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7.13,譚詠麟銀河歲月40載巡迴演唱會在北京工體舉行。
雖然這是一個有點悶熱的伏天,預報裡說可能還有雷陣雨,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和我的朋友們,熱切期盼的美麗心情。
周五的那一整夜,我都在譚校長的演唱會裡夢遊青春,忘乎所以。
終於等到天明,終於回到現實,終於從一個夢裡醒來,又穿梭到上一個世紀親歷的夢中去。
1.譚詠麟的輝煌歲月,也許比你我想像的更早一些
對於如今的許多小鮮肉而言,可能知道譚詠麟這個歌壇神話的人並不太多,就像謝霆峰曾經說過,90後的歌迷只知道他是個廚子,是一樣的道理吧。
譚詠麟生於上世紀的五十年代,他演唱的粵語歌在七零八零年代,幾乎承包了香港樂壇的半壁江山,而另一位佔據半壁江山的明星,就是我們迄今為止,懷念了16年的張國榮。
說到譚詠麟,不可避免要談到張國榮,他們的年齡只相差幾歲,當年留學歸來的張國榮,正當許冠傑把粵語歌帶火,而他和譚詠麟則讓粵語歌迅速流行,燃遍全國各地。
他們成為廣東粵語流行音樂的一個集大成的繼承與發展者,在那個尚未開放的年代,將香港流行樂帶到最前沿,讓更多的人聽到了或動感十足,或深情憂傷,百轉千回的粵語歌曲。
後來的張國榮因在演技上也具備了極大的優勢,不久便宣布退出歌壇,而投身影視行業。
而譚詠麟的歌唱事業順風順水,從六十年代始,現在的許多中年人,無不受他的歌曲影響長大,在他之後,港臺樂壇異軍崛起,才開始出現了以劉德華為首,香港四大天王的鼎盛時代。
因此很多人說,譚詠麟演唱會的歌迷都是30+以上的群體,是中老年人的一場懷舊狂歡party。
2.譚校長的聲名之路
眾人皆知譚校長的盛名,這一切皆因演唱會而起。
譚詠麟1950年8月23日出生於香港,為已故足球名宿譚江柏之子。
1968年譚詠麟加入失敗者樂隊(Loosers),進入演藝圈。
1973年,譚詠麟、 鍾鎮濤、 彭健新、陳友、 葉智強五人組織成立了 溫拿樂隊Wynnrs,譚詠麟任主音歌手,正是這支當時聲名顯赫的樂隊,為譚詠麟後來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溫拿的唱片,電影,電視節目以及演唱會風靡整個香港以及東南亞,即使在如今,隔五年就「浮出水面」一次的溫拿樂隊,仍擁有大批歌迷,每次演唱會,捧場者依然可觀。
譚詠麟單飛後,1979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反鬥星》
1981年,赴臺灣拍電影,憑《 假如我是真的》獲第十八屆臺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1982年返回香港,1984到1985年其間推出的三張唱片《霧之戀》《愛的根源》《愛情陷阱》,被譽為「愛情三部曲」,奠定其香港歌壇天皇巨星的地位。
1984~1987年,連續四屆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手」獎。
1988年2月13日,於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譚詠麟親自宣布,從此退出所有比賽性質的音樂節目,不再領獎。
之後的譚詠麟繼續出唱片,並大力提攜和指點新人。
而他自從1984年開始,每逢開個人演唱會即連開數十場,整個月每天晚上都是如此,於是譚詠麟在1986年20場萬眾狂歡演唱會的某一場上,對全場歌迷說:
「整個紅館就像一所萬人大學校,你們每天都要來上夜校,而我每天晚上都要和你們在一起,用歌教大家一些做人的道理,我覺得自已就象這所學校的校長啊!」
於是,第二天,校長的稱號就流行風靡至今了。
而「校長」的另一層面含義則表示,譚詠麟是歌迷心目中的NO1,實力雄厚又樂於提攜後輩,校長之名也是絕無虛傳了。
3. 醉在歌聲裡
黃昏時,落日餘暉,映照晚霞。
人流和氣溫似乎都呼呼往外冒著熱氣,我和女友們在工體場館汗如雨下。
當我們拾階而上,進入可容納數萬人的宏大工體場內,用期待的眼神望向巨大的舞臺,終於感覺到偶像就在眼前。
晚上七點整,年屆69歲的譚詠麟大步流星跑上臺,開始演唱第一首歌曲,他用熱情的港普,問候所有來自北京的,天津的,石家莊的觀眾時,可以看到他只是微微有點圓潤的臉龐,卻實在無法想像這是一個近古稀之年的天王巨星。
有人曾說,校長的歌迷,都是要陪他走到白頭的,可事實上,場內的觀眾大多數都已人到中年,略有疲態,而臺上的偶像,精神氣質告訴我們,他依然是個25歲的男人。
聽到那些膾炙人口的金曲《情緣巴士站》《水中花》《愛在深秋》時,全場揮動著螢光棒,整齊地合唱。此時,這個世界,只有我們記憶裡的舊時光,遠去的青春和纏綿的愛情……
聽譚詠麟的慢歌含蓄,深情,悠揚,絲絲扣扣般的款款情意使人沉醉不知歸路;聽他的動感快歌則帶著濃濃迪斯科風味,讓人忍不住高聲吶喊,和著節拍手舞足蹈。
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曲中思念今猶在,不見當年夢中人。
譚式情歌的味道,就這樣侵佔了我們的心魂,熬成內心對於香港流行音樂的一種鄉愁,身在現場,更能體會他在歌迷心中,不可撼動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每一首經典歌曲響起,都令現場聽眾如痴如醉,因為譚校長的歌聲和激情,整個會場如點燃的煙花一般熱烈綻放,燦爛了整個盛夏的夜空。
4.我們的偶像永遠25歲
有一種心態,就是譚詠麟著名的」永遠25歲「論,正是這個核心詞,使得譚詠麟自始至終都那麼積極樂觀向上。
在某節目上,譚詠麟親口講述了永遠25歲論,他稱永遠25歲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態度,如果有一天我說自己已經26歲了,我就再也不唱歌。
年輕時的校長衝勁十足,二十幾個訪問一天內拿下,前一天演出到凌晨,第二天七點準時起床上班是常事。
更令人驚奇的是,他至今保持的超強活力。有一次跟謝霆鋒、陳奕迅同臺唱歌,竟累到兩個年輕人都蹲下來大喘氣。
出道至今平均每年20場大型演唱會,外加從不停歇的商演、綜藝,他簡直像一架永動機。
校長常被問到延緩衰老的秘訣,得到的答案無非是多運動,多接觸新事物,保持好心情。但旁人恐怕很難模仿,因為他每天只睡四小時就能活力四射。
校長性情開朗,笑起來露出兩排牙齒。一看就知不是藝人在臺前的扮相,而是發自內心的流露。
他在接受採訪時說:「保持好心情的方法再簡單不過,我這個人,平時阿Q精神比較多一點。遇到虛心批評可以接受,遇到惡意攻擊,我的態度就是:聽不到,聽不到!」
至今他每天仍保持兩小時的運動。當年「明星足球隊」的陣容也成了「夕陽紅足球隊」,一班老兄弟裡,他是唯一一個還能踢全場的球員。
校長曾在在廣東普寧演出時遇上傾盆大雨,仍堅持演出不打折扣,還上了熱搜。其實淋雨算什麼?之前他踢球受傷要臥床三個月,12天後竟然就在臺上蹦蹦跳跳了。
汪涵曾問過譚詠麟,你的演繹巔峰是哪一階段,譚詠麟回答說:
溫拿時期是我的巔峰,82年拿金馬獎是我的巔峰,整個八十年代唱片大賣連續四次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又是我的巔峰,九十年代演唱會連續破紀錄還是我的巔峰,2003的左麟右李大受歡迎再一次巔峰,我也不知道我的下次巔峰在哪裡。
這,就是我們最愛的,永遠25歲精神。
5.一生中最愛,是你,也是我。
演唱會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看到臺上的譚校長依然不知疲倦,身旁的姐姐卻不住說,讓我們的校長喝口水,歇一歇吧,一個人唱這麼久,太不容易,太累了。
原來,我們都已經年齡不小,喜歡的歌者也一個個老去。這時候,還能看到自己的偶像在舞臺上唱著笑著,就能讓我們感到安心。
藝齡長也許不算是絕對的好事,可若不是依然活躍在舞臺上的校長,八十年代歌壇的記憶又將何處尋覓?
在「銀河歲月40載」巡演的上海站,譚校長少有地激動抹淚。原因是看到熟悉的歌迷,發現他們也老了,過往的回憶轟擊大腦,瞬間感慨萬千。
總有些時刻,就算是校長也會突然發現,時光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是殘酷的。
校長把樂壇比作銀河,將四十年來積攢在心底的話語娓娓道來。
是你讓我再唱甚多的歌
仍令我這個晚秋得到很多
仿似無腿的鳥奔波天空裡
仍為每個你盡力去唱
一首一首的好歌
——《銀河歲月》
這豈止是不服老,簡直是向時光宣戰。你儘管來吧,我沒在怕的。
當年同臺競逐的群星早已黯淡無光。可他還在寫歌,唱歌,出大碟,開演唱會。沒有絲毫退休養老的想法。「年年廿五歲」的他,居然做到了。是歲月忘記了這個男人嗎?
譚詠麟說,我會一直唱,八十歲進了老人院也要唱。
校長和香港樂壇一起,已經不可避免地老去了。但當老藝術家們紛紛感嘆「唱片已死」,港樂輝煌不再的時候,他談論起如今的音樂生態,沒有絲毫英雄遲暮的惋惜口氣,保持著一貫的發自內心的樂觀。
歲月總是匆匆地催人老,慶幸他還能為我們高聲歌唱。
在校長的指揮下,我們全場起立,鼓掌,吶喊,揮舞著雙手一起歌唱,這樣的全情投入,使我們釋放,讓我們品讀,人到中年的負累和醇香。
每當響起"繁星流動和你同路"的前奏,每當回憶起今晚的演唱會,我們大概都會覺得歲月是多麼值得珍藏啊。
這是一個萬人卡拉OK的現場,這是一次盛大的Party,快樂的聚會,我們和永遠年輕的偶像幸福的在一起。
月亮早已升起,當結尾曲唱完,我們意猶未盡,沉浸在幸福之中,不願離開。也許,這就是每一次憂傷和幸福纏綿不休的《講不出再見》。
感謝你,譚校長。感謝你一首首的經典老歌,道盡了悲歡,擊敗了歲月,留住了永不凋謝的最好時光。
感謝你,我的朋友,喧譁的世界,我們來過,從不相識到心相知……
一生中最愛,是永遠的25歲,也是你,是我。
那麼,後會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