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角落裡的上虞老味道,你都吃過嗎?

2020-12-27 騰訊網

城市跟人一樣,也有記憶

在老上虞人的記憶裡

一定都有一條狹長的街巷

深藏著一段溫情歲月

穿梭在上虞大大小小的巷裡

總有一些老店

勾起記憶中熟悉的味道

在唇齒間蔓延開來

老縣城裡的老味道

上虞一帶的傳統茶食,

分為酥皮類、糖皮類、混酥類數十種款式,

在豐惠,

眾多老字號南貨店,

多做此類糕點,代代相傳。

豐惠有著極其悠遠的歷史,早在唐朝時期就已經是上虞的縣城,老街旁邊那座叫做九獅橋的老橋,「是元朝的時候建的,到現在還是很完整。」蔣元平說起老豐惠,滔滔不絕……此時店鋪外那條長長的老街上,空無一人。

讓時間往回倒溯,在民國時期,哪怕是抗戰時期,作為上虞的老縣城,豐惠一直是一個極其熱鬧的地方。「什麼南來北往的客商很多,各行各業都有幾家老字號。」蔣元平的爺爺,就經營著一家南貨老字號,叫明興泰。

「這家店一直以來挺有名的,不光是豐惠,整個上虞都知道,連餘姚都知道。」而作為當時南貨店招徠客人的主要手段,明興泰的糕點製作手藝也是遠近聞名的。如今,南貨店早已不復存在,而糕點製作卻在蔣家一直傳承了下來。

響應號召下的坎坷人生

蔣元平曾經當過8年的知青,用他的說法是「響應號召」,當時大環境就是如此。「家裡4個小孩,老大去支邊,老二才有工作分配。沒辦法,我是老大。」就這樣,17歲的蔣元平北上吉林,一待就是8年,箇中滋味,一言難盡。

回來後他頂替母親進了糧管所,待了幾年,結果又是「響應號召」,成了第一批下崗人員。用他自己的話說,「受到的坎坷太多了。」

蔣元平在糧管所上班的時候,父親已經退休了,閒來無事的父親「重操舊業」,每日裡都會做上一小批糕點,「母親拿到集市上,弄個攤位,賣一賣。」

生意還不錯,父親就讓蔣元平跟著學,「你學一樣東西,以後說不定還能用得上。」後來下崗之後,蔣元平還真就是憑藉了當年學的那些手藝,「一點一點做起來,到現在也還可以。」

守著歲月,守住老味道

「做糕點這個東西,我父親說這是良心活。」蔣家幾代人都有這樣的執念,「你以為你不吃人家吃跟你沒關係,你要想一想,人家吃是跟你吃是一樣的,要當成是自己吃的東西。」

除此之外,就是過硬的技術,「做出好的東西,人家才會認可你。」 那時候的蔣元平,一心撲在店裡,「首先得管住肚子吃飽飯」,關於老字號的傳承,離他似乎還有點遠。

慢慢地,顧客多了起來。不光是鎮上的,還有城區的,餘姚、慈谿的也來,甚至上海、杭州的也有。來買的都是老顧客,「吃慣了,對他就要這口。他吃來吃去,他說還是你更好吃。」

說這話時,蔣元平稍稍有一點笑容,其它時間,他基本是一臉淡然,沒什麼表情。他的話也不多,只是靜靜地守在老街上,守在老店裡,固執的對抗著時間,守著一種叫做「傳統」的味道。

(圖文:GUYU穀雨)

古法製作的夾塘「大糕」

▲夾塘大糕成品

夾塘大糕是上虞美食的典型代表,也是季節性食品,每年農曆二月初一開始,至五月初五日端午節結束,前後歷時百天左右。歲月在流逝,夾塘大糕的製作方式卻沒有變。篩粉、雕空、加餡、蓋粉、加印、切糕、上蒸、加青箬等過程都相當講究,來不得半點疏忽。

郭志根自幼便跟父親習得了這門手藝,是夾塘大糕製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多年來,郭志根一直執著地遵循著祖父和父親傳授給他的古法手工工序,將這門技藝展現得淋漓盡致。他的大糕選用本地產粳米、糯米為原料,用烏豇豆、芝麻、赤砂糖、過冬豬板油作為餡料,控制潮溼度,蒸煮適時,紅色印花字號蓋面,中嵌一粒核桃肉或葡萄乾。大糕紅白顏色分明、喜慶吉祥,其上印有「福祿壽喜」「四季發財」等字樣,吃起來柔軟可口、香甜油潤。

郭志根註冊的「新德源」點心店,由於手藝過硬,質量保證,叫響了「百年老店,傳統手藝」的口號,成為遠近聞名的品牌,也是上虞地方美食標誌性的一個重要構成,更是深受遊客喜愛的饋贈佳品。

崧廈臭豆腐

崧廈永錫弄的臭豆腐最為有名,稱「祖師爺」臭豆腐。註冊「祖師爺」商標,也是有來歷的。沈天明有一位徒弟,秘技學成之後,在紹興魯迅故居開張,打出「崧廈臭豆腐」的招牌,一炸成名,生意火爆。 沈天明說:「我才是祖師爺!」於是註冊了商標,並把商標頭像印在紙盒上,讓人皆知這才是正宗。

沈天明家在崧廈下橋頭,如今已子承父業。解放前,沈天明的母親就在下橋頭炸臭豆腐。到了沈天明手裡,他對豆腐製作、莧菜作滷、浸泡時間等工藝都作了探索,多年的心血,終於炸出了崧廈第一品牌的臭豆腐,而且聞名全國。

說到這裡,你也許已經有了口舌生津的感覺吧?沒錯,在古老的永錫弄口排起長隊,親眼見證,親口品嘗這一色香味具全、柔嫩可口的美食。 聞著微臭帶香的味道,在垂涎欲滴中等待。終於輪到自己,迫不及待地伸出手來,用竹籤挑起剛出鍋的臭豆腐,不亦樂乎地趁熱吃起來。一連吃了好幾塊,嘗感到意猶未盡,打包帶幾盒回去,與親戚朋友分享這一份崧廈美味。

藏在弄堂裡的「蔣家弄烤鴨」

沈德記烤鴨,就是老百官口中的「蔣家弄烤鴨」,這是他們心裡認準的一個老字號烤鴨店,花上個把小時耐心排隊等待,也是常有的事。多少成長在百官的80後、90後吃著沈德記的烤鴨從少年長成了青年,在離家的上虞人心中,「蔣家弄烤鴨」更是家鄉的味道。

拆遷前的蔣家弄94號,沈德記烤鴨店原址

沈德記烤鴨店始於1986年,至今已有三十餘年歷史,原店址為蔣家弄94號。「我開店的時候名字就叫沈德記,顧客們喜歡吃,一傳十十傳百,大概是為了方便尋找,最後變成了大夥口中的蔣家弄烤鴨。」沈德記創始人沈仁德告訴記者,自己烤制的鴨子,屬於廣式做法,師承自己的父親。

沈仁德的父親年輕時是上海老飯店——天香樓的一名大廚,烤鴨技藝頗為嫻熟,深得食客喜愛,他自小耳濡目染,對於烤鴨有了天然的親近。於是,沈仁德在當時老百官的鬧市區解放街一帶,蔣家弄裡尋找了一間小店面,支起了爐子,開啟沈德記烤鴨店三十餘年的上虞歷程。

搬遷至百官農貿市場附近後,顧客排隊購買(資料圖)

「烤鴨雖是源自於上海,開店後我按照本地人的口味幾經改良,最後形成了大夥念念不忘的這個味道。」 沈仁德介紹。記憶深處的是食物的味道,是味蕾的記憶。雖然沈德記烤鴨店三異地址,他也早已將沈德記烤鴨店傳給了女婿宣立勇,但獨特的味道一直保留到了現在,就是這個味道,讓老顧客們一直尋找著他,跟隨著他,直至今日。

說起烤鴨店幾十年如一日顧客盈門,整齊排隊的經營秘訣,宣立勇覺得就是堅守初心,維持匠人本色。食物具有獨特的風味,最重要的就是選材。沈德記烤鴨店有固定的養殖場提供生鴨,每天半夜進行宰殺,早上五點左右送到店裡,充分保證每日食材新鮮。鴨子經過仔細清洗,懸掛晾乾後,宣立勇往鴨肚子裡灌入適量的特製滷水和一把香蔥,最後用夾子封口。處理完後,鴨子才進入爐子進行烤制。

「三分做,七分烤」,最考驗烤鴨品質的是炙烤環節。沈德記三十餘年來,一直堅持使用木炭文火慢烤,火苗歡騰的爐子裡,懸掛著十餘只肥碩的鴨子,經過兩個多小時等待,一爐香氣四溢的烤鴨才算完成。慢慢地烘烤,不時地檢查一下鴨子烤制情況,四月的光景,宣立勇已是滿頭大汗,他接手店鋪十餘年來,一直嚴格採用古老工藝製作烤鴨。「這也算是門手藝活,我當年跟著老丈人學了整整兩年,才算出師,只有拿捏好木炭的溫度,才能烤的恰到好處。」宣立勇介紹說。

小店內,主人靜下心來文火慢烤,小店門外,顧客安靜的排隊,耐心等待。隨著城市變遷,老百官的弄堂已經逐漸消失,宣立勇夫婦的烤鴨店卻一直在為數不多的小弄堂裡堅守著,形成一道獨特景致。

謝塘五香乾

在上虞的傳統美食中,謝塘的五香乾一直是尋常百姓下酒。小小的五香豆腐乾,看似貌不驚人,卻含有16道工序,以及70年的製作歷史。

而對於這項手藝的傳承,謝塘王堯火一直堅持延續傳統的手工做法,他加工出的小小豆乾,在當地的大街小巷,甚至在大酒店的餐桌上也隨處可見。現在,藉助網際網路的東風,這道舌尖上的美味已開始走出上虞,賣到全國各地。

據了解,謝塘五香豆腐乾的製作,在解放時期比較出名的就有張恆號水作店、鄭明堂源昌香乾店、謝武潮水作店、張長生水作店等。後來,張長生水作店因創製出了聞名遐邇的謝塘五香乾,最為受百姓歡迎著名而流傳至今,有著色澤棕紅、口味醇厚、有嚼勁兒、鹹中帶甜等特點。

道墟蒸羊肉

道墟蒸羊肉,歷史悠久,可追溯至乾隆年間。蒸羊肉製作技藝在道墟有多個傳承,其中阮氏一族至今已傳承200多年,歷經6代。

用柴木文火蒸5個小時左右,蒸過的羊肉色澤剔透,吃起來肉質鮮嫩,清香可口,蘸點醬油便風味十足。愛吃的上虞人,還會滿上一杯紹興女兒紅。

到了道墟,要找最傳統味道的蒸羊肉,那就得去找阮德夫。他家是祖傳的手藝,到他這裡已經是第五代了。道墟、紹興誰家辦紅白事,家裡來客人,必須要有蒸羊肉,道墟人喝點小酒也愛來幾片,因此他的回頭客很多。

來源:上虞區文化館、GUYU穀雨、崧城微觀、上虞日報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編輯:海燕

責編:阿丹

相關焦點

  • 《隱秘的角落》爆火,廣東小城的海濱風光和港城味道,藏不住了
    開播即創下豆瓣9.2分的驚人成績的超火懸疑網劇 《隱秘的角落》,近日終於迎來了大結局。而 湛江 作為劇中主要取景地,寶藏般迷人的海濱風光和港城味道,終究是要藏不住了。這座小城的夏天格外有夏天的味道,綠樹成蔭,花草繁茂。
  • 爸爸小時候都在吃的飯店,藏著30年前的老味道!
    ,有多老呢,開了有三十年,是你爸爸小時候都在吃的飯店!其實這次去主要是去賽車谷看賽車(韓寒老公)的,順便來這裡吃個飯,沒想到還趕上了婚宴!是的,石門寨當地人好多都在這裡辦婚禮,我們當時甚至想隨個份子一起吃得了!二樓有一個露臺,養了好多花,看起來環境還挺不錯的,給人很放鬆的感覺~至於吃的,你也可以嘗到和市區不一樣的風格!
  • 26家深藏角落的早餐店,有的連老蘇州都不知道!
    其實很多超棒的早餐就藏在你不注意的角落裡這對老夫妻已經在蘇安新村擺攤20多年,風雨無阻,堅持早上10點之前就收攤。足足2個雞蛋,只要4元。想在園區吃到傳統的蘇州老味道,又怕踩雷的親們,就來吃李公面吧!一碗熱熱的細面,開啟美好一天!
  • 有種上虞記憶,叫「五福園」小吃
    @舞在舌尖:揚州炒飯,現炒,裝在荷葉墊的籃子裡,每次去必吃。 @淺笑安然(ง •̀_•́)ง:蒸的獅子頭超懷念 @想起:炒年糕,裡面有雞蛋有肉絲有豆芽菜,鐵板炒麵加一杯茶水,還有油炸香蕉,都超喜歡吃的!
  • 藏在角落裡的父愛
    每次臨別時,只有母親忙前忙後地為我準備這準備那且會不停地抹眼淚,而父親就在一旁當個「甩手掌柜」,話都懶得說一句,更別提送我去車站了。對於這件事,我一直耿耿於懷,畢竟他只有我這一個孩子,一年也不過見這一次。
  • 小學生佛系作文走紅尤逸軒《藏在角落裡的我》原文閱讀
    佛繫心態走紅,  文中金句引發討論  尤逸軒在作文《藏在角落裡的我》中頻頻爆出「金句」。  比如談到理想,她很幽默,「長大想當木匠,如果你有糖,我還是很想吃的。」  提到考試,她也有小煩惱,「人家還沒有綻放出才華呢,就被選為『沒用的人』。」
  • 藏在商場角落裡的店 顏值賊高
    但這家的菠蘿應該是用鹽水泡過還是怎樣,不覺得沙口,多吃幾塊舌頭也沒有覺得不舒服~而且上面的醬料很多本來以為就都是菠蘿了,沒想到吃了兩層菠蘿下面還有驚喜!!!玉米粒橄欖沙拉哦~發現驚喜的過程好開心,沙拉味道還不錯
  • 吃麻辣燙時,這4種食材老闆「不願意」被你拿走,全都藏在角落中
    導讀:吃麻辣燙時,這4種食材老闆「不願意」被你拿走,全都藏在角落中!「不願意」你多拿的,而且我們還會發現,乾粉絲團永遠被藏在角落中,這樣就能在視覺上達到一種隱蔽的效果,很多人都會忽視它。油條:現在油條已經不僅僅是北方人愛吃的了,南方人對於油條也非常的喜歡,在麻辣燙中來點油條,會讓人覺得非常美味,要比油條配豆漿好吃很多,油條雖然油炸食品,但是它的重量卻是非常的輕,一點都不會壓秤,如果吃自選麻辣燙的話,希望大家不要放過油條這種美食哦,而且你如果用心的去觀察,那麼你會發現,油條永遠都是被藏在角落中的,由此可以證明,這道食材是麻辣燙老闆
  • 童年的味道都藏在一碗綠豆湯裡
    總有那麼一件事,讓我們一想到就滿是回憶的味道.音頻主播:劉佳唐山悠貝總經理三歲半孩子的媽媽悠貝閱美講師、領讀者培訓師英國東尼博贊思維導圖管理師曾經國有銀行的儲備幹部,生娃之後為了高質量陪伴孩子,辭去大好前途,投入創業大軍,回到家鄉推廣親子閱讀。
  • 在浙江紹興,有一種特色傳統糕點叫「香糕」,你吃過嗎?
    在浙江紹興,有一種特色傳統糕點叫「香糕」,你吃過嗎?紹興人喜食米粉糕團,以時令或習俗分,民間過新年吃「年糕」,清明吃「艾糕」,男女結婚用「龍鳳糕」,祝壽辰有「壽桃糕」,嬰兒彌月有「湯餅糕」,孩子入塾有「定升糕」,鮮羅漢豆上市有「時鮮糕」「豆花糕」,重陽登高吃「慄子糕」,還有「烏豇豆(黑豆)糕」、「方糕(印糕)」、「松花麻餈」等。這些糕團唯一的缺點就是水分含量大,難保存,易壞。
  • 記憶裡的老味道
    周末暖陽的午後,最宜捧一本汪老的書殺時間。每次讀《老味道》,就像掉入一張張充滿煙火氣的老照片裡,一蔬一菜,一簞一食,皆有靈性。汪老用滿含包容的禪意氤氳浸潤著一切,不徐不疾的帶我們隨性而走。就像是隔壁最有閱歷的長者,對坐笑談時光荏苒。就算是最普通的一碗白飯,在汪老的世界也別有滋味。
  • 你知道《隱秘的角落》裡的湛江有多好吃嗎?
    最近火爆全網的《隱秘的角落》,大家應該都看過了吧,開局就是一記暴擊,文質彬彬的中年男一把把老夫妻推下山崖(想不到你是這樣的秦昊熱帶季風吹過海面,拂過湛江人的餐桌,留下無數佳餚珍饈。海鮮就要吃一個鮮活勁兒,要當天從海水中撈出,最好是入鍋之前還活蹦亂跳的,才有極致的鮮美。
  • 《千年等一回》裡有一個隱藏26年的秘密!你發現了嗎?
    這個問題牽出了一個隱藏26年的秘密,連趙雅芝都不知道。趙雅芝和夏祖輝都表示記不太清了,只記得在一次表演中,將「原來」的啦啦啦唱成了刷(唦)啦啦。視頻裡是《新白娘子傳奇》所有歌曲的創作者,臺灣老音樂人左宏元,回憶起當時的創作過程,他說:中間有一個小的間奏,我當初為什麼歌詞不能寫出來,我是怕很多地方會不讓我們唱,因為間奏是China。
  • 內江這些20年+的老店,吃過的人都是資格老內江!
    八卦妹記得小時候大人帶我去吃過,在店裡第一次吃到了當時內江其他火鍋店沒有的印度飛餅,薄薄脆脆的,吃到嘴裡味道香甜,可惜現在好像沒有了……他們家還人性的推出了菜品可以點半份,就算是兩個人也可以吃到多種菜品,簡直治癒了八卦妹的選擇困難症!藏在橋底下的幾十年的老店,老內江人基本都知道,標準的蒼蠅館子,環境一般般,但是味道真的好。他們家堅持現點現殺,而且上菜速度非常快!
  • 藏在這裡的廈門市井美味,你來吃過嗎?
    一碗正宗翔安腸粉,那可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米皮要求極高,要薄而不破,入口滑爽,口留回香,這家翔安腸粉全都滿足,怪不得人人都說這家好吃。喜歡吃螃蟹的朋友來廈門,一定要來這家吃煎蟹。服務員問你要菜蟹還是膏蟹的時候,你選「菜蟹」就對了。本地人懂得吃菜蟹,外地人才吃膏蟹。煎蟹吃的是肉質不是蟹黃,選菜蟹肉會更清甜。
  • 80年代的美食有你們吃過的嗎?滿滿的都是回憶,有你家鄉的味道嗎
    80年代的美食有你們吃過的嗎?滿滿的都是回憶,有你家鄉的味道嗎作為80後的我們來說,以前吃過的東西是絕對不會忘得,原因不是因為它現在有可能已經不在了,而是因為那是回憶中的味道。一雙巧手,讓日復一日的食物和日子, 都充滿著溫暖的古早味。就像這些燒餅,外表平淡無奇。可當你吃下一口,滿口生香,又香又脆的口感令人心滿意足。細心的人不僅嘗盡其美味,更能體會那一份來自食物本身的真誠。
  • 這些味道稀奇古怪的薯片,你都吃過嗎?
    樂事薯片誕生至今已超過80年,其間出現過各種奇怪的口味。進入中國市場後,更是開發了不少具有中國特色口味的產品,並與不少本土企業聯名,讓樂事薯片屢登熱搜榜單。周黑鴨-辣滷鴨脖味。樂事與周黑鴨的這次合作讓很多消費者十分驚喜,甜辣口味的鴨脖,是很多女孩子的最愛,打開一包周黑鴨口味的薯片,熟悉的味道,仿佛有一種啃鴨脖的愜意。
  • 生活的甜,都藏在角落裡
    就像那位學習數學的男士一樣,狹小的書桌前每個人都在努力著。這家小小的自習室,就是這群人的精神歸處。在每個人生活的城市中,或許都有這樣不起眼的「小角落」。在那個圖書館裡,我做什麼都不會有人發現,別人目光不投射在我的身上時,我感覺無比輕鬆。在學校我一般會起得很早,大概五六點的樣子,悄悄地洗漱完之後出門。這個點人很少,我很喜歡。學校寢室樓在校外,樓下有一家24小時營業的羅森便利店,進店門順著貨架一直往後走,有一個玻璃隔間接通外面的店面和院子裡的寢室樓,隔間裡有桌椅。我喜歡在這裡度過我的早餐時間。大多數都是在櫃檯買一個肉包和茶葉蛋 ,然後坐下來慢慢吃。
  • 那些年 | 我們一起在巷子裡吃過的熊掌包、玉子燒...你還記得嗎?
    2015年臺灣特色小吃--爆漿玉子燒正式進入清遠地帶熊掌門的招牌也並非浪得虛名以不變的價格和味道在清遠已經屹立四年之久你還記得那隻陪你長大的輕鬆熊嗎老闆是香港人,卻對臺灣小吃情有獨鍾,四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將臺灣特色小吃--爆漿玉子燒,帶到了清遠。
  • 這道菜有人極愛,有人極怕,黴莧菜梗與豆腐一起蒸著吃,你試過嗎
    可是我小時候是經常看到隔壁鄰居吃:一邊吃泡飯,一邊抿一口,大半碗泡飯吃下去,那黴莧菜梗還有半根。很饞,問人家討了一根來,如獲至寶,放在嘴裡拼命一咬,鹹出眼淚來。問我母親,她說這本來就鹹,外帶發酵過,還有點臭,於健康來說並不好。只不過是從前沒有可以下飯的東西,不捨得扔,醃了來當菜,慢慢的人們就吃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