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的虛偽,大衛•芬奇十年前就言中了

2020-08-27 迷影生活

大衛·芬奇是一位電影大師,他花了大半生的時間,一直在執導《七宗罪》、《搏擊俱樂部》、《十二宮》、《消失的愛人》、《戰慄空間》、《龍紋身的女孩》這類充滿懸疑、驚悚元素的電影,除了《社交網絡》。

按照媒體的報導,大衛·芬奇當初之所以選擇將臉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的故事搬上銀幕,只希望解答一個問題:為何在社交網絡中如魚得水的年輕人,在現實世界裡表現得如此迷茫。

顯然,大衛·芬奇帶著一個疑問,講了一個世界上最成功、最富有的網際網路領軍者的變革往事,在金牌編劇阿倫·索爾金的妙筆下,精妙的故事布局與顛覆性的人物塑造令人印象深刻,這也是為何《社交網絡》與大衛·芬奇的其他作品如此不同。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當初宣稱自己的所作所為,全都是為了維護全球範圍」網際網路自由「的扎克伯格,因臉書深陷劍橋分析事件之後,早已變成了當初他最痛恨的樣子。

扎克伯格喜憂參半的個人形象,更因美國政府對臉書最大的競爭對手TikTok(抖音海外版),使出了一系列極限壓制的手段,而變得黑白不明。

日前,字節跳動在國內的聲明中,直指臉書的「抄襲和抹黑」,直接捅破了窗戶紙,這不由得讓人聯想起《社交網絡》中,那個相繼失去了所有身邊人的世界級富翁。

或許大衛·芬奇根本想不到,他在一部2010年上映的影片中,對扎克伯格的一些大膽、具有顛覆性的描述,會在十年後專門被人們拿出來品頭論足,原來,一些所謂的戲劇性與誇大,終於噩夢成真。

去中心化的人物塑造

或許是為了對應當代網際網路思維中的所謂「去中心化」,《社交網絡》在人物塑造上具有典型的「去中心化」傾向。

細心的觀眾或許會注意到,片中,對於扎克伯克的動機、邏輯甚至內心描寫幾乎為零,他不是整個故事的講述者,更像整部電影的背景板。

雖然扎克伯格是本片的絕對主角,但觀眾對於他的人物印象,大多是通過別人的所思所想、臺詞和舉動,間接描述出來的。

這也是全片看完之後,觀眾們對男主的好搭檔愛德華多·薩維林、攪局者肖恩·帕克,甚至溫克萊沃斯兄弟、前女友艾麗卡、實習女律師印象深刻,但對傑西·艾森伯格飾演的扎克伯格的性格特點越來越模糊。

阿倫·索爾金的精妙之處就在於,將焦點對在了幾乎所有配角的身上,而片中的主角扎克伯格到底是怎樣一個人,這個評價的機會還是交給觀眾吧。

不過,《社交網絡》依然用大量的篇幅,將扎克伯格的人物輪廓描繪了出來。

對於既沒有加入任何俱樂部、又沒有派對邀請的扎克伯格來說,沒有被關愛、被賞識對的滋味不好受,自卑心理讓他變得尤其自負,渴望成功讓他顯得冷酷無情。

和女友分手後,自尊心受到極大打擊的他徹底憤怒了,一面在博客上用惡毒的語言咒罵她,一面利用自己的計算機特長和黑客技術,盜取了校內女生的照片,並制一個供男生比拼的網站;

哪怕被學校抓個正著,依然表現得極其傲慢、拒不認錯,還嘲諷校方的計算機網絡漏洞百出。

為了臉書更進一步,他拋下好友薩維林,接受了能夠為臉書拉來投資人的肖恩·帕克,並給予這個才認識幾天的陌生人總裁之位;

當帕克因吸毒東窗事發、被警察帶走之後,他什麼都沒做,隨後想方設法與帕克切割,以便不會影響到臉書的聲譽。

這種為了成功不擇手段的冷酷態度令人厭惡,卻是扎克伯格無意識的第一反應。臉書是唯一的,所有人都是墊腳石,這或許才是備受爭議的他,能夠在網際網路領域殺出重圍的秘密所在。

兩場官司的另一面

《社交網絡》的主線故事是臉書的誕生,然而,大衛·芬奇和阿倫·索爾金卻很巧妙的選擇了通過兩場官司,將一系列關於友情和信譽相繼破產的尷尬場景穿插起來。

當覺得溫克萊沃斯兄弟的圈子交友想法不錯,扎克伯格第一時間想到了跟好兄弟薩維林把網站做出來。

在製作臉書網站的過程中,扎克伯格負責技術實現,薩維林提供資金支持,他們迅速推廣到母校哈佛在內的歐美大學校園,而不是首先考慮這麼做是否存在智慧財產權糾紛的問題。

在取得初步成功之後,扎克伯格想要更激進,薩維林則堅持傳統商人的思維,甚至勸扎克伯格見好就收、賣掉網站,並想要遊說趨於保守的華爾街資本為臉書投資。

當他發現薩維林與自己越來越不合拍,甚至用註銷銀行卡相威脅,憤怒的扎克伯克藉助肖恩·帕克削弱薩維林的地位,還特意親自打電話麻痺對方,然後以股權稀釋的藉口,只給這位昔日好兄弟,留下了帶有羞辱性質的0.03%股份。

至此,兩人正式撕破臉,薩維林放棄幻想,用法律手段維權。

哪怕他多少念舊情,在證據不利於自己的前提下,最終與薩維林達成和解,但臉書就是他的,也要由他自己說了算。

片中,溫克萊沃斯兄弟並不是主要人物,但他們與扎克伯格針鋒相對、各執一詞,不僅讓臉書的誕生增添了一絲神秘感,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片中的巴爾扎克的性格與態度。

就像片中的扎克伯格所說,生於衣食無憂、條件富足的精英家庭,溫克萊沃斯兄弟的人生中未嘗敗績,學習優秀、身強體壯的他們,早已習慣於成為任何場合的焦點。

這種自然而然的優越感,早已滲入他們的骨子裡,對於篤信紳士做派的他們來說,榮譽感與體面同樣重要,畢竟,跟別人比起來,他們永遠佔據著絕對優勢,為了一丁點的權力和利益撕破臉,不體面、太丟人。

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事做派,讓人聯想起了冷戰結束後實力如日中天的美國。

是溫克萊沃斯兄弟發現了扎克伯克的天資與潛力,力邀他製作一個覆蓋全哈佛、基於熟人圈子的社交網站哈佛連線,當聽說溫克萊沃斯兄弟是賽艇隊的,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然而,他們自認為無懈可擊的創意,被扎克伯克毫無保留的佔有,並用於製作臉書的最初版本。

一個令人奇怪的場景出現了,溫克萊沃斯兄弟發郵件、打電話給扎克伯格,想要當面談卻被他跑了,寧可動用關係到哈佛大學校長面前告狀,也沒想過跟扎克伯格對簿公堂。

事情一拖再拖,拖到了臉書成為歐美大學生圈子最受歡迎的網站、市值達到了上億美元,他們才決心動用法律手段。所謂的體面不再,只因為一場賽艇比賽中,他們輸得很慘。

錢只是一個方面,丟面子才是他們最難以承受的。無論付出多少和解費用,最後還是扎克伯格贏了。

即便影片最後,主創借實習女律師之口,對扎克伯克說出了「你不是個混蛋,你只是努力成為混蛋」的話,還特別在片尾加入扎克伯格試圖在臉書上加那位前女友的情節,試圖用擁有成百上千萬註冊用戶卻沒有一個真朋友的黑色幽默,含蓄的將這個人物變得更加模稜兩可、更具人情味。

但考慮到臉書和扎克伯克這些年的所作所為,不禁讓人們想起了那句話:我抽菸喝酒混夜店說髒話,但我依然是個好女孩。

相關焦點

  • 抄襲、抹黑、兩面人,扎克伯格的虛偽,大衛•芬奇十年前就言中了
    按照媒體的報導,大衛·芬奇當初之所以選擇將臉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的故事搬上銀幕,只希望解答一個問題:為何在社交網絡中如魚得水的年輕人,在現實世界裡表現得如此迷茫。·芬奇帶著一個疑問,講了一個世界上最成功、最富有的網際網路領軍者的變革往事,在金牌編劇阿倫·索爾金的妙筆下,精妙的故事布局與顛覆性的人物塑造令人印象深刻,這也是為何《社交網絡》與大衛·芬奇的其他作品如此不同。
  • 導演大衛芬奇10年前就看透了扎克伯格
    當初宣稱自己的所作所為,全都是為了維護全球範圍「網際網路自由」的扎克伯格,因Facebook深陷劍橋分析事件之後,早已變成了當初他最痛恨的樣子:抄襲、抹黑、虛偽、兩面人。
  • 當我們談論大衛·芬奇時
    時隔六年,繼《消失的愛人》後,大衛·芬奇攜新片《曼克》回歸。這部影片以好萊塢編劇赫爾曼·曼凱維奇為主角,講述《公民凱恩》的幕後製作故事。劇本先由芬奇的父親傑克·芬奇撰寫,從構思至今耗費近 30 年。父親是第一個帶他看《公民凱恩》的人,順道為他打開了電影之門。《曼克》中沒有懸疑、驚悚、犯罪等典型大衛·芬奇元素,但不耽誤影評人們對這部龐雜繁複電影喜愛有加。
  • 《七宗罪》、《社交網絡》大衛·芬奇執導的10部大片
    他的水準,一直都在傳統好萊塢之上,不論影史前列的《七宗罪》還是風靡全球的美劇《紙牌屋》,幕後導演都指向了一個人:大衛·芬奇。單從電影來說,隨便拿出一部來都夠別人炫耀半天,而他卻低調的令人驚訝。所以奧斯卡從不青睞大衛·芬奇,這真是一個有趣的諷刺。
  • 大衛·芬奇正在超凡入聖
    不難想見,年輕時的大衛·芬奇,欣賞的正是這類心高氣傲、決心改天換地的狠角色,他們在影片中的言行,也就傳遞著他對世界的認識。 這一階段的芬奇作品(當然不該算上他自己拒絕承認的《異形3》),內容和形式都相當風格化,都是那類複雜周密的「高智商」犯罪電影,情節機關一環扣一環,懸疑不停反轉不斷,不到最後一分鐘絕不揭開謎底。
  • 大衛·芬奇——「宗師級」導演10部佳作!(珍藏版)
    他的水準,一直都在傳統好萊塢之上,不論影史前列的《七宗罪》還是風靡全球的美劇《紙牌屋》,幕後導演都指向了一個人:大衛·芬奇。單從電影來說,隨便拿出一部來都夠別人炫耀半天,而他卻低調的令人驚訝。所以奧斯卡從不青睞大衛·芬奇,這真是一個有趣的諷刺。
  • 除了演員,大衛·芬奇還逼死了特效部門
    他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牛逼的導演之一:大衛·芬奇代表作品:《七宗罪》、《搏擊俱樂部》、《社交網絡》、《龍紋身的女孩》、《消失的愛人》、《紙牌屋》▼看完視頻只需要7分鐘喲▼文末有福利~關於他變態的故事「罄竹難書」,比如出於完美主義的強迫症,他對畫面裡每一個細節都錙銖必較。
  • 罪與罰 大衛·芬奇
    大衛·芬奇是一位不落俗套與常規電影語言分道揚鑣的導演。對於拍攝電影,他說:"……我想把人用你未必願意的方式捲入到我的電影中去。從影片的進程和結尾來看,很明顯這將會是該系列的最後一部,因為我們的太空英雌雷普莉在最後一刻縱身一躍香消玉殞了……前兩集珠玉在前,大衛芬奇要想拍出一個全新的異形故事可謂鴨梨山大,幸好他成功了,自此導演事業一帆風順,並成為一代黑色電影大師。1995戲劇化的極致演繹七宗罪Se7en (1995)
  • 定義大衛·芬奇電影風格的7個元素
    為了獲得浸入式的影片體驗效果,大衛·芬奇可謂窮盡心思,他電影世界裡的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了反覆推敲,下面來講述大衛·芬奇抓住你眼球的7個關鍵元素,讓你明白每一個細微的選擇將如何左右影片最終的呈現,讓我們來解析大衛·芬奇的電影語言吧。
  • 懸疑大師大衛·芬奇最好看的6部電影,布拉德·皮特參演其中3部
    我們的女主龍紋身女孩可就厲害了,在電影中我們看到的她身上和臉上的穿刺,以及鼻環、唇環、眉釘、耳釘和乳環據說都是真的,再配上她永遠全黑色的衣服和怪異的髮型。你就只會思考一件事,我們的邦德是怎樣和龍女床下破案,床上對戰的呢?5. 《社交網絡》這是大衛·芬奇向年輕人靠攏的一部電影,當全世界都在感嘆像馬克·扎克伯格這樣年輕就取得如此的成功,對他羨慕不已時。
  • 炒冷飯 前著名MV導演大衛·芬奇
    由於小編最近江郎才盡,只好找些陳年冷飯回鍋了,各位勉強看啦在拍《七宗罪》《搏擊俱樂部》《社交網絡》成為著名電影導演之前,大衛
  • 不可說|大衛.芬奇六年磨一劍,揭秘真正的好萊塢往事!
    《曼克》的劇本是由大衛芬奇導演的父親傑克芬奇完成的,傑克芬奇早年是記者出身,同時也是一個影迷,當他在1990年退休後一直想寫一個劇本,芬奇建議父親可以從赫爾曼撰寫《公民凱恩》的故事入手,傑克接受了這個提議,並開始著手創作《曼克》的劇本,與此同時芬奇開始在好萊塢大放異彩,從長片處女座《異形3》到《七宗罪》,他慢慢奠定了自己的作品風格和擴大了影響力。
  • 大衛芬奇的電影解析:《龍紋身的女孩》
    1相比於大衛芬奇的另一部作品《消失的愛人》來說,《龍紋身的女孩》表現出來的暴力和血腥則更加張揚和富有衝擊力,看過這部片子的朋友大概知道,在《龍紋身的女孩》中,上演過多次床戲,而且每次床戲的尺度都非常大,極盡陰暗、懸疑色彩。《消失的愛人》裡就出現過一次床戲,然而正是因為這一次床戲,使得女主角的人物維度一下子豐滿起來了。
  • 定義大衛·芬奇電影風格的5個視覺元素
    文創資訊大衛·芬奇是當今最會用畫面講故事的導演之一,在這一點上,攝影師埃裡克·梅塞施密特深有體會。梅塞施密特曾經是大衛·芬奇的燈光師,同時也是Netflix劇集《心靈獵人》的主要攝影師。儘管芬奇自己只導演了其中的部分集數,他獨特的視覺風格和對電影語言的運用卻貫穿劇集始終。
  • 扎克伯格是個渣男?影片背後的深意你看懂了嗎?
    大衛·芬奇是一個擅長拍攝懸疑、犯罪類型電影的導演,他的代表作《異形3》《七宗罪》《搏擊俱樂部》《消失的愛人》等都被人熟知。《社交網絡》是他在繼《班傑明·巴頓奇事》之後的又一部非懸疑電影。大衛·芬奇有些人常常會混淆大衛·芬奇和大衛·林奇,其實如果從他們兩人的創作特點進行區分,還是很容易分辨的,大衛·芬奇的電影快節奏居多,很喜歡用交叉剪輯、非線性敘事的手法、懸疑的情緒和高對比低飽和的畫面進行創作,具有現代感,而大衛·林奇年齡更大,創作更早,風格也稍微老派一點。
  • 《消失的愛人》時隔六年後,大衛芬奇攜新作回歸,女神阿曼達加盟
    今日,大衛·芬奇導演的電影《曼克》發布了劇照。這部電影由加裡·奧德曼、阿曼達·塞弗裡德、莉莉·柯林斯等主演,是一部黑白電影,計劃今年10月登陸Netflix。這部電影的劇本來歷也不簡單,它是根據大衛·芬奇導演已故的父親傑克·芬奇撰寫的劇本改編而來。
  • 大衛芬奇新片"曼克"今秋上線Netflix
    阿曼達說能和大衛·芬奇合作還是非常興奮,她接到經紀人電話然後下載了Zoom軟體,和芬奇視頻聊了1個半小時,就選被中扮演默片女星瑪麗恩·戴維斯。  阿曼達回憶說,今年2月21日影片趕在了新冠疫情在美國爆發前殺青,因此沒有影響到拍攝進程。她在現場經常會有很多人在一起的大場面,有一場戲拍了一個星期,重複了200多條(大衛·芬奇導演的工作習慣)。有一場戲拍了5天,她甚至沒有一句臺詞,現場有10臺攝影機從不同角度捕捉。
  • 10年前一部高分電影,挖出了扎克伯格真實嘴臉,唯利是圖兩面插刀
    而如今創辦Facebook的扎克伯格直接在網上直播的時候插刀中國,堅稱「中國從美國科技公司『竊取技術』是證據確鑿的」,讓人看膩了他的嘴臉。但是其實這也不是第一次大家看見扎克伯格這樣兩面三刀了,當初那一部取材自Facebook創業時期的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中的扎克伯格就是這樣的一個偽君子,真小人。
  • 大衛·芬奇官宣:《心靈獵人》暫時完結擱置,只因劇集成本太高
    《心靈獵人》是由大衛·芬奇、安德魯·道格拉斯、阿斯弗·卡帕迪爾和託比亞斯·林道赫姆執導,喬納森·格羅夫、霍特·麥克卡蘭尼、安娜·託芙和卡梅隆·布萊頓領銜主演的驚悚犯罪美劇。單單從導演的角度就能夠看出,這部美劇在導演的方面花費了很大的心思,請來了著名導演大衛·芬奇。大衛·芬奇是一名在營造懸疑和恐怖氣氛上造詣非常高的導演。
  • 大衛芬奇讓你過癮,大衛林奇把你逼瘋
    在影視圈,一直以來有兩個大衛會讓大家銘記且尊敬。一個是大衛芬奇,他以懸疑片見長,為我們奉獻過諸如《搏擊俱樂部》、《七宗罪》、《龍紋身女孩》等諸多優秀作品。這些作品被影迷們津津樂道了好多年;還有一個叫大衛林奇。看過大衛林奇的作品的人也不少,諸如《妖夜荒蹤》、《穆赫蘭道》、《橡皮頭》等經典作品都會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