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告訴我們孩子入學的第一要務以及首先學什麼最重要

2020-12-24 一思讀書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句話普遍解讀為:作為子女在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從他們那裡學習禮節和儀式。

但這樣解讀似乎並不合乎《三字經》的基調。原因在於:如果從頭開始讀《三字經》,你會發覺它的內容是作者給父母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論述教育方面的總結,所以如果把「為人子」解讀為身為父母的孩子,那麼這句話就是講給孩子的,這樣的轉折有些突然,而且跟後面兩個具體故事無法銜接,所以這句話不應該這樣解讀。

這裡的「為」應讀四聲,是「表目的」的意思,所以「為人子」的意思應該是:為教好人家的孩子。是講給教育者的。

於是「為人子,方少時」這句話的意思是:為教好人家的孩子,應該從孩子年少時就開始教。這裡「方」是「始,才」的意思,表示時間。

這句話還有一點需要理解,即年少是指幾歲?

在查閱一些資料後,我並沒有找到關於「幾歲是少年」具體年齡介紹,但可以把少年階段理解為童年階段到成年階段之間的年齡段,但古代成年男子是指二十歲開始,所以孩童到成年的這段時期可以被稱為少年時期。但這年齡跨度似乎有些大,現在十八歲就成年了,十六歲就花季了,可以被稱作青年了,於是關於少年階段需要進一步的區分。

在古代,稱八歲之前的孩童為垂髫[tiáo],稱女八歲、男九歲至十四歲的孩子為總角(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所以稱總角),小編認為總角指年少的階段,是比較合理的。

於是「為人子,方少時」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為教好人家的孩子,應該從孩子八、九歲到十三、四歲之間就開始教。在古代對於上學年齡是沒有規定的,所以這個年齡段是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建議,建議孩子從八、九開始接受教育,最晚不要超過十三、四歲。

那麼教什麼呢?教的內容就是指從這句話開始到《三字經》結束的通篇的內容了。通篇的內容比較多,用文字敘述總會有先後。

所以緊接著的就是「親師友,習禮儀」。但這句話的意思不是「從他們那裡學習禮節和儀式」,準確的意思是說:孩子剛開始要接受教育,那麼首先要教孩子們親近老師和友人,學禮儀並練習禮儀。

但這僅僅是字面意思,更具體的含義卻讓我感動。「親師友,習禮儀」的「親」和「習」把古代教育工作者的那種對孩子細緻入微的關懷和通達表達的淋漓盡致。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只需把「親」和「習」的含義搞清楚就明白了。「親」在這裡是一個過程,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由遠及近的過程,也就是親近的過程。

對於剛要讀書並接受教育的孩子來說,剛開始面臨的人際環境是陌生的老師、還有陌生的同學,雖然是「師和友」,但在剛開始是陌生的。這裡的「師」是指老師,教書的人;「友」是指學友,也就是一起讀書的同學。

剛到陌生的環境,身邊都是陌生的人,對於一個年少的人來說,他心理第一關注的焦點不是讀書,而是人。只不過不同的人對於陌生人有不同的表現。有的孩子自來熟,很快能跟身邊的人變熟悉,有的孩子性格內向,對於陌生到熟悉需要一個過程。這是客觀事實,《三字經》沒有忽略,而且給出了解決方案。

另外在古代,有很多孩子讀書並不一定去學堂或者教室,而是在自己家裡,有的會請教書先生,有的不會,這種情況下,「親師友」同樣重要,如果可請教的老師,沒有學友相互交流,一個人死讀書是很難的。

所以「親師友」是重要的第一步,也就是讓大家變得熟悉起來,方法有多種多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三字經》告訴我們,其中一個方法是「習禮儀」。

「習」這個字原本含義是指小鳥反覆地試飛,也就是學了之後不斷練習的意思。習禮儀就是學禮儀並練習。

禮儀被很多人理解為無用的規矩形式,原因在於現代社會當中有太多無用的、毫無意義的禮儀,不怪人們看不上。

而事實上古代人之所以重視禮儀,是因為禮儀是人與人之間表達相互敬意的重要且關鍵的做法。比如我和你在路上碰面,我施以拱手禮,並寒暄:最近可好。表達的是關切。我的拱手禮你會感受到我的敬意。你也同樣回我拱手禮,回應說:一切都好,一切都好。我同樣能感受到你的回敬。這是禮儀的意義。

在古代不同的情境之中禮儀是不同的,但是禮儀都是相互的關係,比如我施以拱手禮,而你揮手而去,這說明咱倆之間問題不小,是需要解決的。

而現在的太多商務禮儀過於形式化,而且是單邊的,完全偏離對於禮儀作用的理解。比如空姐這個職業,特別強調標準的禮儀,其實在我看來,純粹是偽禮儀,毫不強調相互關係。當一個空姐半蹲甚至半跪在我旁邊為我提供所謂的禮儀服務的時候,我特別的彆扭,因為這種禮儀按禮制來說,我需在尊嚴上高她一等,或者我必須是代表某種權威或神應的人,否則我也得半蹲或半跪下來,以表達禮儀的回應。

那麼為什麼「親師友」的辦法是「習禮儀」呢,因為禮儀表示敬意。而孩子剛入學,身邊都是陌生的,老師剛教禮儀,教是動作和解釋,這對於剛上學的孩子來說,他們更容易接受。

的禮儀又恰恰適用於人際之間,並且陌生人之間以禮儀開頭,更容易友好的開端。孩子學了禮儀之後,與學友之間相互之間練習,相互施以禮儀,在敬意的作用下,相互熟悉起來就更容易了。

相關焦點

  • 《三字經》通篇解讀(新)
    如果把《三字經》作為教學目錄看待的話,依然不影響它的啟蒙作用,剛上學讀書的孩子自然也可以看,至少可以讓孩子了解教育的客觀事實以及將來要學的內容。根據以上對《三字經》的定義,特解讀如下:第一部分:教育的原則。
  • 國學三字經起名:120個三字經裡的名字,個個雅致脫俗有寓意
    我們當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領悟人生奮鬥的內涵,希望寶寶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為此父母給寶寶取名絞盡腦汁,希望寶寶能有一個寓意積極向上的名字,助寶寶揚帆前進。「映雪」是指孫康借著月光照在雪地反射的光讀書,作為寶寶名字,更適合女孩,寓意寶寶對知識充滿渴求,能夠學習古人的求學精神,對待學習能夠堅持到底、持之以恆,是一個知書達理、純真好學的孩子。
  • 入學第一課,完成這張尋寶圖
    ▲我們都是最亮的星   玉帶山小學校長鄒紅告訴記者,為了讓孩子們儘快適應小學生活,在小學校園裡找到自己上課的地方並熟悉校園環境,這是成為合格小學生的第一步,也是熱愛校園的第一步。   1走紅毯、籤名牆籤名   含著深意。而需要孩子和家長們現場完成的,自然就是那張「紫荊尋寶圖」了。   記者注意到,「尋寶圖」的左側,繪製了一張完整的校園地圖。
  • 空降CTO 的第一要務是什麼?
    劉建國空降的技術管理者第一要務是澄清自己的角色,也就是上級的核心期待。Title 不是核心期待,每一位 CEO 都需要一個 CTO,但是每一位 CEO 對 CTO 的期待是完全不一樣的。我當時問 CEO,花這麼大的成本招人,如果三個月之後你認為我幹得不錯,是因為我做好了哪幾件事情?
  • 孩子應該從幾歲開始學英語?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02 孩子應該從幾歲開始學習英語在學習英語的問題上,有很多家長存在一個疑問:孩子應該從幾歲開始學習英語?網上有回答稱:孩子不能太早開始學英語,第一是因為他們年紀小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學了也是白學,根本記不住。第二是因為英語的困難性會讓孩子早早的厭煩英語,以後更學不好。對於這種看法,我實在不敢苟同。
  • 藏在《三字經》裡的育兒經: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字經》作為國學啟蒙的經典著作,其內含的許多傳統教育方法和為人處世的守則都是值得我們去多多學習的。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使得人們對快餐式文化非常熱衷,往往忽視了決定一個人成就的其實是長久的積澱。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加注重才藝類的灌注式學習。古老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對於幼兒的啟蒙教育,更多的注重培養完善的人格。
  • 畢淑敏: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幸福
    後來我才知道,是我錯了,幸福不是那麼驚天動地的,不是那麼大張旗鼓的,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需要很多的金錢、需要那種萬丈光芒的時刻。只要我們每一個人努力去爭取、去奮鬥,我們就會享有自己的幸福。我最早關注到幸福這個問題,其實還是得益於一位德國的哲學家費爾巴哈。他說過,人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幸福。我當時看到這個說法挺驚訝的。
  • 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務必把發展是第一要務牢牢抓在手上 確保「十四五...
    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務必把發展是第一要務牢牢抓在手上 確保「十四五」開局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2020-12-21 1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真正的英文三字經
    (內容來自趙彥春的個人博客)天津外國語大學趙彥春教授最新譯作《英韻三字經》日前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然而在諸多譯本中,從「音」、「形」、「義」三方面來兼顧的譯本卻很少。《英韻三字經》以英文三詞對譯漢語三字詮釋原著,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記憶,使譯著同樣也適於英語國家的讀者朗讀記憶。
  • 超前學拼音、認字、背《三字經》……山東發布幼兒園「小學化...
    根據發布的《幼兒園「小學化」負面清單》,在學習內容上,像提前學習拼音、強化認字、強化學英語,教兒童學習10以上的口算、心算等;教學方式上,讓幼兒背誦《三字經》《弟子規》等等,以及小學化的評價方式、教育環境上等 問題,都不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幼兒園先要自查自糾。
  • 一年級學什麼、怎麼學!
    涵媽有話說 明天,幼升小、小升初入學信息採集工作開始!5月6日至5月31日是北京市中小學入學信息採集的日子,從明天起,北京的義務教育入學工作正式啟動。
  • 從難以入學到全美音樂系TOP10博士,我家孩子都經歷了什麼?
    都會區的國中,老實說是良莠不齊的,有的國中管理得好,有些管理得差,管理好的學校通常升學率也較好,管理差的學校,在升學率上也往往乏善可陳了,這一點我們不能不考慮,因為我們球兒如不算最差,但也絕對不算是成績好的學生,她大多數時間不曉得自動讀書,也不曉得用什麼方式用功。
  • 天才博士媽媽:將英語詞彙編成「三字經」,孩子一看就「上癮」!
    學習英語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好詞彙,其次就是語法,在英語學習的入門階段,詞彙才是最關鍵的,只有不斷的豐富了自己的素材庫和對詞彙的積累,才能更好更快的提升英語成績。然而對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英語畢竟是一門外語,語言環境不一樣學習起來自然也是有一定困難性的,因此就要找對方法來進行詞彙的記憶,否則將會事倍功半。記憶詞彙的方法有很多種,包括「音標記憶法」、「整理歸納記憶法」、「分類記憶法」等,不同的方法也適用於不同的孩子。
  • 讀《三字經》之「為人子,方少時。親師長,習禮儀。」有感
    —出自《三字經》、王應麟原文解釋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師友那裡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作者見解孩子小的時候容易被環境改變,所以就需要趁小多學些做人的道理和知識,對於未來都有幫助。親師友,分親師和親友。這裡又得說到古師和現在老師的區別。古代老師通過讀書禮儀約束學生,講究尊師重道。
  • 天才博士媽媽:自製小學英語「三字經」,500個單詞輕鬆掌握!
    小學英語單詞的記憶方法是非常多的,比如說最常見的分類記憶法,在普通英語詞典裡 father和 mother雖然意思緊密相連,同是一家人,但一個在東,一個在西,不符合人們大腦記憶特點和規律。除此之外,還應該掌握更多的詞彙記憶方法,比如說音標記憶法和思維導圖記憶法等,不同的方法也適用於不同的學生,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就是」三字經」的記憶方法,讀起來朗朗上口,也能快速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興趣。
  • 孩子入園有哪些必要準備?如廁訓練是第一要務,要多加訓練
    自主如廁是寶寶入園需要訓練的第一要務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 指出: 「2歲左右才開始訓練的孩子只要1年的時間就可以獨立上廁所了。訓練完成的平均年齡為2歲半左右。」 想讓寶寶3歲入園的家長們,不能再懈怠了。
  • 孩子最重要的是品德非成績,父母培養一名好孩子,首先教他們獨立
    我是一個高中重點班的班主任,在我的教學生涯中,目睹了一個叫林仔的孩子從高中到大學再回到家庭啃老的過程,讓我時刻警醒教育學生最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品德。我跟她說了這件事,她表現的非常的不耐煩:「孩子學習是第一位的,我們家林仔在家我什麼都不用他幹,再說了我們都給了勞務費了,那個孩子也沒有白幹。這些小事老師就不用操心了。」沒說兩句話,手機響了,那位家長就匆匆忙忙的走了。家庭教育觀念是這樣,我想再跟孩子強調什麼也都沒有意義了,這件事最終不了了之了。
  • 氣概 格局 高度——國學能帶給孩子什麼?
    比別人更會溝通?李嘉誠就用兩個字回答:氣概氣概是什麼?氣概是一個人的格局,一個人的高度。為什麼關羽、張飛、諸葛亮會跟劉備打天下,是因為劉備有匡扶大漢的氣概。如果您希望孩子長大能有一番作為,培養他的精神氣概是最根本的。勞特斯再問李嘉誠:你這種氣概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 能背唐詩三百首,家長認為:無需拼音和識字學習,入學一樣很優秀
    離開學還有不到一個月,就是有這樣非常自信的家長說:沒去幼小銜接,也沒學拼音和識字,通過背唐詩三百首,我們孩子的古詩詞記憶力非常好。想問問小島老師,這樣的孩子,是有語文學習天賦嗎?家長對孩子學習天賦的非常自信。當然學齡前兒童不提倡過早學習一年級的新課,但是不識字光靠背誦唐詩三百首,是不能體現孩子的語文學習天賦的。
  • 張雨綺離婚,告訴我們女人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為了孩子有完整的家,為了面子,為了生活,為了利益……可是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張雨綺敢於勇敢做自己,是因為她是著名演員,人紅貌美又有錢。你沒有張雨綺的命,就不要學張雨綺的暴脾氣。張雨綺離了婚,照樣活得快樂幸福,照樣有人追。女人要是想像她一樣放飛自我,必須有自己的底氣,像一棵屹立不倒的樹,能獨自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