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剛開播的時候,仿佛看到了《請回答1988》的影子。
有一說一,心裡確實有那麼一瞬間,希望這種感覺是對的。
畢竟,國產劇一直缺乏以親情和成長為主題的類型。
而且,這部劇的口碑那麼好,說不定可以成為黑馬。
可是,自從看了「宋威龍譚松韻接吻」的熱搜,心想,完了。
果然,啥也擋不住國產劇談戀愛的腳步。
萬物皆可談戀愛,這是國產劇一條亙古不變的準則。
其實,談戀愛沒有錯,觀眾也不並不是不能接受。
而讓大家真正不能忍受的是,前面的劇情鋪墊了那麼多,其目的就是為了談戀愛。
所以,本以為《以家人之名》是一部家庭劇。
當我為這感人的親情留下眼淚時,想不到,那猝不及防的愛情線來了。
什麼?這部劇的重點難道不是「家人」嗎?
這是要「以家人之名,行戀愛之事」?隱約看到了爛尾的趨勢。
說實話,《以家人之名》真正能戳中我的不是感情線而是親情線。
當時看的時候也以為這是兄妹三人的成長故事。
結果,這個劇名就變得有點諷刺,以家人之名談戀愛?甚至是以家人之名三角戀?
人家把你當哥,你卻想和人家生孩子。
所以,我的哥哥先是我男朋友,最後變成我老公這種惡俗橋段便出現了。
還是變成了一部言情劇。
而且,齊明月對凌霄的感情也很迷,怎麼就突然之間就移情別戀了?
最讓人擔心的是,子秋對尖尖的感情,這種情緒如果把控不好,說不定就會變成狗血的三角戀。
賀子秋,說實話,你是不是圖李尖尖家的戶口本?
咱就做一個妹控不好嗎?凌霄有尖尖,可你有一大批觀眾呀,這不香嗎?
一部清新脫俗的親情向電視劇,沒想到還是落入了俗套。
真的很不理解為什麼要搞兩男追一女的戲碼,不談戀愛就沒人看嗎?
編劇,你老老實實整個家庭喜劇不好嗎?
三兄妹有各自的感情線,互相扶持、互相陪伴才是「以家人之名」。
李爸、凌爸招呼三個小孩過得也挺好的,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分工明確。
為啥非得給賀梅整個原因讓她和李爸湊一塊。
這種操作讓凌老頭咋整,天天過去吃飯給他倆當電燈泡嗎?
誰能受的了。
表面上擺脫了瑪麗蘇偶像劇,披著家庭溫情小劇的皮。
結果,感動,總是猝不及防,劇情,依舊千瘡百孔。
五口之家的組成,一個沒了媽媽,一個沒了妹妹,一個被拋棄了。
但凡這其中有一個環節不夠特殊,這五口之家都組不成。
凌霄、賀子秋長大以後,改嫁的親媽,發家的親爸,排著隊的找上門來認領兒子。
就想問一句,老實人李海潮是欠你們的嗎?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凌霄與子秋兩人出國留學長達九年,時間線拉得這麼長,有必要嗎?
九年,不是九個月。
就算李尖尖結婚生子,最後,帶著孩子去看兩個舅舅。
這也不為過吧?
九年也就算了,從來不回家這又是什麼套路?
如果說擱在以前交通不發達,九年不回家還可以相信。
可是,現在都已經2020年了,再用這樣的理由也說不通啊。
不管是因為學業忙,亦或是為了照顧自家人,總能抽出一點時間回家一趟吧。
我就不明白了,前面劇情刻畫的那麼溫暖,可九年不回家,是不是太懸浮了。
親媽是媽,但國內不是還有個親爸嗎?
難道這就是會哭的媽媽有糖吃。
如果說賀子秋出國是為了減輕負擔,那麼,凌霄的理由也未免太牽強了。
他不顧親爸、李爸多年的養育之恩,選擇拋棄這個家而照顧不要他的媽媽。
有錢人就不知道找個保姆嗎?
再不行把他們接過來也可以,非得離家九年,這實在說不通。
凌霄說:「屬於李尖尖的我不會分給別人」。
可是,到後來還是把自己的愛分給了小橙子,別說什麼他早就分清了愛情和親情。
尖尖分不清,小橙子也分不清,感受不到的偏愛就是不愛。
跟妹妹的閨蜜保持聯繫,監視人家的一舉一動,不好意思,這不是浪漫這是可怕。
還有,凌霄、賀子秋離家九年未歸,回來後都選擇了照顧妹妹。
請問,你們把李爸放在哪裡?
最需要照顧的難道不是老人家麼。
獨立從來不是不與家人親近的藉口。
不得不說,《一家人之名》確實開了一個好頭。
但是,並沒有擺脫大多數國產劇的通病,那就是「高開低走」。
到目前為止,這部劇的豆瓣評分從最初的8.6分掉到了現在的8.2分。
事實證明,觀眾還是比較偏愛親情戲份,對於狗血的三角戀似乎沒多大興趣。
最後,真心的希望小哥不要「誤入歧途」,戶口本的事情有親媽在,咱沒必要親力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