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看過你的幾篇文章或對談,好像你對「世界級大城市」的說法,有些不以為然,並舉出國內外的例子說明。除了人口過多、導致疫情大量擴散等,還有其他理由嗎?
答:有。世界級大城市是從英文world class megacity翻譯過來的,如果有關專家學者不把該詞的完整含義也介紹過來的話,很容易使我們的城市管理者或規劃者或讀者誤入歧途。
首先,我們都知道,英文中關於「大城市」,一般有big city,large city,great city。當然,也有比較級,表示較大或最大。但是,這個mega,不是一般的大。類似於中文的巨大、超大、絕大;或者翻得俗一點,忒大、賊大、老大了,也未嘗不可。另外,mega本身還有百萬級的意思,如電力的百萬千瓦,電腦的百萬比特,核彈爆炸的百萬當量等等。
你試想一下,假如我們的引進者把它如實地翻譯成——巨大城市、超大城市、超級大城市、絕大城市、絕對大城市的話,估計不要說城市管理者或規劃者,就是普通讀者也會有異樣感覺或心理牴觸吧。
所以,或許是為了打消人們的恐懼,也可能沒有仔細推敲,這個megacity被翻譯成了大家都習以為常的「大城市」,從而遮掩了它的衝擊力和震撼力。
其次,正如我們在前面已經說明的那樣,國外通常認為,人口1000萬人以上的城市就算是mega city。而我們在2010年就已經有16個城市達標了,其中有的城市很多人未必耳熟,比如,南陽市、臨沂市。
第三點,這也是我們在引進的時候,有意無意地漏掉了國外學者的說明——就是在世界級megacity裡面是分等級的:頂層是紐約、倫敦等全球性的政治金融的中心;下一層是巴黎、東京等地區性的政治商貿中心;再下一層,是某一國家或該國家某一地區的政治商貿中心。就是說,它是全球工業化城市化300多年進化演變的結果,而絕不僅僅是靠人口多少來決定的。
因此,如果上述內容能夠如實地傳達給我們城市的管理者或計劃者的話,那麼,「世界級大城市」就會失去迷人的光環。很多專家學者批評的「攤大餅」式的「造城」「擴城」計劃,恐怕就很難得到上級政府的批准了。於是,大量的資金就可以用於北京西城棚戶區那樣的老舊城區的改造了。就是說,城市建設不再貪大求洋,而講求以人為本、惠及百姓了。
問:這也是你上次提出那個實際問題的主要理由吧?我明白了。不過,有個問題,我覺得你上次可能沒有注意,就是你拿北京西城區與美國紐約市做人口密度的比較,不是太合適。因為西城區是一個區,而紐約是一個市。最好是區與區比,市與市比。對吧?
答:你說的也有道理。我後來也查了一些資料:紐約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區是曼哈頓,它與北京市西城區有得一比;另外,作為參考也列出了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數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