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藦不是地梢瓜,竟然是從《詩經》裡一路妖嬈的芄蘭

2020-12-27 李文立之時令開花

01

在鄉村長大的孩子沒有沒吃過老瓜瓢的,紡錘形的青瓜,密生白色凸起的斑點,流著乳白的奶汁,清香的味道,家鄉的味道,綿綿悠長,回味在心。

記得童年時,我們一群孩子在老哈河放毛驢時,會將毛驢趕到一處青草茂盛之地,交由兩個老實的孩子看守,其他孩子或者去河套裡抓魚遊泳,或者在岸上找些能吃的,毛豆、向日葵都是這些孩子的獵物,野生的就只有老瓜瓢和龍葵果,龍葵果是有季節的,看到的孩子會將一株龍葵果洗劫一空,不會帶給其他的孩子。而老瓜瓢就一定會帶給其他孩子,孩子們都知道老瓜瓢長在什麼地方,閉著眼就能摸到,大家都互相提醒,不能吃太嫩的,要養的差不多才能採摘,也不能全割根兒了,要留一些長成種子,這樣來年還到老地方找這些流著蜜汁的青果。

老瓜瓢的學名叫地梢瓜,老瓜瓢還有很多名字,在不同的地方就會有不同的入鄉隨俗的名字,在網上搜了一下,還真的很多,女青、山角、地瓜兒、羊不奶果、小絲瓜、浮瓢棵、老瓜瓢、沙奶奶、馬奶奶、沙奶草、細葉牛皮消、雀瓜、羅漢草、地瓜子、地葛、地瓜瓢、盤龍草、牛梢瓜、羊奶草、羊巴奶、地梢花、羊不奶棵、驢奶頭。不知道這些名字,哪些是你家鄉的名字呢?我們那兒還管老瓜瓢叫羊奶草,牛羊等牲畜也最喜歡跟小孩子搶這些青果,奶汁一般的果子,真的是童年裡一種天賜仙果。

扎大牛遊戲
地梢瓜

02

老瓜瓢為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老瓜瓢的植株極其柔弱,只能匍匐於地,大多數都是沙土地上的老瓜瓢長得更好,味道更足,老瓜瓢的花兒極小,生於柳葉片的腋下,細碎的小花白綠色,你一定會懷疑這麼小的花兒怎麼會有那麼大的能量,結出那麼大的青果。

就像棗花一樣,很多卑微的小花,其實都能結出最甜美的果實,他們是用果實來證明自己的。就像人一樣,有些人是那些大而豔麗的花朵,但是絕對結不出真實的果子;而另外一些貌不驚人的人,卻一定擁有豐碩的果實。上帝造人是講究公平的,給你這個優勢,肯定不給你那個優勢,所以每個人都要安守於自己的生命本質,或者綻放花朵,或者奉獻果實。

算起來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再吃到老瓜瓢的清香了。

之所以又想起這種果子,還是在夏天時看到「我愛朝陽」的博客裡的一篇關於老瓜瓢的文章——《朝陽花草圖譜—蘿藦秀》,一下子就被「我愛朝陽」做的蘿藦做玩偶給吸引了。我們家鄉那兒的孩子童年時沒有玩過這種「扎」大牛的遊戲,如果有,我肯定也會玩,但是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扎」大牛的遊戲。看著「我愛朝陽」為我們演示的「扎」大牛遊戲,還真是讓人忍俊不禁心生歡喜。

遊戲很簡單,就是將兩個老瓜瓢用小木棍兒紮成大牛形狀,遊戲裡的主角肯定是小黑和丫蛋兒,他們在玩過家家的遊戲,在遊戲裡,他們一定要成家,一定要做飯,一定要生娃,娃娃的名字一定叫小蘭或者小花等名字。

03

高興之餘,想起了幾年前有一個寫植物的作家在課堂上講述他寫芄蘭的散文,說起老瓜瓢就是《詩經·國風·衛風·芄蘭》裡的芄蘭,當時還一陣興奮,沒想到童年吃過的老瓜瓢竟然還是《詩經》裡的一個主要意象,於是找來《詩經·國風·衛風·芄蘭》欣賞:芄蘭之支,童子佩觽(xī)。雖則佩觽,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芄蘭之葉,童子佩韘(shè)。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詩歌也是一首關於愛情的詩歌,說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戀人,因為男孩子長大了,自從佩帶觽、套上韘之後,就對女孩子的態度冷淡了,詩中描寫了女孩子的怨怒嗔怪之態,更寫出了那種怒中有愛的綿綿情意。

之所以詩題為《芄蘭》,是詩經慣用的賦比興手法,芄蘭的果實與男子佩戴的觽都是錐形,很相像,所以引發女孩子的聯想。當時,詳細地了解了芄蘭之詩之後,也沒有對芄蘭這種植物再做進一步的追究,想就是那種老家常見的老瓜瓢,一個紡錘形的青果,咬一口,流出甜滋滋的奶汁。

在夏天時看到「我愛朝陽」的蘿藦秀後,還給他留言說,感覺你骨子裡都透著笑點。「我愛朝陽」回覆說,哭是人生的開始,笑是人生的目標——儘管笑起來很不容易。這就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於是我也到網上仔細地查了一下芄蘭與老瓜瓢,發現其實他們只是一個種屬的兩種植物,並不是同一種植物,老瓜瓢的學名其實叫地梢瓜,順著這個學名,我有發現了竟然有那麼多人,懷念他們童年吃過的地梢瓜。於是我將地梢瓜和蘿藦的圖片和資料都搜集整理出來,發現他們之間還是有很多差別的。之所以混淆是因為他們同屬蘿藦科鵝絨藤屬植物,結成的果實是一樣的,並且果實裡的鵝絨飛羽都是一樣的,所以在人們的意識裡,將他們作為同一種植物。也因此引發地梢瓜就是芄蘭的猜想。

04

我們現在更喜歡稱芄蘭為蘿藦,芄蘭最早載於《詩經》和《神農本草經》中,是中國本土的植物。芄蘭,又名蘿藦、斫合子、白環藤、羊婆奶、婆婆針落線包、羊角、天漿殼、蔓藤草、奶合藤、土古藤、漿罐頭、奶漿藤、斑風藤、老鴰瓢、哈喇瓢、鶴光飄、洋飄飄、天將果、千層須、飛來鶴、乳漿藤、鶴瓢棵、賴瓜瓢、老人瓢等。可能名字有許多與地梢瓜的相重疊。芄蘭是一種多年生草質藤本,最長的可達8米之多,莖部亦具乳汁,莖圓柱狀,下部木質化,上部較柔韌,利於他攀援在別的植物上。芄蘭的葉子卵狀心形,膜質。

而地瓜梢是一種草本植物,莖部很短,叢生,葉子是柳葉形。他們的花朵也是不同的,芄蘭的花為總狀式聚傘花序腋生或腋外生,花梗上有淺色柔毛,每個花梗上有13-15朵,簇生,淡紫紅色斑紋的花上也有白色絨毛,花朵比地梢瓜的花朵大而多,也更好看,所以結出的果實比地梢瓜的要大一些。芄蘭的果實其實在小時候是不能吃的,但是人們意識中總是將芄蘭與地梢瓜混為一談。我也是一直這樣錯誤認識的,以為他們只是一種植物。

想起多年前,從瀋陽的高速公路回朝陽,在高速路邊看到芄蘭攀援在路邊灌木上的果實,於是就伸手摘了一些,拿回家給孩子玩。這之前,我還真的不知道芄蘭這種植物,也誤將他當作老瓜瓢。兒子看到這種奇怪的果實很喜歡,我讓他將果實撕開,看看裡面藏著的帶有蓬鬆羽毛的種子,於是兒子打開一個芄蘭,種子是褐色的,呈現魚鱗狀,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將他們的種子打亂,他們的蓬蓬的種子,亂蓬蓬地飛揚,在穿透窗子的絢爛夕照下,像是飛翔著的幸福之花,那場景讓人心生感動,芄蘭之羽藉助著輕微的風到處亂飛,房間裡到處都是他們的蓬鬆羽毛。妻子說,飛得到處都是,怎麼收拾。於是在一個早晨,我將剩餘的幾個拿到大院裡,將他們撕開放飛,我希望他們生根發芽,看著他們像降落傘一樣落在樹叢中,心裡一陣歡喜。

幾年之後,我看到大院的松樹上,到處都攀援著落蘿藦的紡錘形果實,那是我吹飛的種子嗎?

地梢瓜

相關焦點

  • 所見:根植在千年《詩經》裡的蘿藦
    早春二月的確就是個乍暖還寒的時節,梅花桃花都爭先恐後地開一陣了,但即使是在應該草木復甦的農莊還是青黃不接的跡象,天色陰鬱的時候甚至都隱隱覺得不是在從容閒適的度假而是日久禁閉的放風,莊園邊界的隔欄仿佛囚禁自由的藩籬。也就是在百無聊賴無所事事的胡思亂想中發現了這有點像蒲公英的蘿藦。
  • 倪熊:根植在千年《詩經》裡的蘿藦|圖文
    早春二月的確就是個乍暖還寒的時節,梅花桃花都爭先恐後地開一陣了,但即使是在應該草木復甦的農莊還是青黃不接的跡象,天色陰鬱的時候甚至都隱隱覺得不是在從容閒適的度假而是日久禁閉的放風,莊園邊界的隔欄仿佛囚禁自由的藩籬。
  • 地梢瓜還是蘿藦,從果實來看不好區分啊?
    地稍瓜,是蘿藦科、鵝絨藤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蘿藦,是蘿藦科、蘿藦屬的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地梢瓜蘿藦地稍瓜接下來是二者的差異,主要是葉片和植株形態方面:地稍瓜:單葉對生,有短柄,葉片條形;為草本植物。地梢瓜
  • 《詩經》品讀:《芄蘭》中國古代的早婚制度
    芄蘭詩經·衛風·芄蘭芄(wán)蘭之支,童子佩觿(xī佩飾)。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芄蘭之葉,童子佩韘(shè象骨制的鉤弦用具)。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今人高亨《詩經今注》等認為是刺童子早婚。「周代統治階級有男子早婚的習慣。這是一個成年的女子嫁給一個約十二三歲的兒童,因作此詩表示不滿。」贊詩說。認為是讚美衛惠公,近代徐紹楨《學壽堂詩說》:「當是惠公初即位,以童子而佩成人之觽,行國君之禮,其大夫作詩美之,欲勉其進德耳。」
  • 《詩經》裡那些名字好聽的花花草草
    《詩經》裡那些名字好聽的花草那麼,這些詩經名物究竟長什麼樣子呢?江戶時期的日本儒學家細井徇撰繪了一本《詩經名物圖解》,其中細膩精緻的配圖,讓典雅詩句中的花草蟲魚都生動起來,宛若眼前。《衛風·木瓜》註:《詩經》裡的木瓜在植物學上屬薔薇科,春末開花,花似海棠,猩紅的熱烈,粉白的嫵媚,白瓣上撒著點點紅斑的透著那麼俏皮,花朵爛漫絢麗。結出的果實成熟後有拳頭大小,橢圓形,光溜溜的,像個青黃色鵝蛋,果皮中透出清甜的香氣,這就是原產於中國的木瓜。
  • 詩經之美,草木之美,人生之美
    《詩經》來自一個遙遠的時代,那時候,我們的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勤勤懇懇,那時的時光很慢,他們喜歡唱歌,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驚天動地的人物,只有田間的草木、河邊的鳥兒。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
  • 《詩經》中的木瓜、木桃和木李都是什麼?
    但這事兒不是本磚家關注的重點,我想要說明的是:木瓜、木桃和木李究竟都是現在的啥玩意兒?考證過程略過,直接上「權威」結論。據《中國植物志》,「木李」就是木瓜,「木桃」則是毛葉木瓜,而「木瓜」卻可能是皺皮木瓜。
  • 我不是蓆子,不可以任人捲來捲去——《詩經·柏舟》裡的比喻絕了
    《詩經·柏舟》是一首非常傷感的詩,傷感到我有些不忍心講給大家聽。但這又是一首寫得非常好的詩,它用了好幾個巧妙的比喻,將詩人內心的憂愁和面對困境時的人生態度形象地表達了出來。同時,詩人在逆境之中,仍能保持堅挺的姿態,能夠做到堅持原則,不同流合汙,這種精神,值得尊重。人總會有困難的時候,《詩經·柏舟》這首詩告訴我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保持挺立的姿態。
  • 《羋月傳》裡的《詩經》【738】
    上學的時候,老師講《詩經》分為風、雅、頌三篇,之後講的內容基本上都記不住,但是放在電視劇裡,看了幾遍竟然都能記住了。對於孔子說的「不學《詩》,無以言。」公子勒的見解是:「孔子作詩三百,分風、雅、頌三部,其中國風一百六十篇,是學習各國語言和風俗的起步,行走列國,若是語言不通,以國風詩篇交流已成常例,所以說『不學《詩》,無以言』便是如此。」
  • 豳地為《詩經》之鄉
    文/鄭智賢         在305篇樂歌組成的《詩經》中,豳地《風》、《雅》、《頌》佔了一定的篇數,這是誰也抹煞不了的客觀事實,這為豳地成為「詩經之鄉」奠定了最基本的條件,但還需要文物考古的支持,史志典籍的證明,民俗文化的認可。在這幾方面,豳地的條件得天獨厚。
  •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經裡探尋歷史,鏡頭記錄你可以摸到的詩經
    今天正好有時間,來到這可以摸到的歷史-詩經裡。 作為一個業餘的攝影愛好者,肯定不應該錯過這裡。攝影就是要走出來,讓照片講述故事,而不是念幾句詩就可以成就詩詞攝影。 圖為詩經裡大門。詩經作為一部自西周到春秋,上下跨度約有五六百年。而作為這部經典主要創作地的關中地區,自然應該有這麼一個地方,讓我們重拾歷史,走進詩經的世界,親身感受這厚重的歷史沉澱。 圖為詩經裡的路燈。
  • 無臉男的另一面竟然如此妖嬈!
    (媽媽角度拍攝的)(正面角度拍攝的)原來無臉男也可以如此妖嬈嫵媚~真是長見識了~
  • 丁徐榮 :在《詩經》裡遇見美好
    秋冬之際,天色向晚,漫步河邊看蘆葦瑟瑟,一道殘陽鋪水中,不由想起《詩經》裡「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句子。 是的,《詩經》裡的蒹葭就是這河邊的蘆葦。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中說:強脆而心實者為荻,矛纖而中虛者為葦。尋常可見的事物,在《詩經》的前塵舊夢裡,都被賦予了美好的名稱,讀來古意盎然,雅趣十足。
  • 我能想到最動人的情話,都在《詩經》裡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孔子評價《詩經》: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在詩經裡,愛情是那麼真誠;我喜歡你,伴隨著我內心的歡喜。每每讀《詩經》時,讀到愛情的詩句,隱娘都不由得感慨:最動人的情話,都在《詩經》裡!你若不信,來讀讀這18句動人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