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靠種植蔬菜,養殖山羊和生豬,純收入有3萬多元。今年蔬菜種植面積擴大到4畝,又增種了300多棵芒果速生苗,家裡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了。」正午時分,正在自家院子裡麻利地給豬餵食的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揚武鎮馬鹿寨村村民李小和滿臉笑容。
今年34歲的李小和曾在村裡「懶」出了名。父親生病給他帶來的打擊不小,原本勤快的他變得遊手好閒。2014年,李小和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5年起,玉溪市委統戰部掛鈎幫扶馬鹿寨村,以「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為指導,結合實際幫助制定了精準扶貧富民產業培育等一系列發展規劃,同時制定了讓「懶漢」不懶的特色辦法,增強脫貧內生動力。
駐村工作隊員先後10多次到李小和家裡做思想工作,為他講解扶貧政策,並發放山羊、仔豬、芒果速生苗,補助飼料、化肥等,還安排專家手把手教授種養技術。2017年底,李小和種植的2畝蔬菜,養殖的山羊和生豬毛收入約3萬元,還種植了1500多棵芒果速生苗,成為村裡勤勞致富脫貧的典型代表。
新平縣揚武鎮馬鹿寨村委會是一個集偏遠、貧困、山區等於一體的農業村。2014年,人均純收入在2736元以下的貧困人口佔總人口的99.8%。
自掛鈎幫扶以來,玉溪市委統戰部充分發揮統一戰線人才薈萃等優勢,堅持「輸血」與「造血」、「扶智」與「扶志」相結合,先後派出駐村工作隊員5人,多方籌措資金640餘萬元,組織農業、畜牧、水利、醫療等方面的統戰系統專家230餘人次,深入開展規劃設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教授種植養殖技術、開展義診等,激發了貧困戶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蛻變。
2019年,馬鹿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平均家庭年人均純收入8822.53元,貧困發生率由35.58%降至0.98%。
如今的馬鹿寨村,水、電、路實現了「組組通」,廣播、電視「戶戶通」,電信寬帶覆蓋率達100%,擁有集體經濟項目及蔬果基地11個,2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住上安全住房,享受農村居民醫保、大病保險和慢性病醫療救助……這個彝族山蘇支系聚居的新農村,正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雲南網記者 黨曉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