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30,伴隨著山路的彎道和泥濘,記者來到位於新平縣嘎灑鎮哀牢山上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惠農扶貧基地—雲南新平冰糖橙基地,這是雲南省唯一一個入圍首批全國郵政的惠農扶貧基地。
基地裡,成千上萬的果樹呈階梯狀的整齊排列,每一棵果樹都沐浴著哀牢山天然氧吧的陽光,一棵棵橙樹上掛滿累累碩果,果色黃綠相間、果實圓潤飽滿,令人垂涎欲滴,果農們正在採摘果實,基地裡一片繁忙的景象。
新平冰糖橙
「今年我們的「花腰印象」還掛在枝頭就已經賣出去了,不用愁銷路了,全家的收入肯定要比去年翻一倍,這一切多虧了郵政....」果農楊有忠的臉上洋溢著幸福和希望。
該基地屬新平振興水果產供銷農業合作社,合作社由玉溪市新平縣戛灑鎮新寨村委會當地218戶農民組建而成的,其中建檔立卡戶41戶,而楊有忠便是41戶建檔立卡戶之一,這些貧困戶今年內將全面實現脫貧,背後正是玉溪郵政積極實施的惠農扶貧的結果。
直播
新抓手
「郵樂農品-花腰印象」商標讓農產品華麗轉身
2017年4月,新平振新合作社成立,基地毗鄰大名鼎鼎的褚橙莊園,果子採用施用生物肥料,採取物理防蟲,享受著哀牢山天然的泉水灌溉。每一個橙子都皮薄汁多,果肉細膩,糖份充足,酸甜可口,入口化渣,果實雖好,但由於沒有品牌,加之缺乏電商知識和技術,每年都只能靠著批銷商收購,農戶們沒有辦法掌控橙子的議價權,好果子賣不了好價錢。
2000多畝的冰糖橙基地年產量達4800噸,橙子豐收了,但卻不能帶動種植戶增收致富,豐產卻不能增收成了困擾當地農戶的一大難題,這個基地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不知如何把品牌叫響。
今年年初,玉溪郵政主動承擔國企的責任與擔當,實施精準扶貧,按照集團公司、省分公司提出的「網際網路+農業」的郵政惠農項目戰略部署,積極加強與當地農村農業局合作。
直播
經過多次走訪篩選,成功將新平振興合作社種植基地推選為全國50個郵政惠農基地之一—雲南郵政冰糖橙基地,因該基地位於哀牢山中花腰傣聚居地,橙果秀美宛如婀娜多姿的傣家少女,於是將橙子賦予了一個美麗的名字:「郵樂農品-花腰印象」。品牌叫得響了,價格自然變高了,能夠賣到12元左右。
玉溪市郵政分公司還為「花腰印象」量身定製了全新的包裝和宣傳方案,以及在玉溪郵政的幫助下,皮薄多汁,味道清甜的冰糖橙可以直接從基地走進了城市裡的千家萬戶。
新打法
郵政直播帶貨為新平冰糖橙代言
「買它、買它、買它」、「看著就想吃」、「非常好!我已下單三箱啦」10月15日上午9時30分,冰糖橙基地裡搭起了戶外直播間,玉溪市郵政分公司總經理張朝輝、雲南省知名網絡直播達人俊秀組成直播搭檔與郵政集團抖音平臺花花主播在抖音「郵樂農品」直播間連線直播,共同為新平縣「花腰印象」冰糖橙代言,給全國的用戶帶來了一場視覺與味覺的饕餮盛宴。
直播間向全國郵樂農品的粉絲充分展示了冰糖橙生態無汙染的生長環境,讓大家充分感受到豐收季節下雲南別樣的秋天,觀眾們頻頻發出「雲南的秋天真美啊,好想去!」的感嘆。
直播推介
隨著直播代言人的介紹及單手一擠就是半杯香甜橙汁的現場「榨汁」展示,每一位觀眾隔著手機屏幕,似乎都能感受到「花腰印象」冰糖橙清甜獨特的滋味在舌尖蔓延開來,忍不住垂涎三尺。主播們還現場隨手挑果子試吃,剝開的橙子皮薄汁多,果肉細膩,糖份充足,酸甜可口,入口化渣,主播都吃得停不下來。短短半小時的直播,共吸引粉絲近萬人參與觀看和評論,銷售冰糖橙2000餘件。
「受今年疫情影響,網絡直播帶貨成為時下一種新興熱門的銷售模式,我們的目的就是想要把扶貧農產品更好地賣出去。」玉溪市郵政分公司總經理張朝輝說。
直播推介
解困境
郵政打通物流渠道、銷售渠道、資金渠道
由於缺少物流銷售渠道支撐,往年基地的冰糖橙就這樣被困在了美麗的哀牢山中,如此秀美的姑娘「待字閨中」。
玉溪市郵政分公司針對基地所處的地理位置及物流寄遞需求制定了方案,為力保產品的口感和新鮮度,當天訂單當天採摘,當地郵政分公司將在摘果的高峰期每天安排專車專人到果廠進行收寄、包裝等一條龍服務,工作人員利用PDA將包裹進行快速收寄,郵車做好路線規劃和網點對接,確保收寄的水果不再進行二次分揀,直接裝上幹線郵車,通過電子碼進行勾挑和入堆,縮短全程處理時限,保證新鮮橙子第一時間趕上出口郵車。
在第二屆新平柑桔產品推介會上,玉溪市郵政分公司聯合郵儲銀行玉溪市分行與新平振興水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籤約線上線下銷售訂單500噸。玉溪郵政將利用全國遍布城鄉的網點線下渠道優勢,郵儲銀行將踐行普惠金融、服務三農,承諾為種植戶優先提供貸款等金融支持,雙方協同充分利用郵樂網、郵樂小店、郵儲食堂、等線上渠道進行銷售,為振興合作社提供全方面的郵政綜合服務,徹底解決了合作社物流難、銷售難、資金難的困境,共同助推新平冰糖橙出「山門」。
玉溪郵政開闢出一條助力農產進城的特色扶貧助農新路子,助推地方經濟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彰顯出郵政企業的責任與擔當,為精準扶貧貢獻郵政企業的力量。
雲南網通訊員 段娟 李浩楠 攝影報導
責任編輯:鄧蕊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