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如何評價武則天?一批唐朝石碑出土,顛覆了傳統認知!

2020-12-23 騰訊網

作為中國歷史上真正的女帝,武則天一生充滿了傳奇,但也留下了無數謎團,其中一個是:武則天改唐為周之後,唐朝人是何態度?

眾所周知,封建社會一直強調「男尊女卑」,武則天稱帝改唐為周,相當於篡唐,屬於大逆不道,自然應該遭到批判才對,明朝大學者王夫之評價為「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事實真是如此嗎?一批唐朝墓志銘的出土,解開了真相,顛覆了傳統認知。

首先看一下官方評價,這是代表大唐精英階層的意見。

武則天之後,是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這三人對待武則天態度差不多,幾乎就是淡化,尤其唐玄宗,直接把武則天看成一個普通的皇后。唐朝皇族對武則天的矛盾態度,其實可以理解,畢竟後來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很難強烈否定先祖。

皇家掌握治統,文人掌握道統,文人階層如何評價武則天?

張柬之、敬暉等人發動神龍政變,上書唐中宗時,並未譴責武則天,而是將罪過推給了「讒邪兇孽」武三思。

則天皇后臨御帝圖,明目達聰,躬親庶績。則有讒邪兇孽,誣惑睿德,構害宗枝,誅夷殆盡。

當然,武則天退位之後,還活了一段時間,可能張柬之等人考慮到政權平穩,不想過於逼迫武則天,所以言辭誇讚較多,可以理解,但武則天死後,史學家如何評價的呢?

唐代史臣吳兢,親生經歷了武則天時期,他編撰《唐書》,就非常有代表性。書中吳兢評價客觀,並未完全批判武則天,而是就事說事,還開創性地把武則天列入帝王本紀。五代時期,史家編修《舊唐書》時,就採用了《唐書》內容,但在結尾之處,狠狠地批判了一下武則天。

以上就是唐朝統治階層的評價,總體而言相對比較積極正面。那麼,這會不會是官方刻意如此呢?就如同清朝的文字獄那樣,不讓批判的聲音出來?一批唐朝墓志銘,真實地展現了唐朝人對武則天的態度。畢竟,文稿之類可以修改,但墓志銘或墓碑這些東西,埋在地下就沒法修改了。

通過墓志銘的解讀,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武則天改唐為周之後,墓碑上往往是唐、周並用,可見武則天對天下萬民使用什麼國號,並無嚴格要求。即便如此,還是有一批人使用「大周」國號,最有趣的是出現二者混搭。

唐故大周故滄州弓高縣令杜君墓志銘並序,大周唐故文林郎焦府君墓志銘並序,大周唐故太子宮府大夫河東裴府君妻滎陽縣君鄭夫人之銘

出現這一情況,有可能是討好武則天,但武則天下臺之後,墓碑上的國號依然很混亂。由於墓碑是立在地面上的,墓志銘是放在墳墓中的,所以這時往往墓碑上用「唐」,而墓志銘卻用「周」,或者是「唐」「周」混搭。

對國號的認同,反映出唐朝人對武則天的真實態度。

在傳統認知中,武則天下臺之後,立即被後人批判,打入十八層地獄,因此武則天只能無奈的留下一塊無字碑,功過讓後人評說。

然而,從唐朝武則天改唐為周,和之後一段時間的墓碑來看,唐朝人對武則天並不厭惡,這就顛覆了傳統認知。如果真是厭惡到頂,那麼至少在武則天下臺,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之後,唐朝人會歡天喜地的使用「大唐」國號,而非墓碑上還出現「大周」。

其實,盛唐之後,一些唐朝人對武則天時期更加嚮往,比如大詩人杜甫,在詩中多次表達對武則天的敬意。當然,這可能與安史之亂的動蕩有關,所以才懷念武則天時期的穩定吧。

到了唐末,因為國家衰落,文人墨客們開始偏激,由此口誅筆伐武則天,將武則天歸於禍國殃民之人。到了宋朝時期,儒家正統觀念徹底佔據統治地位,加之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嚴厲批評武則天,所以從宋朝開始,武則天形象急速下滑,根本理由就在於「破壞了男尊女卑傳統」,就是見不得一介女流高高在上做皇帝。

然而客觀的說,武則天雖然改唐為周,但並未嚴格限制國號使用,最終靠魅力靠政績,讓她下臺之後,依然能得到世人懷念,因此武則天不愧是讓人敬佩的千古女帝。而無字碑的出現,也可以看到武則天的豁達胸懷。古今帝王,幾人能與她相媲美?

相關焦點

  • 武則天到底長啥樣?唐朝名畫曾記載真實容貌,網友:顛覆認知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武則天是巾幗不讓鬚眉者,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1位女皇帝,這是前無古人後來者的歷史記錄。武則天雖然到現在還留有很大的爭議性,但是如果仔細的去劃分到各個小細節,會得出不一樣的聲音。比如說武則天如果是討論其政治貢獻,這方面歷史學家們大多數還是會給出一些讚嘆的評價。然而如果人們想要探究武則天到底長相如何,會不會有令人驚訝的結果呢?
  • 藥農撿到一塊金片,揭開武則天內心最大秘密,顛覆了傳統認知!
    更為重要的是,這一金簡極為珍貴:一,既是現存惟一一件屬於武則天的文物,又是古代帝王封禪祭祀祖國名山大川的唯一一塊金簡(有過玉簡和銀簡);二,金簡上的內容,顛覆了傳統認知,揭開了武則天內心最大秘密,為研究武則天晚年思想轉變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 看唐朝人的「時尚」:講究形象用熨鬥防衣服皺 女子著男裝挺「颯」
    唐朝人注重形象,防止衣服衣服皺了,用熨鬥壓平;唐朝的女子也挺 " 颯 ",大膽追求服飾的自然美,並且在公共場合穿男裝。8 月 5 日 , " 永遠的長安——陝西唐代文物精華展 " 在張氏帥府博物館開展,三彩熨鬥、彩繪男裝女立俑等文物亮相。
  • 博物館的對視|陝西博物館內馬背上的唐朝
    >西域的胡人,為唐朝帶來了大量戰馬使唐朝軍隊的實力大增,創造了盛唐時期國家的版圖訓練舞馬唐朝人與馬的關係如此親密可以說唐人是在馬背上創造了這個國家的歷史和疆域>與爾同銷萬古愁唐朝小西服比西方早了上千年 如今盛世西裝出口轉內銷又在中華大地上開始流行唐朝人的日常娛樂項目:
  • 陝西出土一墓志銘,揭露了武則天的獸行,千年前謠言被證實
    眾所周知,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因此她的知名度是毋庸置疑的。當時的唐朝由武則天進行掌權,甚至一度將大唐推向更為先進的一步,但是關於武則天本人,歷來就被世人們眾說紛紜,相傳武則天為了皇位,就不惜將自己親生的兒女殘忍殺害,真的是這樣嗎?
  • 俄國境內出土石碑,上面刻有中國對聯,翻譯後讓我國專家尷尬不已
    我國最著名的石碑非無字碑莫屬,它位於陝西鹹陽的乾陵中,已經屹立了1300多年的時間。它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武則天的石碑。 後人猜測,她之所以立無字碑,應該有「千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的意味。
  • 上官婉兒墓出土,碑文6個字顛覆歷史,專家:難怪李隆基要殺她
    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核心成員都在「唐隆政變」中被殺,唐朝頂級的政治女性僅剩太平公主一人。在「唐隆政變」中被殺的政治女性中,最令後世感到同情的便是一代才女上官婉兒。傳統史學界認為,上官婉兒儘管和太平公主有較好的關係,但卻與韋後是一伙人,《舊唐書》記載的是「時昭容上官氏常勸(韋)後行(武)則天故事」,所以李隆基殺上官婉兒亦可以理解。
  • 如何評價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關於武則天的問題,歷史上似乎早已定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只不過因為在一個男性的國度裡,女性做皇帝著實讓男人有點受不了,要不怎麼會有「牝雞無晨」的說法呢?事情至此,國人仍然對於武則天的事情還念念不忘,以至於網絡上對於她的言論可謂五花八門的。此處我就如何評價武則天,簡單的評說一下。如有不妥,還望各位批評指正,請下邊留言,以便討論武則天的功過。
  • 陝西出土唐朝「水缸」,內有12條「金龍」,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1987年時,河南省出土了「中華第一」龍,這是我國目前為止考古學界發現的最早龍的圖案,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大約7000年。在公元1930年之後,我國近代著名學者聞一多先生曾潛心研究過關於龍的文化。發現在遠古時代時,人們就已經有了龍的圖騰。而龍的圖騰最早僅僅只是以蛇的形狀為代表而已。基本上每一個部落都會有自己的圖騰文化。
  • 武則天一生傳奇,她對唐朝的貢獻,評價她是個好皇帝不為過
    雖然她已經成功而且距離她統治的王朝已經經過了幾百年的時間,但是對於這樣一個女人我們不會忘記,而且在她身上的議論也是非常的多,有的人認為她是女性的代表,也是女性當中的精英,而有的人則認為她並不應該去做這樣的事情,但無論如何,武則天的歷史成就擺在那裡,同時客觀的講,她的出現對於整個唐朝的延續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無論她曾經犯過多少錯誤,但是她的功勞不會被泯滅,而且到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了武則天的價值和作用
  • 立下無字碑的武則天,是覺得自己無法評價,還是功績太盛?
    武則天是歷朝歷代以來都沒有第二人的女皇帝,在男權佔據壓倒性優勢的封建社會,她的存在無疑是一個「異類」。在她身上,也的確有很多值得探究的故事,這些故事多少都帶有傳奇色彩。比如無字碑,就是圍繞在武則天身上的一個謎團。歷代帝王死後都會立下石碑,石碑上刻字表明這個帝王的豐功偉德。
  • 對於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毛澤東是怎麼評價的呢?
    武則天在位十五年,為了在男權社會裡建立威信,曾經大肆殺害唐朝宗室,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請君入甕"這個成語就來自於當時,那時的"酷吏政治"使得多少人聞風喪膽啊,女皇的權威終於建立起來了。無字碑屹立千年,上面終無一字,然而對於武則天這位女皇帝,後代的史書上可是有很多評論的,有褒有貶,不一而足。我們偉大領袖毛澤東是如何評價這位女皇帝的呢?
  • 山東出土史前遺址,骸骨身高顛覆後世認知,原始人真高於現代人?
    而到了唐朝,一尺則變為了36釐米,那麼七尺之軀就是252釐米。當然,這些換算方法和如今的都不一樣,按照現今測量方法來看,七尺大約是1.7米。 然而在山東濟南章丘區發現的焦家遺址裡,約5000年前的墓主人卻有著顛覆認知的身高,讓人們對於原始人的生活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 歷史上對武則天的評價,為什麼會出現「好壞」兩個極端?
    他們認為她破壞了當時唐朝的基礎。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差異如此之大的兩個極端呢?。武則天初評武則天最初開始親政的原因是因為高宗皇帝身體不好。《舊唐書》記載,自高宗以來,時風疾苦。可見,武則天最初接觸政務是因為唐高宗患了風疾,是唐高宗自己讓武則天為他辦事,並不是武則天覬覦政務,覬覦權位。
  • 唐朝人真的是以胖為美嗎?這些事實證明我們誤解了他們一千多年!
    而只有唐朝它沒有了傳統觀念當中那樣的唯美,反而是開始追求「胖美」。所以現在的很多的胖女孩兒都會遺憾自己為什麼沒有生在唐王朝,如果她們出生在唐朝的話,可能就是當時絕世的美人了。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咱們接著往下看!
  • 湖南出土一批「竹簡」,內容顛覆歷史,專家:秦始皇可能被冤枉了
    然而,在湖南出土的一批竹簡卻完全顛覆了這一段歷史,專家認為,秦始皇可能被冤枉了。南巡渡河受阻,秦始皇怒伐湘山秦始皇,字贏政,13歲登基,剷除呂不韋和繆毒集團,掃清異已。任用李斯為相,以法家思想治國,重振大秦雄風。
  • 唐朝端午節全攻略:穿越到唐朝,看唐朝人如何開心過端午
    總之,在唐朝以前,端午節是一個很嚴肅的節日。唐朝統一之後,疆域擴大、國力強盛,文化繁榮,人們已經不在乎那些禁忌了,在皇室和民間的共同推動下,端午節逐漸演變成帶有全民狂歡意義的節日,人們沉浸在吃吃喝喝玩玩樂樂的氣氛之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唐朝的端午節才真正具有了現代端午節的文化含義。
  • 周文王到底如何死的?甲骨文新解,顛覆了傳統認知!
    然而一段甲骨文的破譯,卻使長久以來的固有認識被徹底顛覆了。1977年,在陝西省岐山縣鳳雛村一座西周建築遺址的窖穴裡,考古專家挖出刻有文字的289片甲骨,每片字數多寡不等,少的1字,多的30字。1979年,在鄰近的扶風縣齊家村也發現和採集到22片甲骨,內有6片刻有文字。
  • 唐朝公主陵被挖開,唐朝皇室醜聞曝光,武則天為何要殺死自己孫女
    在之前的一段時間裡,我國考古人員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把唐朝的公主墓發現並挖掘了出來,而這座墓雖然很早以前就被掃光了,但是也露出了一些不為人知且羞恥的一些歷史,也就是唐朝時期皇宮裡邊的一些醜歷史。武則天這個女人我們應該都特別的清楚了。
  • 武則天為何不敢得罪程咬金?程咬金的墓志銘被公開,內容顛覆認知
    程咬金演變為中國「傳奇喜劇武將」的代表無論歷史如何嬗變、時代如何變遷,程咬金在歷朝歷代的百姓心目中,都是這樣一個形象:瓦崗寨寨主、大魔國皇帝老程鬍子拉碴,專使八卦宣花斧,卻只會三招——「劈腦袋」、「鬼剔牙」、「掏耳朵」,活了一百二十歲直到武則天垮臺。我們都知道,這與程咬金在正史中的形象相去甚遠,由此可見,人民的智慧,使程咬金成為了中國「傳奇喜劇武將」的傑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