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第15、16句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長,習禮儀。」
—出自《三字經》、王應麟
原文解釋
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師友那裡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作者見解
孩子小的時候容易被環境改變,所以就需要趁小多學些做人的道理和知識,對於未來都有幫助。親師友,分親師和親友。這裡又得說到古師和現在老師的區別。
古代老師通過讀書禮儀約束學生,講究尊師重道。愛戴尊敬老師,老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道)學生需要遵守,其實有些規則也算是做人的一方面,小孩子知道什麼叫畏懼,長大了做壞事的時候就會所有顧慮。
現在老師嘛,恩,教教書就完了。所以,因為老師的區別。對老師的的正確觀念,家長需要給孩子建立:
1.聽老師的話。如果你覺得老師說的不對,不要對老師說,有疑問問爸媽。
2.尊敬老師,因為老師教我們知識。
3.和其他孩子有衝突。第一告訴老師,如果老師解決不了就告訴家長。
4.老師如果懲罰你,想想自己錯在哪?如果是自己錯了,看情況告訴我,如果他錯了告訴我,我就找他。
親友
親近朋友,學校裡和比人相處很鍛鍊孩子。這裡的話可以讓孩子交朋友,除了交朋友外有一個理由,讓孩子發現別人的優點缺點,鍛鍊孩子的交際能力和辨認能力。有時候學習上不懂的問題也可以問好朋友。
結尾語
今天的這章就寫到這裡,希望我的文章對你能產生一些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