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共和國鋼鐵工業的今昔

2020-12-28 西部網

習近平總書記19日上午在安徽省馬鞍山市考察調研。習近平前往中國寶武馬鋼集團,走進生產車間,了解企業復工復產和經營情況。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鋼產量僅15.8萬噸,不足當時世界鋼產量的千分之一;如今,我國鋼鐵產量已經佔據世界鋼鐵業的「半壁江山」。

一張張光影,記錄歷史、見證時代、反映變遷。

今天,讓我們在照片中感受共和國鋼鐵工業的昔日與今朝。

「產品和技術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本」

圖為馬鋼生產現場。圖片來源:馬鞍山發布

1980年12月,馬鞍山鋼鐵公司中型高爐年產生鐵突破100萬噸大關。

圖為2020年3月19日,馬鋼出口的鋼材正在馬鞍山港外輪吊裝等待外運。陳亞東攝(人民視覺)

2019年,馬鋼累計生產鐵1810萬噸、鋼1984萬噸、鋼材1875萬噸,實現營業收入986億元。

圖為武鋼一號高爐第一爐鐵水鑄造的生鐵。圖片來源: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官方微信

1958年9月13日,新中國建成的第一個大型鋼鐵基地中的第一座大型高爐——武鋼一號高爐,流出了第一爐鐵水。

圖為太鋼員工在展示超薄精密不鏽帶鋼。新華社記者曹陽攝

2018年初,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研發團隊生產出厚度僅為0.02毫米,可以用手撕開的超薄精密不鏽帶鋼。

圖為試軋現場。新華社記者李峰攝

1953年10月27日,中國第一根無縫鋼管在鞍山新建的無縫鋼管廠試軋成功。

鞍鋼股份中厚板廠厚板生產線軋制現場。圖片來源:鞍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信

2017年9月,鞍鋼順利研發生產出國內首批整板寬度達到3280毫米的NM400耐磨鋼板。

「在高端製造業科技創新上不斷勇攀高峰」

圖為80年代初,原馬鋼第三煉鋼廠1號轉爐爐前操作臺。當時的三鋼廠有3座50噸煉鋼轉爐,年產100萬噸鋼左右。圖片來源:馬鋼集團檔案館,王軍培攝

80年代初期,馬鋼加快技術改造,實現年產200萬噸配套系統工程,進一步解決馬鋼長期鐵大於鋼、鋼大於材的不合理狀況,經濟效益有較大幅度提高,並實現了利稅增長速度超過產值增長速度的歷史性突破。

圖為繁忙的馬鋼重型熱軋H型鋼生產線。袁加權攝(人民視覺)

近年來,馬鞍山鋼鐵集團公司主動化解過剩產能,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搶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遇,優先安排資金,於2017年9月20日開工建設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媲美的重型H型生產線,真正打造國內首家全系列規格H型鋼生產企業,推動國產重型H型鋼的應用與發展。

圖為高爐落成。圖片來源:中國冶金報社官方微信

1958年,中國釩鈦磁鐵礦高爐冶煉技術發祥地——河鋼承鋼1號100立方米高爐落成。

圖為河鋼集團生產車間。圖片來源:中國冶金報社

2017年,河鋼集團與中國科學院共同研發的世界首條亞熔鹽法清潔提釩生產線,在河鋼集團承鋼公司投入運營。該生產線攻克了現有提釩技術流程中「三廢」產生量大、末端治理難等難題。

圖為武鋼一米七產線試軋第一卷鋼。圖片來源: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官方微信

1974年,武鋼從原聯邦德國、日本引進一米七軋機系統,開創了我國系統引進國外鋼鐵技術的先河。

圖為2020年6月,智能倉庫內,運用5G網絡技術的無人駕駛智能行車正在吊運高檔板卷產品發貨。張磊攝(人民視覺)

近年來,中國寶武寶鋼股份寶山基地推行「綠色發展,智慧製造」,運用最新5G網絡技術,結合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傳感技術、工業軟體等前沿科技,打造鋼鐵行業智能樣板工廠,實現高效率、低成本。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

圖為停產前的首鋼。圖片來源:中國冶金報社官方微信

首鋼集團創建於1919年。2005年,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了首鋼搬遷曹妃甸的方案。2010年年底,首鋼北京石景山園區鋼鐵主流程全面停產。

圖為北京首鋼工業園。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5年,北京2022冬奧組委選擇首鋼北京石景山園區作為辦公地點,首鋼以此為契機,開始大力推進園區建設。現在,這裡已經成為北京工業遺存再利用的典範和城市復興新地標。

圖為沙鋼建廠初期的軋鋼車間,筆直的煙囪中正冒著滾滾濃煙。圖片來源:中國冶金報社官方微信

1975年,江蘇省沙洲縣(張家港市前身)錦豐軋花廠自籌資金45萬元創辦了一個小軋鋼車間,命名為「沙洲縣軋鋼廠」,也即後來的沙鋼集團。

圖為沙鋼集團安陽永興燒結機頭除塵系統。圖片來源:沙鋼集團官網

如今,沙鋼依託沿江優勢,加快沿長江生態綠色廊道建設,全力打造獨具特色、規範整潔、環境優美的「花園式」工廠。

圖為開工典禮現場。圖片來源:中國冶金報社官方微信

1984年,江西省新餘鋼鐵廠600立方米高爐開工,標誌著新鋼轉入產能擴張式的發展。

圖為新鋼園區鳥瞰圖。圖片來源:中國冶金報社官方微信

現在,新鋼充分發揮鋼鐵製造能源轉化、社會資源消納作用,加快推進節能環保工程技術改造,努力成為集「綠色製造、綠色產品、綠色產業」於一體的環境友好型產業。(原題為《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 共和國鋼鐵工業的今昔》)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張謇留給我們哪些啟示?
    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期間,專程前往南通博物苑,參觀張謇生平介紹展陳。三個多月前,總書記曾在企業家座談會上談起張謇,稱讚他是愛國企業家的典範。三個月後,總書記又實地了解張謇的事跡。這究竟是一位什麼樣的人物?總書記為何如此關注?他又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呢?今天的《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我們一起來了解張謇的故事。
  •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圖片評論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千年大...
    在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總書記詳細了解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和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等情況。總書記為什麼要重點關注大運河?從這條文化長河中,我們能夠得到怎樣的啟迪?歷經千年,大運河如何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點擊收聽本期《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音頻△京杭大運河揚州段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西南聯大教育救國
    正在雲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20日下午來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參觀西南聯大博物館等,了解抗戰期間西南聯大師生教書救國、讀書報國的光榮歷史。  2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  抗日戰爭爆發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被迫南遷,1937年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翌年,遷徙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 鑑往知來丨致敬四平英雄城
    「四戰四平」意義重大,在全國解放戰爭的歷史上書寫了壯麗史詩。  重溫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7月22日下午,正在吉林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參觀了四平戰役紀念館。  我們黨的每一段革命歷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到地方考察調研時,多次前往革命舊址參觀,瞻仰革命文物、聆聽紅色故事、接受紅色精神洗禮。  2019年9月,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來到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河南新縣的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和革命博物館。
  • 薦館丨跟著TVB逛博物館
    咁多位阿Sir&Madam,你究竟中意邊一款?說到TVB你能想到什麼?火光沖天的激烈槍戰? 博物館分為四個展覽廳:歷史展覽廳、三合會及毒品展覽廳、警隊今昔展覽廳以及專題展覽廳。博物館的樓面面積約570平方米,展品數目約600餘件。 >>>>歷史展覽廳
  • 楊勤榮與普陽鋼鐵董事長郭恩元舉行工作會談
    梁棟攝河北普陽鋼鐵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位於河北省武安市,是一家集煉鐵、煉鋼、軋材、科研為一體的綜合型鋼鐵企業。近年來,該公司秉承綠色發展理念,企業規模不斷壯大,連續15年位列中國企業500強。他說,當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轉型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
  • 我國最北端的沿海省份,身處東北經濟最發達,還是「共和國長子」
    而有一個省偏居東北卻常被人們遺忘,它是新中國的工業搖籃,見證了新中國的工業發展,也貢獻了一千多個「全國第一」,被譽為「共和國長子」。遼寧位於我國東北地區南部,因遼河而得名,寓意遼河兩岸永遠安寧。從地理位置上看,它是我國位置最靠北的沿海省份。
  • 鋼鐵工人的那些迷人氣質!
    或許你並不會刻意想起,在共和國的建設裡,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撐起了共和國工業的脊梁。高樓大廈,飛速高鐵,是他們揚起的臂膀。他們是鋼鐵工人,他們身上散發的獨特氣質你是否也深有同感?他們偉大而堅強,他們為共和國的工業發展,鑄造著穩定的基石。
  • 新時代新理念丨跟著習近平總書記重溫毛澤東重要著作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領導幹部加強讀書學習的重要性,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自覺養成讀書學習的習慣,「真正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今天,小編與您共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再讀毛澤東同志經典著作,溫故知新,力學篤行。【一】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生產力布局經歷過幾次重大調整。
  • 除了鋼鐵工業旅遊,還有葡萄酒之旅
    在我們的印象中,除了宏偉的紅場和冬宮外,還有更多的軍工和鋼鐵。這些鋼鐵巨人既有歷史,又推動歷史發展,在公眾面前始終充滿神秘色彩。近兩年來,俄羅斯的工業旅遊逐漸發展起來,給旅遊業帶來了新的亮點,也為俄羅斯鋼鐵企業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
  • 中鋼協宣傳交流工作委員會成立,《鋼鐵脊梁》紀錄片拍攝啟動!
    該紀錄片是以展示共和國鋼鐵工業百年曆程和苦難輝煌為內容、體現鋼鐵精神和擔當、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具有和建黨百年相稱的劃時代意義的扛鼎之作。習近平總書記在疫情期間先後到寶武太鋼、寶武馬鋼調研視察,並發表重要講話,極大鼓舞了鋼鐵人幹事創業的激情。姜維要求,宣傳交流工作委員會要堅持正確導向,提高政治站位;圍繞中心工作,敢於擔當、穩中求進、守正創新,合唱共鳴;創新傳播方式,講好鋼鐵故事,闡釋好中國鋼鐵,傳播好鋼鐵聲音,奮力開創行業宣傳工作新局面,為中國鋼鐵健康發展和持續繁榮凝聚思想共識,激發奮進力量。
  • 鑑往知來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鑑往知來,鑑:仔細考察。仔細考察過去;就可以推知未來。出自:《詩經 大雅 蕩》:「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近義詞有:高瞻遠矚、數往知來,反義詞有:目光短淺、鼠目寸光,鑑往知來是中性成語,連動式成語;可作定語、賓語、分句;審察過去,就可以推斷未來。
  • 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市委中心組...
    市委書記李強主持會議並指出,新中國史和黨的奮鬥史緊密相連,學習新中國史要切實增強黨的意識,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充分激發奮鬥精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更加有力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 國臺辦強調「牢記歷史、鑑往知來」
    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 邢利宇)大陸方面近期隆重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朱鳳蓮28日在北京指出,這對於兩岸同胞共同牢記歷史、鑑往知來,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共擔民族大義,共促祖國統一,共圓民族復興偉大夢想具有重要意義。
  • 看了臺灣的鋼鐵產量,再看內地鋼鐵工業規模,差距大得離譜!
    在「工業日本,農業臺灣」的方針下壓制臺灣鋼鐵工業發展。二戰期間,日本政府和財團出於戰爭需要,在臺北、高雄等地建了些小鋼鐵廠,主要設備是三噸以下的小電爐和小軋機,產量甚微。到六十年代,當局才開始用廢鋼作原料發展鋼鐵工業。
  • 大陸舉行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相關活動丨國臺辦:牢記歷史 鑑往知來...
    在今天(28日)的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朱鳳蓮表示這些紀念活動的舉辦,對於兩岸同胞共同牢記歷史、鑑往知來,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共擔民族大義,共促祖國統一,共圓民族復興偉大夢想具有重要意義。朱鳳蓮表示,臺灣光復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前赴後繼、浴血奮戰鑄就的偉大勝利。
  • 2020年12月時政熱點分析:鑑往知來,抗戰精神永不過時
    2020年12月時政熱點分析:鑑往知來,抗戰精神永不過時 2020-12-22 16:45:41|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鋼鐵工業研學遊拉開帷幕
    2021年新年伊始,由河南中發集團組織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首場鋼鐵工業研學體驗遊拉開帷幕,包括鄭州廣電傳媒集團代表在內的近300名企業領導和員工參加了此次體驗活動。研學遊先後安排走進並實地體驗了環境幽雅的安鋼康樂園,參觀遊覽了國家3A級旅遊景區——安鋼工業景區內會展中心廠情廠史展覽館、運輸部黨建宣教基地、第二煉軋廠1780mm熱連軋生產線和第一軋鋼廠清風園等景點。在生產線參觀專用廊橋上,大家跟隨講解員邊聽邊看,身臨其境直觀感受加熱爐將鋼坯加熱至上千度高溫,再進行粗軋、高壓水除鱗、降溫、精軋等工序,最終軋製成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薄鋼板過程。
  • 光榮屬於勞動者 幸福屬於勞動者——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
    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領完獎的第二天,全國勞動模範、國網四川省雅安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蘆山縣供電分公司清仁供電所所長楊新陸就回到了單位。
  • 標準引領中國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2020(第二屆)中國鋼鐵高質量...
    導 讀 10月24日,由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工業和信息化部鋼鐵行業節能標準化工作組、工業和信息化部鋼鐵行業節水標準化工作組、工業和信息化部鋼鐵行業資源綜合利用標準化工作組聯合主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