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西南聯大肄業生,卻用文字還原了聯大傳奇往事

2021-02-07 南方周末
戰時的西南聯大,曾雲集中國最一流的大腦,如果給西南聯大列一些名人校友,汪曾祺一定位列前茅。

作為沈從文的得意門生,汪曾祺被認為是西南聯大培養的最有才華的作家之一。看電影《無問西東》時,當劇情發展到西南聯大,也很難不讓人想起汪曾祺。


《無問西東》中屢次出現的「跑警報」,正是汪曾祺筆下的聯大日常。他在散文《跑警報》中寫過:歷史系一位教授,每回上課都要先問學生「我上次講到哪裡了」。一次教授問起時,一位筆記記得最詳細的女同學打開本子看了看說,您上次最後說「現在已經有空襲警報,我們下課」。



作為現當代文壇上最璀璨的作家之一,沈從文在向別人推薦汪曾祺時說:「他寫得比我好」;賈平凹說他「作品具有某種不是出土文物,而是傳世文物的價值。」

而汪曾祺卻說:「但我要不是讀了西南聯大,也許不會成為一個作家。至少不會成為一個像現在這樣的作家。」




1939年,19歲的汪曾祺「稀裡糊塗」考進了西南聯大中文系。今天看來,這個過程似乎充滿了「凡爾賽文學」感——「聽說這所學校名氣大就報了」、」考試之前,得了瘧疾,發高燒,打了兩針退燒針、喝了一碗雞蛋湯就進考場了。也不知道怎麼考上的。」在西南聯大,他從來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學生,常常逃課,泡茶館。但是因為他實在太有才華,當時很多西南聯大的老師對他格外「偏心」。
沈從文教的是創作課,滿分是100分,他給了汪曾祺120分;教「漢魏六朝詩選」的楊振聲曾在期末時宣布:班上所有的同學都要參加考試,汪曾祺除外。

但是最終他還是沒有拿到西南聯大的畢業文憑,因為有幾門課沒有通過:一門是體育,因為他對體育課沒興趣,也不去上,面對沒有體育學分就畢不了業的情況,汪曾祺說:我累死也補不了。另外一個是英語。汪曾祺偏科得厲害,有一次臨英語考試前他熬夜惡補,結果因為太困,直接就把考試時間給睡過了。
汪曾祺後來在散文集裡回憶起這段不羈歲月,他說,大部分同學考西南聯大是來尋找真理,尋找智慧的。

 「我尋找什麼,尋找瀟灑。」除了是西南聯大的肄業才子,他還是一個大師級的吃貨。

曾有人說,如果汪曾祺先生還在世,他會是《舌尖上的中國》最好的製作人。

知乎上但凡有類似:「文學作品中有哪些關於吃的描寫讓人垂涎欲滴?」的問題,汪曾祺被選進了語文課本裡的《端午的鴨蛋》絕對是高頻答案。「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在他的筆下,牛肉是這樣的:


「這種牛肉是五香加鹽煮好,外面染了通紅的紅曲,一大塊一大塊堆在那裡。買多少,先切,放在送過來的盤子裡,抓一把青蒜,澆一勺辣椒糊。」


蟈蟈是可以吃的:


「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樹枝中,一會兒就熟了。味極似蝦。」


連金庸都說,讀大陸的作品,滿口噙香中國味的作家,當推汪曾祺。現購買/續費南周VIP會員年卡 
 限時贈送兩本圖書:1.《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
2.《拾讀汪曾祺:為什麼汪曾祺無可替代》

(圖書價值143元)獨家再贈:2018-2020年南周新聞精選文集
 限量500份 送完即止!

點擊圖片,立即搶購


看似「吊兒郎當」,佛系十足的汪曾祺,究竟是如何成為了一代大家?為什麼能在文壇無可替代?

那不得不提到一出世便震驚文壇的《受戒》。
《受戒》講述了一位名叫明海的小和尚出家並受戒的故事,在這當中,小和尚和農家女小英子之間產生了朦朧的愛情。題目雖叫「受戒」,卻講述了「破戒」的故事,寫了佛門,歌頌的卻是塵世間的故事。「破戒」的不僅僅是小說內容,也是汪曾祺寫小說的手法,在八十年代初的文壇上算是「異類」。

在汪曾祺身上,國學傳統和現代因子結合得渾成。有人說他是「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他自己則自稱「一個中國式的抒情的人道主義者」。

賈平凹說他「是一文狐,修煉老成精」;民國才女張兆和評價他:「像曾祺這樣下筆如有神的作家,今天是沒有了。他的語言爐火純青,已臻化境。」

在昆明呆了7年的汪曾祺,也是西南聯大歷史的記錄者。他筆下的西南聯大,是很多喜歡聯大往事和研究這段歷史的人繞不開的「功課」。

他在散文集用質樸、親和的文字,記錄下了與沈從文、陳寅恪、馮友蘭、華羅庚、聞一多等良師益友的日常,而珍貴的聯大故事更是俯拾皆是——

陳寅恪教歷史,前人、近人、外國人,甚至是過去自己講過的都不講,他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聞一多教楚辭學生不多,但一講古代神話,就非常「叫座」,連理學院、工學院的同學也搶著來聽……
汪曾祺是瀟灑叛逆的,他在《人間草木》裡寫下: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汪曾祺也是溫和有趣的,他的《做飯》煙火氣撲鼻:「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場。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汪曾祺極善於在生活中發現情趣,他對生活的細微觀察,使他能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說得很有情致,讓讀者感覺有滋有味。
他總能發掘底層民眾的人性和人情之美,他對民間割捨不斷的情感和關注使他筆下的中國人與中國故事,與任何其他人都不一樣。
「我是個寫小說的人,對於人,我只想了解、欣賞,並對他進行描繪,我不想對任何人作出論斷。對於這個世界,我所傾心的是現象。我不善於作抽象的思維。我對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審美意義。」 這或許就是汪曾祺無可替代魅力的基因。誰最能來解讀汪曾祺的一生?恐怕只有汪曾祺本人,以及他寫下的文學作品。今年是汪曾祺誕辰100周年,我們想送給大家兩本書:《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以及《拾讀汪曾祺:為什麼汪曾祺無可替代》
現購買/續費南周VIP會員年卡 
 限時贈送兩本圖書:1.《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
2.《拾讀汪曾祺:為什麼汪曾祺無可替代》

(圖書價值143元)獨家再贈:2018-2020年南周新聞精選文集
 限量500份 送完即止!《寧作我》的編者楊早,把散落在各處的129篇追憶、記事性質的文字,按照時間順序細緻編排,復現汪曾祺的70餘年人生歷程。當前豆瓣評分9.3分。
年輕時的瀟灑與困苦,還是後來我們看到的熱愛生活、自得其樂的汪曾祺,甚至是他骨子裡透出的固執與反叛,都盡在其中了。
這一切用汪老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所以《拾讀汪曾祺》一書,挑選並細緻解讀了他極具代表性的十篇「高郵系列」小說,涵蓋《受戒》《大淖記事》《雞鴨名家》《異秉》等名篇,從歷史氛圍、生活環境、創作理念、敘事風格等不同角度深入剖析,闡釋汪曾祺的文學創作秉持的獨樹一幟的美學標準。
汪曾祺的文學作品中,我們不僅能讀到中國故事的獨特韻味,也能讀到他身上的文人味與煙火氣、世俗與詩意、平和與反叛。
《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讓我們讀懂汪老的人生經歷,而《拾讀汪曾祺》讓我們讀懂汪老的文學作品,或許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真的讀懂這位固執的、可愛的、瀟灑的、不隨波逐流的老頭。現購買/續費南周VIP會員年卡 
 限時贈送兩本圖書:1.《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
2.《拾讀汪曾祺:為什麼汪曾祺無可替代》

(圖書價值143元)獨家再贈:2018-2020年南周新聞精選文集
 限量500份 送完即止!

現在下單購買南周VIP年卡,還將獲得獨家贈品——2018-2020南方周末新聞報導精選文集(電子書)。

文集精選了南方周末這3年的30篇報導。其中有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對新聞熱點的追蹤,對文化問題的審視。我們希望,給你一份真實的時代紀錄。三年精選,篇篇深度重磅,在這裡,收藏時間,觀察中國。

一位南周會員,除了可以獲得潤物無聲的新聞與智識,還有實打實的9大超值權益。以下權益,如果單獨購買,價格超過4600+元,現在只需128元,即可全部拿下,省下4500多元。● 一年40期《南方人物周刊》雜誌電子刊
●  超過500期的《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過往期刊
●  超過1000萬字/年的南方周末原創文章
●  超過30門的知識付費課程年會員免費觀看
●  最低折扣享受10+門知識付費產品
●  幾代南周人專業積累  大量經典名篇向會員敞開
●   尊享南方周末系列活動會員專屬席位
一年,《南方周末》見報總字數約為600萬字,海量內容涵蓋社會、財經、文化、評論、健康、科學等領域;在這裡,既有職工醫保改革、安倍晉三因病辭職、散裝「衛生巾」爭議等社會熱點,也有同性「生死協議」、單身女性、職業35歲危機.等社會永恆話題,帶你讀懂中國,也透過一個個切面,讀懂自己。如果單獨購買,《南方周末》報紙售價260元。南方周末年會員可免費在指尖即時暢讀報紙信息。張愛玲、伊能靜、林青霞、五條人、鍾南山、蔡瀾、易烊千璽、王霜、蔡志忠.每年40位封面人物,他們是這個社會上最耀眼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記錄了他們的命運,就記錄了這個時代最強烈的聲音和厚重的歷史。一年,40期《南方人物周刊》紙質雜誌售價400元。南周會員可閱讀全部內容。超值權益3:《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過往期刊除了未來一年的電子報刊,我們還開放了過往更多年份的內容,價值超過500+期珍貴歷史過刊等著你來探索。這些過刊期刊集合成一個龐大的信息庫,足以讓你透過這個窗口認知社會。超值權益4:超過1000萬字/年的南方周末原創文章過去的一年,南方周末原創報導字數超過1000萬字。我們為讀者提供了5000+的深度報導,其中有近一半為南方周末APP的線上特供,南方周末會員可以隨時隨地通覽南方周末全媒體優質內容。超值權益5:超過30門的知識付費課程年會員免費觀看最近新推出的《我們的蘇東坡》20集視頻課,經典書單解讀系列的《中國之美·美在歷史深處》、《解讀諾貝爾文學經典》;百年家族系列的《錢鍾書家族》、《魯迅家族》時代風雲系列的《首富的密碼》、《黑道大佬》.加入南方周末年會員,超過30門的課程可免費暢享而這些免費課程,還是不斷增加的哦。實探12個蘇東坡行跡之城,追蹤63名親友同僚,拜賞22篇詩詞文章字帖,20集400分鐘視頻課《我們的蘇東坡》。在這裡,聆聽南方周末一線記者口述:那些沒有寫進新聞裡的故事和細節。十節視頻課,寅時到亥時,帶你親近一群你從未親近的皇帝,發現一座你從未發現的故宮,帶你穿越時光隧道,貼身觀摩皇帝的生活、學習與工作。清宮十位皇帝的讀書故事,話題圍繞每個皇帝的學習生涯展開。故事裡,有不同皇帝的學習方式,有各位太子皇子的成長軌跡豐富的細節解說,為您構建起清宮史的另一面。超值權益7:幾代南周人專業積累  大量經典名篇向會員敞開《一個輪迴後的真相1994-2006年:克拉瑪依大火》每年,南方周末舉辦十餘場系列活動,曾作為嘉賓出場的包括麥家、李洱等名家,會員可擁有專屬席位,還有小禮物贈送哦。現購買/續費南周VIP會員年卡 
 限時贈送兩本圖書:1.《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
2.《拾讀汪曾祺:為什麼汪曾祺無可替代》

(圖書價值143元)獨家再贈:2018-2020年南周新聞精選文集
 限量500份 送完即止!


相關焦點

  • 「一個人」的西南聯大,如何變成「我們的西南聯大」
    而這一切,都與「西南聯大」這座被忽視的歷史「金礦」有關。 「西南聯大要怎麼報考?」作為雲南師範大學的西南聯大研究學者,龍美光記得,在2004年左右他創辦了有關西南聯大的第一個網站之後,會不時收到這樣的提問。 「西南聯大已經是一所歷史上的學校了,我們只能追尋它的精神。」面對這樣的疑問,龍美光都會這樣回答。
  • 這,就是西南聯大
    就在今年1月20日,在雲南考察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參觀了西南聯大博物館等,了解抗戰期間西南聯大師生教書救國、讀書報國的光榮歷史。這究竟是一所怎樣的大學?竟能吸引如此大的關注?為什麼80多年過去了,西南聯大依然是一個常說常新、經久不衰的話題?
  • 【聚焦】這,就是西南聯大
    這究竟是一所怎樣的大學?竟能吸引如此大的關注?為什麼80多年過去了西南聯大依然是一個常說常新、經久不衰的話題?下設有5個學院,26個系,2個專修科,1個先修班,300多位教職員,培養了約8000名學生。
  • 西南聯大的傳奇,終於有人拍出來了!
    哥剛聽到西南聯大的名字就心裡一暖,這個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終於有人拍了!豆瓣一查9.3分,靠譜。趁著周末哥看了一遍,確實好,吃下哥迷的這發安利,今天回推給大家。西南聯大。這所由清華、北大、南開組成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僅僅存在8年。在那個的戰亂年代,得益於西南聯大,大師們扎堆出現、燦若星辰。
  • 重溫民盟先賢精神 追憶西南聯大往事
    原標題:重溫民盟先賢精神 追憶西南聯大往事抗日戰爭期間,以西南聯大為標誌的眾多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遷徙到昆明,使昆明成為戰時全國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更使得我國頂級的教育家、科學家、學者和青年才俊成批地聚集於此。一時之間,滇池之濱,大師雲集,英才薈萃,成為昆明歷史上一道亙古未見的奇觀。
  • 無問西東——《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以日記、文章、口述片段和人物訪談為載體,生動再現了西南聯大從學校籌建、搬遷、選擇校舍、正式建成,到師生日常教學、生活、研究的一系列歷程。在這個過程中,那些如雷貫耳的人物,一一出場。本紀錄片的許多手法都十分生動,比如黑白的繪畫、老場景的現代還原、實物資料(照片、視頻)、採訪等,還原了歷史,也拉近了觀眾與那個時代那些人的距離。
  • 成為「我們的西南聯大」
    原創 三聲編輯部 三聲在既獨特又泛用的精神內核下,多方的共同努力所促成的,既是用資源統籌和技術力量搭建起來的「新文創」圖景,也是將實踐路徑向更多有價值的歷史符號發散的新樣本。作者 | 周亞波什麼是「西南聯大精神」?
  • 觀《西南聯大》有感
    在我找到的資料裡顯示,《西南聯大》的五集都是由不同的導演拍成的,各集的風格和敘事都有所不同,因此我在這裡主要舉例第一集《八音合奏》和最後一集《嘉蔭長留》作為觀後感的主要章節。 《八音合奏》的敘事順序是時間順序,從幾個與西南聯大創辦有很大關係的名師大家的身世開始說起,到北大清華的建立,南開的興盛,歷史的浪潮不斷推動著故事的發展:隨後盧溝橋事變和北平、天津淪陷,到北大、清華、私立南開大學三校聯合遷往西南,至此西南聯大正式創辦。該紀錄片的主體主要是西南聯大這個學校,但是其在敘述時常常是圍繞與之相關的重要人物進行敘事。
  • 《西南聯大》那年的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9.42018 / 中國大陸 / 紀錄片 / 徐蓓 / 程賀南 裴宜理《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那是由多少仁人志士組成的。在國內的輾轉、幾經波折到昆明,在外留學的學生哪怕橫穿整個歐洲,都只為了到達那裡——那裡或許是文人「會師」地,西南聯大!他們的目的就是學以報國。在隨後的抗日戰爭中有多少翻譯出裡那裡、又有多少人志願從軍......
  • 紀錄片《西南聯大》1-5集(完整版)
    本片講述了西南聯大由清華、北大、南開聯合組建,「八音合奏,終和且平」的歷史故事,展現和解讀這所大學所具有的永恆魅力和精神力量。第一集,以蔣夢麟《西潮》始,以馮友蘭《西南聯大碑文》終;第二集,以《吳宓日記》始,以聞一多《也許》終;第三集,以沈從文《邊城》始,以鹿橋《未央歌》終;第四集,以金嶽霖《論道》始,以穆旦《森林之魅》終;第五集,以馮至《昆明往事》始,以馮友蘭《西南聯大碑文》終。西南聯大師生的文字與這段歷史融合在了一起。
  • 尋訪西南聯大
    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專家學者們被西南聯大的歷史感動,稱這是一段獨特的國家記憶。西南聯大的故事,承載了愛國情懷,是一種為國家為民族保存傳承知識文脈的愛國精神。西南聯大研究專家龍美光在挖掘了很多資料後發現,西南聯大的故事遍布整個雲南,「雲南有多大,西南聯大就有多大」。
  • 西南聯大的愛情往事:私奔、師生、一見鍾情
    他們順手接過了歡迎隊伍舉著的標語: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慰勞湘黔滇旅行團這是西南聯大這個名號第一次出現。這支隊伍,是從湖南步行過來的最後一批學生和老師,所以也被稱作步行團。他們跨越三個省的高山、大河、叢林,用雙腳完成了這次抗戰中的轉移。
  • 《我們的西南聯大》:讓剛毅堅卓精神薪火相傳
    原標題:探班電視劇《我們的西南聯大》:以剛毅堅卓精神激勵藝術創作  西南聯大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個傳奇,梅貽琦、張伯苓、聞一多、朱光潛、華羅庚等上百位在各個領域卓有成就的大家都曾在這所大學任教。雖然只存在了八年零八個月的時間,但從這所大學走出了172位院士、8位「兩彈一星」元勳,直到今天,這段「群星閃耀」的歷史依然不斷被後人講述。今年再現這段傳奇歷史的電視劇《我們的西南聯大》已拍攝完成,有望年內與觀眾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幕後團隊。
  • 【往事】梅貽琦校長:西南聯大之魂
    西南聯大從在長沙初創之始(學校始名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抵昆前夕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實行的就是「常委制」。組成聯大的北大、清華、南開三校的校長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擔任聯大常委,其間雖偶由其他教授臨時代理,蔣、梅、張三常委在聯大的歷史地位卻從未撼動過。
  • 《西南聯大往事》電視劇項目在23屆上海電視節重磅啟動
    影視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6月13日,中視劇風(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銀博國際影業在第23屆上海電視節聯合發布了《西南聯大往事
  • 《西南聯大》西南聯大不是神話
    下午去看了蒙自西南聯大紀念館,並逛南湖公園。南湖真如陳寅恪先生所說,有舊京模樣,如未名湖,如頤和園。避戰尚有桃源處,聞先生何妨一下樓,真是滿心沉在學問裡。前兩集看得很動心,後面四集一氣看完,有些敷衍,不過也無妨。附前兩集觀後筆記:第一集 八音之和當時三校聯合,清華就最有錢,設備最多,老師最多,校長最年輕。
  • 西南聯大的「國家記憶」
    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雲南時,專門來到西南聯大舊址考察調研,指出要把這所大學師生教育救國的故事、讀書報國的光榮歷史,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
  • 大學之大,西南聯大
    由於日軍沿長江一線持續轟炸、步步緊逼,師生們不得不再次搬遷,其中大約有200多名師生從湖南長沙步行到達雲南昆明。這段艱苦卓絕的長途遷徙,在中國教育史上絕無僅有,後人將其稱為「中國教育史上最偉大的長徵」。這場曠世的文人長徵,不僅保存了中國文化的精英血脈,更開啟了堪稱中國教育史上的「壯麗探險」。
  • 紀錄片《西南聯大》解說詞第一、二、三集
    西南聯大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西南聯大》是由雲南省委宣傳部與中央新影集團聯合出品,徐蓓任總導演的歷史紀錄片。除了採用第三者敘述外,關於當時生活、學習的場景,及個人的生活經歷,全部採用他們著作中的原文,用獨白方式進行展現,以構築還原當時的情景、氛圍。該片拍攝的兩年期間,攝製組前往雲南省檔案館、美國國家檔案館、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圖書館等館所,尋找到一些西南聯大珍貴的影像和照片 。
  • 向雲南「西南聯大」敬禮!
    向雲南「西南聯大」敬禮!到昆明 不能不瞻仰西南聯大!來到昆明,我不能不去瞻仰西南聯大。我去瞻仰西南聯大舊址,是在2018年11月11日,下午五點,我由學生張宇陪同,走進而今的雲南師範大學,感覺到身上有一股湧動的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