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西南聯大

2020-11-19 昆明五華發布

近日,國家文物局向社會推介100項2020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其中,雲南師範大學「一二·一」運動紀念館(西南聯大博物館)剛毅堅卓——西南聯大歷史展獲得了重點推介。

就在今年1月20日,在雲南考察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參觀了西南聯大博物館等,了解抗戰期間西南聯大師生教書救國、讀書報國的光榮歷史。

這究竟是一所怎樣的大學?竟能吸引如此大的關注?為什麼80多年過去了,西南聯大依然是一個常說常新、經久不衰的話題?讓我們先通過這個視頻了解一下西南聯大。

不能忘,那是一座教育豐碑

難忘1937年,日寇的鐵蹄不斷踐踏著中華大地。

就在國家興亡、民族危難之際,為保留文明種子,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的師生,「辭卻了五朝宮闕」,在國難中被迫南遷,先於湖南長沙合組了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後來因戰火不斷擴大,又開啟了去往雲南昆明的「教育長徵」之旅。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門(資料照片)

1938年5月4日,北大、清華、南開在昆明正式合組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滇8年,西南聯合大學全體師生恪守「剛毅堅卓」的校訓,憂國憂民,共濟時艱,結茅立舍,勠力同心,傳薪播火,更有一批師生投筆從戎,為救國救民與日本侵略者拼殺而血灑疆場。

歡送抗日從軍同學(來源於西南聯大博物館)

從1937年11月1日到1946年5月4日,歷史不同、校風各異的北大、清華、南開合三為一,攜手寫就了一部永載史冊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史」。

當時辦學條件是今人所無法想像的。

西南聯大校舍(《西南聯大行思錄》作者張曼菱提供)

天上有日軍飛機炸彈的轟炸,校舍、經費、教具、生活等辦學條件又極端艱苦,就是在那樣國破家亡、苦不堪言的歲月裡,西南聯大不愧為民族的脊梁和中流砥柱。

西南聯大學生在上課。從照片上看,這間教室更為簡陋

據有關史料記載,學校實行3位常委共同領導的負責制,有70多個專門工作委員會。大家團結為上,和衷共濟,同渡難關。下設有5個學院,26個系,2個專修科,1個先修班,300多位教職員,培養了約8000名學生。

西南聯大文學院中國文學系課程表,授課教師大師雲集

聞一多(資料照片)

朱自清(資料照片)

華羅庚(資料照片)

之後,在西南聯合大學的畢業生中竟然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元勳、9位黨和國家領導人、173位兩院院士、100多位名師巨匠等一大批享譽世界的棟梁之材,書寫了一個時代的傳奇。

西南聯大8位「兩彈一星」元勳塑像

「一二·一」運動四烈士

1938年楊振寧報考西南聯大的準考證

這在中國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當之無愧的奇蹟!

需弘揚,西南聯大精神不朽

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西南聯大博物館參觀,詳細了解西南聯大在抗戰艱苦條件下賡續中華民族文化血脈、為國家培養人才的歷史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教育同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堅持正確辦學方向,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加強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培養有歷史感責任感、志存高遠的時代新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西南聯大博物館入口豎立著該校校訓「剛毅堅卓」

雖然西南聯大的過去已成為歷史,但其輝煌功勳和不朽精神始終沒有被後人遺忘。無論是學校的辦學理念、人才培養,還是師生的家國情懷、使命擔當,在諸多方面,它都留下了一筆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西南聯大紀念碑。建於1946年,由馮友蘭撰文、聞一多篆額、羅庸書丹,被稱為「三傑碑」

實質主政西南聯大、被譽為「清華大學永遠的校長」的梅貽琦先生,一句名言至今被教育界奉為圭臬:「一個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全在於有沒有好教授。孟子說:『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我現在可以仿照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西南聯大由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三人輪任常務委員會主席。後因蔣夢麟、張伯苓均在重慶任職,一直由梅貽琦主導校務

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強國夢、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而奮鬥的今天,更需要從西南聯大精神中汲取力量。

西南聯大的精神始終在賡續傳承。這是2010年1月13日在海地地震中犧牲的和志虹同志。習近平在聯合國演講時曾講述過和志虹「一根羽毛」的故事

昂首闊步於新時代今天我們就要繼承和發揚西南聯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繼承和發揚西南聯大的辦學傳統和學術精神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就要把個人前途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把個體奮鬥融入實現中國夢的時代洪流中以愛國、擔當、自強的姿態奮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行之路

- END -

來源 | 雲南發布

編輯 | 陳邱潤

責任編輯 | 崔志超

編審 | 王繼紅 崔文啟

終審 | 洪瑞濱

轉載請聯繫我們或註明出處!

昆明五華發布(KMwuhuafabu)

我知道你在看喲

相關焦點

  • 【聚焦】這,就是西南聯大
    這究竟是一所怎樣的大學?竟能吸引如此大的關注?為什麼80多年過去了西南聯大依然是一個常說常新、經久不衰的話題?西南聯大校舍(《西南聯大行思錄》作者張曼菱提供)天上有日軍飛機炸彈的轟炸,校舍、經費、教具、生活等辦學條件又極端艱苦,就是在那樣國破家亡、苦不堪言的歲月裡,西南聯大不愧為民族的脊梁和中流砥柱。西南聯大學生在上課。
  • 《西南聯大》那年的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9.42018 / 中國大陸 / 紀錄片 / 徐蓓 / 程賀南 裴宜理《西南聯大 學習就是生活,不會被任何事阻斷,即使是侵略、轟炸。反看現在的我,學習不敢談,就連閱讀怎麼就變成了生活之外的隨便點綴? 還記得一個畫面,金嶽霖在躲避轟炸時,必帶的是他的書稿,可是在一次躲避中,他把稿子墊子石頭上坐著,等待轟炸結束時他離開時卻忘記了。
  • 「一個人」的西南聯大,如何變成「我們的西南聯大」
    而這一切,都與「西南聯大」這座被忽視的歷史「金礦」有關。 「西南聯大要怎麼報考?」作為雲南師範大學的西南聯大研究學者,龍美光記得,在2004年左右他創辦了有關西南聯大的第一個網站之後,會不時收到這樣的提問。 「西南聯大已經是一所歷史上的學校了,我們只能追尋它的精神。」面對這樣的疑問,龍美光都會這樣回答。
  • 尋訪西南聯大
    新年前夕,文旅部產業發展司、北京和雲南的官員和專家學者,以及騰訊公司和雲南騰雲公司等,來到昆明,尋訪西南聯大舊址。騰訊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嶽淼談到,正藉助移動網際網路,傳播聯大故事。這一幕,恐怕是當年的聯大人無法想到的。西南聯大舊址。
  • 成為「我們的西南聯大」
    01 | 價值「西南聯大的精神,總書記做了很好的概括,政治、經濟、文化全部包含在內,這是最高端的概括,就是為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而教書和學習。教育學習和國運、民魂的生死存亡聯繫在一起,不為學術而學術,教學而教學,是有明確的承擔的精神,有責任的教育。」
  • 西南聯大的「國家記憶」
    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雲南時,專門來到西南聯大舊址考察調研,指出要把這所大學師生教育救國的故事、讀書報國的光榮歷史,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
  • 《西南聯大》西南聯大
    文明的韌性 這是第一次看完 卻是第三次觀看 第一次是高二結束的暑假補課 老師給我們放了前面三集 當時和同學就立即被震撼到 也燃起了升起月亮努力學習的決心 還驚嘆於胡適先生年輕時的帥氣面孔 第二次是疫情期間在家學習時 確實是假努力 也看了這紀錄片想來激勵自己 效果不佳罷了 這次暑假完等錄取到被錄取的時間又認認真真咀嚼了一遍
  • 觀《西南聯大》有感
    在我找到的資料裡顯示,《西南聯大》的五集都是由不同的導演拍成的,各集的風格和敘事都有所不同,因此我在這裡主要舉例第一集《八音合奏》和最後一集《嘉蔭長留》作為觀後感的主要章節。 《八音合奏》的敘事順序是時間順序,從幾個與西南聯大創辦有很大關係的名師大家的身世開始說起,到北大清華的建立,南開的興盛,歷史的浪潮不斷推動著故事的發展:隨後盧溝橋事變和北平、天津淪陷,到北大、清華、私立南開大學三校聯合遷往西南,至此西南聯大正式創辦。該紀錄片的主體主要是西南聯大這個學校,但是其在敘述時常常是圍繞與之相關的重要人物進行敘事。
  • 向雲南「西南聯大」敬禮!
    向雲南「西南聯大」敬禮!到昆明 不能不瞻仰西南聯大!來到昆明,我不能不去瞻仰西南聯大。我去瞻仰西南聯大舊址,是在2018年11月11日,下午五點,我由學生張宇陪同,走進而今的雲南師範大學,感覺到身上有一股湧動的熱血。
  • 《西南聯大》西南聯大不是神話
    下午去看了蒙自西南聯大紀念館,並逛南湖公園。南湖真如陳寅恪先生所說,有舊京模樣,如未名湖,如頤和園。避戰尚有桃源處,聞先生何妨一下樓,真是滿心沉在學問裡。前兩集看得很動心,後面四集一氣看完,有些敷衍,不過也無妨。附前兩集觀後筆記:第一集 八音之和當時三校聯合,清華就最有錢,設備最多,老師最多,校長最年輕。
  • 紀錄片《西南聯大》憑什麼火了?
    該片結構清晰、思想深邃,以個體生命體驗為主要敘事軌跡,將西南聯大那段歷史風雲和其背後的精神內涵娓娓道來。11月16日,由雲南省委宣傳部、光明日報文藝部主辦的紀錄片《西南聯大》專家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主創團隊、播出方代表、有關部門領導以及業內專家學者圍繞這部作品的藝術價值、社會意義等話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 陳嘉庚的西南聯大之行
    陳嘉庚只記得其到訪西南聯大的時間是1940年8月,具體日期則失載。在陳嘉庚記憶中,西南聯大由4所大學合併而成,事實上只有3所,並不包括燕京大學。陳嘉庚到訪西南聯大之時,這所因為抗戰而臨時成立的大學剛剛滿三年。後來成為詩人和詩歌翻譯家的穆旦剛剛從西南聯大外文系畢業;後來成為歷史學家的李埏尚在西南聯大歷史系求學。陳嘉庚1940年到訪西南聯大是受何人之邀?
  • 電視劇《我們的西南聯大》首發片花
    1938年,面對抗戰硝煙,為了保護中國文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師生南下遷徙,合辦起了「西南聯大」。在其存續的8年間培養了數不勝數的文人大師、科學人才、抗戰英雄。儘管這所大學如今已經不復存在,但西南聯大一直被視為中國知識分子與祖國患難與共的歷史縮影。
  • 這名西南聯大肄業生,卻用文字還原了聯大傳奇往事
    而汪曾祺卻說:「但我要不是讀了西南聯大,也許不會成為一個作家。至少不會成為一個像現在這樣的作家。」1939年,19歲的汪曾祺「稀裡糊塗」考進了西南聯大中文系。今天看來,這個過程似乎充滿了「凡爾賽文學」感——「聽說這所學校名氣大就報了」、」考試之前,得了瘧疾,發高燒,打了兩針退燒針、喝了一碗雞蛋湯就進考場了。也不知道怎麼考上的。」
  • 《我們的西南聯大》即將播出
    由高翊浚執導,王鶴棣、周也、葉祖新、胡連馨、王羽錚領銜主演的勵志青春歷史革命劇《我們的西南聯大》即將播出。該劇講述了硝煙瀰漫下,一群鐵骨錚錚的熱血青年,不畏槍林彈雨,不懼艱難困苦,歷經重重嚴峻考驗,堅定科學救國的信念,成為國家傑出人才的故事。
  • 大學之大,西南聯大
    這段艱苦卓絕的長途遷徙,在中國教育史上絕無僅有,後人將其稱為「中國教育史上最偉大的長徵」。這場曠世的文人長徵,不僅保存了中國文化的精英血脈,更開啟了堪稱中國教育史上的「壯麗探險」。到達昆明後,國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三校合一,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 紀錄片《西南聯大》第五集:嘉蔭長留
    紀錄片《西南聯大》第一集:八音合奏紀錄片《西南聯大》第二集:剛毅堅卓紀錄片《西南聯大》第三集:大學之大一共5集,每集52分鐘,分別為《八音合奏》《剛毅堅卓》《大學之大》《火的洗禮》《嘉蔭長留》聯大校友楊振寧、李政道在諾獎頒獎典禮,「這個學校就是起到了這麼巨大的標杆作用,在血與火的歲月裡,呈現了人性的光輝和一代知識分子的光輝,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 《西南聯大》西南聯大紀錄片
    西南聯大可沒有什麼大樓,卻有一大群名留青史、今人耳熟能詳的大師們。大學的本質是啟蒙,而不是愚昧;大學的靈魂是思想,而不是馴服。
  • 無問西東——《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以日記、文章、口述片段和人物訪談為載體,生動再現了西南聯大從學校籌建、搬遷、選擇校舍、正式建成,到師生日常教學、生活、研究的一系列歷程。在這個過程中,那些如雷貫耳的人物,一一出場。本片講述的另一大方法就是運用到了大量的真人採訪,再根據他們的陳述來進行剪輯使講述更加真實生動,採訪的大量運用可以使影片增強權威性與真實性,且採訪對象都為西南聯大的學生,更加利於敘事。
  • 西南聯大的傳奇,終於有人拍出來了!
    哥剛聽到西南聯大的名字就心裡一暖,這個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終於有人拍了!豆瓣一查9.3分,靠譜。趁著周末哥看了一遍,確實好,吃下哥迷的這發安利,今天回推給大家。西南聯大。這所由清華、北大、南開組成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僅僅存在8年。在那個的戰亂年代,得益於西南聯大,大師們扎堆出現、燦若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