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規矩的孩子早晚吃大虧:德國孩子教養規則,教你如何培養自律娃

2020-12-24 想想媽媽教育指南

文/陪伴媽媽

曾經看到這樣的一條評論,如果當父母需要考試,那麼有很大的一批父母都是不合格的。其實,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真的有很重要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因為他們沒有考慮好,自己能否承擔得起這份責任。

但是同時,也有很多人努力的做一個好父母,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教育的時候雖然會遇到難題和迷茫,但他們卻努力去做得更好。最近看了一些育兒書籍,我很喜歡德國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理念,還有德國媽媽崗位說明的教養規則,讓我感觸頗深。

德國媽媽的七大崗位任務,父母可以從中吸取有效經驗

1.能力大於成績

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明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居高臨下的命令孩子、指揮孩子。

成績和能力是相輔相成的東西,成績再好,基礎能力不具備,孩子長大依然很難適應社會。更何況,有些能力還對孩子的學習能力有影響,家長不要過分關注成績,忽視了孩子能力的培養,本末倒置,受傷的最後還是孩子。

2.身教重於言傳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而父母作為孩子接觸最多的人,也是首先被模仿的對象。「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這句話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什麼樣的父母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父母首先做出好的示範,孩子才會模仿你,心甘情願遵守你們制定的規則。

3.尊重終於權威

之前就有「11歲孩子因為頂嘴被扒光」的新聞,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忽視孩子的感受,不分場合、不知輕重的教育孩子,完全不給孩子應有的尊重。

雖說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孩子接受教訓,改掉自己的壞習慣。但是錯誤的教育方式,不僅引起孩子的叛逆和記恨。即使孩子出現問題,家長也要尊重孩子,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在教育的過程中反思教育方式,並進行改進。

4.吃苦好過吃補

德國人的吃苦能力是出了名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有的家庭會把孩子送到經濟貧窮的地區,讓孩子生活一段時間,讓孩子認識這個世界。

讓孩子在逆境中學會成長,學到解決問題的方式,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5.放養由於圈養

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自由,遠比把孩子緊緊地握在手裡強。小孩子的很多能力都是需要孩子自行探索的,父母強行參與只會讓孩子的能力夭折在萌芽狀態。

6.規則大於寵愛

愛孩子沒有錯誤,但是家長不能把自己的溺愛當作是對孩子的愛,父母的縱容與妥協,只會讓孩子變得驕縱任性。

給孩子制定規則,父母和孩子共同遵守,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建立起規則意識,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好性格。

7.自製強於控制

雖說孩子的自制能力不強,但是孩子也會儘自己的能力去做到最好。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制力,父母一定要給孩子講清楚事情的因果,讓孩子建立好的意識。

父母外界強加的控制,不僅容易讓孩子覺得厭煩,還會破壞親子關係;培養孩子的自制力才是王道。

從小給孩子樹立規則,孩子長大後才不會因為壞習慣而吃虧,如果你也認同這些崗位的教養規則,就要趁著孩子年齡小開始給孩子制定規則,等孩子長大了,想管就難了。

給大家安利一套《小孩百分百勵志讀本》

全套一共12冊,陪伴孩子健康成長,適合3-11歲的孩子。

在孩子2-5歲時,給孩子作為睡前故事,讓孩子培養意識;6-8歲孩子就可以自行閱讀,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9-11歲,還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讓父母放心。

這套書彩圖注音,解決孩子的閱讀障礙,224個精選主題故事,點破孩子心中的迷茫,引導孩子形成好習慣。

相關焦點

  • 孩子沒規矩易吃大虧:德國媽媽20條教養家規,養出陽光自律好孩子
    小柳分享:德國媽媽總結出來的20條德式育兒規則,養出陽光自律好孩子,與此同時也反思一下,與我國教育理念有哪些不同! 規矩3:在孩子讀繪本時,讓孩子自己為故事設計不同的結局,多動腦筋才能訓練思維韌性,更快的克服困難,從而解決難題。 規矩4:德國非常重視餐桌禮儀,小孩子若在餐桌上沒有禮貌,無論是誰都可進行指責,這也是培養孩子自律的重要一課。
  • 沒規矩的孩子會吃虧,不妨看看德國的教育,孩子自己就能自律
    中國的家長總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因此不想讓孩子吃苦,就怕孩子會吃不飽,玩不夠一樣,就會產生很多家長的溺愛孩子,讓孩子成為了只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大小姐。但當我看見了德國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總結,真的驚訝了!
  • 德國培養孩子的方式,就是讓娃「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反而更優秀
    神奇的是,這一教育理念非但沒有影響孩子們的發展,反而還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孩子。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有哪些不同之處?教科書不統一,培養孩子專注力全靠幾張紙在德國的校園中,孩子們在學校上課時是沒有統一的教科書的,在課上,老師會給孩子們分發幾張紙,然後讓孩子圍在一起學習和討論。
  • 孩子拖拉,磨嘰怎麼辦?如何培養自律的孩子,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一個孩子的好壞當然不能單單從孩子的成績來判定,但是好成績給孩子帶來的好處是明顯是更加積極的,能讓孩子自信,樂觀,膽大等等,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想讓孩子們都有個好成績,不僅如此,還能體會到一種由學習本身帶來的成就感。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提高成績呢,最重要的我認為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律性,一旦養成自律,好處是伴隨一生的。
  • 手把手教你培養孩子自律
    這得益於他的自律。自律的人,會受到更多人的尊重,更容易獲得成功。父母如何培養孩子自律的品質呢?一、抓住關鍵期2—4歲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孩子做事情都會按照他心中的秩序感來進行。比如:出門的時候要先換褲子,再換上衣,最後換鞋。
  • 郭德綱怒斥弟子沒規矩引熱議,網友:是教孩子禮儀還是封建糟粕?
    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正確認識中國的餐桌文化呢?吃飯是每個人每天都要經歷的事情,很多人覺得何必給孩子定那麼多條條框框?但是,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卻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 如何把孩子培養成受歡迎的人,這套圖畫書能搞定!
    這些看似很常見,很微不足道的行為舉止,其實 是孩子缺少自我管理,不守「規矩」的表現 。  不守規則、不懂解決問題的辦法,卻往往會讓孩子吃大虧!  父母的千萬句提醒,不如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孩子的自我管理會伴隨著教導深入骨髓,也會成為孩子自我氣質、人格的一部分。
  • 如何教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百位科學家的真實故事告訴你答案
    如何教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百位科學家的真實故事告訴你答案 關於科學知識的書我們已經推薦過許許多多, 有用圖像思維把知識體系具象化的, 有用漫畫形式緊緊抓住孩子眼球的
  • 心理學家&教育家:如何讓孩子主動學習,培養內驅力,自控自律?
    因為孩子感覺學習是家長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歸根到底,是源於孩子的自律性差,而「不自律」的背後,是孩子缺乏「自控力」和「自主感」。怎麼讓孩子主動地去學習?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
  • 中國孩子欠缺的3種能力,恰恰是德國娃掌握的,值得學習
    中國孩子欠缺的3種能力,恰恰是德國娃掌握的,值得學習讓孩子走到大自然中去在德國上學的孩子,學校不讓孩子看那些無聊枯燥的書,而是將會孩子帶到室外,帶到大自然德國人還會在孩子假期的時候,帶孩子去萬裡之外的南美洲和非洲,去體驗生活。這項培養孩子吃苦耐勞和適應社會的生活能力的項目,這個項目在德國異常受歡迎。
  • 一定要從小培養你孩子的自主,自立,自信,自強,自律
    一定要從小培養你孩子的自主,自立,自信,自強,自律。在中國一個孩子要成為領袖太難了,只有兩種情況孩子才可能成為領袖,第一種父母雙亡,沒爹沒媽;第二種少小離家,從小離開父母;大家可以查一查,在中國歷史上白手起家的帝王,劉備,劉邦,朱元璋,哪一個不是父母雙亡,少小離家,包括偉大領袖毛主席,因為他只要在父母手下不可能成為領袖,因為他只要生氣夢想,只要他的夢想跟父母是衝突的,父母直接扼殺,而且很多父母不是為了讓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
  • 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十年後差距有多大?
    孩子的自律,依賴於家長最開始的管教和監督。在培養孩子自律的道路上,你有哪些煩惱,又有哪些心得?他之所以能夠成功逆襲,是因為他的毅力和堅持,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人一定要有奔頭,有理想,這個理想不一定能實現,但它是你努力的方向,前進的動力。在《歡迎來到你孩子的大腦》中提到:一個人能否成功,自律的影響是智力的2倍。曾經兩次以優異成績考上浙江大學的李貝爾,卻兩次慘遭退學。
  • 如何培養聰明孩子?提高孩子「記憶力」很重要,家長應注意這4點
    最近有個寶媽跟我吐槽:「我家孩子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但是因為這次疫情還沒來得及去學校,所以在家我就想先教教孩子簡單的英語單詞,一天8個,早上還記得下午就給忘了,下午再教晚上也給忘了,不要說等到第二天了,全忘乾淨了,你說我家孩子是不是真的不聰明啊,學了就忘,到時候去學校可怎麼辦啊,現在孩子的競爭那麼大,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孩子如何能學會自律?越是嚴格管束越是適得其反!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小娃的父母都盼著孩子快點長大,大了懂事了,自己能輕鬆點。如果你這麼想,那就真的太高看意志力了。對比起原始的感性的衝動,人類理性的力量是非常脆弱的,所以意志力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時間和強度其實都非常有限,如果一個人只用意志力來抵抗來自「即時滿足」的誘惑,一般是堅持不了多久,投降只是早晚的事。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這幾點做到位,孩子一個人也能過得好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不過,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對於不少家長來說可是一個巨大的難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常見的幾個誤區"吃飯穿衣服,長大了自然就會了"我們習慣了給孩子餵飯、穿衣服,也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依舊堅持給娃餵飯、穿衣,全權代勞這些基本生活技能,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其實並非如此。
  • 培養孩子優秀品質的電影,多陪孩子看
    有的道理,家長講半天,結果孩子一句話都沒聽進去,這可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有這個困擾,推薦大家帶孩子看看這幾部電影,在電影中學習道理,相信肯定記憶更深刻。孝順《尋找幸福的起點》——俄羅斯——姆斯特丹國際兒童影展最佳影片。當我們對父母不耐煩時候,他卻連可以孝順的媽媽都沒有!
  • 活動報名|學霸老爸分享如何培養和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
    都說媽媽陪娃特別操心,可是,在杭州有個學霸的老爸,他對娃的用心陪伴和引導也讓小獅妹特別感動。 這位老爸姓賈,熟悉的人都喜歡叫他賈爸。他2002年從太原理工大學畢業後,2004年到2008年在德國萊布尼茲漢諾瓦大學取得了碩士學位。
  • 北師大教授教您如何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北師大教授教您如何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2021-01-17 12: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說話的早晚和孩子大腦發育有關,你家孩子什麼時候說話的
    鄰居家的小希今年一歲半了,今天上樓梯的時候碰到她,幫媽問她:「小希,剛才爺爺帶你去哪裡玩了?」小希開心地回答道:「去公園了」。幫媽通完有些驚訝:「現在小希都會完整的回答問題了,這孩子可真聰明!」小希爺爺聽到後,驕傲地笑了。說起語言表達,小希最喜歡的就是《爸爸去哪兒》了的主題曲。每次主題曲一響起來,小希就跟著搖頭晃腦地唱。還拉著別人一唱一和,別提有多開心了!
  • 3 6歲是培養孩子自律的關鍵期,這3個毛病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
    很多家長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上學時還好,放假時就是早上不起、晚上不睡,這令很多家長都愁壞了,其實孩子不能夠自我約束,主要是家長沒在培養孩子自律的關鍵期做好教育工作,所以家長們需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