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過是非留於後人評價,你我現在只需做好自己

2020-12-24 95後來說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火車哥的這個事情,前天晚上我刷短視頻的時候刷到了關於火車哥的一個事情吧,就是在火車上人們對於火車哥的一個採訪吧。

當時他說自己在上大學的時候,花了11萬買火車票去全國各地,但是他在大學四年還存下了15萬,為什麼能存下15萬?因為他大學四年的時候給食堂洗盤子。不僅吃飯不花錢,每個月還有工資,完了之後,他還撿一些廢品去賣,一個月也能存一千多塊錢。

買火車票花了11萬但是還存了15萬

我看到之後,我對這個人感到很佩服,因為確實是很努力,很積極,很向上的一個人,但是讓我最佩服的不是他前面的這些經歷,而是他接下來的一番話。

接下來他說到,他知道有很多同學看不起他,但是他的一個校長和他說,你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你是用自己的勞動來掙錢的。他說完這句話之後,我確確實實是在這個人的身上感受到了自立自強,自尊,自愛,以及優秀的品質了,他真的是做到了他校長說的那句話,沒有去在意別人的眼光,用自己的勞動去賺錢。

我覺得這就是我們現在部分年輕人所或缺的一種品質。總是去在意別人的眼光,覺得自己去做了這些事情,別人如果看不起他怎麼辦?有的時候想想你的生活是過給別人看的嗎,並不是,你的生活是過給你自己看的,你總在意別人的眼光,你這一輩子什麼都幹不成。

大部分人都很在意別人的看法

其實大家去看看自己的身邊,生活當中有很多人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這部分人大部分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我在之前的文章當中寫過一個話題,就是有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輕人,其實他們過的並不幸福,並不開心,買不起房子,自己賺的工資也只夠自己開銷,一分錢也存不下,說實話,他們在一線城市生活的意義並不大,而且他也看不到太多光明的未來,如果你要說一線城市機會多的話,那說實話他要真有能力早就發達了。還至於說三十多歲了依舊是這個樣子嗎?但是不行啊,這部分人不會選擇回老家的。

我曾經問過這部分人,我說你們不回老家的原因是什麼,他們的回答很簡單,很直接,可能因為我是陌生人吧,就說的比較直接一點,因為覺得回了老家之後丟人,沒有面子。覺得自己出來這麼多年卻沒有混出個人樣來。這就是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飄在一線城市其實自己過得並不開心

其實自己過得好不好,過的開不開心,舒服不舒服,只有你自己知道。這部分人一直沒有發達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了,總覺得別人會看不起自己。其實放眼去看一下你的生活,有幾個人關心?就算有人否定你現在的選擇,否定你的一切,那也只不過是暫時的,他只不過是在他生活的空餘來關心一下你,他們不會把生活的全部都用來關心你的,你為何要這麼去在意別人的看法呢。

如果說失敗是成功的母親,那我覺得當你不去在意別人的看法的時候,你就已經走在了成功的道路上。

大家翻開歷史去看一下歷史上那些建功偉業的明星君之主,哪一個在前期的時候不是飽受爭議,飽受質疑。從商鞅變法到漢武帝的幾徵匈奴,哪一個不是飽受爭議,哪一個不是幾經質疑,如果這些人在一開始就因為別人的質疑,因為別人的眼光就否定了自己的做法,那到最後怎麼能有強大的國家出現。

商鞅變法在前期也是飽受質疑

你做得對或者不對,你做的正確或者不正確,這個不是有別人來評論的,也不是你自己現在能給出結論的,因為很多時候很多人做的事情不是當下就能看到效果的。

有很多事情就算你現在去做了,你也不能保證他一定能成功,一定能做出一個很好的效果,但是你可以保證的是,你做這個事情是為了最後的結果是美好的,既然你覺得你做這件事情,他到最後的結果是美好的,你的初心是好的,那你就去做,至於最後的結果是什麼,你不要管,留給後人和歷史去評價就好了。

你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把你認為每一件正確的事情,每一件應該做的事情,一步一步的去做好。把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一步一步的做好,這其實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

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

別人對你質疑,別人對你懷疑,我覺得這都是很正常的。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擁有獨立的,自主的思想,你不能保證讓他和你的想法是一個樣子的。說句難聽點的話,你和你媽的思想都不統一,你怎麼能讓別人的思想和你統一呢?

在這個的基礎之上,我們不能要求這個社會上所有的人和我們的想法都是一個樣子的。所以當我們在面對一些事情,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別人有不同意見,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甚至於說別人會來質疑你,這也很正常,不要管他,自己大步往前走。最後的結果是什麼不重要,最後的結果留給後人和歷史去評價,我們現在只要把每一件事情做好,那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

人的一生不能一直活在別人的質疑當中,更不能一直活在別人的懷疑當中,如果把別人的看法看成是衡量自己的標準的話,那你這一輩子終將會一事無成。

別人一對你質疑你就改變自己最後什麼都幹不成

別人今天說你不應該穿黃色的衣服,你馬上回去換了個白色的衣服,別人今天說你不應該穿白色的鞋,你就馬上回去換了個黑色的鞋,一點自主的想法都沒有,經不起別人的懷疑,經不起別人的質疑,怎麼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呢。

凡建功立業者都要經歷別人的懷疑,也都要經歷別人的質疑。用開闊的心胸去接受這些,用寬廣的胸懷去容納這些,到最後用你所做出來的結果去告訴他們你是正確的,你是對的,這才是一個成年人應該有的開闊眼界。

不要太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更不要太在意別人對你的質疑。功過是非留給後人去評說,我們現在只要做好自己所認為正確的事情就可以了。

相關焦點

  • 一代女皇武則天,看看她的是非功過
    翻開史書,來看看前人們對她的看法,或許是我們對武則天的認知片面,對她的評價也有失公允。膽識過人的女嬌王武則天出生於官宦之家,名為武曌,從小家境殷實。其父武士彠從事木材生意,其後資助李淵,成為唐朝開國元老;其母榮國夫人為隋朝宗室之女,信奉佛教,有文化。這讓武曌從小就受到好的教育,起點高於,培養了她從小就見解獨特、膽識過人的本領.。
  • 是非功過後人來評,他本是北宋名將,卻被誤認為國家罪人
    是非功過後人來評,我們不能因為一次過失就給人偏見,呼延慶的功是功,過是過二者不能混為一談。關於呼延慶,不知大家有何看法,歡迎諸君在評論區留言!下篇文章更精彩哦!
  • 一代女皇武則天,功過是非,任後人評述
    中國歷史悠久,五千年的漫漫文明歲月中,基本都是男權的世界,在這男權的歷史長河中卻有一個奇女子,已女兒身在六十五歲高齡時稱帝,雄踞皇位十五載,最後又將皇位穿給親子李顯,並立下無字豐碑,任後人評說她的功過得失,她就是武則天,這位傳奇女皇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史詩般的連續劇。
  • 該如何評價他的是非功過?
    馬謖在三國中備受爭議,劉備說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去評價他為「匡世奇才」。
  • 看《解憂公主》,評密謀刺殺事件的功過是非
    解憂公主策劃鴻門宴刺殺事件的功過是非《漢書。如何解讀這段歷史,解憂公主的功過是非如何評斷則是古今謎題。漢代史學家班固所著《漢書》所列烏孫傳、蕭望之傳均有較祥敘述,未加直白評述。至今關於解憂公主的文章每當敘述到這段歷史時,無不困惑筆澀,或者閃爍其詞,或者避開不談,或是褒貶不一。千古是非,無有定論。筆者依據《漢書》史料寫下此文,旨在拋磚引玉,期待高論。
  • 立無字碑,是非功過讓後人評說?武則天的想法並不簡單
    她在這個男人當家作主的封建社會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這女人呼風喚雨指點江山,讓當時的唐朝在她的領導下開闢出新的世界。可是,她在自己主政的時期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在當時大興告密之風,企圖以這樣的方式讓那些想要推翻他政權的人無法有所作為。她還重用酷吏,導致當時的一批人因為受到嚴重的刑罰而無辜去世。甚至有一些官僚無辜被波及到政治鬥爭之中,造成了政權之中的人才流失。
  • 從三枚印章看明朝首輔劉宇亮的功過是非
    從三枚印章看明朝首輔劉宇亮的功過是非 在綿竹遵道鎮,現在還有傳說是劉宇亮曾演兵的校場「跑馬嶺」。據《綿竹縣誌》記載,崇禎帝曾因劉宇亮主動請纓督戰的事跡,在其宅邸「天官府」門前修建石牌坊一座,以彰其忠義。該牌坊高大宏偉,橫額上書「首輔請纓」四個大字,可惜牌坊在1958年被拆除。  據史料記載,劉宇亮世居綿竹,出身於官宦世家。
  • 京劇「樣板戲」的功過是非
    作為幾代人的歷史記憶,「樣板戲」匯聚了太多的毀譽、功過與是非。「樣板戲」何以能夠一家獨大?「樣板戲」到底是如何煉成的?首先還要看它的藝術類型,它屬於戲曲現代戲,也就是以傳統戲曲形式為載體,以當代的歷史和人物作為內容,目的是實現戲曲直接為現實政治服務的功能,即所謂「舊瓶裝新酒」。
  • 武則天的功過,後人來看的話,是好還是壞呢?
    武則天的功過,後人來看的話,是好還是壞呢?她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這個人憑藉著自己的能力也是迅速當上了一個帝王的位置,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1個為什麼承認的女皇,那麼這個人在深圳可能很多人在聽到了這樣的一個描述之後,就已經能夠猜出來了,沒錯,這個人就是武則天。
  • 司馬光:身前敗或勝,身後聲與名,是非功過相逢一嘆中!
    就像是徽柔含淚質問:「是不是在你的眼中愛恨嗔痴都是錯?」在司馬光的堅持下,徽柔毀了,懷吉走了。可是司馬光,真的招人恨嗎?他的一生,功過幾何?一、幼年揚名入官場司馬光,因為出生光州光山,所以其父司馬池為他起名光。七歲熟讀並釋義《左氏春秋》,且在這一年,司馬光砸缸一事,震動京洛。小小年紀,變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 你是好人?別人也這麼認為?說你是壞人,你不會承認的!
    至於好人壞人,這本身而言就是一個辯證關係,但更多的人似乎將其混為一談,功過是非,歷史主義,經驗主義,或者一開始就抱著某種偏見。就像你原本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有人抨擊這樣的一種行為,你覺得很有代入感,你覺得很受傷,於是,你要抗議,你表達自己的態度,想要將某種惡行美化。
  • 《金剛川》的功過是非,該如何客觀評價?
    在《八佰》電影宣傳期間不去拜訪烈士後人,反倒跑去找著名的「飛將軍」孫元良後人。在《金剛川》電影宣傳期間背著手向烈士墓鞠躬,大談志願軍的同時頭戴美國海軍棒球帽······雖然不可否認,《八佰》最終實現了票房上的突破,在口碑上也一改以往同類項國產戰爭電影的低迷,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搞這種小動作始終會被觀眾所注意的。
  • 做好你自己,就是人生最高級的活法
    別太在乎他人的眼光,他人的評價於我們而言不重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就行。在意你的人,你再不完美,也會把你珍惜。不在意你的人,你即使做的再好,也有不滿的言辭。這世間,難以左右的便是命運,難以猜透的便是人心。1、懂你的人不言而喻,不懂你的話不投機生而為人,本就不易。不要總是活在他人的評價裡,沒了自我。
  • 不要管別人怎樣評價你,做好自己就行了
    結果把自己搞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個性,迷失了自我,徒增了很多煩惱,活得很卑微。你就是你,世上獨一無二。為什麼要讓每一個人滿意?你又不是人民幣,怎麼可能做得到讓每一個人滿意?做好自己最重要。至於別人滿不滿意,管他幹啥?做好自己,要認清和肯定自己的價值。
  • 馬拉度納曾這樣評價中國,網友:為了這句話,我永遠記得你
    其實我們現在都知道,他的第一粒進球是充滿爭議的,他自己在2005年的一次採訪中也承認了,說他是故意用手把球打進,而且隨即知道進球將會被判無效。據他回憶,當他進球後立即想到:「我在等候我的隊友來擁抱我,但沒有人來,我就對他們說:『來抱我,不然裁判就會判進球無效。
  • 曾經的繁華落盡,一切歸於平靜,是非功過誰人解得?
    ▲北門的石馬《開元天寶遺失》記載有一日玄宗想起一事想與姚崇商議,直接派人抬著自己的龍攆去接姚崇,姚崇也不推辭坐著皇上的龍攆進宮面見玄宗,這是何種的風度何等的胸懷!真乃大唐風骨!▲文官石像玄宗的泰陵和鎮陵獅僅為乾陵石獅的一半大小,高不到一米五,沒有了那種不怒自威的霸氣,我初見時以為原件遺失,後世補放,再三詢問才得知卻是原件,翁仲比唐初諸陵的個頭小了一圈,唯有兩匹石馬還有些大唐雄風,陵園範圍只有高力士身後孤零零的陪伴他,曾經的繁華落盡,一切歸於平靜,是非功過誰人解得?
  • 是非功過,北魏馮太后,從沒落貴族,成就「千古一後」
    成帝早逝,幼年的太子繼承皇位稱獻文帝執政,年幼的皇帝與年輕的皇太后,讓輔臣乙渾誤以為自己可以藉機謀權篡位。馮太后並沒有讓他得逞,成功鎮壓了他的叛亂,藉此機會,馮太后順利掌握了朝政實權。馮太后沒幾年就找機會毒死了拓跋弘,將權力再次掌控在自己手中。權力之心甚重的馮太后本想除掉年幼的拓跋宏,以防發生獻文帝的那些事。好在孝文帝拓跋宏雖然是一個英明神武,殺伐果斷的另一個拓跋弘。但是他卻比父親更加成熟,對待馮太后很孝順,也從不埋怨馮太后的一些責罵。
  • 【轉載】「樣板戲」的功過是非(資料來源於:國家人文歷史)
    作為幾代人的歷史記憶,「樣板戲」匯聚了太多的毀譽、功過與是非。  「樣板戲」何以能夠一家獨大?  「樣板戲」到底是如何煉成的?首先還要看它的藝術類型,它屬於戲曲現代戲,也就是以傳統戲曲形式為載體,以當代的歷史和人物作為內容,目的是實現戲曲直接為現實政治服務的功能,即所謂「舊瓶裝新酒」。
  • 立下無字碑的武則天,是覺得自己無法評價,還是功績太盛?
    第一種說法是,武則天認為自己是個政績十分卓越的帝王,不管什麼辭藻都無法形容自己的功績,或者說一塊石碑根本寫不下她的英明神武。這種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武則天從當皇后開始就涉足朝政,總攬朝中大事長達幾十年的時間。期間她延續了太宗李世民的為政之道,成為貞觀之治的接班人,也是開元盛世的開端。她作為君主十分重視人才的選拔,打擊了士族勢力,提拔了大批出身於寒門的有才識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