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困戶到廠領導——貧困戶的逆襲路

2020-12-23 大河網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平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夢珂 通訊員 朱光偉

「五年前,我還是一個貧困戶,四處打工為生,現在好了,家門口就當上了廠長,日子越來越好。」12月21日,忙完手裡焊接的活兒,宋崇波談起現在的生活,滿臉幸福。

今年33歲的宋崇波是民權縣龍塘鎮付莊村人,20歲時,父親因病去世,他與母親相依為命。高中畢業後,為了生計,他四處打工,由於沒有技術,一年到頭也沒掙到錢。2015年,他家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宋崇波自由戀愛結了婚,其母親也離家改嫁。

「當時他的家裡條件不好,但我看上的是他老實肯幹。婚後,他擔心別人嘲笑家窮,我們的小日子過不成,壓力很多,常常愁眉苦臉。我就勸他只要不偷懶,想法掙錢,不愁過不上好日子。」宋崇波的妻子告訴記者。

在和妻子商量後,宋崇波決定去北京打工,跟別人學習裝潢不鏽鋼技術。他肯吃苦,幹活又賣力,進步很快。掌握了裝潢技術後,為了多掙錢,他輾轉於河北、陝西、新疆等地攬活幹。由於省吃儉用,兩年下來,他積攢了人生第一桶金。2018年,宋崇波家終於摘掉了「窮帽子」。

2019年,宋崇波返鄉回家過年,駐村第一書記領著工作隊來家動員他不要出去打工了,鎮上剛建一個玖隆鋅鋼護欄廠,急需用工,特別需要他這樣懂裝潢技術的員工,而且廠子就在村莊南頭,離家僅有一裡地。經過打聽,宋崇波了解到,龍塘鎮玖隆鋅鋼護欄廠歸屬於民權玖隆五金製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開發製造新型鋅鋼護欄企業,長期致力於市政設施、橋梁、公路等公共建築相關金屬製品的研發、製造、銷售和服務。這些活兒對他來說,並不陌生,工資也比外地高,宋崇波決定進廠上班。

「宋崇波一進廠就是熟練工,幹起活來實實在在,而且熱心幫助其他員工搞好生產,哪裡有困難,只有給他說一聲,他馬上就去現場解決。」民權玖隆五金製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說。鑑於宋崇波的出色工作表現,三個月後,宋崇波就被提拔為龍塘鎮玖隆鋅鋼護欄廠廠長,月薪漲到8000元。

今年5月份,宋崇波買了一輛新轎車,家裡添置了高檔的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家用電器。宋崇波說:「人不能等靠要,現在有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幫扶,自己再勤快點,好日子自然就來了。」

相關焦點

  • 新疆脫貧攻堅「金點子」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賒牛」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達吾提•買買提本是庫爾勒市英下鄉的貧困戶,正當他為如何甩掉貧困帽而發愁時,得到鄉裡的一個好消息:鄉裡無償送一頭牛給他們飼養,幫助他們脫貧。
  • 康定市俄達門巴村:貧困戶日澤脫貧致富的「逆襲」之路
    日澤是甘孜州康定市呷巴鄉俄達門巴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7年前,一家7口人僅靠飼養40多頭犛牛為生,始終掙扎在溫飽線上。近年來,在黨和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幫助和指引下,完善的社會保障築牢了日澤家的脫貧根基,飛速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日澤家鋪就了脫貧路,犛牛奶產業、旅遊產業等特色產業的發展助推了日澤家的脫貧致富,到2019年日澤一家年收入已經超過20萬,日澤走上了人生的「逆襲」之路,成為了全村脫貧致富的榜樣。
  • 張北縣小西梁村製冰廠促貧困戶增收
    來源標題:小西梁村製冰廠促貧困戶增收 有了北京掛職幹部的幫扶,張北縣小西梁村支部書記馬小飛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發展光伏發電是張北推進精準扶貧的有效手段,但貧困戶脫貧的同時也讓馬小飛犯了難。
  • ...攻堅丨扶貧路上步鏗鏘|脫貧攻堅|精準扶貧|貧困戶|雷志林|紅楊
    「沒想到這條路真的修好了,再也不用為運輸發愁了……」12月9日,三伏潭鎮紅楊樹村,貧困戶李啟新在自家的魚池忙得不可開交。「潛江販子上門收了2000斤,農貿市場訂了1300多斤。」正在李啟新滿面笑容向記者介紹時,催貨的電話再一次響了起來。紅楊樹村是全市95個貧困村之一,有12個村民小組,866戶,3621人。
  • 從貧困戶到村扶貧主任的「逆襲人生」
    小夥子叫王志強,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的王廟村扶貧主任,也是村裡遠近聞名的「脫貧勵志明星」。從貧困戶到專職幹扶貧工作的村委委員,說起身份轉變,王志強感慨地說:「是黨的扶貧政策改變了我的命運。」  王志強的父親是一名智力四級殘疾人,母親張杰美身體也不好,一家人靠著家裡的幾畝地和父親在建築工地打零工生活。
  • 昔日貧困戶 今朝當廠長
    「又快到年末歲尾了,年前必須把訂單幹完,工期催得緊,就是加班加點,我們也要守信用,保質保量地把訂單任務完成。」廠長宋崇波說。「這個宋崇波原先是個貧困戶,也是個苦孩子,現在不但脫了貧,還當上廠長了,幹得真不錯。」說起廠長宋崇波,隨同的鎮宣傳委員劉濤誇讚不已。
  • 金融扶貧「貸」動貧困戶走好致富路
    為扶貧企業注入「金融活水」近日,筆者來到位於鄆城縣經濟開發區王沙灣社區的扶貧車間看到,偌大的車間內,機器的轟鳴聲和工人們的交流聲相互交織,工人們奔走在車間內理貨、清算,完成裝箱的產品擺滿了車間,陸續有貧困戶拉著整理好的產品到車間送貨。
  • 脫貧了,貧困戶遞交入黨申請書
    一個多月前,廉江市石頸鎮白坭村的貧困戶李永珍向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昔日的貧困戶搖身一變,成了村裡有名的「養豬專業戶」——李永珍的脫貧逆襲,是「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帶來的神奇效果。在白坭村,還有許多類似的「脫貧故事」在田間地頭生動上演。廉江市石頸鎮白坭村的光伏項目與太陽能路燈。
  • 新源縣:喀拉蓋勒蘇村貧困戶致富有路
    天山網訊(記者王志華)到企業務工,種樹莓、養雞,發展庭院經濟……如今的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阿熱勒託別鎮喀拉蓋勒蘇村,家家戶戶各盡其力、各顯其能,曾經的軟弱渙散村在駐村「訪惠聚」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努力下,整體面貌有了顯著變化。
  • 思路一變,葵花成貧困戶致富「寶典」
    甘肅臨夏市南龍鎮羅家灣村村文書馮建國感慨道,葵花成了貧困戶致富「寶典」,村民也因此開辦了農家樂,過上了「向陽花開」的好日子。(7月27日 中新網) 葵花,學名向日葵。葵花很漂亮,葵花籽的用處很多,除了榨油外,更是老百姓閒暇之餘的重要休閒食品。長期以來,農村群眾種植葵花,主要就是收取葵花籽,或賣給煉油廠,或賣給食品公司。
  • 祁東縣:將招聘會開到貧困戶家門口
    以創新創業帶動就業,以科學技術、技能培訓提質就業,以專項招聘對接就業,以勞務協作促進就業等措施,就業扶貧是幫助貧困戶脫貧最有效、最直接、最可持續的方式。
  • 粉葛種植讓貧困戶有了「依靠」
    盛夏時節,走在藤縣和平鎮的村頭巷尾,映入眼帘都是綠油油的粉葛田,一片片粉葛基地,不僅構成了和平鎮的一道道靚麗風景線,也成為了村民群眾「摘貧帽」「拔窮根」的主要「依靠」,讓貧困戶的致富路越走越寬,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 借貧困戶之手,中飽私囊?
    獎勵:一經餘干在線微信平臺採用並刊登便有5到50元不等「紅包獎勵」。30字到100字以內是5到20元;優質的爆料內容,圖+文,500字以上獎勵20到50元不等。2015年4月至2018年1月,張劍鋒任院長期間,瑞洪鎮中心衛生院通過給貧困戶設置檢查套餐,對一些不必要的檢查項目進行了收費,增加了群眾的負擔,違反群眾紀律。2020年4月29日張劍鋒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並被免去黨內職務和行政職務。涉及違規收取的費用已全部退回給貧困戶。
  • 許延瓊一行深入到貧困戶家中走訪
    許延瓊一行深入到貧困戶家中走訪 2020年04月09日 17:20:38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德陽4月9日訊 4月8日,德陽市衛健委副調研員許延瓊
  • 林塵一貧困戶年收入27萬成功脫貧
    茂名網訊 茂名化州市林塵鎮六馬嶺村委會車平塘村貧困戶黃大龍,自被納入貧困戶以來,大搞養殖業,種田種果,農忙時種田農閒時做"小工",不怕勞苦,不等不靠,經過幾年努力拼搏,他家去年全年總收入高達長年累月,這是貧困戶黃大龍一天的真實生活。如此辛勞,他習以為常。
  • 從貧困戶到養殖大戶(7)
    新華社照片,潁上(安徽),2020年10月8日從貧困戶到養殖大戶10月8日,在潁上縣陳橋鎮李莊村,李玉獻在屋後果園放羊。47歲的李玉獻家住安徽省潁上縣陳橋鎮李莊村,2015年被確立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幫助李玉獻擺脫貧困,幫扶幹部通過爭取資金支持和技術指導,幫他買了十幾隻羊。在鎮村農技人員的指導和鼓勵下,他刻苦鑽研,很快掌握了養羊技術,經濟狀況不斷好轉,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2016年,他養殖的羊增加到30多隻,當年成功脫貧。
  • 【脫貧】奔康路寬了 貧困戶笑了——省定貧困村平遠縣仁居鎮社南村...
    坪湖精準扶貧產業示範基地,鄒創智(左一)和扶貧幹部到田間地頭查看菸葉長勢情況。 強基礎,美生活 240萬元助村莊換新顏 這是一條滄桑路,見證著平遠的歷史;這是一條致富路,昭示著美好的明天。 社南村必經的S334線,是平遠最早的一條公路,也是平遠的跨省通道,民國時期粵贛兩省的商貿路。沿著這條路往前再走數公裡,就是江西省尋烏縣吉譚村。 由於正在緊張施工,從仁居圩到社南村的路坑窪不平。「不好意思,受顛簸了。依託扶貧政策,我們把村口的道路修好,從5米拓寬為6.5米,水泥路面升級為柏油路面,以後貨車載農產品就好走了。」
  • 「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湖南省直監獄系統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談起嚴塘的新變化,81歲的貧困戶周堯林話語樸實直白,又情真意切。其實,在省直監獄系統對口幫扶的28個村子裡,村民們都有同樣的感受。1月14日、15日,省司法廳副廳長、省監獄管理局局長鍾藝兵,集團公司總經理張建輝及部分局(集團公司)領導,帶領局機關處(部)長們來到結對幫扶的貧困戶家中走訪慰問。
  • 29.8萬元全都分給貧困戶
    據悉,在順德職業技術學院駐村扶貧工作組支持下,經過努力,上郎村種植的480畝紅薯及100畝香芋等八項產業盈利喜人,共計34戶177名貧困戶領到產業扶持項目收益分紅29.8萬元,人人笑逐顏開,欣喜不已。貧困戶陳月珠(右)樂開懷與對口幫扶負責人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的陳春豔(左)相擁。
  • 電影《俺不是貧困戶》網絡上線啦
    電影《俺不是貧困戶》上線啦!近日,由濟南市鋼城區扶貧辦策劃,濟南市蟠龍梆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棗莊學院傳媒學院、濟南市鋼城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北京瑞博陽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濟南市蟠龍梆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攝製,韓克編劇並執導,韓克、鍾雨桐、張相全、李林林、李鳳芹、劉二寶、張小胖主演的山東省內反映精準扶貧題材的電影《俺不是貧困戶》網絡上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