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是歷朝歷代以來都沒有第二人的女皇帝,在男權佔據壓倒性優勢的封建社會,她的存在無疑是一個「異類」。在她身上,也的確有很多值得探究的故事,這些故事多少都帶有傳奇色彩。比如無字碑,就是圍繞在武則天身上的一個謎團。歷代帝王死後都會立下石碑,石碑上刻字表明這個帝王的豐功偉德。而武則天的石碑上卻很奇怪,上面居然一個字都沒有,這是何故呢?
第一種說法是,武則天認為自己是個政績十分卓越的帝王,不管什麼辭藻都無法形容自己的功績,或者說一塊石碑根本寫不下她的英明神武。這種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武則天從當皇后開始就涉足朝政,總攬朝中大事長達幾十年的時間。期間她延續了太宗李世民的為政之道,成為貞觀之治的接班人,也是開元盛世的開端。她作為君主十分重視人才的選拔,打擊了士族勢力,提拔了大批出身於寒門的有才識之士。她重視農業生產,大力支持促進農業生產的政策,十分有利於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舉措都是她從政的功績,如果她自己認為這些功績大到無法被石碑所承載,也是講得通的。
第二種說法就是功過無法評述說。武則天覺得自己有一定的政治功績,但是也有一定的過失。比如她喜歡任用酷吏,手段十分暴戾,給朝堂造成人人自危的氣氛。她過度崇佛,帶來了一些比較負面的社會影響。晚年的武則天覺得自己這一生功勞不少,錯處也不少,因此決意立下無字碑,所有的事情都交給後人來進行評判。這種說法是否能站住腳暫且不說,如果這個說法成立的話,那麼足見武則天是個心胸十分開闊的君主。自己不去給自己歌功頌德,而是將評判權交予後人,實屬難得一見的舉動。
最後一種說法是沒人為武則天刻寫碑文。當年神龍革命之後,武則天病重離世,皇位重新回到她的兒子李顯手中。李顯是什麼人?他雖然性格怯懦,但是被母親拉下皇位,並且被貶為廬陵王,再怯懦的人也會對母親武則天心懷怨恨。武則天去世後,他原本應該為母親刻上碑文,但是想到自己受到的屈辱,想到李唐王朝被武則天篡改的屈辱,他又怎麼能不計前嫌地做好這件事呢?於是武則天石碑上的刻字就被耽誤了下來,直到今天都是空蕩蕩的一塊石碑,沒有任何讚美之詞,也沒有任何的評價之語。
關於武則天的無字碑,學者的最新發現是上面整齊排列的格子框。這個發現足以佐證,武則天其實已經為自己寫好了碑文,並且準備名人將碑文刻在石碑上。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這篇碑文沒能讓後人得見。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乾陵內李治的碑文也是出自武則天之手,這篇碑文辭藻華麗、言辭懇切、情誼動人,可見武則天對高宗皇帝的感情有多麼深厚。而與之相對的,就是武則天自己的石碑,空空蕩蕩一個字都沒有,十分引人遐想。不知道武則天生前對自己有著什麼樣的評價呢?
關於無字碑的故事就給大家講到這裡,武則天無字碑的故事有這麼多的猜想,到底哪種是真實的已經沒辦法知曉了。不論無字碑的來源如何,都不能抵擋大家對武則天這個傳奇故事中傳奇人物的好奇之情。她是唯一的女皇帝,也是才智過人的女皇帝,她有功有過有是非,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她總是那筆不能被忽視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