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性格有時候決定著他的行為習慣、處事方法、學習方法以及未來獲得的成就,甚至在面對困難的時候都會比平常人更穩重。
如何給孩子培養一個好性格?
大家首先應該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而這個規律是由父母給予的教育方式的不同而不同的。
每一個育兒方法家長都應該理解並且會用在孩子身上,根據家庭環境的不同,靈活使用每種方法。
就像一對雙胞胎,雖然一母同胞,但是性格和習慣卻天壤之別,這種就需要不同的引導方式。
比如:
兩人參加舞蹈賽,同樣都得了銅牌,但是兩人對這個成績的解讀卻是各不相同:
姐姐小雪說:我是不是跳的不好啊,教練可能會兇我。我這次怎麼那麼差啊,明明是有能力拿金牌的,肯定是因為我表現不好,我太笨了......
妹妹小雨說:這個裁判肯定不公平,我明明每個動作都很標準,但是就是得了銅牌,以後再也不要這樣的裁判了。
姐妹兩人面對成績時,一個自責,懷疑自己;一個太過自傲,懷疑他人。
所以在面對這樣的兩個性格大不相同的孩子時,就應該:
姐姐小雪需要鼓勵,引導她發掘自己的優勢,越來越自信;
妹妹小雨需要引導她正確看待得失,認清自己,並且明白自己和對手的差距。
家長要明白的一點就是:孩子的性格對人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會讓人生出現轉折點,當有一個好性格時,對待很多事情也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而孩子性格培養的最佳階段就是5-14歲,家長要抓住這個年齡段培養孩子的性格。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性格呢?
1、父母愛孩子要有原則
在這個到處都是誘惑的世界裡,家長教育孩子就更加艱難了 。讓孩子養成遵從原則的習慣,就要從小開始教育。
父母在孩子小時候要對孩子說不,或許孩子小時候會打滾哭鬧,但是若是長大之後再說的話,孩子可能就會奪門而出。
就像在孩子小時候父母帶孩子出去玩,原本說好不買東西,但是只要孩子在玩具攤前耍賴撒嬌要求買玩具時,父母多半都是拗不過便答應了......
但是若是父母執意不給孩子買,其實也就只是撒潑打滾便過去了。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我很愛你,但是我的愛也是有原則的。
那麼當孩子從小在一個有原則的家庭中長大,那麼長大之後為人處世就會有原則。
2、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的感受
孩子小時候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培養,讓孩子學會了解別人的感受。
學會體諒父母辛苦的工作,也讓他們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是所有人都應該伺候自己。
就像現在常見的公交讓座問題一樣,本來你坐在座位上好好的,忽然來一個小孩子告訴你「我是小孩子哎,你應該給我讓座的。」雖然道理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就是這種理所當然的態度就讓人感覺很不爽。
那麼如果孩子理解別人的感受可能就不是這個樣子,就算是應該要讓座,孩子在心裡也會想「他好像也很累了」。
只有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的感受,那麼以後別人也會儘量理解孩子的感受。
3、等待
在生活中,需要等待的事情太多了,買菜需要等待,考試需要等待,有時候連上個廁所也需要等待。
有的孩子性子急,長大後也一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情不會立刻就有結果,都需要等待,而在這個等待的過程中還要表現的好,這就要求一個人的各個方面,耐性和等待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品質。
孩子的良好性格都是靠平時一點一點培養起來的,父母平時要做個好榜樣,以身作則,監督和引導孩子的發展。
而培養孩子好性格的方法其實並不止上面這些,卡通少兒節目的主持人彩虹姐姐推薦的一本書中就有如何培養孩子好性格的方法。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