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教育,註定培養不出獨立的孩子,原因要知道

2021-01-18 教育良師

教育,在每一個國度中都有著與眾不同的地位,不管是中國式的教育,還是備受推崇的美式教育,各自都有利弊,並沒有好壞之說,只是針對自家的孩子,是否適合而已。

大多數在中國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他們很少有自我生存的能力,獨立性更是不用多說,一旦當這些學生進入到大學,需要獨自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時,往往會陷入到各種困境中,不僅生活上一塌糊塗,甚至連自主學習都無法完成,這樣的情況,在美式教育中是很少出現的。

因此,有很多人說:在中國教育制度下,是非常難以培養出來性格和思想獨立的孩子,然而眾人所說的中國式教育,有著這些無法忽視的顯著特點。

【中國式教育有哪些特點】

1、寵溺孩子

大多數的中國父母都是非常寵溺孩子的,在孩子小時候不敢放開手腳,擔心孩子在學走學跑的過程中磕到碰到。

當孩子進入到校園中,又怕他們的人際關係不穩定,受到歧視,小到吃穿住行,大到學習計劃,或是睡覺喝水的時間,都安排得無比周到。

相信在每一個中國孩子身上,都會看到這些被家長寵溺的現象,家長認為:這才是疼愛孩子的方式,殊不知,你正在一步一步摧毀孩子的獨立性。

2、成績為主

大多數的中國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事事都會以成績作為衡量標準,獎懲制度也是以成績作為核心的考察要素,只要成績好,什麼事情都是有商有量的,只要成績下降,甚至會出現棍棒相加的情況。

3、攀比心過重

在孩子成長和教育的過程中,大多數父母都會與同齡人比較,不管是閨蜜,還是同事,到了中年之後,似乎能拼比的,只有孩子,這種過重的攀比心,不僅會給孩子在學習上增加過多的壓力,甚至也會加深孩子對學習的牴觸心理。

4、眼光不夠開闊

大部分的中國父母是得過且過的狀態,並不會有居安思危的意識,這也造成家長,在塑造孩子三觀的過程中,往往會輸入一種得過且過的意識,一旦當這種意識在孩子心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後,會對他們的一生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5、性格不夠獨立

大多數中國的孩子,性格上是不獨立的,每當需要做決定的時候,就會退縮,甚至將決定權交給父母,不願意承擔任何的風險,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凡事都被父母安排得妥妥噹噹,而他們只是執行者,這在中國是在孩子身上是非常顯著的表現,而且也是一種通病。

【獨立的孩子有哪些優勢】

1、生活獨立

獨立的孩子現如今少之又少,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是生活上的獨立,能將自己照顧得很好,能將生活中的瑣事打理得井井有條,並不會讓家長幫忙換洗衣服,也不需要家長幫忙收拾房間,他們將這些瑣事都可以安排得非常得體。

2、精神獨立

獨立的孩子,最重要的主要是體現在精神和內心世界上,這才是他們人格完善最重要的一個部分,當精神世界足夠獨立的時候,他們才有更多的勇氣面對未知的未來,才能將人生真正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而不是按照父母的安排走過一生。

【如何培養出獨立的孩子】

1、交給孩子做決定的權利

如果要想培養出一個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都非常獨立的孩子,父母的觀念是非常關鍵的,父母獨立,孩子在精神和生活上也會更加地獨立,不妨將更多的決定權交回給孩子,這不僅是孩子成長的權利,同時也能讓他們變得更獨立。

2、尊重孩子的選擇

當孩子作出選擇的時候,作為父母,雖然認為並不是最優方案,但是也一定要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只有當他們在實踐過程中,遭遇到各種磨難的時候,才能迅速地成長,尊重孩子才能給他們成長的機會。

3、不以父母意願為主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的人生經驗和閱歷都非常豐富,所以事事都為孩子考慮打算,這種以自己意願和想法為準則的父母,是培養不出精神獨立的孩子的,所以一定要給他們強大的成長空間。

【總結】

邱吉爾說過:勇氣很有理由被當作人類德性之首,因為這種德性保證了所有其餘的德性。

對每一個父母來說,不僅要讓孩子在考試過程中有取得高分的競爭力,同時也要讓他們擁有獨立面對世界的技能和勇氣,這不僅僅體現在生活上,更體現在內心世界的獨立上。

因此對父母來說,要想培養出獨立的孩子,不妨從以上三個方面入手,將獨立性的培養融入到日常的生活教育中,相信一定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相關焦點

  • 放縱式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方式?想培養孩子成才,就需要守規則
    但是,他們不知道,這種對孩的放縱式教育,最終只會害了他。一、放縱式教育帶來的後果1、讓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觀念人的社會規範建立是有其敏感期的。當成人無法給予他規範的時候,孩子就會喪失這個培養自我管理能力的機會。孩子是需要培養才能成才的,如果家長只是放縱地對待他,甚至出了問題就用『他還只是個孩子』就會讓孩子的內心對自己和世界產生錯誤的認識。
  • 「挫折教育」是什麼?正確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孩子才能贏到最後
    但是孩子總要有脫離父母保護的那一天,從小就一直生長在溫室裡,所以哪怕是來自外界的一點小小的挫折他都會承受不住,這也就是孩子為什麼這麼脆弱、玻璃心的原因。作家餘華:中國的年輕人裡面,優秀的很多,能抗事兒的卻很少就正如餘華的這句話所說,能抗事兒,其實就是指一個人的抗挫折能力。
  • 培養孩子獨立意識的重要性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從依賴到獨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獨立意識是逐步建立起來的,而這個逐步建立的過程就是家長培養孩子獨立意識的過程。一個不懂得獨立、沒有獨立意識的孩子不僅僅不懂得如何去交際,而且不會在往後的生活中很好地生存下去。那麼,培養孩子獨立意識的重要性是什麼?
  • 「壓迫式」的教育方法,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家長別執迷不悟
    但是,「壓迫式」教育父母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要求孩子只能服從,不能說「不」。父母完全忽略孩子感受,不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結果會就遭到反噬:①激起孩子的叛逆情緒,促使孩子做出不理智的行為教育這件事情,不是父母一個人的獨角戲。孩子的態度、意見,也需要被尊重、被傾聽。
  • 想要培養獨立有主見的孩子?會「傾聽」很重要,家長早知道早培養
    外出時,媽媽給曉萍買衣服,問她喜歡什麼顏色的,曉萍也猶猶豫豫不敢說,只能抬頭看媽媽,媽媽買了,曉萍也就穿了。時間長了,曉萍媽媽總覺得曉萍的這種表現有些不對勁,卻找不到原因在哪裡。其實,曉萍就是對媽媽的依賴性太強,遇事無論大小,都沒有主見,自己不敢、也不會決定和自己有關的事情。
  • 拒絕「媽寶娃」,學會「放風箏」式教育,三步培養出有主見的孩子
    就會幹預孩子獨立性的形成,人為地延長孩子的「嬰兒化心理期」。嬰兒時期,媽媽的懷抱、愛撫等良性刺激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育。當孩子一天天長大,媽媽對待孩子若是還像對待嬰兒一樣,將無意間強化孩子的戀母心理。父母的越界教育,使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遇見事情第一時間是問爸媽的意見,而不是自己進行獨立地思考。
  • 好的親子關係,就是要學會「斷舍離」,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很重要
    怎麼把「斷舍離」運用到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這位作家提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運用斷舍離。讓孩子進行自我督促,通過整理房間,拋棄舊有的、不需要的雜物,從而讓孩子得到自我反省,並且反饋自身。當然這是一個非常抽象的話語。簡言之,便是讓孩子在整理房間時能夠鍛鍊自身。
  • 央視教育紀錄片《鏡子》:中國式家長的愛,正在「養廢」孩子
    01中國式家長的愛,正在"養廢"孩子央視有一部名叫《鏡子》的教育紀錄片,聚焦傳統的中國式家庭和中國式教育。澤清的父母跟大多數中國式父母一樣,陷入了一個極大的誤區:他們以"為孩子好"為理由,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表達愛意,卻從未傾聽過孩子的想法和需求。所以,他們的"愛"對孩子來說,是讓人喘不過氣的壓力,也是甩也甩不掉的累贅。
  • 請停止「中國式餵飯」,越餵孩子越不吃,3招讓寶寶乖乖自己吃飯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餵孩子吃飯估計是很多家長都「聞風喪膽」的一件事情,有的時候家長為了照顧孩子吃飯,自己都顧不上吃了。有人說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沒有辦法,只能熬,但也有人會說這是家長的教育問題,孩子之所以會在吃飯的時候鬧騰,大部分原因都出在家長的身上。
  • 一個家庭最大的福氣,就是培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很真實!
    所以當有一天你滿足不了孩子所提的要求了的時候,孩子就會對你心生怨恨,只會責怪你為什麼滿足不了他的要求,而不會想到你都為他付出了多少。這樣的教育方式怎麼可能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所以說,「白眼狼」就是由父母毫無底線的付出養成的。也就是應了「每個自私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傭人一樣的父母」這句話。不知道感恩的孩子,再優秀有什麼用?
  • 培養孩子財商要趁早,論金錢教育重要性,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把母親卡裡5萬元的存款充了遊戲幣,這給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造成了很大衝擊,母親知道後聯繫遊戲平臺得知充了遊戲幣的錢財無法退款,這是遊戲平臺的條約規定。這是因為孩子從小就沒有接觸過金錢,在網絡平臺上,金錢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數字,所以他們才敢大膽的揮霍,而作為家長他們只知道從小不讓孩子接觸金錢,才會不導致孩子墮落,但是孰不知孩子面對金錢的無知才是引發他們犯錯的源頭。
  • 「直升機式育兒」,是中國式家庭父母的誤區,可有很多家長都踩坑
    父母教育的誤區——直升機式育兒 對於中國的父母來說,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陷入到"直升機式育兒"的誤區中。"等到真正離開家之後,發現自己離開了父母根本就不知道要如何生存。 "直升機式育兒"並不像父母,所以為的那樣是對孩子充足的愛,反而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十分嚴重的後果。作為家長,我們不應該試圖去控制孩子成長節奏,更無需過度的將孩子保護起來。要知道,給孩子自由,放手孩子才是最好的愛。
  • 小姨為了把侄子培養成暖男,用上「浮誇式教育」,效果肉眼可見
    文丨弘媽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教育孩子一直家長的職責,而這份職責任重而道遠,為了教育好孩子很多家長都是翻遍書籍苦苦尋求,整理出一套看似可行的方案。怎料自家的「熊孩子」卻不按套路出牌,枉費自己一番心血,其實教育孩子並不難,方法得當才能出效果。案例:當然教育孩子的路上也會出現一些「幫手」,他們五花八門的方式有時候效果可是不錯的。
  • 李玫瑾:養孩子其實就是養情感,「喪媽式陪伴」活該養不出孝子
    文/育兒女神MISS劉(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評論)常言道「生兒容易養兒難」,現在的家長越來越注重對孩子的培養教育,任何一個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父母精心培養的。而二者生前是某中學著名教師,他們的兒子就住在馬路對面的小區,卻和父母關係疏遠,究其原因是父母年輕時因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年幼的兒子一直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缺少了幼年的感情培養,導致孩子和父母並不親膩,甚至因為些許矛盾,有了隔閡和矛盾。
  • 專家分享少兒英語教育新理念:沉浸式教學可培養多元能力
    本次發布會聚焦品牌高端定位,圍繞產品煥新升級為亮點,推出少兒MBA英語系列核心課程,將沉浸式英語母語思維學習、MBA案例內容及注重自我及領導力探索的「小小CEO輪值項目」融合,培養孩子的創新、思辨、自信、溝通及合作等多元能力,為眾多高端家庭提供更優質與多元的教學產品。
  • 《別告訴她》:中國式謊言故事的背後,折射出「死亡教育」的缺失
    但是,我還是認為,鏡頭中關於細節、中國元素的捕捉真摯感人,且影片對「死亡教育」的反思,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中國式謊言」的背後,更是折射出「死亡教育」的缺失,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在死亡的恐懼中渴望愛與溫暖的內心,這些都是本片的魔力所在和獨到之處。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閱讀能力?家長懂得這樣做,孩子學習英語更專注
    陪伴孩子閱讀,是一件很需要耐心的事情,教育君就有親身的體會,孩子在閱讀的時候,有時注意力會不集中,有時對於閱讀還很排斥,而且根據科學調查研究,小孩子們學習的專注力時間是有限的,並不能長時間一直保持專注,因此,作為家長要想方設法來吸引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 疫情反思,我要教育12歲孩子「獨立思考」了
    這個不愛說話沉默不語的小傢伙,突然之間變得像鍵盤上的某個陌生人。 看來平時還是對孩子關注得太少,教育出了大問題。 網絡上流傳「建設祖國你不行,萬裡投毒第一名」類似聲音,就是說海外華人不應該在危險時候回來,中國疫情才好一些,你們這些人又回來搗亂。
  • 孩子最重要的是品德非成績,父母培養一名好孩子,首先教他們獨立
    而家長對孩子的溺愛、護短,出了問題後往往是用金錢擺平,對孩子沒有一句責備的話,讓孩子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錯永遠是別人的。這樣一直以自我為中心,凌駕於其他人之上的孩子,遲早會出現無法與別人友好相處,無法正確的對待自己和他人的關係。一個不能平等對待自己身邊的人,不能友好跟他人相處的人,就像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炸的炸彈,最終禍害的是自己的父母。
  • 【教育】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 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 「應該給母親3年產假,利於培養嬰幼兒正確的依戀關係。」 在公開場合,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這樣公開呼籲。 源於美國的「哭聲免疫法」曾一度風靡全球,年輕的中國父母也追捧不已——孩子哭鬧時不能馬上抱起,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睡覺的好習慣,避免養成哭鬧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