝已經處於一個千瘡百孔的腐爛時期。即使崇禎皇帝有著難能可貴的責任心和復興強盛的決心,但憑藉他一己之力,還是沒能挽救這個王朝的頹敗,最終明朝在崇禎皇帝的手中走到了終點。
  • 崇禎死後是誰把他葬到陵墓的?
    田貴妃是崇禎寵愛的妃子,死於1642年,她的陵墓位於昌平長壽山明朝三十陵中,是崇幀皇帝專門為她建造的,規模很大,頗為講究。估計連崇禎都始料未及的是,死後竟也葬在這裡。崇禎帝落魄至死崇禎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也是一個悲情的皇帝。
  • 大明王朝十六位皇帝,為什麼明朝帝陵卻叫十三陵?
    大明王朝,中國封建王朝裡最後一個由漢民族統治的朝代,也是歷代大一統王朝裡開國皇帝出身最卑微的王朝。(註: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的開國皇帝石勒出身奴隸,是唯一一位奴隸出生的皇帝,但後趙國區域小、存在時間短,對歷史的影響也較小,這裡不做討論。)
  • 他是明朝內閣首輔 做錯一件事被崇禎大罵:死有餘辜
    1644年初春,當李自成揮師進攻北京之際,明朝並沒有元氣大傷。就在600餘裡外的山海關,還駐紮著一支由吳三桂統領的精銳部隊——關寧鐵騎。關寧鐵騎數量並不多,但戰鬥力極強,是明朝末年敢於和八旗軍正面交鋒的軍隊之一。如果將關寧鐵騎及時撤回北京,李自成的農民軍能輕鬆攻陷北京。
  • 為什麼明朝第一太監一死,明朝就滅亡了,因為他從不壓迫這些人!
    ,最後由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起義軍殺進皇城,崇禎最後被逼無奈,只能上吊自殺,明朝也就此宣告覆滅。那麼為何一個禍國殃民的太監被殺之後,反而國家陷入了更大的黑暗之中,就連崇禎自己死前都說當時要是沒殺魏忠賢就好了,那是因為魏忠賢生前從不壓迫這些人,那究竟是哪些人呢?讓我們一起往下看。
  • 明朝滅亡在崇禎,梁啓超說:都怪毛羽健
    崇禎帝死後,李自成以天子的禮節厚葬了崇禎帝。作為末代皇帝,崇禎還是非常有理想的,他希望自己成為大明的中興之主,讓大明在自己手上恢復往日的榮光,但是不管他怎麼努力,怎麼勤政,破敗的大明朝還是在他手上結束了。《中國歷史研究法》裡頭,梁啓超先生說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話:明亡於御史毛羽健。
  • 崇禎皇帝自殺後,明朝太子去哪了?
    相信聽到這裡,大家就知道這是一位少了一條胳膊的尼姑,傳說這位斷了一個手臂的尼姑,是明朝滅亡知君崇禎皇帝的長公主。於是很多人們便表示疑惑,居然是公主為什麼淪落到如此地步?崇禎當年因為看到大勢已去,最終決定自殺。在他自殺之前,砍掉了這位公主的右臂,同時他還說了一句話,就是胡為生我家。這句話的主要意思就是說你的命不好,為什麼偏偏出生在我的家族當中?
  • 朱姓自殺殉國的亡國皇帝,卻不是明朝崇禎帝,他是誰?
    他姓朱,是亡國皇帝。敵軍兵臨城下,他沒有投降,而是自殺殉國。相信大多數人會說出明朝崇禎帝朱由檢的名字。沒錯,這幾個條件,朱由檢都符合,但除了朱由檢之外,還有一個人也符合這個條件,他叫朱友貞,史稱後梁末帝。朱友貞的哥哥朱友珪殺掉父親——後梁開國皇帝朱溫,稱帝後就被朱友貞幹掉。朱溫轟轟烈烈一輩子,殺人無數,名聲不太好。
  • 崇禎死後20年,康熙殺了一個叫張煌言的人,從此,明朝徹底結束
    張煌言死後,有書生為他做了一篇《兵部左侍郎張公傳》,文中寫道: 「自丙戌至甲辰,蓋十九年矣,煌言死而明亡。」 意思是,張煌言從清軍入關時開始抗清,在艱難困苦中和清廷鬥爭了19年,張煌言的死,意味著明朝徹底結束了。 這是把張煌言的死當作明朝滅亡的標誌。
  • 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究竟多少人誤會了崇禎?
    隨後等崇禎慢慢回過味來,覺得東林黨不可靠,又重用原先他看不起的宦官,啟用王承恩、曹化淳、高起潛等大太監。可是太監雖然對崇禎忠心耿耿,能夠保障崇禎的權威,但宦官大多能力平平,且和文官一樣,熱衷於爭奪權力,政治更加腐敗,根本無法有效平定亂世局面。並且崇禎此人急功近利,極重面子,毫無擔當。
  • 明朝松錦之戰剛敗,皇太極就主動提出與大明和談,崇禎卻拒絕了?
    當時的後金:在大明迎來小冰河時期的同時,後金亦不可能獨善其身。糧食供應不足成為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努爾哈赤執政時後金就開始不斷吞併女真各部,包括葉赫女真,海西女真等。而努爾哈赤死後,脫穎而出的皇太極的汗位卻並不安穩。最初後金是由四大貝勒共同執掌,皇太極能夠變成了汗王可謂煞費苦心。而面對剛剛歸併的女真各部,皇太極穩定統治已經耗費了大半精力。
  • 朱祁鈺給自己修的帝陵,被哥哥朱祁鎮毀了,結果葬了另一明朝皇帝
    一開始朱祁鈺也不願即位,但眾人將他架到那個位置上,他知道自己不上是不行了,於是同意登基。他登基後,遙尊哥哥朱祁鎮為太上皇,次年改元景泰。朱祁鈺在位期間,重用于謙等大臣,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成功擊退瓦剌。不僅沒讓明朝走下坡路,反而推動了明朝政治。
  • 崇禎死後,是誰將他安葬?史書記載:他的安葬費只有三百五十貫錢
    比如說清亡國之君溥儀,一生之中三次稱帝三次退位,最終仍得到善待,成為共和國公民,便是因為對他的改造,能夠起到「天下歸心」的作用。溥儀如此,崇禎亦如此。1644年(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七日,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圍攻北京,次日,太監曹化淳開城門投降。崇禎皇帝見大勢已去,偷偷將太子放出城去,自己則砍死砍死皇后即妃嬪,於十九日清晨,登萬歲山自縊身亡。
  • 李氏朝鮮為何尊崇明朝?還將崇禎年號用了265年
    明朝滅亡後,朝鮮的私人著作中,有「皇明崇禎後二百年的字樣」,很多朝鮮士大夫的筆記中,他們記載時間不是用清朝皇帝年號,而是同樣以崇禎後多少年。他就向朱元璋釋放了和好的信號,態度非常恭順,朱元璋見此,除了收回領土,還賜給李成桂國號「朝鮮」,並把朝鮮列為明朝永不徵伐之國。
  • 明朝小說推薦?回到明朝當王爺成為一時的網絡熱劇當之無愧
    後天啟帝死後,崇禎上位。崇禎一直都嫉恨豬腳和眼紅他的財富,一上位就向豬腳下手。豬腳直接把明面上的勢力全部退出了山西,帶著手下的軍隊到了蒙古,經過數次大戰,數次打敗蒙古軍隊,在佔據大半個蒙古後,開始和擴張到蒙古的滿清為在蒙古的統治權上大戰,打勝後取得了蒙古的統治權。在靠近外蒙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商業城,和俄羅斯以及蒙古、野人女真等進行貿易。
  • 明朝後期,崇禎手裡還有十幾萬錦衣衛可派遣,可他為什麼不用呢?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為了加強統治,監視大臣和百姓,特意設立了一個特務部門——錦衣衛,這個部門只聽命於皇上。後來,朱元璋撤銷了這個部門。但當朱棣登基時,他更勝於朱元璋,不僅設立了東廠,還恢復了錦衣衛。兩個部門互相監督,互相牽制。一時間大臣和百姓人人自危,互相提防。
  • 明朝大將墳墓第三次被盜,他的後半生,深刻體現了崇禎時代的危機
    他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呢?首先,可以確定的是,他是大人物。自永曆帝被吳三桂俘殺於昆明,明朝有近300年的歷史,如此長的時間裡,名將名相輩出。他上書四川總督朱燮元,說「邦彥、德乃己部將趙國璽所斬,且崇明猶未死。燮元信之,奏於朝。兵部不能決,賞久不行」。平定叛亂,實乃大好事,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了,可各級官吏,文臣武將爭起功來,就平添了許多枝節。之後,「川中撫按及御史毛羽健皆訟良柱、可訓功,詆燮元。燮元疏辯且求去,賞遂格不行。
  • 明朝有南京和北京兩個首都,這是朱棣的後手,可惜崇禎沒悟到
    ,但是不管怎麼樣,最後大明朝還是在崇禎的手上亡了,其實早在朱棣的那時候,朱棣就想過萬一哪一天明朝會滅亡,所以他為自己的子孫後代留下了一條出路,只是崇禎皇帝並沒有理會朱棣的一片苦心,所以明朝滅亡了。其實就是明朝原來的首都南京,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時候,是定都南京的,可能是因為自己從小就生活在南方,而北方邊境本來就經常的容易遭受外人的侵襲,所以就將自己最英勇的兒子朱棣送去了北京,讓他替自己看守國門,在朱棣稱帝以後,他深深地明白了北京對於自己國家的一個重要性,所以選擇了遷都,但是他並沒有將南京完全的放棄,而是選擇完整地保留了行政機構,害怕哪一天北方失守了,還能把南京當作是備選都城,這樣可以有一天東山再起
  • 民間故事:明朝皇宮一密室塵封兩百多年,崇禎親自開啟,大驚失色
    劉伯溫乃是明朝一代奇人,他天縱奇才,對天文地理,陰陽術數,奇門遁甲無不精通,生前就已經名滿天下,死後更是留下了不少的傳說。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則關於劉伯溫的傳說。根據清朝史料《三岡識略》記載,明朝的皇宮大內之中,有一間密室,這間密室封鎖得很嚴密,平時嚴謹任何人入內,除非發生重大事情 ,才可以由皇帝下旨打開。這間密室之所以如此神秘,據說是因為裡面封藏了誠意伯劉伯溫留下的「秘記」,關係重大,自然不能輕易開啟。因此從明成祖朱棣到崇禎皇帝繼位,歷代帝王都沒有開啟過這間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