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倪熊
《早春二月》是我出生之前我父母親那一輩最為心儀的電影了,上個世紀60年代的一部彩色故事片,朦朦朧朧的走向希望,帶著點兒曖昧的浪漫愛情,孫道臨和謝芳珠聯璧合的出演,「五·四」時候作家柔石的小說原著。而在我的印象中,這卻是一部黑白片,原因在於那幾年重播時,我們的電視機還沒更換到彩色的,而且久遠的舊社會時代的一切人物和事情在我們的腦海中自然而然天經地義就是黑白的,沒有色彩的。
早春二月的確就是個乍暖還寒的時節,梅花桃花都爭先恐後地開一陣了,但即使是在應該草木復甦的農莊還是青黃不接的跡象,天色陰鬱的時候甚至都隱隱覺得不是在從容閒適的度假而是日久禁閉的放風,莊園邊界的隔欄仿佛囚禁自由的藩籬。
也就是在百無聊賴無所事事的胡思亂想中發現了這有點像蒲公英的蘿藦。
常人一般不會去到農莊的邊界,通常也是疏於打理,橫七豎八乾乾枯枯的灌木草叢一脈荒蕪,遠遠近近的枝枝葉葉間散落著一團團一簇簇的白色絨毛,既有點像是鳥兒抖落的絨毛,又像是蒲公英未散的絨花,四處散落的白色和野草交雜在一起。
不禁讓我好奇心起,緩緩地走近灌木草叢,才發現這細細軟軟的絨毛絨花來自像豆莢一樣的果實,是纏繞在圍欄上、路邊的酸棗樹上的一種藤蔓。它已經幹透了,脆裂了,呈現褐色,橢圓、頭尖、呈流線型,像是一個拉長了的棉桃。
一顆飽滿欲爆的果不其然,稍稍一碰,輕輕一觸,就『啵』的一下咧開了,剎那間像被驚醒了似的,那桃莢從鼓鼓的肚子裡一個接一個地依次蹦了出來魔幻般一縷又一縷的絲線,那線細薄如蠶絲,集結成團又四面伸展,迎著陽光下泛著瑩瑩的光芒,有風輕輕吹過,便輕盈地飛舞飄散,就和蒲公英一樣。
我其實並不清楚蒲公英的生長過程和長得什麼樣子,但是我比較欣賞蒲公英極具自由的象徵意義,她的惹人憐愛之處就是隨風飛舞,無數的白色絨花自由飄揚在天空,隨風飄散到新的地方,並且孕育新的生命。
蘿藦和蒲公英的「降落傘」非常相似的地方就是它飄散時的長長冠毛。但是兩者還是有本質的區別,蒲公英的小傘攜帶的實際上是瘦果,與冠毛之間有長長的「喙」連接,花絮飛散之後我們也就忽略了其餘;而蘿藦冠毛直接連在種子上,種子隨風飄散而出之後的果殼潔淨、安詳,依然讓人感受著母性的柔光。
我或許也曾看見過它在春的綠葉和夏的小花,卻聯繫不上它秋冬季節乾枯結果的樣子。
蘿藦的學名有點神秘兮兮的,看上去有點東南亞的意味,但是它還有很多名字,也叫芄蘭、斫合子、白環藤,還有俗稱羊婆奶、婆婆針落線包、羊角、天漿殼、奶漿藤,蛤喇瓢、老瓜瓢的。
因為蘿藦喜歡微潮偏幹的土壤環境,喜歡充足的日光直射,林邊荒地、山腳河邊、田間地頭、路旁灌木草叢中,是比較普通常見的多年生草質藤本,圓柱狀的莖長可達8米,具乳汁,下部木質化,上部較柔韌,表面淡綠色,有縱條紋,幼時密被短柔毛,老時被毛漸脫落。
最早關於蘿藦形態和生態的描述記載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文學家陶弘景,他曾整理古代的《神農本草經》,並增收魏晉間名醫所用新藥,成《本草經集注》七卷,補充了民間的說法:「離家千裡,勿食蘿藦、枸杞」。「蘿藦,有名苦芄,葉厚大,作藤生,傅腫,東人呼為白環藤,生籬落間,摘之有白汁,一名雀瓢,人家多種之」。
農村長大的孩子見多識廣見怪不怪,兒時的玩伴們喜愛在秋冬時季四處尋找,踫破了它的枝蔓和葉子就會流淌純白色的漿液,所以有羊婆奶和乳漿藤的別稱;最具特色的果實像是一個瘦長的紡錘體,所以稱其為「婆婆的針線包」,它其實應該算是蘿藦子的子宮,裡面滿是帶著白色絹毛等待「羽化成仙」的種子,待到成熟乾裂宮口開放後,就似小鳥般漫舞於天地。
據說還是暗藏在民間的山珍野果,藥用價值極高。《本草匯言》上說:「蘿藦,補虛勞,益精氣之藥也。此藥溫平培補,統治一切勞損力役之人,筋骨血脈久為勞力疲痺者,服此立安。然補血、生血,功過歸、地;壯精培元,力堪枸杞;化毒解疔,與金銀花、半枝蓮、紫花地丁,共效驗亦相等也。」
有的地方把鮮嫩的果實直接生吃或做菜,香甜可口,非常美味,不過介於蘿藦科的多數植物均有小毒,還是小心為妙。借用股市的話說就是:美味有風險,食用需謹慎。
顯而易見,說詩情畫意的芄蘭就風雅了,就來頭大了,《芄蘭》是《詩經》裡面《國風》中的一首古詩:「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一如既往的詩經慣用復沓套路:兩章重疊,一嘆三詠。纏綿悱惻的詩句,實際只有三個字不同,翻譯出來還是通俗易懂風趣幽默的:「芄蘭有枝尖又尖,兒童解錐帶在身。雖然解錐帶在身,哪裡懂得大人事。大搖大擺擺架勢,飄帶長垂難收拾。 芄蘭有葉似半圓,兒童扳指帶在身。雖然扳指帶在身,哪裡有力勝大人。大搖大擺擺架勢,飄帶長垂難收拾。」
寥寥數語,就把小孩子老卵及噶裝大人調戲大姑娘腔調的憨態可掬和姑娘家逗趣裝惱嘲諷揶揄似嬌還嗔的綿綿情態及其心理活靈活現地描摹了出來。
藤蔓根植在千年《詩經》的蘿藦,竟然還追溯著一段古老的情感。這幸得遇見的相思,不禁讓我繼以欲往既已來臨的時節,去探探它的枝繁葉茂,它的春華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