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家長總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因此不想讓孩子吃苦,就怕孩子會吃不飽,玩不夠一樣,就會產生很多家長的溺愛孩子,讓孩子成為了只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大小姐。
但當我看見了德國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總結,真的驚訝了!德國人的嚴謹有目共睹,一個強大的民族,起點從哪裡開始的?
答案是:教育。
小編經常會對比我們與德國的教育差在哪?其實發現並不難。
對德國媽媽來說:與其大聲喊叫也沒有效果,還不如讓自己做出榜樣,讓孩子跟著學。;規矩大於寵愛,身教重於言教。
大家都在認真觀看電影,有一位孩子卻在位置上跳來跳去,時不時大笑一聲,她媽媽坐在他旁邊,卻沒有制止。
後來有一個大人有點受不了了,對孩子的媽媽說,能不能管管你的孩子,太吵了。
孩子媽媽卻說,孩子天性就這樣啊,然後就繼續觀影了。
很多父母覺得,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不需要訂立那麼多的規矩,而應該釋放孩子的天性。
如果沒有及時訂立規矩,為孩子守住行為的邊界,幫他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孩子就容易一步步變得無法無天,沒有一點規矩,成了人人討厭的「熊孩子」。到時候你要再想給孩子改過來的話就已經很難了。
在德國人看來,「規則教育」既是對孩子「意志力」的訓練,又是德國式的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那麼,德國孩子又是如何在家長的引導下學「規則」的呢?
1、培養孩子的日常生活小事
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在孩子 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做家務,鍛鍊孩子的自我獨立的技能,一方面能讓孩子知道什麼侍寢只要是同歸自己的能力得到的,就是學習。
2、早上遲到,就要在更衣室等待早餐結束。
因為不應該打斷同學們的早餐時光,老師在接送孩子時會直接告訴家長,希望能早15分鐘到達。孩子一方面能熱身為一天的幼兒園生活做準備,二則可以幫助老師擺刀叉發盤子。
這可以說是一種的懲罰,但並不是中國家長的懲罰方式,家長可以通過這樣細節,來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3、深入淺出
孩子的思維能力還不健全,對於有挑戰性的知識,理解不了,這就需要家長用簡單的方式一步步地去引導孩子理解,由此家長輔以圖片、故事、演示、肢體語言等種種方式來加強孩子對「規則」的理解,假如想讓孩子懂得過馬路的規則,那就教孩子不遵守交通規則會遇到哪些危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