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西南聯大教育救國

2020-11-18 新華網客戶端

  正在雲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20日下午來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參觀西南聯大博物館等,了解抗戰期間西南聯大師生教書救國、讀書報國的光榮歷史。

  2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

  抗日戰爭爆發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被迫南遷,1937年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翌年,遷徙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門(資料照片)

  西南聯大選址確定後,梁思成與林徽因受邀營建校舍。但在物資、財力極度匱乏的艱苦年代,校舍設計方案一次次縮水,最終以簡陋的茅草房定稿。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西南聯大校舍(《西南聯大行思錄》作者張曼菱提供)

  「教室是夯土牆、鐵皮屋頂,窗戶上糊的是紙,吃的是糙米陳米」,老校友回憶當年說,「許多同學不得不到校外兼職教書、賣報、抄寫等各種差事,還要躲避日本飛機的頻繁轟炸。」

  校舍破陋,生活艱苦,卻英才薈萃,群賢畢至。

  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陳寅恪、錢穆、錢鍾書、楊武之、華羅庚、陳省身、馮友蘭……群星璀璨的西南聯大成為彼時教書育人的理想場所、救亡圖存的精神高地。

聞一多(資料照片)

朱自清(資料照片)

華羅庚(資料照片)

  「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

  一曲校歌《滿江紅》,道出西南聯大師生的殷殷愛國之情和拳拳報國之心。

  滿懷科學救國的理想,秉承剛毅堅卓的精神,堅持敬畏學問的態度,在昆明辦學8年多,西南聯大培養學生8000多人,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70多位兩院院士等一大批享譽世界的棟梁之才。

  西南聯大走進了歷史,卻留存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今天回望,更具有特殊的時代意義。

  2007年10月27日,西南聯合大學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西南聯大碩果纍纍的源泉和動力何在?

  在外敵入侵、硝煙瀰漫的危難之時,在師生以「跑警報」為常課的惡劣環境中,西南聯大繼承並發揚了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形成了這所大學最寶貴的精神支柱——愛國主義,譜寫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蹟」,築就了中國高等教育史上一座永久的精神豐碑。

  「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所指出,只要高舉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國、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發出排山倒海的歷史偉力!

  2015年9月3日,在天津南開大學校園內的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前,師生代表向南開抗戰英烈獻花

  「中興業,須人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新時代的中國教育應該走什麼樣的路?

  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我國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

  把報國之志轉化為實際行動,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勉勵青年。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珍惜這個時代、擔負時代使命,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讓青春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廣闊天地中綻放,讓人生在實現中國夢的奮進追逐中展現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昂首闊步於新時代,今天我們就要繼承和發揚西南聯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繼承和發揚其辦學傳統和學術精神,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就要把個人前途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把個體奮鬥融入實現中國夢的時代洪流中,以愛國、擔當、自強的姿態,奮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行之路。 

 

出品人:趙承

策劃:霍小光、張曉松

監製:車玉明

文字:胡浩

攝影:鞠鵬、謝環馳、高學餘、遊思行

視覺:張惠慧、苗夏陽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相關焦點

  • 探尋「西南聯大」教育救國的文化記憶
    」 作為傳承西南聯大精神 「記憶之所」和「教育基地」的 博物館、紀念館、校史館 發揮了珍藏這段歷史記憶的獨特作用 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西南聯大舊址時深有感觸地說,教育要同國家之命運、民族之前途緊密聯繫起來。
  • 探尋「西南聯大」教育救國的文化記憶
    、校史館發揮了珍藏這段歷史記憶的獨特作用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西南聯大舊址時深有感觸地說,教育要同國家之命運、民族之前途緊密聯繫起來。鑑於西南聯大歷史展陳場館所承載的特殊意義,中央民族大學和光明日報組成聯合調研組,分別赴雲南、北京、湖南進行調研,並對有關展館負責人、研究員、參觀者及西南聯大校友開展深度訪談,在探尋西南聯大歷史展陳場館所承載的教育救國文化記憶基礎上,剖析了其面臨的挑戰,並提出了未來更好構建西南聯大記憶的文博創新之路。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張謇留給我們哪些啟示?
    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期間,專程前往南通博物苑,參觀張謇生平介紹展陳。三個多月前,總書記曾在企業家座談會上談起張謇,稱讚他是愛國企業家的典範。三個月後,總書記又實地了解張謇的事跡。這究竟是一位什麼樣的人物?總書記為何如此關注?他又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呢?今天的《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我們一起來了解張謇的故事。
  • 這,就是西南聯大
    就在今年1月20日,在雲南考察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參觀了西南聯大博物館等,了解抗戰期間西南聯大師生教書救國、讀書報國的光榮歷史。這究竟是一所怎樣的大學?竟能吸引如此大的關注?為什麼80多年過去了,西南聯大依然是一個常說常新、經久不衰的話題?
  • ...日報:「教育同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四校專家談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同舟共濟、同仇敵愾的光榮歷史,對辦好中國特色高等教育、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有何啟示?我們邀請與西南聯大歷史交疊的四所高校專家深入討論。  訪談嘉賓  雲南師範大學教授、雲南省西南聯大研究會副會長 吳寶璋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教授 石中英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孫熙國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侯 傑  1.彰顯中國大學的「真精神」  本報記者:西南聯大八年辦學史,不但教育成果卓著
  • 學校黨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西南聯大舊址...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喬仁銘 攝影報導)1月22日,校黨委書記楊慶山在學校八裡臺校區服務樓主持召開黨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暨中心組學習會,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西南聯大舊址考察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校長曹雪濤就貫徹落實講話精神提出要求。
  • 【聚焦】這,就是西南聯大
    剛毅堅卓——西南聯大歷史展獲得了重點推介就在今年1月20日,在雲南考察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參觀了西南聯大博物館等,了解抗戰期間西南聯大師生教書救國、讀書報國的光榮歷史。
  • 《我們的西南聯大》:銘記那段難忘的歷史
    電視劇《我們的西南聯大》正是講述了這一段血與火的歷史,該劇講述了硝煙瀰漫下,一群鐵骨錚錚的熱血青年,不畏槍林彈雨,不懼艱難困苦,歷經重重嚴峻考驗,堅定科學救國的信念,成為國家傑出人才的故事理想 。通過三校學子的視角,去展現那一段家國血淚史以及以林華珺、程嘉樹為代表的學生青春熱血的理想抱負,傳承「西南聯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為文化抗戰立傳、為知識分子立像、為青春理想立贊、為民族精神立碑。西南聯大在我國教育歷史上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歷史永遠銘記。
  • 西南聯大的「國家記憶」
    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雲南時,專門來到西南聯大舊址考察調研,指出要把這所大學師生教育救國的故事、讀書報國的光榮歷史,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
  • 成為「我們的西南聯大」
    疫情期間,河南教育廳廳長以西南聯大為例,談到在極端環境下,要加強孩子們的人生教育,也同樣凸顯了西南聯大精神價值的泛用性。政府層面之外,企業和民間的關注也在升溫。1月,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騰訊影業、潤禾傳媒、優酷聯手打造的劇集《我們的西南聯大》在騰衝殺青,收穫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 用光影追尋群星閃耀的國家記憶——雲南省聚力打造西南聯大IP文旅...
    截圖  《西南聯大》贏得高度讚譽與認可之後,如何持續講好西南聯大教育救國的故事,打造西南聯大精神IP和西南聯大文化旅遊新品牌?日前,雲南省委宣傳部深入研究、持續發力,推出電視劇《我們的西南聯大》、紀錄電影《九零後》,開發同名主題線路產品等,形成紀錄片、電視劇、電影、文旅線路合力的產品矩陣,合奏出一曲令人振奮的聯大精神弘揚之歌。
  • 用光影追尋群星閃耀的國家記憶 ——雲南省聚力打造西南聯大IP文旅...
    截圖  《西南聯大》贏得高度讚譽與認可之後,如何持續講好西南聯大教育救國的故事,打造西南聯大精神IP和西南聯大文化旅遊新品牌?日前,雲南省委宣傳部深入研究、持續發力,推出電視劇《我們的西南聯大》、紀錄電影《九零後》,開發同名主題線路產品等,形成紀錄片、電視劇、電影、文旅線路合力的產品矩陣,合奏出一曲令人振奮的聯大精神弘揚之歌。
  • 青春歷史革命劇《我們的西南聯大》即將播出,網友:終於等來了
    #由高翊浚執導,王鶴棣、周也、葉祖新、胡連馨、王羽錚領銜主演的勵志青春歷史革命劇《我們的西南聯大》即將播出,預計在十月份登上央視一套晚間黃金檔,排在《追夢》、《最美逆行者》之後播出,智能電視、手機的朋友可以下載電視家同步收看。
  • 《我們的西南聯大》即將播出
    由高翊浚執導,王鶴棣、周也、葉祖新、胡連馨、王羽錚領銜主演的勵志青春歷史革命劇《我們的西南聯大》即將播出。該劇講述了硝煙瀰漫下,一群鐵骨錚錚的熱血青年,不畏槍林彈雨,不懼艱難困苦,歷經重重嚴峻考驗,堅定科學救國的信念,成為國家傑出人才的故事。
  • 青春歷史革命劇《我們的西南聯大》即將播出,網友:終於等來了
    由高翊浚執導,王鶴棣、周也、葉祖新、胡連馨、王羽錚領銜主演的勵志青春歷史革命劇《我們的西南聯大》即將播出,預計在十月份登上央視一套晚間黃金檔,排在《追夢》、《最美逆行者》之後播出,智能電視、手機的朋友可以下載電視家同步收看。
  • 從影視到文旅讓西南聯大精神與年輕人深度連接
    ,讓西南聯大精神IP與年輕人深度連接,使之成為時代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西南聯大舊址時指出,國難危機的時候,我們的教育精華輾轉周折聚集在這裡,形成精英薈萃的局面,最後在這裡開花結果,又把種子播撒出去,所培養的人才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深刻啟示我們,教育要同國家之命運、民族之前途緊密聯繫起來。
  • 新聞背後|西南聯大:教書救國 讀書報國
    1月2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參觀西南聯大博物館等,了解抗戰期間西南聯大師生教書救國、讀書報國的光榮歷史。西南聯大的發展歷程具有特殊的時代意義,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在那段家國淪陷的歲月裡,向西南內遷、堅持辦學的大學遠不止西南聯大,幾十所大學內遷堅持教學。這些大學和師生們在戰火中的堅持,既為國家培養了人才、延續了文化命脈,也彰顯了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在昆明的八年時間裡,西南聯大師生遵循剛毅堅卓的校訓,滿懷科學救國的理想,同舟共濟、同仇敵愾,抗戰中大批學生投筆從戎、效命疆場。
  • 電視劇《我們的西南聯大》首發片花
    《我們的西南聯大》海報「我們的教育香火不能斷」「中國不是法蘭西,因為在中國永遠沒有最後一課。」1938年,面對抗戰硝煙,為了保護中國文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師生南下遷徙,合辦起了「西南聯大」。在其存續的8年間培養了數不勝數的文人大師、科學人才、抗戰英雄。儘管這所大學如今已經不復存在,但西南聯大一直被視為中國知識分子與祖國患難與共的歷史縮影。
  • 雲南師範大學舉行「西南聯大愛國精神」宣講團第一場宣講
    、志存高遠的時代新人,雲南師範大學舉辦了第一場「西南聯大愛國精神」主題宣講會。饒衛指出,要全面理解西南聯大辦學取得歷史成就背後的力量支撐——愛國精神,並希望大家無論何時何地,都永遠牢記關懷,牢記期望,牢記使命,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個人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起來,高揚愛國旗幟,永懷愛國之心,淬鍊報國之志,慎終如始、實幹篤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徵程中綻放出屬於自己的青春風採。
  • 紀錄片《西南聯大》1-5集(完整版)
    本片講述了西南聯大由清華、北大、南開聯合組建,「八音合奏,終和且平」的歷史故事,展現和解讀這所大學所具有的永恆魅力和精神力量。第一集,以蔣夢麟《西潮》始,以馮友蘭《西南聯大碑文》終;第二集,以《吳宓日記》始,以聞一多《也許》終;第三集,以沈從文《邊城》始,以鹿橋《未央歌》終;第四集,以金嶽霖《論道》始,以穆旦《森林之魅》終;第五集,以馮至《昆明往事》始,以馮友蘭《西南聯大碑文》終。西南聯大師生的文字與這段歷史融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