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重要的是品德非成績,父母培養一名好孩子,首先教他們獨立

2020-12-27 布丁媽媽私享會

我是一個高中重點班的班主任,在我的教學生涯中,目睹了一個叫林仔的孩子從高中到大學再回到家庭啃老的過程,讓我時刻警醒教育學生最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品德。

在高中的時候,這個孩子之所以讓我記住,其實是從一件小事開始的:有大概一周的時間,我注意到一個住校的孩子,天天下了晚自習後,獨自一人打掃整個教室,我們這裡規定的是每周有兩個人輪流打掃教室衛生。

我就問那個學生怎麼天天打掃衛生,他說是他的同桌林仔每天給他5元錢,讓他自己獨自完成。第二天我把林仔叫到了辦公室,跟他談到了這個事情,他的態度讓我印象十分深刻:他非常不屑的說「這種活是沒有本事的人才幹的,有那個時間我還不如去看書呢」。

我對他的態度十分不滿,讓他回家通知家長來一趟。過了大概三天的時間,他的媽媽來了,一看就是屬於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帶著非常倨傲的神情。我跟她說了這件事,她表現的非常的不耐煩:「孩子學習是第一位的,我們家林仔在家我什麼都不用他幹,再說了我們都給了勞務費了,那個孩子也沒有白幹。這些小事老師就不用操心了。」沒說兩句話,手機響了,那位家長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家庭教育觀念是這樣,我想再跟孩子強調什麼也都沒有意義了,這件事最終不了了之了。後來這個孩子高考後,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再後來有幾個畢了業一直寒暑假回來看我的學生說,這個林仔考了研,去了國外。再過了幾年,我參加了孩子們畢業十年的聚會,聽說這個孩子從國外回來後一直高不成低不就,一直在家啃老。

孩子能力很強,明明也很上進,為什麼出現了現在這種連家長都想不到的「啃老」?究其最根本的原因,還要從家長身上找。

第一、家長習慣了包辦代替

從孩子出生的時候就捧在手心裡,全家圍繞著他轉,對孩子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到了上學的時候還是家長追著餵飯,吃一頓飯要兩個小時,不喜歡吃的東西絕對不吃,喜歡吃的別人絕對沒機會吃。

有的家長甚至包辦代替到孩子上了學都不會自理,要求老師各種照顧。自己家孩子只要求學習好,那些勞動的事情別人家的孩子來弄,還大言不慚的說是學習成績不好就應該幹體力活。父母從小就讓孩子接受這樣的觀念,孩子的價值觀自然是扭曲的,天天這樣教育孩子,孩子的觀念就不是在學校這短暫的時間裡能扭轉過來的。

第二 、家長是非不分明

父母一味的強調學習成績,強調排名、強調競爭,這樣的壓力下,孩子只關注自身的成績,對是非黑白的判斷非常混亂。

很多學校都存在校園凌霸的現象,很多孩子的殘忍程度讓人觸目驚心,往往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對同學進行圍攻、大打出手。而家長對孩子的溺愛、護短,出了問題後往往是用金錢擺平,對孩子沒有一句責備的話,讓孩子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錯永遠是別人的。

這樣一直以自我為中心,凌駕於其他人之上的孩子,遲早會出現無法與別人友好相處,無法正確的對待自己和他人的關係。一個不能平等對待自己身邊的人,不能友好跟他人相處的人,就像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炸的炸彈,最終禍害的是自己的父母。

第三、縱容自家孩子

家長沒有教育過孩子如何跟人相處,只是用各種關係門路為孩子鋪路找到好的工作,卻沒有培養孩子任何的跟別人相處的能力;過度滿足孩子的欲望,造成不會為對方著想,不會將心比心、不會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在上班後還是一副自以為是的狀態。

家長為孩子準備好各種物質條件,卻沒有界限感的幹涉孩子的婚姻生活,婚姻中往往是以自己家的標準找到所謂的門當戶對的家庭,雙方家庭達成一致,沒有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繼續幹涉孩子的婚姻生活,培養出來的是永遠長不大的媽寶男、媽寶女,心態還沒成年的兩個人組成的家庭,其後果可想而知。

智力水平超高,而情商太低的人往往表現就是高不成低不就,這個林仔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個。

據說林仔回來應聘了很多公司,響噹噹的文憑和海外留學的經歷讓他很受歡迎,但是最長幹半年、最短幹三個月就辭職了,總之就是大才小用了,沒有能夠讓他發揮才幹的地方。

這種孩子最為可惜之處是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作為一個成年人,沒有學會反省自己,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從小給孩子有意識的鍛鍊,讓他學會怎樣做人。

首先,在孩子能獨立的時候一定要學會適當放手

孩子學會吃飯、自理是最基礎的能力鍛鍊,在開始的時候肯定會慢,但是家長一定要放手讓他去做,不要擔心孩子的適應能力。

然後再培養孩子的對自己的書包、玩具、自己房間的整理,慢慢學會照顧自己的情況下,鼓勵他幫助父母做事和對他人的付出,這樣才能讓他學會感恩、學會回報。

如果一味的只是以孩子為中心,他就會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他就是世界的中心。家長如果培養的是不知道感恩和回報的孩子,那就是家長教育的失敗。

第二、對待孩子要有原則

不僅僅教育孩子什麼是「己不所欲、勿施於人」,哪怕孩子犯錯誤常態,家長也要讓孩子讓孩子從錯誤中改正,這才是父母應該掌握的。

有這樣一位家長,當他發現自己的孩子在電梯裡面小便後,沒有打罵孩子,而是讓孩子看著,自己拿著抹布和水桶,一點點把電梯間擦拭乾淨,頭幾天的時候,孩子還沒有啥反應,後來,自己也學著爸爸的樣子拿著抹布跟著爸爸擦,並且向鄰居反覆的道歉。

就這樣一直擦了一個月電梯間後,爸爸問他覺得乾淨了嗎?他說不知道,爸爸就讓他站在電梯間門口去問乘坐電梯的人,來往的鄰居都被這個知錯就改的孩子感動了。這樣的家長,用自己的原則去身體力行的教育孩子,而不是說教和暴力,這樣才能真正教育出懂得事理的孩子。

第三、沒有邊界感讓孩子的生活一塌糊塗

很多中國家長恨不得包辦孩子的一生,當孩子成家立業後,明智的家長就會選擇跟孩子分開住,彼此不幹涉彼此的生活,逐步讓孩子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和節奏,這也是逐步鍛鍊成年孩子應對生活的最好時機。

因為子女成年後,父母也逐漸衰老了,此時再不鍛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自己擔當的能力,就再也沒有機會讓他獨立成長了。結婚後孩子也要面臨下一代的出生和撫養,有精力、身體健康的父母可以幫助他帶一段時間,但是責任的承擔慢慢將落到孩子的肩上,他都沒有學會怎麼照顧自己的時候,讓他來撫育下一代和照顧長輩更是不可能的。

有句老話說得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背後的道理就是儘早讓孩子擔當,儘早讓孩子獨立,包括對生活的體驗和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如何與人相處,讓孩子自己逐步形成判斷力和價值觀,這才是孩子一生的幸福的基礎。

只會學習、不會起碼的生存及與人相處的能力的孩子,最後只能是依賴父母。當你老去的時候,還要背負「巨嬰」,那就只能證明你教育的失敗,最終自食惡果的家長,只能後悔不已。

為了年老時候的不後悔,家庭教育從孩子小時候一定要抓緊。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沒規矩的孩子早晚吃大虧:德國孩子教養規則,教你如何培養自律娃
    文/陪伴媽媽曾經看到這樣的一條評論,如果當父母需要考試,那麼有很大的一批父母都是不合格的。其實,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真的有很重要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因為他們沒有考慮好,自己能否承擔得起這份責任。
  • 好的親子關係,就是要學會「斷舍離」,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很重要
    孩子不能夠獨立生活就像上文中論述的巨型嬰兒一樣,孩子過於依賴父母會喪失獨立生存的能力。這些孩子不會自己穿衣服,不會自己吃飯,遇到困難就找父母,遇到一丁點的傷害就大哭大叫。雖然在家裡面有父母寵著他們,但是在社會上會很難立足。
  • 健全的人格,遠比孩子成績更為重要,並重發展才能讓孩子茁壯成長
    孩子們的期末考試成績也時刻牽絆著家長的心,絕大多數的父母都寄希望於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們在學期期末考試中,發揮超長,出類拔萃。如果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秀。考出了100分的好成績,那家長自然是喜笑顏開,但如果成績不理想的話,很多父母心中就會心生怨恨,特別是那些上了很多補習班,花了很多時間和費用的家長們。他們常常會和自己的孩子說:你看人家考了多好,你怎麼考成這樣?
  • 培養孩子性格重要的幾點,父母應該重視!
    如何給孩子培養一個好性格?大家首先應該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而這個規律是由父母給予的教育方式的不同而不同的。每一個育兒方法家長都應該理解並且會用在孩子身上,根據家庭環境的不同,靈活使用每種方法。
  • 好成績不一定是好孩子,好品質才是好孩子的標準
    現在許多家長都習慣以孩子的成績來判定孩子是否優秀,可成績優秀的孩子就一定是優秀的孩子嗎?其實孩子的成績好壞或者才藝的多少不應該成為判定一個孩子好壞的標準,而很多家長卻把這些看得比較重,認為成績好才是好孩子,讓原本可以成為好孩子的變成了壞孩子。
  • 《幸福錦囊集》:從小教孩子做家事很重要,這是培養孩子做人做事的德行
    「父母命,行勿懶」,他們那一代對父母很恭敬,所以就去挑水,結果回家都晚上八點多了,而且吃的是涼的飯菜。你捨得嗎?你捨不得就養不出像盧叔叔這樣的人才。他母親懂得培養孩子要多幫助別人,還懂得要磨鍊孩子的意志力。
  • 孩子對別人的痛苦漠不關心,如何培養孩子的思想品德
    我閨蜜的孩子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他孩子現在8歲了,正在上小學二年級。雖然成績不是拔尖的,但是卻是關心家人的好孩子。比如爸爸媽媽心情不好的時候,他會主動去關心和詢問,並且儘可能的不給爸媽找麻煩,避免增加爸媽的心思負擔。
  • 清華附小媽媽:當老師的我,用教了2000個孩子的經驗教育自家孩子
    首先,家長要關心孩子的成長,為孩子的成長創造幸福的環境,孩子既是子女又是朋友,對孩子要尊重,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其次,在家中,要留給孩子和諧愉快的學習空間,讓他們有信心、有興趣地學習。只有幸福溫暖的家庭環境,才有可能培養好孩子,教育好孩子,使他茁壯成長,不斷進步,取得可喜的成績。
  • 中國式教育,註定培養不出獨立的孩子,原因要知道
    2、成績為主大多數的中國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事事都會以成績作為衡量標準,獎懲制度也是以成績作為核心的考察要素,只要成績好,什麼事情都是有商有量的,只要成績下降,甚至會出現棍棒相加的情況。2、精神獨立獨立的孩子,最重要的主要是體現在精神和內心世界上,這才是他們人格完善最重要的一個部分,當精神世界足夠獨立的時候,他們才有更多的勇氣面對未知的未來,才能將人生真正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而不是按照父母的安排走過一生。
  • 孩子小升初成績下滑不愛讀書?把握好孩子的閱讀飢餓期父母沒煩惱
    小時候培養的看書的愛好很快就被其他東西給代替了。小芸向我們抱怨:為啥孩子小學愛看書,成績好,一到初中就全變了呢?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這種現象:小學成績好的孩子,往往初中就會變得籍籍無名,反而是小學成績一般的,初中的時候偏偏迎頭趕上。
  • 培養二子上清北,教師父母總結心得,教育孩子學習:要懂得4先4後
    孩子母親曾說:如果要說培養孩子有啥「經驗」,那就是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習慣養成了,學習成績自然就會不斷攀升。01 先課後預習後課堂學習的習慣陳定一和陳宏一是來自河南上蔡的一對雙胞胎,之前分別以676分、679分的成績考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而他們的父母,也均是當地的老師。
  • 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家長只需4個方法
    要知道教育孩子,是父母終身的事業。父母不僅希望孩子能在學業上表現優秀,還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著作《兒童教育心理學》中提到: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這才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讓孩子在逆境中不氣餒,面對失敗不灰心,敢於拼搏,面對人生的起起落落,仍然保持一顆平常心。在孩子一生中,成績雖然重要,但心態才是第一位的。沒有好心態,徒有好成績,就無法面對學習中的挫折。
  • 哈佛大學推薦:14部培養孩子優秀品德的電影
    看看片子順便教育一下孩子吧!不過注意,每看半小時最好暫停10分鐘,保護孩子視力哦!頭圖是《放牛班的春天》非常非常適合和孩子一起看的電影,雖然沒在下文的推薦中,但也是爸媽營強烈推薦的好電影!回復「看片」,可查看爸媽營【電影動畫片專題】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心理學者加德納(Gardner):「多元智慧固然重要,但品德教育優先於多元智慧的學習。」精選14部不同國家區域的優質電影,讓孩子從影像中學習多元文化,也從電影中學習品德教育的呼應。
  • 原生家庭可能束縛孩子成長?家庭教育很重要,首先要培養自主意識
    作為父母,我們有將兒女培育成心理健全的孩子的責任,這就要求父母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培養孩子的自主心理,才能在之後順利地離開原生家庭,找尋到自我。有如下3點建議:首先, 要把選擇權交給孩子,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李開復在一次採訪中告訴記者,孩子不能用死的規矩去約束,太多的條條框框只能限制孩子的成長,他們需要的是自由,擁有自由的孩子更能夠創造出自己的天地。
  • 打響孩子獨立好眠保衛戰,從兩點入手,孩子更自由,父母更輕鬆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孩子從出生就和父母建立了親密無間的關係,和父母睡在同一張床上,對父母產生了深深的依賴感,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依賴感會逐漸遞增。父母適時「狠心」把孩子分離出自己的大床,給孩子規劃出睡覺的小天地,跟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感對孩子睡好覺甚至成長非常重要。首先,讓孩子有自己的獨立空間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動,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 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他爸
    無論父母事業上有多成功,也抵不上教育孩子失敗的後果。 把天才培養成庸才,是家庭對人類文明的犯罪。 把孩子教育成功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一個人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下班了一定要回家,與父母一起吃飯的孩子會更優秀。 2、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孩子的大多問題,都是父母的教育不當造成的,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身教重於言教。 3、教育孩子的前提,要首先了解孩子成長的規律。
  • 孩子老走神、不專注、愛分心?4個小方法教你培養孩子注意力
    那孩子的智力水平差不多,為什麼成績比別人差?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問題。研究表明,成功人士在童年時期有許多相似的特點,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注意力可以高度集中。由此可見,注意力集中在兒童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除學習成績外,孩子創意思維的培養更不能少,三種方法教你怎麼做
    孩子的學習是家長最關注的事情,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績優異,在班上名列前茅。所以當孩子拿著考高分的試卷讓家長籤字的時候,想必家長都會喜笑顏開,因為這證明自己的孩子是聰明的。但是,早期的這種聰明僅僅是體現在學習的死記硬背上,所以也許在最初階段孩子的學習成績看上去還不錯。
  • 孩子穿衣難?學會獨立穿衣的3大影響不可忽視,父母要學會放手
    當孩子逐漸長大,手眼協調能力增強之後,就可以逐步訓練孩子的一些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除了能夠自己吃飯、上廁所以外,還可以訓練孩子自己穿衣服,這也是幫助他邁向獨立的一個重要過程。就算是最簡單的襪子,如果父母不教孩子怎麼穿、不給機會讓孩子自己穿,孩子也只會伸著腿,像木偶一樣任憑父母往上套。
  • 霍思燕被兒子寵成小公主:想讓孩子獨立,父母要學會「示弱」
    她會在合適的時機向孩子「示弱」,讓孩子知道媽媽不是萬能的,也會生病難受,這時候就要依靠自己,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有擔當的性格。很多時候,我們愛孩子,習慣了竭盡所能事事代勞;卻忘了,要放開手讓他們獨立做事,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