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在中嶽嵩山峻極峰上,河南登封縣農民屈西懷採藥時,無意之中撿到一塊金片。後來,雖有商人拿出數萬元買這一塊金片,但被屈西懷拒絕,最終上繳給了國家。
經過專家鑑定,這不是「金片」,而應該叫「金簡」,上面文字即武則天對中嶽祭拜的祈禱詞,相當於武則天拜謁中嶽嵩山入門的「名片」,即古代所謂的「入門投刺」。
更為重要的是,這一金簡極為珍貴:一,既是現存惟一一件屬於武則天的文物,又是古代帝王封禪祭祀祖國名山大川的唯一一塊金簡(有過玉簡和銀簡);二,金簡上的內容,顛覆了傳統認知,揭開了武則天內心最大秘密,為研究武則天晚年思想轉變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唐高宗李治去世之後,武則天就徹底大權在握,先後廢掉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隨即臨朝稱制,又於690年直接稱帝。
從684年到705年神龍政變期間,武則天冷酷無情、鐵石心腸、毒辣血腥,唐朝宗室被殺戮殆盡,血腥手段不下於胡亥血洗兄弟姐妹、清朝血洗明朝宗室。 甚至,武則天為了掌握權力,連自己子女也毫不猶豫的犧牲。
而且,武則天又先後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獄,製造了無數冤案錯案,殺戮了大批忠於李唐的大臣。
總之,武則天給人留下的印象,幾乎就是一個無所畏懼的冷血女帝形象,與她的政績一樣讓人難忘,武則天就是一「狠人大帝」。
然而,藥農屈西懷撿到的這一塊金簡,上面文字卻顛覆了我們的傳統印象,原來武則天也有害怕的時候。
上(武則天) 言:大周圀主武曌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嶽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歲庚子七月庚子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謹奏。
一句「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說到底武則天就是希望神仙消除她的罪孽。武則天一生殺戮過多罪孽深重,怕自己不能升天而要下地獄,於是做一塊金簡,把自己的罪過刻在金簡上,埋在嵩山,希望就此可以除去罪孽。因此,專家將這塊金簡命名為「唐武則天除罪金簡」。
可見,一向剛強冷血的武則天,其實也有恐懼的時候,害怕死後的悽慘遭遇,所以才要除罪,這顯然顛覆了史書上的武則天形象。
令人不解的是,武則天鋼鐵一般的內心,為何有這樣的轉變?
原來,根據史書記載,這件事發生於公元700年4月,即武則天77歲時,到登封城三陽宮遊幸得了重病,病好後恰逢七月七「乞巧」日,於是這一天她再次遊歷了嵩山,就派道士胡超帶上表達自己意思的金簡到嵩山山門投遞。
更為重要的是,公元700年之前,武周王朝風雲變幻,加之武則天已老,不得不考慮繼承人的問題了。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謀求為太子,武則天猶豫不決,後來在狄仁傑勸說之下,武則天又將之前被廢的唐中宗李顯重新立為太子,即武則天準備將江山還給李唐。
《資治通鑑》記載的狄仁傑勸武則天: 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於廟者也。
武則天曾大肆殺戮李唐宗室,如今要還江山於李唐,武則天肯定有些擔心身後之事。在登封城三陽宮遊幸時又得了重病,或許讓77歲的武則天聯想到這是「上蒼的懲罰」,於是乞巧日病好之後,就用這一種方式希望給自己除罪。
老虎也有恐懼的時候,這就是武則天內心最大的秘密,只是武則天一直不曾表露出來,因為一旦老虎的懦弱被人發現,老虎就不怎麼會讓人畏懼了。所以,除罪金簡上的內容,武則天嚴防死守不容洩露,由此史書上才沒有記載這一段話。只是,武則天也沒有想到,嚴守了近1300年的秘密,卻被一個藥農無意中發現。
其實,武則天內心的憂慮,在無字碑上也能體現出來。無字碑的存在,看似風輕雲淡的灑脫,不如說是對自己大肆屠戮李唐宗室之惡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