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提到武則天,對她的評價褒貶不一,認為她當上皇帝,是竊取李唐江山;她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卻在太宗的病榻前,和太子李治關係曖昧,最後藉助高宗李治重返後宮,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不惜殺害自己的親生女兒,嫁禍給王皇后;從二聖臨朝到獨攬大權,為了稱帝,將反對她的李唐皇室屠殺殆盡……
一直以來,無論是影視劇還書籍都將她的形象妖魔化,高宗李治在她的面前只是一個傀儡皇帝,認為她是一個宮鬥高手,一個頂級的陰謀家,而對於她執政期間的政績卻很少提及,個人認為,這樣的評價有失偏頗。
02
歷史上真實的武則天「兼涉文史,素多智計」,可以說她是高宗李治最好的助手。
高宗時期,夫妻二人的配合還是非常默契的。
最典型的就是全面清除關隴門閥,加強皇帝的權力。唐取代隋朝,表面上看來是政權的更替,實際上是政權從一個貴族手裡轉移到了另一個貴族手裡。那些跟著高祖李淵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基本都出自關隴士族集團。
關隴士族問題實際是在高宗李治的時代才得到徹底解決,高宗皇帝為自己選了一個非常好的幫手:武后。二人聯手,打擊關隴士族,長孫無忌被流放,徹底肅清關隴士族。
03
高宗朝許多對外政策的制訂,武則天都有參與。
滅亡高句(gou)麗,建立都督府、都護府等都應該出自武則天的決策;武則天對朝鮮半島的政策,不僅是恢復漢代的領土,而且還要進一步控制整個朝鮮半島,不再有威脅唐帝國統治的勢力存在。
04
高宗去世後,武則天先是最為太后掌控朝政,隨後在公元690年,稱帝。
「治宏貞觀,政啟開元」
她在位期間,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都採取了一些積極的措施,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濟方面:
繼續推行均田制,為解決邊防軍隊的軍糧問題,在邊遠地區屯田;減輕人民的負擔。此外,她將每年各地區農業收成的高低作為考核官吏的依據,同時也非常注重安撫百姓,多次下令免去賦稅和服役。這些措施在不同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調動了大家的的生產積極性,又進一步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同時,農業的發展又促進了手工業,商業和交通的發展。
對少數民族
吐蕃
高宗時,吐蕃消滅了吐谷渾,攻佔唐安西四鎮。武則天繼位後,派王孝傑率軍大敗吐蕃軍隊,收復安西四鎮。在龜茲設置安西大都護府,駐兵鎮守;同時又恢復和親,緩和和吐蕃的關係。隨後,武則天又在在庭州設置北庭大都護府,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管理天山南北地區,鞏固了唐朝對西北邊疆的統治,重新暢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和中亞地區的促經濟文化交流,也是從那時起,新疆正式納入中華民族的版圖。
突厥
對突厥,以安撫為主,如果突厥反叛,便派兵徵討,並不是窮兵贖武;在對突厥的戰爭中,知人善任啊,重用名臣良將,比如狄仁傑;
05
政治方面
雖然武則天在位期間,也用過來俊臣,索元禮這樣的酷吏,打擊自己的政敵,誤殺了很多忠臣良將;另一方面,她又能用良臣為宰相,抑制酷吏;這顯示出她在政治上較為清明的一面,我們所熟知的狄仁傑就是是武則天最信任的宰相。
她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任用寒門學子參與政務,被稱為「北門學士」;除了重用魏元德,狄仁傑等良相以外,還提拔了姚崇,宋璟,張說等人,這些人後來都成為唐玄宗時期的宰相,她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儲備了大量的人才。
進一步發展科舉制度
她首創「殿試」制度,注重用「文學」取士,破格錄用優秀的人才;殿試是武則天對科舉制度的進一步發展, 表明她對科舉考試選拔人才的注重。此外,她還創立了武舉,專門招收習武的人,從中選拔有軍事才能的人。打破了科舉考試中,文人取士的限制,為武藝精進的人入仕打開了道路。武則天對科舉的兩個首創一直被延續下來。
06
當然武則天在執政中也有負面的一面
重用酷吏,打壓忠臣,誤殺良將,手段過於殘酷;除了用武力鎮壓反抗者以外,比如徐敬業;還鼓舞臣下告密,排除異己,很多能臣被殺,導致官場風氣敗壞;晚年生活奢靡,大興土木,崇佛,大量錢財用在了修建寺廟和鑄造佛像上。
07
因為她是女皇帝,而且武周代唐,違背了儒家一直提倡的正統觀念。所以很少能夠全面的看待武則天執政時期的政績。
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執政時期,整個國家的發展還是相對穩定的,被認為是「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當然她也有奢靡殘暴的一面,不過我們不能因為她的一些負面行為,就對她做出的貢獻全盤否定。因為唐高宗需要擺脫士族的束縛,所以時代選擇了武則天,她順應了時代,又用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為社會發展做出來貢獻,她的功績不能被抹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