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萬女童面臨「月經貧困」:破布條、衛生紙、作業紙也成了衛生巾

2020-12-25 騰訊網

健康知識講堂上,女生認真聽講

近日,「散裝衛生巾」話題在網絡上發酵,「月經貧困」成為社會熱點。數家開展相關項目的公益組織告訴《中國慈善家》,得益於熱點話題,相關項目的籌款得到了很大推動,有的組織籌到了上百萬元的捐款,其中個人捐款佔多數。

事實上,一些關愛貧困女童生理健康的項目從數年前就已經開始實施,但一直面臨捐贈疲軟的問題。當前,這個話題成為新聞熱點,只是偶然的、暫時的事情,關愛貧困女童生理健康的項目還有待於尋求新的、穩定的籌款途徑,以在生理健康方面為貧困女童提供持續的、深度的陪伴和呵護。

把襪子用作衛生巾的女孩

五年前,北京青優社會工作發展中心(UU公益)創始人王文娟(網名清幽)帶領團隊在雲南進行貧困山區助學活動,發放書包時,一位名叫丹丹的女孩帶著哭腔對志願者說:「老師,我不要書包,您能給我一包姨媽巾嗎?」

丹丹那年上初二,母親因病去世,父親在外打工。她和爺爺奶奶以及弟弟一起生活,每日要走很遠的山路去上學,課餘幫家裡幹農活、照顧弟弟。每個月一次的例假對她來說是一件難堪的事情,她偶爾從零花錢裡擠出一點來到鎮上買劣質的衛生巾。多數時候,破布條、衛生紙、作業紙……她和班裡的大多數女生一樣,常常用「土辦法」來解決,時間長了後就感覺到身體不舒服。在王文娟的堅持下,丹丹同意讓志願者帶她去醫院檢查,才發現14歲的她已患上了婦科病。

丹丹的經歷絕不是貧困女童中的個例。UU公益在過去5年間走訪了11個省、自治區的七十多所貧困地區學校,項目覆蓋約1.5萬名女童。據他們調查,5%已來月經的女生完全不用衛生巾;7%和異性長輩或者爺爺奶奶生活;13%表示羞於向長輩開口要錢買衛生巾。

受益女童給北京青優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的感謝信

「在青春期她們最需要關注自己身體變化的時候,父母是缺位的。」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愛小丫基金秘書長張茹瑋說,父母長年在外打工,家庭陪伴、學校教育缺位,使得女孩們無法正確對待生理健康問題;加之生活費拮据,貧困女孩們在月經來臨時普遍選擇不用衛生巾,或者使用劣質的衛生巾。

張茹瑋告訴《中國慈善家》,目前我國貧困兒童數量約為4000萬,其中12至16歲、面臨生理期的女童約佔10%。也就是說,我國有大概400萬的女童面臨「月經貧困」。

「月經貧困,是遺落在角落裡的傷痛和無助。」王文娟說。

《中國慈善家》走訪的幾個女童生理健康項目,起源都是在一些常規的扶貧、助學項目中,有女孩主動向志願者提出想要衛生巾作為「心願禮物」,公益組織才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而更多女孩選擇對月經問題避而不談,自行應付過去。重慶紅櫻桃義工協會執行會長曾鵬告訴《中國慈善家》,在2012年項目成立之前,他們發現當地貧困地區的一些女孩在生理期會用棉襪來代替衛生巾,待生理期結束之後,有的女孩會把襪子又穿在腳上。王文娟則發現,即使是在縣城相當堂皇的中學裡,也有從山區來的學生用作業紙來處理經血——除卻物質條件的因素,意識上的落後也是導致女孩們不用衛生巾的重要原因。

性教育,不只是捐衛生巾

「散裝衛生巾」話題在網絡上發酵之前,王文娟對於關愛女童生理健康項目募款100萬元的目標並無信心,「遙遙無期,非常無助迷茫」,是她的心情寫照。

100萬元,這個籌款目標比過去任何一年都要高。而這個數目,是團隊在走訪地測算出女孩們的需求量之後制定的,該項目計劃為1200名女童提供一年的衛生巾,並開設生理健康講堂。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愛小丫基金為貧困地區女童發放「小丫包」,內含衛生巾、內衣褲、洗衣皂、衛生漫畫、頭飾等

然而,項目執行了四年,公眾的捐款熱情已顯疲軟。今年受疫情影響,許多捐贈人更是選擇了退出。為此,王文娟的團隊也在試圖摸索籌款的新途徑。今年,他們參加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併入圍,期望通過這個途徑在全國性的公益創投平臺上得到更多關注與支持。

當月經貧困成為熱議話題後,短短幾日內項目捐款數額多了不少,但王文娟依然感到有些迷茫。「這是不穩定的」。她憂慮的是,事件熱度過後,下一次募捐的完成度還能達到多少。

根據計劃,100萬善款大部分將用於直接購買衛生巾,項目執行人員選擇購買0.8元一片的中檔產品。為了解決衛生巾捐贈的成本問題,以惠及更多女孩,UU公益曾嘗試跟國內的女性衛生用品企業、廠商聯繫,希望得到較為低價的特供渠道。但是,由於購買量較小,他們沒法和任何企業達成協議,只能瞄準電商平臺上的優惠活動,伺機購買。

另一個女童生理健康項目——紅櫻桃行動項目,今年第一次開始公開募捐。紅櫻桃向1萬名女童每人捐贈3包衛生巾,並給更大範圍的貧困女童普及生理健康、防止性侵害等方面的知識。過去6年中,項目都是由企業捐贈來完成籌款,但今年企業取消了捐贈計劃,他們不得不嘗試新的籌款方式。所幸碰上這次熱點,紅櫻桃行動項目今年的籌款目標料能順利完成。

重慶紅櫻桃義工協會在四川藏區進行女童生理、心理健康知識講堂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愛小丫基金秘書長張茹瑋告訴《中國慈善家》,這幾天,至少有五百萬元的捐款流向了各個女童生理健康項目,但其中部分項目是為了熱點而臨時緊急上架,沒有經過前期的走訪、調研和計劃,後續執行效果難以得到保證。

愛小丫基金在2013年成立,主要面對貧困地區女孩。項目給女童發放「小丫包」,其中包含衛生巾、洗衣皂、內衣褲、生理健康漫畫和頭飾等,目的在於建立女童的生理健康意識和性別意識。7年來,11個省區的7萬女童已經從中受益。

兩名女生看衛生漫畫

愛小丫基金堅持每年向貧困女童發放一次「小丫包」,連續發放三年;同時堅持回訪獲取反饋,並在女童中開展生理健康的知識普及。基金會希望,通過三年時間來培養起女孩們的衛生習慣。

張茹瑋認為,生理健康教育遠不只發放衛生巾這麼簡單,而是要配套以教育和引導。「沒有配套教育和引導,即使物資問題一時解決了,但在精神上她們(女童)可能仍然覺得自己沒必要、也不配用好的衛生巾。這樣的話,就算是成年後他們也無法實現衛生巾自由。」所以,公益組織要做的,是「深度陪伴和呵護女生成長」。

「我們的力量是微薄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經期貧困』的問題,這個資金量真的太大了。我們只能做力所能及的部分,比如教會她們不要畏懼月經,學會使用和選用衛生用品,應對身體變化,這是一個開始。」張茹瑋說。

騰訊公益:

留守女童春柳計劃:為生理期留守女孩,提供關愛與呵護

此內容由騰訊新聞提供

相關焦點

  • 400萬女童的「月經貧困」:不是一包衛生巾能解決的
    張茹瑋和團隊這些年裡幫助過無數個小青這樣的女孩,在她看來,貧困地區的女孩們的「月經貧困」,並不只是因為缺錢,缺少自我保護的生理衛生意識是更大的一個問題。給孩子一套乾淨內衣褲前些天,「散裝衛生巾」引發熱議,月經貧困被很多人關注、討論。
  • 月經貧困背後是被忽視的女性貧困
    點開任意一篇新聞報導,被引用的數據均來自國外:國際婦產科聯盟數據顯示,全球有5億女性處於月經貧困中;英媒報導每十個英國女孩有一個買不起衛生巾……月經貧困的中國女性,在統計數據上,是消失的。縮小範圍再看,中國有多少女童用不起衛生巾?400萬。這是國內從事女童生理關懷時間最久的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愛小丫基金(以下簡稱愛小丫基金)測算的數據。
  • 解決了「散裝衛生巾」,也解決不了月經問題
    上周,因為一條關於散裝衛生巾的微博,掀開今年第二次關於女性月經的熱烈討論。人們突然意識到,原來中國可能有上億女性,因為貧困只能購買兩三毛一片,質量堪憂的衛生巾。衛生巾貧困也許還可以通過金錢來解決,但是對女性生理需求的無視和偏見,怎麼解?
  • 「散裝衛生巾」引發熱議,4000萬女人,沒有衛生巾自由……
    還有更多的人,連這樣便宜的衛生巾也買不到、買不起,目前,我國貧困兒童數量約為4000萬,其中12至16歲、面臨生理期的女童約佔10%。也就是說,我國有大概400萬的女童面臨「月經貧困」。有些貧困女孩甚至會用棉襪來代替衛生巾,待生理期結束後把襪子又穿在腳上。月經貧困,是遺落在角落裡的傷痛和無助。
  • 「散裝衛生巾」爭議背後:多少女性正承受著難以想像的月經貧困
    這些活生生的月經貧困不止折磨著散裝衛生巾的消費群體,我們國家還有更多連「三無」產品都消費不起的貧困女童。 她們不止沒有衛生巾,甚至連衛生紙也是珍貴資源。如果來例假了,就用傳統的月經帶。
  • 全球4千萬女性正在經受月經貧困,20元買100片衛生巾,真的不算啥
    其實,散裝衛生巾的出現,反映的是社會上普遍的"月經貧困"問題。女人的一生中,平均有2535天是經期,相當於人生中將近7年的時間。如果一位女性從12歲開始來月經,55歲時停止,那麼她一生中需要花費約14702元來購買衛生用品。流量大的女性,需要的衛生巾數量更多。
  • 2毛錢/片的散裝衛生巾測評:我對月經貧困有了新的認識
    10分鐘後,我在衛生巾的表面覆蓋了一張衛生紙,發現我常用品牌的衛生巾已經完全將水吸收,而散裝衛生巾幾乎完全沒有吸收液體。如果連液體的吸收能力都這麼差,月經中的其他物質就更不用說了。無法用上衛生巾的她們月經貧困,指的是受到觀念和經濟因素的影響,女性在經期不能獲得經期所需的衛生產品,從而導致的繼續貧困的情況。
  • 被忽視的月經帳:衛生巾單片成本按毛算全球5億女性仍在經歷「月經...
    小學時第一次來月經,她覺得自己發育得太早了。  沒有人告訴小王,經期女性最好2個小時換一次衛生巾,最長不要超過4個小時。後來,小王關注了一些科普博主,關於生理期的知識都是從這些博主這裡獲得的。「我初中的時候一天兩片,上了高中才知道不能這樣。」  對小王來說,衛生巾是一筆不小的花銷,向父母要這個錢,就只給10塊。「我媽還跟我說過讓我墊衛生紙,少用衛生巾。」
  • 「散裝衛生巾」爭議背後:被遮蔽的全球「月經貧困」
    昨日,有關「散裝衛生巾」的話題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大量討論,僅微博就有超過 2.6萬名網友對此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爭議的開端是一位網友發布的兩張圖片。圖一是淘寶一款100片售價僅21.99元的衛生巾,圖二則是一位網友針對這款衛生巾的提問:「這麼便宜的三無產品也敢用?用在私處的也敢亂買?」而兩位買家對此的回答是,「生活難」,「我有難處」。
  • 明知故問 | 都2020年了,女性離擺脫「月經貧困」還有多遠?
    不少女性因為難以承受衛生巾的價格,而陷入「月經貧困」。表面來看,「月經貧困」帶來的最被放在聚光燈下的問題就是圍繞衛生巾和女性健康衛生用品的定價、短缺、質量問題,但忽視更深層次的女性健康、女性教育、家庭等問題,讓不少人覺得重視和關注這種話題是「小題大做」。
  • 兩毛一片"散裝衛生巾"刷屏:5億女性正在經歷「月經貧困」
    據統計,全球有18億女性正經歷月經,其中5億多婦女無法獲得經期用品,而在印度貧困的中東部,該比例達到80%,有些貧困地區的女孩甚至用粗糙衛生紙、棉襪來當衛生巾,作為婦產科醫生我知道,這有多麼「不衛生」。
  • 散裝衛生巾爭議背後的「月經貧困」:3片抵上印度人全天生活費
    衛生巾真的如此昂貴嗎?某種程度而言,確實如此。一方面,衛生巾稅率在全球普遍較高。在發達國家,女性經期衛生用品的稅率往往和「奢侈品」在同一檔次,德國為19%,瑞典為25%,匈牙利則為27%。對於「散裝衛生巾」的討論,將長期被忽視的「月經貧困」問題拋到了大眾眼前。衛生巾真的很花錢嗎?「月經貧困」何以產生?身為男性,是否可以對這個問題置身事外?
  • 印度如何應對月經禁忌和「衛生巾貧困」?莫迪發聲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五分之一的英國女生曾因月經遭到校園霸凌,近一半的美國女性經歷過月經羞恥,2016年的報告顯示只有15%的尼泊爾女孩在使用衛生巾,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估計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十分之一的女孩在月經期間缺課……許多地區的貧困女性無法獲得安全的經期用品,許多文化將經期女性視為「不潔」和「不吉利」的人,月經禁忌和經期貧困現象存在於世界各地
  • 全球數千萬女性仍身陷月經貧困,最懂衛生巾的卻是愛善天使張帆?
    她們之所以購買著「花色隨機」、質量堪憂、看起來是三無產品的散裝衛生巾而不選擇更有保障的品牌衛生巾,就是因為散裝衛生巾夠便宜。比起衛生問題,比起會不會導致婦科病,價格因素成為他們購買的最大原因。其實,比起用不起衛生巾的女性,有能力購買2毛錢一片的散裝衛生巾的女性已經算「很不錯」了。據國際婦產科聯盟的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4000萬的女性正在經歷「月經貧困」。
  • 全球有4000萬女性買不起衛生巾,髒襪子也成替代品……
    紀錄片《月事革命》聚焦女性月經貧困,獲得了2019年奧斯卡紀錄短片獎今年2月,梁鈺第一個提出湖北及援鄂女性醫護人員缺乏經期用品2019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全球有4000萬女性正在經歷月經貧困,在中國,這個數據超過400萬。
  • 蘇格蘭成世界首個免費提供衛生巾地區,「月經平權」還要走多遠?
    如今法案通過,蘇格蘭地方政府就有法律義務向「經期貧困」的女性提供幫助。「經期貧困(Period poverty)」指的是,女性因經濟負擔能力不足,或受落後觀念等因素制約,無法在經期內得到足夠的衛生用品,從而無法有尊嚴地度過生理期。據BBC等報導,全球有4000萬女性正在遭受經期貧困,在中低收入國家,有超過50%的女性選擇自製經期衛生用品。
  • 【脫口秀】「散裝衛生巾」衝上熱搜,月經貧困問題不能忽視!「衛生...
    有網友曝光,有些人在購買一些超低價的衛生巾,滿滿一大包100片,價格卻只要21.99元。而在此之前,很多人根本沒有想過衛生巾還能散著賣。  這類衛生巾在市面上的流通,讓很多人正視了一個邊緣問題——月經貧困。
  • 用棉襪代替衛生巾,11歲女孩初潮後寫遺書:如何幫助她們解決「衛生...
    如果有人告訴你,她發現有女生在生理期用棉襪代替衛生巾,待經期結束後,棉襪又被穿在了腳上……你會不會為此淚奔?千萬不要以為這是電影裡的鏡頭,剛剛過去的這一周,因為網上有人銷售散裝衛生巾,一個叫做「月經貧困」的詞兒突然成了熱點並持續發酵。於是,類似的心酸故事就一一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上述兩個生活場景就出自《中國慈善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