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大河之舞》演出 引發踢踏舞熱(圖)
點擊瀏覽更多最娛樂新聞 / 點擊欣賞更多明星精美寫真
《大河之舞》是一部結合愛爾蘭舞蹈、音樂與歌劇的藝術盛宴,它成功地發揚了愛爾蘭舞蹈的精華,並且與其它文化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內容多元且豐富,使人賞心悅目。《大河之舞》自1995年首演以來便炙手可熱,並且引燃了全球的踢踏舞熱潮,已在全世界九十多個城市上演,觀眾人數超過一千一百萬人,電視觀眾高達十二億。每年票房收入約一億一千九百萬英鎊,截止1999年,票房總收入高達五千萬美元,更是被全球藝評人一致推崇為當代最具愛爾蘭民族風格的經典音樂劇,全劇精心動魄的龐大製作令人嘆為觀止,1997年此劇更是獲得了格萊美《年度最佳音樂劇》的殊榮……
一座連結過去與未來的巨橋,將愛爾蘭重建家園的血淚史,以全新及更動人的百老匯音樂劇面容呈現!大河之舞自1995在都柏林登上世界舞臺來,便不斷締造票房奇蹟,一躍成為獨一無二的愛爾蘭民族舞臺劇作。正當《大河之舞》變得爐火純青之時,大河之舞--舞踏雲宵於焉誕生!在曰內瓦獲得新生動力的完整紀實,將為此作再展新世紀風潮。此一版本的演出將傳統愛爾蘭踢踏舞的利落流暢,西班牙佛朗朗哥憂鬱熱情古典芭蕾的憂柔氣質,現代舞的活力動感改編成更靈巧精準的舞蹈動作,更狂野的腳步節奏,更磅礴的情緒表達;融合更多式曲風及樂器的演奏,更技高一籌的歌唱演繹,更豐富精彩的舞臺效果,服裝造型並以全新面貌登場,所有元素都被成功融合重生,擦撞驚人的藝術火花。
以踢踏舞為表現手段,綜合音樂、演唱、舞臺美術、燈光以及芭蕾等藝術原素於一體,《大河之舞》的這種巧妙構思令人折服。《大河之舞》的舞蹈是靈魂在美的感召下的自由表現。是由人體的動作、姿態和造型,藉助於音樂的演奏、演唱、服飾、化妝、燈光、其他藝術因素構成的一種嶄新的舞蹈思維的產物。是舞蹈欣賞中被感知認識的又一次升華。
《大河之舞》是一部結合愛爾蘭舞蹈、音樂與歌劇的藝術盛宴,它成功地發揚了愛爾蘭舞蹈的精華。百莫亞·多何第在1994年的歐洲電視網歌唱比賽中,特別為大會製作了7分鐘的舞劇短片,令3億觀眾看得心醉神迷,意猶未盡。於是莫亞便與著名作曲家比爾·惠南以及著名導演約翰·麥根共同策劃製作,在充實了原始版本的構架後,完成了這部精彩絕倫的歌舞作品——《大河之舞》。1995年《大河之舞》在都柏林的波音劇院首演,結果大獲成功,1997年此劇更是獲得了格萊美《年度最佳音樂劇》的殊榮。《大河之舞》一劇受到了世界各地的觀眾和媒體的一致好評,直至近日,國際上的演出邀請仍在不斷地增加,喝彩聲也從未停歇……
製作人莫亞·多何第在這場《大河之舞》百老匯音樂劇中以嚴謹的舞蹈編排與精準的場面調度要求,力圖展現多樣化的表演藝術風貌。該劇以傳統愛爾蘭民族特色的踢踏舞為主軸,融合熱情奔放的西班牙佛拉明哥舞,並汲取古典芭蕾與現代舞蹈的精髓,共同營造出一場氣勢如虹,異彩紛呈的絕世舞作。而愛爾蘭管弦樂團的演奏及合唱團的天籟美聲更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愛爾蘭風格的踢踏舞是獨特的,由於保留了強烈的愛爾蘭民間舞蹈傳統中挺拔矯健的舞姿,自成一派。表演者穿著踢踏舞舞鞋,用腳的各個部位在地板上摩擦拍擊,發出清脆的"踏踏"聲。注重保持上身不動,直立。不太強調身體的舞姿,腳步以小腿的動作為主,手臂動作多為直線的運動。其舞步充滿了跳躍性,變化多姿,優美活潑而歡快。音樂也多運用輕快傳統的愛爾蘭民間音樂。其特有的幽默詼諧和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是區別於美國踢踏舞的另一大流派。
《大河之舞》中的踢踏舞聚集了所有踢踏舞的流派,愛爾蘭踢踏舞,美國黑人踢踏舞、百老會踢踏舞、以及西班牙的費拉明戈等。力與美,生命與自然的結合。細膩中的粗曠,柔情中的野性,都是基於人類最初的情感釋放。置身於現場,你會感到此時此刻只有舞蹈是唯一可以毫不掩飾,慢慢地,大家好象融化在舞者的舞步中一樣,心情也隨著"踢踢踏踏"蕩漾開去。直達內心的空間。一顆躁動不安的心,頓時也會如同舞蹈高潮之後靜止在舞臺中央。
《大河之舞》自1994年首演以來便炙手可熱,並且引燃了全球的踢踏舞熱潮,更是被全球藝評人一致推崇為當代最具愛爾蘭民族風格的經典音樂劇,全劇驚心動魄的龐大製作令人嘆為觀止。參與者更是群星閃耀,最初由榮獲9次世界冠軍的新銳舞王柯林·唐恩領弦主演,柯林·唐恩以卓越的舞藝與巨星特質著稱於世,他渾然散發出璀璨耀眼的巨星光芒。這次在北京演出的領銜演員布萊丹·德·加萊也是曾經在眾多國際大賽中獲獎的「舞林」高手,他將以令人震撼懾服的肢體語言,引領您跨越時空,馳騁於眩目神迷的百老匯舞臺之上。
如果說《大河之舞》是新的經典舞劇也是正常的。它雖有一個大概的情節作為展開的支撐,但不必拘泥於情節,而是主要通過肢體的動作,和優美的音樂和聲及器樂獨奏給觀眾一種美的享受,讓人體會到舞者和歌者內心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