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視頻由微信公眾平臺《蝴蝶為你朗讀》提供。
無字碑歌
作者:靜水流深
朗誦:曉莉
我行走在八百裡秦川腹地,走過千年不朽的大唐。我靜靜的長眠在乾陵,那班駁的碑身,記載著我歷史的滄桑。大唐的風啊,歷經千年,依舊凜冽、雄壯。
千載歷史風雨悠悠,萬種紅塵雲煙茫茫,我靜靜地佇立於萬千蒼生之上,傲骨仰天遙望,無字碑留下了我的慨嘆和悲傷。
我的王朝蒼穹,依舊浩渺,我的無字墓碑,依舊悲涼。蒼茫的中華五千年歷史,從來沒有一個女人能和我一樣。我驕傲啊,因為我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
我的美麗已隨大唐而逝,如今只留下荒冢草青青,還有那灑在墓碑尚未風乾的淚珠,那是我夢回我的宮殿,落下的悲淚兩行。
在混亂和緊張的思維中,我顫抖的手觸摸在女兒的脖頸上。我怎麼了?我怎麼會這樣?我是母親,我不是狠毒的豺狼。可皇權鬥爭從來不講骨肉親情,古往今來沒有兒女情長。 我的心啊,在流血啊!蒼天啊!能告訴我嗎?為什麼?為什麼?這是為什麼啊?!唯有吞噬親情和人性的代價,才能在這個充滿血腥的皇權鬥爭中生存,才能輔佐眼前這個無能的君王?!
冷月悽然,流失的歲月滿載著我的千古情殤。唐高宗啊,我的君王,我恨你!你沒有英雄的脊梁。如果你能挑大唐的江山,我何必以瘦弱的雙肩扛起了整個大唐?為了這個王朝,我失去了骨肉,其中的痛苦誰能理解和體諒? 誰能理解我失去骨肉時的矛盾與掙扎,誰能走進我的世界彌補我的心裂?誰能知道我的劇痛與絕望?我背負著千古罵名,忍受著內心難以傾訴的悲涼。
冷冷的唐月,悽悽的唐風,我太累,太迷茫。曾經被迫削髮為尼,在孤寂的感業寺,忍受著青燈黃卷的悽涼。鈎心鬥角的深宮內院,阿諛奉承的官場,爾虞我詐的政治漩渦,為什麼讓我一個人抵擋?我要吶喊,我要詛咒,我要一把火燃燒這個王朝的殿堂!
在確認我帝王身份的問題上,你們猶豫了一千多年,爭論了一千多年。今天,請你們用理智的目光去審視一千多年前的我,虔誠的掀開歷史煙雲籠罩在我身上的神秘面紗。我用高超的政治藝術,導演了六萬臣民上表勸進,請改國號的壯舉。在「萬歲」聲中,登臨大寶,改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我的光芒,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我的智慧塑造了輝煌的盛世大唐。
我是女皇,也是女人,《全唐詩》中也有我的詩行。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我的七言絕句《如意娘》裡,也洋溢著情意纏綿,柔情若水的衷腸。
敢問蒼天,中華歷史有那個王朝敢比大唐?有幾個敢和我一樣自豪的帝王?收復安西四鎮,平定契丹叛亂,打退突厥進攻。我的江山,誰敢黷武刀槍?跪下!我的臣民!跪下!我的子孫!我讓你們跪下!面對我的墓碑,面對我的英靈,你們虔誠的膜拜吧!我是你們千古不朽的女皇!
在這個千百年來男權的國度裡,我傲視群雄,君臨天下。我的時代,禁區可以突破,命運可以改變。你們可以後宮佳麗三千,我為什麼不可以有自己寵愛的情郎?你們需要女性的溫愛,我為什麼不可以有愛的熱望?
我是彌勒佛轉世,《大雲經》中我的名字閃耀著佛祖的靈光,我應該成為新天子,母儀天下,我是新王朝的帝王!我的名字是「曌」,就是日光普照、皓月當空的「曌」,給芸芸眾生帶來光明和幸福的「曌」。看見嗎?日月當空的磅礴景象,是我的光輝,博大情懷的智慧光芒,普照了千古流芳的大唐!
我的一生充滿傳奇,不管你是祟拜還是唾棄,都無法抹殺我的存在。是我!推動著大唐的歷史車輪轟轟駛來,又隆隆的遠去。我的從政之路充滿血腥,我的錦繡江山充滿輝煌。
這塊無字碑正是我的歸宿!在那片空白的碑體上,描繪出了我廣闊的底蘊、胸懷和博大的理想。我自己得到的太多,多得讓每一個人都忌妒;我也失去的太多,多得讓悲壯的史冊,都無法承載我的悲傷。「己之功過,留待後人評說。」留一塊無字碑,讓後世子孫品味我內心的驕傲與哀傷。
今夜,我徘徊在無字碑旁,邀一輪孤月陪伴我的寂寞心房。浩瀚的星空綴滿了我的惆悵,傾訴著我亙古以來的憂傷。大唐飛流直下三千尺的風雨,今夜為何這般迷惘?曾經扶搖直上九萬裡的豪情,如今已是白髮三千丈!
茫茫中華天地,泱泱千年大唐,作為一個女人,一個妻子,一位母親和一代帝王,我的一生,遠非一塊碑文所能容納?留下空碑一座,承載我女中鬚眉,鐵血之性;留下無字墓碑,彰顯我功高蓋世,天下無雙。天長地久千秋事,飽經冰雨寫女皇。千萬苦,與誰吐?盈盈珠淚,哀怨悲涼。讓我遠去的夢,成為千古絕唱,讓我的內心世界,永遠留給後人一個千古不解的猜想。
我站在乾陵回望千年前的時光,卻只見得月光悲涼。樹立千年的無字碑上,寫不出一代女皇的悲傷。有誰在耳畔低吟淺唱,字字清韻裡溼了眼眶。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錚錚歲月裡,她是唯一一個女皇。在女性不會留下姓名的時代裡,改名武曌,改唐為周,改元天授。她在位期間 勸農桑,薄賦徭,休養民生;息兵伐,廣言路,杜讒口,知人善任;固邊防,以道德化天下。上承貞觀,下啟開元,一時間競說不清是大唐成就了她,還是她成就了盛世大唐。
歷史對女人從不溫柔,史官的筆觸也更顯偏頗。她留下的無字碑上從不乏舞文弄墨,「女主前朝事,千年恨未平」,卻也不乏當地百姓對她的懷念和尊重的「唯有乾人懷舊德,年年麥飯祀昭儀」……正如她一句「功過自有後人評說」,真正的千秋功過不是刻在石頭上堂而皇之的銘文,而是普天之下的民眾心中所系的念想。就連郭沫若先生都感嘆「無字碑頭鍥滿字,誰人能識古乾元」。
這個女子的身影,孤傲地凝固在大唐的風裡。這一世傳奇,又豈是史家寥寥幾筆可以承載的?
掃一掃,關注金職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