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共計三百零五篇。在這部詩歌總集中,有相當多的題材,涉及到古人的愛情、婚姻生活。
關於婚姻的詩作,有婚後生活的甜蜜和歲月靜好,諸如《女曰雞鳴》,有盛大而隆重的婚禮場面,諸如《桃夭》、《鵲巢》、《著》等,有妻子對遠行丈夫的思念,諸如《汝墳》、《伯兮》、《卷耳》等;也有被丈夫遺棄的女子的悲憤和覺醒,諸如《谷風》、《氓》、《邶風·柏舟》、《邶風·日月》、《遵大路》,也有丈夫對已經亡故的妻子的思念,諸如《綠衣》、《葛生》等。
反映愛情的詩作,也有很多不同的類型,有痴痴的暗戀,諸如《蒹葭》、《宛丘》,有甜蜜的相約,諸如《桑中》、《有女同車》、《靜女》、《東門之枌》、《溱洧》等,也有偶然的邂逅,而產生的一見鍾情,諸如《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逢,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逢,與子偕臧。
這首《野有蔓草》,是《鄭風》中的第二十篇,也是《詩經》中比較著名的一篇。古代的鄭國與東周王畿相接壤,文化比較發達。春秋的時候,鄭國的人們創造了一種具有地方色彩的新曲調,曲調活潑,感情細膩。當時的名人,吳國的季札聽了《鄭風》,也忍不住稱讚道:「美哉,其細也甚」。
《鄭風》中的大部分詩作,都與愛情有關,《將仲子》、《狡童》、《女曰雞鳴》、《有女同車》、《褰裳》、《豐》、《東門之墠》、《風雨》、《出其東門》,還有著名《子衿》,都是出自《鄭風》,都是歌頌愛情的詩篇,具有濃濃的浪漫氣息。與鄭國相鄰的衛國,也有類似的特點,因此還產生了一個成語,叫「鄭衛之音」。有人認為「鄭衛之音」是一個不太好的形容詞,但是在春秋的時候,「鄭衛之音」則是新興音樂的代名詞。《禮記·樂記》中的魏文侯就說過這樣一句話:「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
這首《野有蔓草》,就很細緻真實地勾勒了一幅男子與女子在野外邂逅的場景,滿滿都是濃濃的浪漫氣息。一個清新的早晨,野地裡的青草上還掛著晶瑩的露珠,(我遇上了)一個美麗的姑娘,她有一雙顧盼生輝,目光如水的眼睛。我們這樣邂逅相逢,讓我心中如願以償。
一個清新的早晨,野地上的青草上露珠閃閃,晶瑩剔透,我遇上了一個美麗的姑娘,她的目光如水,清澈明亮。我們的偶然相逢,卻成就了一段美好的愛情。
這首僅僅三十二個字的小詩,勾勒出一幅美麗而浪漫的畫面,清晨,草地,露珠,一見鍾情的青年男女。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美好的令人陶醉,令人心馳神往。
這首《野有蔓草》堪稱《詩經》中最浪漫的邂逅,這首詩勾勒出來的美好意境,驚豔了世人數千年,也成為一首經久流傳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