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阿豪,又來和大家見面了。今天給大家講的是2001年2月28日莫文蔚發行的專輯《一朵金花》。
《一朵金花》是莫文蔚的第8張錄音室專輯,也是她在滾石唱片的第7張錄音室專輯,也是她的第一張電子音樂專輯,也是她本人在滾石唱片的最後一張粵語專輯,由伍佰製作。伍佰為莫文蔚創作並製作的很多歌曲,像《真的嗎》(張震嶽作詞、作曲,伍佰編曲、演奏、製作)《堅強的理由》(伍佰作詞、作曲、編曲、演奏、演唱)《天天鍛鍊》(周耀輝作詞,伍佰作曲、編曲、演奏、製作),後來伍佰還為莫文蔚寫了《中場沒有休息》(伍佰作詞、作曲、編曲、製作、演奏)。從2000年開始,伍佰被莫文蔚邀請參與這張專輯《一朵金花》的製作過程,一共花了三個月,才完成這張專輯的製作。伍佰包辦了整張專輯的作曲、編曲和樂器演奏,歌詞創作找來了林夕、孫國華(香港LMF組合的成員)、因葵,伍佰也參與一首粵語歌詞的創作。這張專輯的8首歌曲主要以電子音樂來編曲,而且加入Techno(高科技舞曲)、Break Beat(碎拍舞曲)、Max Volume(最大音量)等音樂風格,也有幾首融入中國樂器的演奏。莫文蔚不但參與專輯封面的設計,還親自在保鮮膜包裹上塗抹金油。這張專輯發行後不久,莫文蔚在香港舉辦一場樂評會,邀請滾石唱片高層和伍佰到香港,表達她對這張專輯的熱衷。
專輯《一朵金花》,伍佰製作(上圖)
專輯內頁(上圖,以下圖片均由銘叔提供)
《散光》,林夕作詞,伍佰作曲、編曲、製作、其餘樂器演奏,餘大豪鍵盤演奏。開場的歌曲便是光怪陸離的電子節奏駛來,莫文蔚在毫無預料的情況下似吼非吼地唱出四個半音階,似乎向人們預示著這張專輯的不同尋常,隨後各式電子音效與奇異組合進而鋪陳開來。想必這是專輯《一朵金花》裡最難以接受的曲目,伍佰顯然放低了旋律在一首歌曲中的地位,刻意讓莫文蔚用逐漸轉低的叫喊聲替代演唱這種音樂表現手法。前一分鐘是莫文蔚用粵語講的讓人不知所云的自言自語,模糊的隻言片語,就像從很多個電影中剪輯出來的。隨著莫文蔚幾句輕輕的嘆息,突然蹦出幾句「死的好快」「飛得好快」,讓那些平時聽慣了溫文爾雅的《廣島之戀》的人搞了個猝不及防。大驚失色。每一句「死的好快」的叫法都從最高喊到最低,做高空降落又彈簧蹦起的動作,一驚一乍,顯得神經質過度了。問題不是你聽到這首《散光》要不要選擇跳下一曲,而是在於,這樣的一首歌,還具有歌所以作為歌的特徵嗎?冰島女歌手比約克都能拿呼吸做文章,大呼小叫的莫文蔚何樂不作此變革。伍佰自己也有一首「歌不成歌」的歌曲與此類似――《流星》。念一句,伴奏就喧鬧一番,依次循環。暫且將就著吧。「玻璃子彈」「火星飛碟」「烏鴉烏蠅」「手指手掌」「汙漬斑點」「瘡疤陰影」之類撲朔迷離的歌詞,林夕的填詞意義模糊,真叫人雙眼散光,當事人都懶得看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散光》那驚奇怪誕的叫聲,這還不是專輯裡最唬人的,放在第一首歌的位置,純粹是想給自己定位:我莫文蔚演繹專輯《一朵金花》可不是正經玩意兒!「散光」的意思是眼睛的一種屈光不正常表現,與角膜的弧度有關。平行光線進入眼內後,由於眼球在不同子午線上屈光力不等,不能聚集於一點(焦點),也就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這種情況稱為散光。在專輯裡大概是認不清回憶,不知現實幻覺。
歌詞《散光》(上圖)
《扇子舞》,林夕作詞、伍佰作曲、編曲、製作、所有樂器演奏,伍佰在2002年的「冬之火九重天」演唱會上翻唱過。歌與聲的節奏顯然不是一條線上的,初次接觸《扇子舞》,「歌」的節奏是最搶耳的,完全奪去了莫文蔚用來表現扇子舞姿態美好的「聲」。林夕寫「要姿態準確的流露」,可伍佰偏要和莫文蔚背道而馳,做一些偏離的行徑。再看一看林夕是怎麼參觀這場扇子舞的:「花式一致,方式一致,大家都叫好。動作高攀一寸,左傾一寸,便不識配合時務。東西一致,高低一致,集體出國寶。動作早擺一秒,多擺一秒,突出一位怎算好。」每個人都要動作一致,為什麼非要流水線一樣的公式操作呢?為什麼不容許個人自由的想法呢?為什麼一個人的才華混在人群中反成了怪異?因為人口眾多,每個人都成了標準。你必須配合。林夕在臺下也看的不順眼得很。他看到莫文蔚擠在舞蹈演員中賣力地配合,左推一把,右搡一把,心下不禁為狼狽不堪的莫文蔚捏一把汗,但幾近退席的他仍然發現了莫文蔚在人群之中的魅力獨特之處。他看到莫文蔚的動作,幾個字來了一個漂亮精簡的描寫:「搖、蕩、遊、擺、遮、轉、掃。」林夕用眼睛捕捉到莫文蔚一連串的動作,毫無疑問莫文蔚這個舞者是瀟灑出落的,這樣一個人,莫非是懷才不遇才不得不和大家一起擁擠爭奪?很快,他發現莫文蔚「找不到扇子」,「如何是好」,聯想到莫文蔚的尷尬,幽默地開了愛情一個玩笑,證明愛情是一種很殘酷的東西,扇子舞就更殘酷。怎麼個殘酷法?「扇子舞,比愛情殘酷」。不但愛情,他還聯想到「脫衣舞」,第一次的觀點是「壯烈」,因為他看的是莫文蔚混在群眾中的異類,再一次提到,就有了憐憫,所謂「赤裸到身世亦流露」,一語堪破她的紅顏薄命。伍佰這種偏離莫文蔚的節奏,仿佛是對莫文蔚的進一步打擊,讓她更加孤立。然而莫文蔚的歌唱一直保持著自己的順序和速度,毫不驚動。或者說,伍佰本身沒有惡意,只不過是照應了扇子舞中體現的「不協調」。乾脆歌曲歌詞編曲都不要和諧,《三國志》裡的《六代論》裡有這麼一句話「百足之蟲,至死不僵」,必須從內部開始崩裂,莫文蔚、伍佰、林夕,各做自語,三者之間也有抗衡。
歌詞《扇子舞》(上圖)
《童年末日》,林夕作詞,伍佰作曲、編曲、製作、所有樂器演奏。前奏古色古香,笛聲悠揚,還有一個男聲的朗誦,乍一聽還以為是給古詩配的畫外音。「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隨著高駢的《山居夏日》旁白似的念誦,伍佰的電音就似那一幢樓臺,倒影因為日照方向挪移擴大,灰灰淡淡的陰影迅速籠罩了整個大地。 「玩遊戲,玩親熱,再玩是非。玩誠信,玩包容,再玩猜忌。玩情緒,玩失眠,再玩自己。玩投契,玩衝突,再玩疏離。」玩來玩去,玩的自己。林夕筆下的莫文蔚比扇子舞還瀟灑,搖身一變,「溫室」,「公園」、「呼吸」、「吃喝」,玩的東西這麼多,全部是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林夕離奇的想像力將這些平凡事物「變廢為寶」連貫起來,裝飾品一般將莫文蔚打扮成一個平民化的朋克。「玩回顧,玩黑夜,再玩晨曦。玩忘記,玩堅強,再玩卑微。玩時間,玩經歷,再玩年紀。玩傳說,玩死別,再玩生離。」伍佰的編曲接近於蹦迪的節奏,加重了這種生活的氣味,使得這首《童年末日》有跳舞減壓的作用。一大群人和你一樣隨著勁爆的節奏在舞池甩頭亂蹦。但這首歌還是流露出另類的氣焰,伍佰的鼓聲很充足,但也很明顯充足過了頭,只能用相對較弱、較鬆散一些的節奏,對應強的、緊張的、多拍的節奏,營造旋律的跌宕。即便是最弱最鬆散的拍子,仍然很是爆炸。
歌詞《童年末日》(上圖)
《旺角公主》,孫國華作詞,伍佰作曲、編曲、製作、所有樂器演奏。孫國華是LMF組合的主音,LMF,全名Lazy Mutha Fucka,中文名為大懶堂,是於1999年成立的一隊香港新金屬、硬核嘻哈、饒舌搖滾樂隊組合,歌詞內容對於政治、社會現象等題材有一定的涉獵和探討,有別於其他香港主流樂隊。LMF組合曾經因人數不足解散,部分成員活躍娛樂圈,不過太多以演唱會平臺或嘉賓亮相唱歌,如與鄭秀文合唱《愛是……》,其後於2009年復出。旺角是香港九龍中部、油尖旺區北部的地區,是香港著名的旅遊和購物區之一。旺角新舊樓宇林立;舊住宅樓宇地鋪多為商店或餐廳。以彌敦道為界,購物中心集中在東面,而西面則以傳統民生活動為主。區內交通發達,有巴士及港鐵(東鐵線、荃灣線和觀塘線)直達,更有專線小巴通宵行駛,假日時彌敦道及西洋菜南街一帶經常水洩不通。《旺角公主》這首歌也一樣怪異,不合拍,不容易接受,但少了前面三首歌的尖銳。孫國華畢竟是玩Rap的人,莫文蔚雙唇不停的念唱下去,我的眼睛一路跟著歌詞,追到完,簡直如戰鬥了一場。伍佰用電子特技製造的噪音背景不夠刺心,於是情緒到了這裡就平緩了。《旺角公主》更主要的特色是噪音和電子實驗。歌曲的混亂,近乎迷幻,白天黑夜都聽,一種新鮮好奇的心情湧上來,看著這個世界的光怪陸離,發覺自己也是怪人。整張專輯循環聽,躁動,衝擊,變化。擁擠的人群是流動的,一批批,光彩和霓虹,地上垃圾,溼漉漉的泥雨路,聽不懂的當地土話,豪華的衣服店,骯髒狹小的黑暗旅店,陰沉的天雲霧水,場景一幅一幅的變換,帷幕起落,我始終戴著墨鏡掩蓋真實面目。
歌詞《旺角公主》(上圖)
《角色》,因葵作詞,伍佰作曲、編曲、製作、所有樂器演奏。歌曲選擇了莊重的Trip-Hop節奏配以鍵盤點綴,渾然大氣、超脫。在Trip-Hop的底色下,莫文蔚的聲音幽幽地氤氳開來。和聲繚繞起來,不像水汽,更似煙圈。雖然彼時還為煉成Vocal系,但是滾石唱片時期莫文蔚的音色獨特得更令人著迷。迷幻的氛圍和Layback的唱腔,與《十二樓》有些神似。但如果說《十二樓》是一支事後煙,那《角色》就是欲望迷離的精神鴉片。「投入這個可戀可棄自由時代,意味生命將要趕快一試便放開。」破釜沉舟的莫文蔚,摩拳擦掌要大幹一場,一朵金花看似花瓣單薄,但擲出去就是利能封喉的暗器。
歌詞《角色》(上圖)
《幻聽》,林夕作詞,伍佰作曲、編曲、製作、所有樂器演奏。編曲融入了民樂、粵劇、電子音樂。隨著古箏一撥弦,笛子吹響,電子樂搖曳出場,時髦鮮活。偶爾混入的雀兒啼鳴,和間奏裡粵劇《昭君出塞》的唱段,讓編曲變得更豐富俏麗。再配上林夕場景錯亂的詞,雖無邏輯,但拼貼在一起卻有種神志不清的詭譎美感。歌曲以活潑的敲擊節奏開場,配合了中國傳統樂器笛,即便是出現幽靈一般的戲曲歌聲,編曲也真正做到了「豐富而不凌亂」,伍佰用的電音技巧很多,但沒有絲毫的矛盾和不和諧,節奏主線清晰,一段一段的進行變換,前衛又實在。林夕又精神分裂般想像了一大堆互不相干的東西,有結合了戲曲故事的人物形象,王昭君、珍妃、長平公主,居然又說到「母親節越來越近」這麼一個沒有由來的話;有聯繫現實生活的業務活動:解僱、凍薪、股市,還有一句未說完的「查詢班機請按」,沒有說要查的具體機號,可見是胡言亂語。唯一一點有頭緒的線索就是這一句:「講真我只不過是想我們結婚。」於是我們可以肯定,這故事裡不止莫文蔚一個青衣,原來還有一個男主角做了燒衣。「男燒衣主角吐一句一句南音。」跳罷了扇子舞,莫文蔚脫離群眾,和一位男演員上演愛情戲曲,許是入戲太深,不知道自己是王昭君還是珍妃,不知道口中念出的是心事還是臺詞。可惜那一句結婚已暴露太多,一句就夠。「馬上無聲音,寸步難行,悽涼得過分。」想著剛才的情不自禁,何等人戲不分,想來,驚魂未定。「電話中這聽眾失戀也不要難堪。」不知道那聽眾是不是就是自己。「漫步在沉睡森林,再不要依賴任何人。」「馬上爬起身,又再做人。」一切的經過仿佛一場大夢,醒來以後還是要繼續做人,和工作、薪水、股票活在一起。只是女戲子在一旁的唱腔聽起來是莫文蔚另一個附體靈魂,《幻聽》中提到的三位古代女性的名字,是否暗示了一些不好的徵兆。王昭君遠疆出塞,誰滿腔悲憤?珍妃被慈禧逼跳井,誰在井底喊啞了靈魂?長平公主拔劍自刎,誰忍心看這場戲?又說「母親節越來越近」,不知道是給普天之下女性的安慰,還是聯繫到自己的處境,難以言喻。「王昭君一出塞,叫醒我靈魂。」伍佰在這首歌裡穿插的長笛和琵琶,使得電音歌曲有了中國民族特色。另外,戲曲女聲的配唱和莫文蔚的歌聲此起彼伏,頗為詭異。《散光》怪,《扇子舞》亂,《童年末日》爆,《幻聽》鬼。結尾的敲擊節奏大快人心,漸漸暗淡下去,意猶未盡。
歌詞《幻聽》(上圖)
《高帽》,伍佰、因葵作詞,伍佰作曲、編曲、製作、所有樂器演奏。我們所聽的伍佰,是個會唱國語、臺語的歌曲,作詞就更不用說了,能唱粵語、作粵語歌的詞的伍佰已經是不多見了。《高帽》的出現讓專輯《一朵金花》步入正軌,不再雜亂無章,伍佰敲打印度大鼓,紅橙黃綠滿天飛。《高帽》鼓點的節奏,與飄在節奏上銷魂的「嗚」聲,實在太讓人顱內高潮。伍佰參與粵語填詞,用歌詞構建了全輯最色彩斑斕的意象,置身花花世界裡,紙醉金迷,聲色犬馬。歌曲中莫文蔚的聲音極輕,如在歌中描述的七色路上、金光紫醉的夜空中做無名狀飄忽。
歌詞《高帽》(上圖)
《忘我》,孫國華作詞,伍佰作曲、編曲、製作、其餘樂器演奏,餘大豪鍵盤演奏。這首歌延續了《高帽》曲風,在密集結實的鼓點中加入了暴烈的電吉他,來不及細想,跟著節拍把頭甩到痛。這首歌的不和諧是體現在最後的斷句上,每一句話都戛然而止,但聽三四遍以後就不覺得突兀了。這首歌的伴奏曲調和北方葬禮歌曲《安魂曲》有幾分相似之處,再次給人不吉祥的感覺。「忘我」、「失憶」是有死亡的意味,「悲喜」、「青春」則有彌留之際的回顧和感觸。「這一生不過是一場戲。」也許是某種精神上的死亡,唯有結束掉,才可以獲得新生,遺忘也是一種美德。
歌詞《忘我》(上圖)
《冬至》,林夕作詞,伍佰作曲、編曲、製作、其餘樂器演奏,餘大豪鍵盤演奏,朱劍輝貝斯演奏,莫文蔚、伍佰和聲。歌曲中拖沓的節拍、莫文蔚一板一眼近乎無感情色彩的唱法,配以伍佰不和諧的和聲,反而更顯悽涼感傷。詞曲俱佳,歌詞構思尤為頗為巧妙:「指尖以東,在你夾克深處遊動,能抱擁便抱擁,下次用好友身份過冬。街燈以東,白雪吻溼雙眼瞳孔,能放鬆便放鬆,淚比飛霜沉重。空港以西,習慣生關死劫流逝,能放低便放低,沉重感可叫機身跌毀。機艙以西,直覺以光速去傳遞,座快車乘早機,自此疏於連繫。」如此的歌詞,直叫人想起村上春樹那本叫做《太陽之西,國境之南》的書,無關內容,只是名字引來的牽連。「情人為什麼給我吉卜賽的心,逛盡天地失去安穩,認錯了方向顛倒快感。情人像遊客給我吉卜賽的心,暢遊之後總要傷感,陪水晶球熱吻。」雖然是搖滾味道更為濃重一些,但仍與專輯《一朵金花》整體的電音傾向很協調。「我每次快分手總見雪花湧湧,預感的悲哀,隨雪花迎送。」心裡下起了雪。最開始聽專輯《一朵金花》,只覺得《幻聽》和《冬至》是唯一能聽的歌曲,其它的都把我嚇跑了。《冬至》和《幻聽》比起來樸素了一些,慢騰騰的節奏融化主角的悲哀,飛雪撲面化作淚水。歌詞也很好消化,大意是講一個女子坐飛機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奔波,最後還是無法追及真愛。「水晶球」這個意向未免將莫文蔚給魔女化了,大概是和自己的對話,用來表示自我安慰。伍佰的《翅膀》、《浪人情歌》和莫文蔚的《冬至》都是一個路數,很慶幸,不能說這首歌就適合莫文蔚,但莫文蔚唱歌都很有自己的特性,哪怕《冬至》和《男兒當自強》有一段相似的旋律。
歌詞《冬至》(上圖)
《一朵金花》,林夕作詞,伍佰作曲、編曲、製作、其餘樂器演奏,餘大豪鍵盤演奏。節奏延續了專輯前三首歌「不協調」的感覺,放在最後一首歌的位置,卻既不安可也不壓軸,這樣不合常理的做法只會讓你覺得專輯《一朵金花》裡10首歌是一個循環,因為是前所未有的扇子舞一般的統一,集體的不和諧造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和諧,值得你一聽再聽。甚至沒發現自己一口氣循環了多少個回合。「這一朵小金花遇見風才會懂搖呀搖,這一朵小金花遇見風沒法不搖啊搖。」話是這麼說,誰不希望有同類?那陣風,是來自歌迷的鼓勵呢,還是來自伍佰的支持?莫文蔚此刻是快樂的。在神經質的鼓聲和電音伴奏下,《一朵金花》舞曲的感覺被節奏破壞,找不到北的莫文蔚難以擺出舞蹈動作,這一朵小金花沒有風怎麼搖啊搖,我們眼中看到她分明就是在左右搖擺。蝴蝶蜜蜂,光線露水,隨時出現,隨時消失。所有的小金花都乾渴無聊,只有莫文蔚拔劍四顧兩茫茫。「刺我內心的吸我體溫好過冬,吃我肉身的訪客軀體都化蛹。」過去的,就像毛蟲以小金花為食,狠狠啃食花兒的快樂和自由,等到吃飽喝足,花兒就快凋謝了,而蟲子也就得以作蛹,化成美麗的蝴蝶頭也不回的飛走。這一朵小金花毒辣中透露著冷靜,冷靜到麻木。魯迅說過「最高的輕蔑就是無言,連眼珠都不轉一下。」這樣的冷靜其實是一種吝嗇,連恨都懶於施捨。末段忽現的嗩吶等元素,都極大限度地渲染出了整張專輯古怪魔幻的氛圍。
歌詞《一朵金花》(上圖)
毫不掩飾地說,《一朵金花》絕對是莫文蔚音樂道路上音樂性、概念性最強、風格空前統一的一張專輯,而且它完全地體現這個女人的「敢」。但由於太過另類,縱使這張專輯日後的口碑極佳,也不乏不買帳的聽眾,於是這張專輯當初的市場很慘澹,如此優秀一張專輯目前甚至沒有再版或引進。介於以上幾點,也有不少人認為專輯《一朵金花》與王菲1996年的專輯《浮躁》有異曲同工之處(當然《浮躁》有再版),甚至王菲2001年的同名專輯都略遜於同年的《一朵金花》。據說王菲因為聽了伍佰給莫文蔚包辦的專輯《一朵金花》,十分喜歡,頻頻向伍佰邀歌。最後伍佰還給她寫了兩首歌,《兩個人的聖經》和《單行道》。不過,若說專輯《浮躁》是王菲音樂性上的一次融合與蛻變,專輯《一朵金花》便是莫文蔚前瞻性上的一次探索與挑戰。當然,兩張絕對都是華語樂壇有史以來相當值得一品的專輯。
《一朵金花》是一張實驗性極強的專輯,我們完全可以當做是莫文蔚的一次小實驗品,而不是面臨種種考核評價的璞玉,並非經不起專家的挑剔,而是一旦被大夥拿去說,就失去了原有的純潔,形同糟粕。這是一個天馬行空的試驗品,只能有喜歡和不喜歡,沒有優秀和不優秀。伍佰說:「我就是要讓莫文蔚瘋掉」,不知道這句話的來處,但我毫不懷疑這句話多可信。
感謝銘叔所提供的照片。好了,就講到這裡吧,關於這篇文章,如果我講的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或者有遺漏的地方大家可以和我講。歡迎大家來關注「阿豪音樂坊」公眾號,阿豪會在這裡向你們講述關於港臺歌曲和藝人的故事,帶你們走進港臺音樂的海洋,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