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規矩的孩子會吃虧,不妨看看德國的教育,孩子自己就能自律

2020-12-24 豆芽老師00

中國的家長總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因此不想讓孩子吃苦,就怕孩子會吃不飽,玩不夠一樣,就會產生很多家長的溺愛孩子,讓孩子成為了只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大小姐。

但當我看見了德國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總結,真的驚訝了!德國人的嚴謹有目共睹,一個強大的民族,起點從哪裡開始的?

答案是:教育。

小編經常會對比我們與德國的教育差在哪?其實發現並不難。

對德國媽媽來說:與其大聲喊叫也沒有效果,還不如讓自己做出榜樣,讓孩子跟著學。;規矩大於寵愛,身教重於言教。

大家都在認真觀看電影,有一位孩子卻在位置上跳來跳去,時不時大笑一聲,她媽媽坐在他旁邊,卻沒有制止。

後來有一個大人有點受不了了,對孩子的媽媽說,能不能管管你的孩子,太吵了。

孩子媽媽卻說,孩子天性就這樣啊,然後就繼續觀影了。

很多父母覺得,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不需要訂立那麼多的規矩,而應該釋放孩子的天性。

如果沒有及時訂立規矩,為孩子守住行為的邊界,幫他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孩子就容易一步步變得無法無天,沒有一點規矩,成了人人討厭的「熊孩子」。到時候你要再想給孩子改過來的話就已經很難了。

在德國人看來,「規則教育」既是對孩子「意志力」的訓練,又是德國式的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那麼,德國孩子又是如何在家長的引導下學「規則」的呢?

1、培養孩子的日常生活小事

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在孩子 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做家務,鍛鍊孩子的自我獨立的技能,一方面能讓孩子知道什麼侍寢只要是同歸自己的能力得到的,就是學習。

2、早上遲到,就要在更衣室等待早餐結束。

因為不應該打斷同學們的早餐時光,老師在接送孩子時會直接告訴家長,希望能早15分鐘到達。孩子一方面能熱身為一天的幼兒園生活做準備,二則可以幫助老師擺刀叉發盤子。

這可以說是一種的懲罰,但並不是中國家長的懲罰方式,家長可以通過這樣細節,來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3、深入淺出

孩子的思維能力還不健全,對於有挑戰性的知識,理解不了,這就需要家長用簡單的方式一步步地去引導孩子理解,由此家長輔以圖片、故事、演示、肢體語言等種種方式來加強孩子對「規則」的理解,假如想讓孩子懂得過馬路的規則,那就教孩子不遵守交通規則會遇到哪些危害等等。

相關焦點

  • 孩子沒規矩易吃大虧:德國媽媽20條教養家規,養出陽光自律好孩子
    小柳分享:德國媽媽總結出來的20條德式育兒規則,養出陽光自律好孩子,與此同時也反思一下,與我國教育理念有哪些不同! 規矩3:在孩子讀繪本時,讓孩子自己為故事設計不同的結局,多動腦筋才能訓練思維韌性,更快的克服困難,從而解決難題。 規矩4:德國非常重視餐桌禮儀,小孩子若在餐桌上沒有禮貌,無論是誰都可進行指責,這也是培養孩子自律的重要一課。
  • 沒規矩的孩子早晚吃大虧:德國孩子教養規則,教你如何培養自律娃
    其實,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真的有很重要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因為他們沒有考慮好,自己能否承擔得起這份責任。但是同時,也有很多人努力的做一個好父母,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教育的時候雖然會遇到難題和迷茫,但他們卻努力去做得更好。
  • 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父母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越來越自律
    很多孩子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面,都很不上心。即使家長整天督促他,不停地提醒他們,孩子也不為所動,一個懶惰,不知道上進的孩子,將來是不可能有出息的。所以家長要從小讓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不要放任孩子的懶惰行為,家長此時不妨試試「馬蠅效應」。
  • 小胖的故事,不要害怕孩子吃虧,社會會越來越好
    孩子教育這件事真讓家長大傷腦筋,管得太嚴,怕孩子變得軟弱,事事忍著,長大後受人欺負;太放任,又怕長大了管不了,變成壞孩子。這度,真的難以把握,我也為此煩惱過。只是對她說:淡化此時,但要告訴孩子打人不對,教育孩子遇到這樣的問題,先告訴老師,老師不處理,媽媽再找老師談談。
  • 教育專家朱慕菊:能贏在「人生起跑線」上的孩子,都有這6大能力
    從事30多年教育事業,是深度參與了中國幼兒園教育改革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專家。 這是孩子成功的基礎,也是每一位父母都要注重培養的。 而且家長一定要在孩子9歲前就抓緊培養,才能避免他將來會吃虧。
  • 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十年後差距有多大?
    6點30分起床,為了防止睡過頭,她一般會設置4個鬧鐘,直到自己起床為止。吃過早飯之後,她會趕去搭乘7點15分的校車,然後開始上午的學習。課間休息,她就塗抹老虎油放鬆肌肉,或者在學校的走廊裡練習劈叉拉筋。下午2點30分,匆匆吃過午飯之後,Kayla坐上了去舞蹈教室訓練的小火車。在火車上,她會充分利用這一小時的路程,拿出課本來學習。
  • 自律能力對孩子很重要,父母要幫孩子告別拖延,提高做事效率
    其實這都是孩子不自律的表現,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可以自律。自律的孩子成功概率比較大自律的孩子大多身上都有一種獨特的品質,那就是他們希望趕快解決問題,並且在自己解決問題的道路上會給自己預留出一部分時間從而讓自己不慌不忙。
  • 孩子間的差距,不在於平庸和有天分,而是在於自律與否
    方仲永天資聰穎,5歲時就能夠寫下四句令人嘖嘖稱奇的詩句。一傳十,十傳百,許多村民都花錢讓他作詩。而他的父親卻被這一點點的蠅頭小利所蒙昏了頭。總是帶著仲永到處寫詩謀生,卻從未讓他接受系統的教育。結局可想而知,原因天資聰穎的仲永最終也只能落得個泯然眾人矣的下場。
  • 心理學家&教育家:如何讓孩子主動學習,培養內驅力,自控自律?
    因為孩子感覺學習是家長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歸根到底,是源於孩子的自律性差,而「不自律」的背後,是孩子缺乏「自控力」和「自主感」。怎麼讓孩子主動地去學習?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
  • 最自律的孩子背後,都站著最狠心的父母,日本小學:習慣從小養成
    再來看看日本的同年齡的妮妮,也在上小學,每天去學校,自己整理當天需要的書文具、餐具盒、衣服和鞋子。完全可以自己一個人獨立吃飯,甚至吃完還可以進行垃圾分類。做什麼事都很有條理,自律程度令人震驚。為什麼日本小學生能做到這麼自律?是天生的嗎?並不是。日本有句俚語,沒有天生自律的孩子,都是父母狠心培養來的。
  • 藍盈瑩的野心惹爭議:自律的孩子,遲早會出頭
    許多人為了自由而選擇了放縱,卻不知事實上,是因為自律,才擁有了選擇的自由。而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因為不自律,放縱著內心的欲望,而過著一個糟糕的人生?放縱的人和自律的人,差的可能是一個人生!當初對自己的放縱,日後必然會成為絆倒自己的坑。
  • 要想孩子自律,這3件事寶媽要忍住,忍的時間越長父母將來越省心
    不隨便插手孩子自己的事情很多家長都會存在這樣一種心理上的誤區,他們通常會覺得自己照顧孩子天經地義,孩子做的事情自己也可以插手代勞。自己穿衣服的小男孩長此以往下去,孩子的身體雖然長大了,但是心智上卻沒有得到任何的進步,而且對父母的依賴也會越來越嚴重,很可能會阻礙寶寶變得自律。
  • 【小微風育兒】德國孩子教育清單走紅:3歲睡前幫媽鋪床
    去年夏天,因為暑假必做的100件事,美國孩子火了。今年夏天,認真的中國爹娘翻出網上瘋轉的德國孩子的各種教育清單,豔羨著別人家的孩子。
  • 每一個自律的孩子,他們的爸媽都做到了這 3 點
    很多時候,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會變得優秀。正如美國總統羅斯福說的: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自律的孩子,對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都有一個很清晰的概念。
  • 家長如何教會孩子「自律」?
    01《教會孩子遵守紀律,是教會孩子「自律」的前提》點上方視頻即可收看,視頻右下角全屏觀看效果會更好哦!◆ ◆ ◆主講:於磊課程導語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父母發現孩子缺乏恆心、存在畏難情緒。導致這些情況的原因之一是家長對於孩子沒有「紀律」要求,家長可以通過教會孩子遵守紀律,讓孩子學會「自律」。
  • 德國培養孩子的方式,就是讓娃「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反而更優秀
    每個不同的國家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德國的教育方式是最獨特的。在諾貝爾獎的所有獲獎人數中,德國人所佔的比例是最重的,8200萬德國人佔據了一半的諾貝爾獎項,原因都在於德國獨特的教育方式。在德國,他們的教育方式和其他國家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在許多國家都信奉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個教育理念時,德國人卻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寫字不好看、寫字慢的孩子會吃虧,來看看怎麼練吧
    上學後什麼樣的孩子會吃虧?字寫得醜、字寫得慢的。有多吃虧?不要讓您的孩子因為「字醜」而在考試中吃虧現在,越來越多的考試使用「電子閱卷」,這對寫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儘管評估教師追求公平,但在短時間內仍需要對成千上萬的試卷進行評判,並且很難逐字區分。
  • 郭德綱怒斥弟子沒規矩引熱議,網友:是教孩子禮儀還是封建糟粕?
    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正確認識中國的餐桌文化呢?吃飯是每個人每天都要經歷的事情,很多人覺得何必給孩子定那麼多條條框框?但是,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卻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 孩子內向≠性格缺陷,父母做好這4點,內向的孩子不吃虧只會更成功
    在我們所處的社會,好像「慢熱」的人總是吃虧。是啊,誰不喜歡嘴甜會說話的人呢?不然你看為什麼上學的時候那個活潑的孩子總是人緣更好;工作的時候會說話自來熟的人也更容易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喜歡。很多父母對自己內向的孩子恨鐵不成鋼,想著法子讓孩子變「外向」。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尤其是當幾個孩子聚一起時,別人家的孩子見人落落大方能說會道。再看自己的孩子,怎麼教都不會開口叫人,再清明的家長在眾人面前掛不住臉面時,都會覺得心裡頭窩火。
  • 那些極度自律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除了藍盈瑩,很多寶媽都愛的「別人家的孩子」乖寶寶歐陽娜娜在生活自律方面,其實也是個「狼人」——對自己非常「狠心」。自律的力量,會讓孩子受益一生,這是長在身上的習慣,融入到骨子裡的執著。寶媽們可以試著觀察下,身邊那些學習不錯,有著巨大潛力的孩子,背後都離不開自律能力。這些孩子長大後,這種能力會讓他們更容易超越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