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張秋盈 湘妹子
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張秋盈
如果你在貧困山區給孩子們免費發放書包,有小女孩跑過來跟你說:「老師,我不要書包的話,可以送我一包『姨媽巾』麼?」你會不會心疼得不能自已?
如果有人告訴你,她發現有女生在生理期用棉襪代替衛生巾,待經期結束後,棉襪又被穿在了腳上……你會不會為此淚奔?
千萬不要以為這是電影裡的鏡頭,剛剛過去的這一周,因為網上有人銷售散裝衛生巾,一個叫做「月經貧困」的詞兒突然成了熱點並持續發酵。於是,類似的心酸故事就一一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上述兩個生活場景就出自《中國慈善家》雜誌。
衛生巾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我國引入售賣,至今已有40年。有年輕網友為此感到意外:一個月衛生巾才幾十塊錢,也就是一杯奶茶的事啊?可是,你要知道,直到2020年的今天,我國仍有6億人每月收入只有1000元。市場上一般的衛生巾,按經期6天、一天早中晚3片的量計算,每月最少也要20元——這可是別人全家一天的夥食費。
顯然,對一部分人來說,這筆源源不斷的開支的確是件發愁的事。這件「發愁的事」成了熱點,卻讓不少長期關注農村女性生理健康的人感到高興。「散裝衛生巾話題突然這麼火,我們的團隊成員都覺得奇怪,在我們看來,所謂『月經貧困』在農村實在是由來已久了。」9月1日,被稱為「衛生巾王子」的愛善天使董事長張帆對今日女報/鳳網記者這樣說道。
無法迴避的「月經貧困」
出生於1987年的張帆被譽為「衛生巾王子」,他創辦的衛生巾品牌「俏妃」85%的門店分布在鄉鎮。他很清楚,鄉鎮婦女對衛生巾的需求和一線大城市有諸多不同,有的需求令人痛心。
▲在農村捐贈衛生巾的張帆。
「好多人還希望衛生巾能治病咧!」 張帆無奈地說,許多農村婦女的生活存在著一個惡性循環——因為窮,所以用衛生紙、不合格的衛生巾,甚至草紙、棉布來解決月經問題,但又因此導致一系列婦科炎症。「如果只是一般的瘙癢、疼痛就忍著,實在不行就自己去藥店買一瓶『洗液』。」張帆說,過度使用洗液又會帶來其他的婦科問題,所以很多女性又會將治病的希望放在衛生巾上。
張帆生於河南信陽農村,母親因為罹患子宮癌去世,這讓他對女性的生理健康有超乎尋常男人的關注。從小到大,他從來沒在家裡見過衛生巾,「廁所裡只有紙」。十幾年間,「衛生巾王子」數次返鄉,還是可以經常看見小賣部貨架上擺著的假冒偽劣產品。「比如正規品牌叫『ABC』,他們就是ADC、ACB。」 張帆說,「這在鄉鎮實在太普遍了。」而這些假冒偽劣或者不合格的衛生巾,很可能就是用收來的爛棉布再加螢光劑漂白製作而成,引起婦科炎症和其他疾病的風險極大。
貧困只是農村女性選擇「衛生紙」「布條」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是,在她們的觀念裡,「月經」是一件上不得臺面且不重要的事。
「很多農村女性即使有錢,她們也更願意把錢用在刀刃上,比如攢著給孩子讀書或者其他家庭支出等等。她們的健康意識也比較缺乏,不覺得用衛生紙或者不正規的衛生巾有什麼問題。」中南大學社會學教授米莉說道。
這樣的現象在網際網路得到了驗證。在散裝衛生巾被討論的如火如荼的幾天裡,網上一條男網友發的微博被大量轉發:「我們自家長輩都是用自己製作的布條,勤換洗,為什麼你們不行。」
▲在這次輿論中,不少男性對衛生巾和月經充滿誤解。
然而不被男性看到的是,據湖南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愛善天使公益基金」調研走訪發現。「90%以上的農村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婦科炎症,但是她們絕對不會說,因為在傳統觀念裡,有婦科病就有作風不檢點的嫌疑。」該基金會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為何女孩會在初潮時「等死」?
上一代貧困女性對月經的忽視,也影響了下一代。因為缺乏基本的性教育,很多女孩在校園裡面對「初潮」都會驚慌失措,尤其是農村留守女童,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極度缺乏生理衛生知識,也羞於談起身體的變化,更別說如何維持經期健康。
在湖南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愛善天使公益基金幫扶的一個案例中,就有一名來自湖南漵浦的11歲女孩曉花。初潮時,她以為自己生了怪病要死了,不敢去學校,寫下遺書後,自己靜靜躺在床上等待死亡。兩天過後,老師來家裡了解她翹課的原因,這才知曉事情的原委,幫她收拾了一床的狼藉。
「中國青少年性教育缺乏實在是太常見了,就算有,授課老師也往往是遮遮掩掩、一筆帶過。」米莉說,她和丈夫曾在農村建立一家書院,開設性教育課程,發現孩子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生理結構,也不懂任何性知識。「好像從家庭到整個社會,都對這個話題諱莫如深,等著孩子自己在長大的過程中探索,那這個過程可能就會對她們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造成影響。」
談論「月經貧困」有什麼意義?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性教育課題組在一篇文章中這樣說道:
「能不能提供廉價的經期衛生用品,不僅是一個底層女性能不能健康、體面地度過經期這麼簡單。它還關係到——她們能否順利完成學業進入社會;能不能不受歧視地完成工作,能不能逃離家庭內部的暴力;甚至是能否帶著自己的孩子跳出世代貧困的輪迴。」
假冒偽劣衛生巾在鄉鎮「冒頭」
怎樣讓貧困婦女知道用、用得起合格的衛生巾?即使從事衛生巾行業多年,張帆也表示,這或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一片衛生巾本身的絕對成本確實不高,基本在3毛至4毛之間,但是後期的包裝、人工、運輸、運營、營銷、渠道、稅收等諸多費用佔到了銷售價格的70%左右。「而且隨著國家生產標準的提高,成本還會提高。」張帆說,包裝和運輸過程中的衛生條件對衛生巾來說非常重要,網上售價2毛、3毛一片的「散裝衛生巾」,健康方面必然難以保證,而渠道上壓縮成本也會造成商品流通的問題。
從衛生巾行業排名前十的品牌來看,大多數大品牌的目標客戶都是超一線、或者一線城市的女性。這些大城市用戶對價格敏感性不高,對自身的生理健康也很重視,這也給了鄉鎮市場上假冒偽劣品牌不斷冒頭的機會。
「公益或許是目前最直接的解決路徑。」2017年,湖南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與張帆創辦的湖南愛善天使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聯合成立「愛善天使公益基金」。該基金旨在保障婦女生殖健康及困難兒童的教育與發展。成立至今,已向西部、湖南邊遠農村捐贈包括衛生巾在內的物資、現金共計3千多萬元。
「我們和湖南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聯合,啟動了『紫色風鈴幫扶計劃』,今年9月份會完成對邵陽市城步縣、懷化市通道縣、湘西州古丈縣、龍山縣、花垣縣等地1000件衛生巾的捐贈。」 張帆說。
不能忘了「月經貧困」
「毋庸置疑的是,月經貧困的背後,深層次的依舊是貧困問題,所以根本上還是要扶貧。」米莉說,「只是『月經貧困』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在健康扶貧的過程中,不能忘了這一隱秘卻重要的生命健康問題。」
在過去幾年的扶貧攻堅過程中,健康扶貧早已被納入有效解決貧困問題的重要舉措之中,專門針對女性經期的勞動保護法也已經出臺,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對女性「月經貧困」現象的幫扶,卻出現了真空。
「我們在精準扶貧的日常工作、調研中,比較關注的還是生存、發展、教育等情況,而很少針對月經單獨提出問題。大部分扶貧幹部在調研走訪的時候,可能都在問你一年收入多少啊?你可支配收入多少啊?女性的生理衛生支出問題就被包含在裡面了。」米莉說。
但實際上,受傳統觀念影響,女性經期衛生支出不一定被計算在必要的家庭支出中。再加上社會上由來已久的月經話題忌諱,即使有困難,女人也不願意把這個困難拿出來說。好像生活中,月經這個事情壓根不存在一樣。
「一生之中,女性有40年與經期相伴。而經期對女性的身體影響又非常大,影響到她們的健康、生存和發展。它的重要性,是完全值得我們在健康扶貧的過程中單獨列出來作為一個項目來操作的。」米莉說。
另外,網上也有人提出,可以專門為貧困女性的經期衛生用品做一個政府補貼。米莉認為,這項工作不能停在給錢這樣一個數字概念上。「農村女性的觀念不同,你一個月給她80元的衛生巾補貼,她更願意把這筆錢攢下來給孩子讀書,甚至看病也行,這筆錢也就沒有意義。所以如果要做專項的月經幫扶,工作一定要細,精準地發放衛生巾物資。在發放的過程中,再普及生理衛生知識,比如使用衛生標準不合格的衛生巾或衛生紙,容易引起的子宮內膜炎、盆腔炎等等。把利害講清楚的過程中,再幫助她們慢慢養成好習慣。」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工資漲5毛
小編:伊人
原標題:《用棉襪代替衛生巾,11歲女孩初潮後寫遺書:如何幫助她們解決「衛生巾自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