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高中重點班的班主任,在我的教學生涯中,目睹了一個叫林仔的孩子從高中到大學再回到家庭啃老的過程,讓我時刻警醒教育學生最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品德。
在高中的時候,這個孩子之所以讓我記住,其實是從一件小事開始的:有大概一周的時間,我注意到一個住校的孩子,天天下了晚自習後,獨自一人打掃整個教室,我們這裡規定的是每周有兩個人輪流打掃教室衛生。
我就問那個學生怎麼天天打掃衛生,他說是他的同桌林仔每天給他5元錢,讓他自己獨自完成。第二天我把林仔叫到了辦公室,跟他談到了這個事情,他的態度讓我印象十分深刻:他非常不屑的說「這種活是沒有本事的人才幹的,有那個時間我還不如去看書呢」。
我對他的態度十分不滿,讓他回家通知家長來一趟。過了大概三天的時間,他的媽媽來了,一看就是屬於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帶著非常倨傲的神情。我跟她說了這件事,她表現的非常的不耐煩:「孩子學習是第一位的,我們家林仔在家我什麼都不用他幹,再說了我們都給了勞務費了,那個孩子也沒有白幹。這些小事老師就不用操心了。」沒說兩句話,手機響了,那位家長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家庭教育觀念是這樣,我想再跟孩子強調什麼也都沒有意義了,這件事最終不了了之了。後來這個孩子高考後,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再後來有幾個畢了業一直寒暑假回來看我的學生說,這個林仔考了研,去了國外。再過了幾年,我參加了孩子們畢業十年的聚會,聽說這個孩子從國外回來後一直高不成低不就,一直在家啃老。
孩子能力很強,明明也很上進,為什麼出現了現在這種連家長都想不到的「啃老」?究其最根本的原因,還要從家長身上找。
第一、家長習慣了包辦代替
從孩子出生的時候就捧在手心裡,全家圍繞著他轉,對孩子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到了上學的時候還是家長追著餵飯,吃一頓飯要兩個小時,不喜歡吃的東西絕對不吃,喜歡吃的別人絕對沒機會吃。
有的家長甚至包辦代替到孩子上了學都不會自理,要求老師各種照顧。自己家孩子只要求學習好,那些勞動的事情別人家的孩子來弄,還大言不慚的說是學習成績不好就應該幹體力活。父母從小就讓孩子接受這樣的觀念,孩子的價值觀自然是扭曲的,天天這樣教育孩子,孩子的觀念就不是在學校這短暫的時間裡能扭轉過來的。
第二 、家長是非不分明
父母一味的強調學習成績,強調排名、強調競爭,這樣的壓力下,孩子只關注自身的成績,對是非黑白的判斷非常混亂。
很多學校都存在校園凌霸的現象,很多孩子的殘忍程度讓人觸目驚心,往往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對同學進行圍攻、大打出手。而家長對孩子的溺愛、護短,出了問題後往往是用金錢擺平,對孩子沒有一句責備的話,讓孩子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錯永遠是別人的。
這樣一直以自我為中心,凌駕於其他人之上的孩子,遲早會出現無法與別人友好相處,無法正確的對待自己和他人的關係。一個不能平等對待自己身邊的人,不能友好跟他人相處的人,就像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炸的炸彈,最終禍害的是自己的父母。
第三、縱容自家孩子
家長沒有教育過孩子如何跟人相處,只是用各種關係門路為孩子鋪路找到好的工作,卻沒有培養孩子任何的跟別人相處的能力;過度滿足孩子的欲望,造成不會為對方著想,不會將心比心、不會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在上班後還是一副自以為是的狀態。
家長為孩子準備好各種物質條件,卻沒有界限感的幹涉孩子的婚姻生活,婚姻中往往是以自己家的標準找到所謂的門當戶對的家庭,雙方家庭達成一致,沒有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繼續幹涉孩子的婚姻生活,培養出來的是永遠長不大的媽寶男、媽寶女,心態還沒成年的兩個人組成的家庭,其後果可想而知。
智力水平超高,而情商太低的人往往表現就是高不成低不就,這個林仔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個。
據說林仔回來應聘了很多公司,響噹噹的文憑和海外留學的經歷讓他很受歡迎,但是最長幹半年、最短幹三個月就辭職了,總之就是大才小用了,沒有能夠讓他發揮才幹的地方。
這種孩子最為可惜之處是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作為一個成年人,沒有學會反省自己,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從小給孩子有意識的鍛鍊,讓他學會怎樣做人。
首先,在孩子能獨立的時候一定要學會適當放手
孩子學會吃飯、自理是最基礎的能力鍛鍊,在開始的時候肯定會慢,但是家長一定要放手讓他去做,不要擔心孩子的適應能力。
然後再培養孩子的對自己的書包、玩具、自己房間的整理,慢慢學會照顧自己的情況下,鼓勵他幫助父母做事和對他人的付出,這樣才能讓他學會感恩、學會回報。
如果一味的只是以孩子為中心,他就會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他就是世界的中心。家長如果培養的是不知道感恩和回報的孩子,那就是家長教育的失敗。
第二、對待孩子要有原則
不僅僅教育孩子什麼是「己不所欲、勿施於人」,哪怕孩子犯錯誤常態,家長也要讓孩子讓孩子從錯誤中改正,這才是父母應該掌握的。
有這樣一位家長,當他發現自己的孩子在電梯裡面小便後,沒有打罵孩子,而是讓孩子看著,自己拿著抹布和水桶,一點點把電梯間擦拭乾淨,頭幾天的時候,孩子還沒有啥反應,後來,自己也學著爸爸的樣子拿著抹布跟著爸爸擦,並且向鄰居反覆的道歉。
就這樣一直擦了一個月電梯間後,爸爸問他覺得乾淨了嗎?他說不知道,爸爸就讓他站在電梯間門口去問乘坐電梯的人,來往的鄰居都被這個知錯就改的孩子感動了。這樣的家長,用自己的原則去身體力行的教育孩子,而不是說教和暴力,這樣才能真正教育出懂得事理的孩子。
第三、沒有邊界感讓孩子的生活一塌糊塗
很多中國家長恨不得包辦孩子的一生,當孩子成家立業後,明智的家長就會選擇跟孩子分開住,彼此不幹涉彼此的生活,逐步讓孩子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和節奏,這也是逐步鍛鍊成年孩子應對生活的最好時機。
因為子女成年後,父母也逐漸衰老了,此時再不鍛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自己擔當的能力,就再也沒有機會讓他獨立成長了。結婚後孩子也要面臨下一代的出生和撫養,有精力、身體健康的父母可以幫助他帶一段時間,但是責任的承擔慢慢將落到孩子的肩上,他都沒有學會怎麼照顧自己的時候,讓他來撫育下一代和照顧長輩更是不可能的。
有句老話說得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背後的道理就是儘早讓孩子擔當,儘早讓孩子獨立,包括對生活的體驗和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如何與人相處,讓孩子自己逐步形成判斷力和價值觀,這才是孩子一生的幸福的基礎。
只會學習、不會起碼的生存及與人相處的能力的孩子,最後只能是依賴父母。當你老去的時候,還要背負「巨嬰」,那就只能證明你教育的失敗,最終自食惡果的家長,只能後悔不已。
為了年老時候的不後悔,家庭教育從孩子小時候一定要抓緊。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