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link讓天文學家頭疼!巨型衛星星座正從根本上改變天文觀測

2020-12-27 騰訊網

天文學界目前焦慮不安。隨著近地軌道上的衛星數量越來越多,獲得一個開闊的天空視野的機會正變得越來越小。

學界也是剛剛才開始認識到這些巨型衛星星座給天文學界所帶來的真正威脅。美國天文學會在近日公布的報告中總結道,該情況將會「從根本上改變天文觀測領域」,其中就涉及到了光學和近紅外探測的發展。報告作者寫道,「夜空照片中充滿被太陽照亮的衛星將成為一種常態。」

圖 | 在望遠鏡拍攝的夜空圖像中,Starlink 留下了一道道可見條紋。(來源:MIT TR)

密西根州立大學天文學家、美國天文學會前主席梅根 · 多納休(Megan Donahue)表示,「SpaceX 的 Starlink 衛星的可見程度著實讓每一個人都大吃一驚。」儘管很多人沉醉於一連串亮光划過夜空的美麗景色,但天文學家們卻無心欣賞,這些亮光會在天文望遠鏡所拍攝到的圖像中留下一道道長長的白色條帶,並遮擋住他們要去觀測的恆星和其它天體。

「對於天文學家來說,天空中布滿這種光帶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多納休。

其實,衛星 「搶鏡」 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目前環繞地球運行的衛星數量已經超過了 2600 顆,所以這種情況必然會發生。洛厄爾天文臺主任傑夫 · 霍爾(Jeff Hall)是美國天文學會這份報告的聯合作者,在他看來,其中大部分衛星的反光程度比較弱,特別是那些處於極高軌道的衛星,它們幾乎不會對觀測造成影響。

但是,由於這些新的衛星星座處於低軌道區域,因此看上去顯得更加耀眼。它們會在照片上留下長長的光帶或對其他部分的數據造成破壞。衛星星座規模龐大,想要把它們從視野中清除出去,就如同玩一局地獄難度的 「打地鼠」 遊戲。在過去,也許每 100 張照片中就有一張因受到衛星幹擾而無法使用。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天文學家們可能會因為這個問題而損失掉多達三分之二的數據。

新型的 LEO 衛星則不會像這樣影響到天文學家的觀測計劃。例如,霍爾使用光學光譜儀(源頭處所發射出的光的波長)來測定每顆恆星的特別變化。只有衛星移動到望遠鏡的正上方時,圖像才會受到影響。

多納休表示,理想的目標就是將這些衛星的亮度降低 100 個係數。為此,美國天文學會的報告列出了諸多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對於天文學家和衛星運營商來說都具有實際意義。例如,新的軟體可以提前告知天文學家們衛星預計經過的時間和位置。這可以幫助他們在那段時間裡進行工作,或者甚至在曝光期間遮蓋掉衛星所反射的光,同時這種軟體還可以被用在圖像處理領域,從而將數據中的衛星軌跡清除掉。

衛星運營商在尋找解決辦法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商業目標。畢竟,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停止發射衛星星座——不過,這顯然不現實。

其中一個辦法就是降低衛星的反射度。一月份,SpaceX 在 Starlink 衛星上測試了一種名為 「DarkSat」 的原型塗裝,但衛星的亮度並沒有得到明顯的降低。當前,該公司正在給即將發射的衛星安裝一種叫做 VisorSat 的可展開的太陽防護罩,不過科學家們就這種方法是否具有有效性進行了多次的辯論。

霍爾表示,最佳的方法就是調整衛星在太空中的朝向,使其反射面不對準地面,從而大大降低地面望遠鏡發現反光的機率。他還說道,「我親眼看到過一些進行了姿態調整的 SpaceX 的衛星。你仍然可以看到這些衛星,但由於亮度很低,所以它們是幾乎不可見的。」

衛星星座的軌道高度問題將會是衛星運營商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OneWeb 的創始人格雷格 · 維勒(Greg Wyler)認為,由於其衛星星座處於 1200 公裡的高軌道,所以很難發生衛星碰撞事件。Starlink 這類衛星使用低軌多數量的模式來覆蓋全球,而處於高軌道的衛星則有著更大的通訊覆蓋面,這意味著每一顆衛星都可以覆蓋地球上更多的區域。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在軌衛星的數量。

不幸的是,美國天文學會的報告反駁了這種觀點。報告認為,衛星所處的軌道越高,它在人們視野中停留的時間也就越長。雖然它們的亮度可能會有所降低,但無論如何都會對天文觀測活動造成幹擾,這種影響或許會持續整個夜晚。報告建議衛星公司不要把衛星星座發射到超過 600 公裡的軌道上。

幸運的是,所有的衛星公司都願意通過合作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美國天文學會的報告詳細闡述了 SpaceX 與 OneWeb 在這一方面的多方投入。霍爾表示,「我們認為他們做的很漂亮,而他們也認為我們做的很漂亮。因此,我們會一起努力。」

天文學家們需要衛星運營商們的支持。發射擁有超亮反光衛星的衛星星座,雖然在技術上和法規上都沒有任何阻礙,但是這些衛星卻很有可能干擾到大部分的天文觀測項目。

霍爾和同事們打算填補法規上的漏洞,並在明天春天開始的新一輪的研討會上提出相關建議。研究人員們希望 SpaceX 以及其它公司能夠就這一問題與他們保持合作。如果全球各地的衛星運營商都可以向太空中隨意發射衛星,那麼勢必會產生極大的混亂,所以每個公司都應該具有阻止這種無序狀態的責任感。

霍爾說道,「這些政策性建議將會被提交到聯合國。因為這是一個國際性問題,所以它必須得在國際機構的職權範圍內得到解決。」然而,聯合國及其成員國將會在何時採納並執行這些規定,則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End-

編輯:邢哲

參考: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0/09/02/1007938/satellite-mega-constellations-risk-ruining-astronomy-forever/

相關焦點

  • 衛星星座對科學觀測的幹擾使得天文學家的焦慮與日俱增
    在美國夏威夷召開了一次天文學會特別會議,會議針對衛星巨型星座(例如SpaceX目前進行是Starlink計劃)建設正逐步幹擾天文觀測的問題進行了討論,並提出了解決這一新問題的潛在方案。(AAS)第235次會議上設立的專題特別會議——「衛星對天文學的挑戰」,針對SpaceX Starlink巨型星座建造和其他計劃中的私人龐大衛星群的最新進展,綜合討論未來的宏觀發展前景。
  • 天文學家們越來越擔憂衛星巨型星座將會如何使科學瓦解
    圖為獵鷹九號發射畫面(圖源:360kuai)美國天文會議的組織者們在夏威夷舉辦了一場特別的會議,用以討論像目前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建造的火箭一樣的衛星巨型星座的問題,它們隨時可能阻礙望遠鏡的觀測,天文學家也對這個暴露出的問題做出了可能的解釋
  • 哈佛天文學家稱星鏈衛星可能會影響對近地小行星的搜尋
    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Jonathan McDowell分享了他的新研究成果,分析了星鏈寬帶服務巨型星座對不同天文臺的影響。許多天文學家和天文組織對SpaceX長期部署多達42000顆星鏈衛星的計劃所導致的巨大衛星星座的增長將幹擾太空科學觀測表示擔憂。
  • SpaceX星鏈衛星不僅僅影響天文學家,可能還會給地球帶來巨大危機
    SpaceX星鏈衛星相信很多喜歡看科學文章的人,應該已經有所了解。SpaceX星鏈衛星的目的是為了讓全世界沒有被網際網路覆蓋的地區,能夠開通網際網路功能。這個計劃聽起來似乎是為人類服務,但是實際上,這項技術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好處,甚至會給地球帶來巨大的災難,美女小倩這樣說絕對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科學證明。
  • 地面天文觀測哪裡強?中國天文學家確認南極冰穹A為最佳!
    南極崑崙站天文觀測工作現場照片。中間是DIMM的8米高的塔架,前面是15米高的多層大氣參數測量塔KLAWS-2G,右側黃色貨櫃是PLATO-A儀器艙。中國天文學家研究確認南極冰穹A為地面最佳光學天文觀測臺址的這項重要成果,北京時間7月29日深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發表。業內專家認為,該研究成果確認崑崙站擁有珍貴的天文觀測臺址資源,將為中國進一步開展南極天文研究奠定堅實基礎。南極崑崙站2臺冗餘的視寧度望遠鏡及其8米高的塔架(安裝時照片)。
  • 未來的夜空,漫天星星也許是漫天衛星
    很快,Johnson和他的同事就查到了這些衛星的來源——一周前,埃隆·馬斯克的SpaceX往地球低軌道發射了60顆小型衛星。天文學家在觀測的時候偶爾能看到衛星——他們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不過,他們過去一次只能看到一顆,這種情況並不會影響觀測結果,儘管最後在觀測圖像上把衛星去掉需要花上些功夫。可如果是19顆呢?這種情況前所未有,導致15%至20%的圖像「完全丟失」。
  • 古人所預測的,與衛星觀測結果不謀而合!
    古人所預測的,與衛星觀測結果不謀而合!蘇軾在題西林壁中寫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意思是只因為人在山裡面眼界受到了局限,所以無法將整個廬山的真實面貌盡收眼底。就像是身處在宇宙當中的人類,無法知道宇宙的形狀一樣,除非我們可以跳脫到宇宙之外,看清它的真實面貌。地球究竟是什麼形狀的?
  • 清華天文成果登上《自然天文》雜誌 實現觀測方法革新
    新京報訊(記者 樊朔)5月11日晚,《自然天文》雜誌正式發布了清華大學天文系教授馮驊課題組的論文,清華大學主導的空間天文項目「極光計劃」在觀測一年後首次發現了脈衝星自轉突變和恢復過程中X射線偏振信號的變化,這一探測結果標誌著,因技術困難停滯了40多年的天文軟X射線偏振探測窗口重新開啟
  • 已知最大恆星不再是盾牌座UY,天文學家發現另一恆星,超級大!
    如果各位朋友對天文類的知識有了解的話,就會說是盾牌座UY。根據天文學家的觀測,盾牌座UY的半徑是太陽的1700倍,這是什麼概念呢?太陽在我們眼中已經非常龐大了,畢竟整個太陽系都會圍繞著它運轉,可是如果和盾牌座UY相比,太陽的體積只有盾牌座UY的49億分之一。
  • SOHO衛星照片中發現太陽附近巨型UFO,為黑色球形,直徑超45萬km
    SOHO衛星拍攝的照片正中間有一個黑的圓形,這是照相機上專門用來遮擋太陽光芒的裝置。● SOHO衛星拍攝的一張照片,背景上有一個彗星(中間的圓環是太陽的大小)。SOHO衛星1995年被發射升空,已經拍攝了成千上萬照片,相對暗的背景中,科學家以及業餘的天文愛好者發現了很多的天文現象,包括發現過彗星,迄今為止已經在SOHO的影像中發現了4108顆彗星,這些彗星被稱為SOHO彗星。本次發現巨型UFO,也是網友觀看以前拍攝過的照片時發現的。●照片1,7:00方向的黑色圓形UFO。
  • 我國也要發射馬斯克的天基網際網路星座,但是將面臨2個重要問題!
    火箭/飛彈發射軌跡星鏈用途雖多,但是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其中對於地面天文觀測的影響最大。星鏈計劃已經招致全球多個天文團體組織反對,迫使馬斯克不得不想辦法採取措施降低星鏈衛星的「光汙染」問題,如在衛星表面增加不反光塗層等。我國星鏈計劃隨著馬斯剋星鏈的快速部署,我國也有了相應的計劃,中國航天科工的「虹雲工程」要發156顆衛星,在地球上空1000公裡上空組網運行,組建全球的移動網際網路。
  • 《戀愛小行星》 一部帶你探索天文地理的番劇
    故事描述女主角木之幡米拉,曾在兒時參加露營活動時,與熟悉天文的真中藍邂逅,並在約好要一起尋找小行星後對天文產生了興趣。而倆人在高中奇蹟般相聚的同時,卻發現天文社已經和地質研究會合併成了「地學社」,而這就是倆人加入這個社團後,與三位學妹一同度過的社團日常故事。
  • 最新的星鏈發射讓SpaceX 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衛星運營商
    2020年1月6日,在卡納維拉爾角獵鷹9號裝載60顆星鏈衛星發射 圖源:SpaceX  在今天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的推特上,60個星鏈衛星的部署得到確認。這些衛星在1月6日星期一夜晚21點19分離開了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並已經由獵鷹9號運送到了290千米(180英裡)的軌道上。
  • 天文利器助力觀測 終結射電爆發理論爭鋒
    在穩定可靠運行的同時,FAST「勤懇」從事觀測服務。國家天文臺近日表示,FAST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在「天眼」的幫助下,中國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1中國科學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成為射電暴領域的核心力量在廣袤的宇宙中,經常出現短暫而猛烈的無線電波爆發,持續時間通常僅有幾毫秒,卻能夠釋放出相當於地球上幾百億年發電量的巨大能量。2007年,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了這樣的毫秒電波——快速射電暴,並對其展開了探索研究。誰發出了這樣的電波?快速閃現的電波包含了什麼信息?
  • 天文小科普:光年——天文學的距離測量單位
    舉個例子,地球和它最近的衛星,月亮之間的距離約有385 000公裡。而太陽距離我們1.5億公裡,我們和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距離大約40萬億公裡。圖解:奧勒·羅默,Ole Christensen Rmer,丹麥天文學家,1644-1710奧勒從1671年開始觀測木星的衛星,並測量他們(特別是木衛一)消失在巨大行星後面並重新出現在另一側之間的時間。
  • 銀河系外緣正以奇怪方式翹曲 天文學家暫無法解釋
    據外媒BGR報導,天文學家擁有可供使用的工具,以觀察銀河系中正在發生的變化,現在其中的一項變化正令天文學家感到困惑:銀河系的邊緣正在「翹曲」。 銀河系外緣正以奇怪的方式「翹曲」 ,研究人員正在竭盡全力解釋這種現象的原因。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前所未聞的巨大「怪物」超新星
    根據由哈佛大學研究生Sebastian Gomez研究團隊的研究表明,這可能是觀測到變為超新星的恆星中最大的恆星。(天文學家在行星狀星雲Henize 2-428的中心驚奇地發現了兩顆白矮星。這兩顆白矮星近環繞彼此旋轉,間距越來越近,大約7億年後兩顆星合二為一之時,它們便會擁有足夠的物質,引發一場劇烈的超新星爆炸。一些恆星會在它們「生命」的末期產生形狀如此古怪並且不對稱的星雲。
  • 中央臺報導盱眙天泉湖天文論壇
    多名國內外知名院士圍繞太陽、暗物質、系外行星與地外生命等主題,介紹了天文領域研究的最新成果。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林潮教授介紹,在過去的20年內,科學家發現了約5000個地外行星,其中有上百個和地球環境很類似,但是到目前為止,從嚴格意義上過來說仍然沒有探測到任何行星上有生命存在的直接證據。
  • 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個年輕的恆星系統,發現的類地行星像原始地球?
    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是目前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光學望遠鏡,近日天文學家公布了一個完整的恆星系統,這顆名為TYC 8998-760-1的恆星距離地球約有300光年,形成時間比較短暫是一個年輕版的太陽系,值得人們關注的是這個恆星系統中有幾顆行星正位於恆星宜居帶上,天文學家通過甚大望遠鏡觀測到了這顆恆星周圍幾個大型行星的影像
  • 木星有79顆衛星?不,可能是600顆
    圖為木衛三(最大的伽利略衛星)和木衛二(最小的伽利略衛星)以及它們在木星表面投下的影子,新發現的天體在離木星更遠的軌道上圖源:Damian Peach近日,一個加拿大天文研究團隊發現木星可能擁有大約600顆直徑在800米以上的衛星。他們將於本月25號在線上舉行的2020歐洲行星科學大會上匯報他們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