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由於一個「烏臺詩案」牽連了很多的文人,首當其衝的是蘇軾,由於他反對變法,最終被人陷害。後來王安石出面求情,蘇軾被貶到黃洲;另外反對的文人,同樣也是被貶,其中就有與蘇軾有著深厚友誼的張耒。可能有的朋友對於這位詩人不太熟悉,他也是宋朝著名的詩人,同樣也有很多的詩作流傳於世。
張耒是蘇軾的追隨者,一直是支持蘇軾,所以也被人陷害,於是被貶到了四川,這一時期他心灰意冷,面對孤獨的人生,讓人生出了無限的憂愁。試想一位才華橫溢的人,失去了舞臺,這本身就是一種打擊,他到達安徽之後時常是借酒消愁,寫下過很多孤獨的詩作,其中要數這首《夜坐》,寫得最為感人,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
庭戶無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氣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
張耒,字文潛,號柯山,今天安徽亳州人,他與蘇軾的友誼也是成為了千古佳話,兩人可謂是亦師亦友,當時蘇軾被人陷害後,他也被捲入其中,於是遭受到了打壓和排擠,最終還是被貶到了偏遠的地方;正是這樣的一種人生經歷,也使得他悲痛欲絕,在夜天的夜裡看到殘葉在空中飛舞,這讓他更是感慨萬千,所以在這首詩中,也是表現得極為孤獨。
一個有著遠大理想的人,由於被人陷害,最終失去了所有的平臺,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那都是致命的打擊;而詩人正是把這種無奈,還有感傷之懷,以極為悲情的口吻寫進了這首詩中,所以也就使得這首詩處處充滿憂愁,讓人感受到了詩人的無奈,還有孤獨之感。
後人其實公認最孤獨的是中唐詩人柳宗元的《江雪》,這首詩無論你如何解讀,那都是能夠從中感受到那種濃濃的思鄉之苦,還有孤獨之感;不過張耒這首詩同樣如此,也是充滿了孤獨。當時詩人正是在夜裡一個人獨自坐在庭院裡,天氣異常的寒冷,梧桐樹葉從空中紛紛飄落,這讓詩人一時之間感動了無邊無際的孤獨。
第一二句便是交代了時間和地點,同時又是通過周圍的環境來表達孤獨,這樣的寫作手法並不是很高明,但是詩人寫得很巧妙,也讓這兩句立馬意境全出,「庭戶無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氣先清。」,我現在坐在這庭院裡,寂靜的庭院沒有一個人,只有天上一輪明月,夜裡的清霜馬上就要降下來了,邊空氣中都充滿了清朗的氣息。這兩句看似平淡無奇,可是讀來讓人肝腸寸斷。
第三四句又是進一步地描寫了當時的感受,從而讓這兩句更加孤獨,「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梧桐樹就那麼佇立在庭院前,不甘就此衰落,那樹枝上的葉子在風中左右搖擺,發現了些許的聲音。其實這兩句還是另有深意,詩人正是告訴了那些人,自己是不可能如此甘於平庸,總有一天會有所作為。
張耒流傳下來的作品並不是很多,但是一些經典的作品,那也是深入人心,這首《夜坐》那就是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悽美;詩人從不同的角度來描寫寒夜,從而把內心的孤獨之感,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也就使得這首詩充滿了孤獨之感,使得我們讀了之後,也是立馬能夠感受到他的無奈,還有對於人生的解讀。如此悽美的作品,那自然是不容錯過,值得我們細細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