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用劇場的概念在《水舞間》的表演裡更甚。這個劇的劇情是一個類似「灰姑娘」的故事,後媽(皇后)虐待亡夫的女兒(公主),奪其繼承的王位給自己的兒子(兒子是無辜青年),遠方來的勇士(王子)愛慕公主,聯合一切善良的力量戰勝後媽,公主復活,把王位讓給弟弟,和愛人遠走高飛。
藝術表現上,這個劇包含了雜技徒手技藝(大武術、柔術),空中技藝(空中體操、綢吊),體育的高臺跳水以及極限運動的摩託車飛越。其中男主角的表演以特技為主,女主角的表演以舞蹈為主,後媽的表演以丑角滑稽為主。
劇的內容和形式實際上沒太多新意,有新意的是舞臺設施。開場不到一分鐘,我就被舞臺的變化震撼到了。
演出剛開始時舞臺是一片安靜的河流,一隻小船載著一個戴鬥笠的人來到視線中,這個人仿佛看到水裡有什麼,伸手去撈,從水中撈起一把帶著紅綢的大刀。這一「起」就像是啟動了另一世界的開關,音樂驟起,水面湧起白霧,遮沒小船並向上翻滾,當白霧散開,我們的眼前是一艘桅杆林立、高至天際的大船,水手們上上下下,忙碌不停……大家都很驚訝這一場景的無中生有,我在想,原來水下這麼深,能藏著這樣一堂高大的實景,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升起,了不起!但看下去才知道,水下藏的實景遠遠不止這一堂,還有男女主角相愛的房子等多堂,水下空間之大之複雜超乎人們的想像。
而水面是可以滄海桑田變化的,換場時眼看著地面就裂開、位移,水面就鋪展、覆蓋,就象電影快進,不同的環境場景數秒內迅速生成。水的深度有幾種,最明顯的是能夠容納高空跳水的深潭和讓舞蹈者激水翻滾的淺灘。陸地也分幾種,最有特點的是「全乾」的一望無際的原野以及中間一條大河把陸地分為兩邊的隔離的世界。
但所有設施中做得最出色的是屋頂下來的威亞和地面向上噴出的噴泉。威亞升降起落迅速、橫移範圍廣泛,一改往日人一上威亞就變成提線木偶、機械呆板的難看樣,有一種真正的自由飛翔的暢快感。噴泉出水點密集,噴射高度、湧流形態隨心變換,還配有水眼裡射出的不同顏色的光照。強大的變化使這兩個無生命的人造物也具有了「表演功能」,有一段威亞和噴泉都在表現女主角的魂魄,威亞帶著一些白紗在飛,輕柔得像風,紗上有女主角的身影。噴泉會尋機懲罰後媽和爪牙,在他們耀武揚威、聲色俱厲的時候,會一噴將他們衝成落湯雞,使他們形容盡毀、狼狽不堪。爪牙想消滅噴泉,但按住一個另一個又噴出,最後越來越多的噴泉連成一片水霧,霧中呈現女主角的身影。
這些舞臺設施增加的好處是帶來新鮮感。
它們放大了演員的表演幅度。作為自然物的人在表達藝術時自有天然優勢,人的內心有藝術性、外在有一妍一顰的美,但是也有天生的局限,就是個頭小,尤其在越來越大的劇場裡,人的個頭小到已缺乏表現力,所以在現代劇院都有燈光、音響、大屏、升降臺等設備負責放大演員的表演。當然這些標配放大的主要是歌舞、戲曲,雜技的特殊性使得它從來都是自帶條件(各種道具),但在《水舞間》的劇場裡,雜技的跟頭由於從高處翻下而放大,雜技的飛躍由於騎摩託通過特定軌道而放大,雜技的驚險度得到突出的表現。
從雜技來說,千百年來的藝術創新,已開發了人體表現的大半,再依靠肢體創新已經很難了,開發劇場設施無疑於一條新的創新之路。比如《水舞間》就開發了劇場的中段空間。舞臺設施的上升下垂使很多人和物都懸在空中表演、或者橫穿空中表演,使傳統的馬戲場向上看、向下看,變為還可向中間看,使得表演區由上下兩個平面變為立體的圓柱形。
人造物,厲害了!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失誤和浪費,比如說看一場《魔幻間》要挪三個劇場、三次尋座、等待開演就繁瑣到不知所云。
總之,人造物多起來是歷史發展的結果,目的是為人服務,評判標準就是人是否願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