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見老黃牛耕田病倒了沒人理,內心很氣憤,寫下一首帶諷刺的詩

2021-01-18 塵世曉書僮

古代由於是科技比較落後,不像現代做很多的事情,那都是可以用機器來替代,可是在那個時代是無法實現,譬如以種地來說,那就完全是依賴於牛,而且它也是一輩子辛辛苦苦,吃著草可是幹著最重的活。而對於古代的人來說牛就是生活中最重的一部分,如果沒有了牛,那麼就無法種地,自然也就無法存活下去。所以大部分的人,對於牛都有一種獨特的情感,把它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只要極少部分的人,可能對牛比較殘忍,可能牛即使是病了,那也是不會去理會。

那麼南宋時期的抗金名臣,民族英雄,李綱就寫過一首令人心酸的詩,也就是這首《病牛》,在這首詩中詩人以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表達了對於牛的憐憫,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的一片真誠;由於牛老了,它病倒了之後,可是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去關心,這也令詩人很是傷感,為此他才匆匆寫下了這麼一首很悲傷的作品。

《病牛》宋代:李綱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

李綱作為那時代的英雄,他寫這麼一首令人心酸的詩,除了同情牛之外,其實還是另有所指,畢竟當時南宋時期的主戰派,每一個都受到了打擊和排擠,他也不例外,為此他也正是以老黃牛來表達內心的悲痛,以此諷刺了那個時代,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

牛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過去農耕時代,如果不是因為有牛的話,那麼田就無法種,即使是能夠使用人工,可是那種效率要低許多,也不可能種上那麼多的地,自然也就產不出更的糧食,這也就是為什麼牛一直會受到老百姓的尊敬,其實它的存在正是改變了那時的社會結構,提升了生產力。

李綱也正是這病牛為切入點,不僅表達了自己對於牛的同情,同時也寫到了自己當時的處境,他寫這首詩時正是被人彈劾,並且是被罷了官,這也令他悲痛不已,為此在這首詩中,他以一種極為悲痛的口吻表達了那份感傷之懷,同時也告訴了世人,他內心的悲痛,讀來當真是令人感慨萬千。

第一二句就寫了牛的悲哀,同時也正是寫到自己當時的一種心境,畢竟自己被罷了官,再也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而牛辛辛苦苦了一輩子,也是生病了,但是沒有人去可憐它,「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病牛即使是生病了,那也是依舊還要去耕田,一輩子不知道幫助人們種了無數的糧食,每天都累得筋疲力盡,可是有誰會去憐惜它呢?這兩句寫得極為巧妙,表明寫到了牛的悲哀,同時也寫到了自己的內心的痛苦。

第三四句則是進一步地寫到了牛的無奈,以及人們對於它的漠視,「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牛正是為了眾人能夠吃飽,從而每天都辛辛苦苦的勞作,即使是在累倒了在那殘陽之下,那也是在所不惜。最後這兩句同樣是一語雙關,寫得極為巧妙。

李綱的這首《病牛》最絕的正是一語雙關,不僅寫到了牛的悲哀,同時也寫到了自己內心的痛苦,也正是這樣的一種描寫,也令他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充滿了一種悲痛之感,而我們讀這樣的一首詩,也最是能夠感受到那份悲痛之苦,詩人對於牛有著憐憫之情,可是又有誰去同情詩人呢?這也正是詩人最為悲哀的一個地方,所以寫得也極為傷感。

相關焦點

  • 才華橫溢的李商隱,一直被小人排擠,氣憤的他寫下了一首諷刺詩!
    李商隱是晚唐時期很有才華的一位詩人,頂著小李的名號,成為了那個時代的翹楚,不過在生活中他又是處處受到了小人的排擠,特別是在通過了科舉考試之後,再去參加博學宏詞科的考試時,一直被人故意刁難,使得他最終沒能通過博學宏詞科的考試,也就成為了他人生中的遺憾。
  • 唐朝無名詩人不願娶豪門千金,寫下一首拒婚詩,盡顯錚錚傲骨
    作者:凱紫唐朝很多詩人曾憑一首詩,抱得美人歸。例如崔郊,他和姑母的婢女兩情相悅,可是姑母后來卻將婢女賣給了權貴於頔。崔郊在寒食節那日,好不容易和心上人見上一面,還沒來得及互訴衷情,便不得不分離,傷心欲絕的他寫下了「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 唐朝詩人劉方平很感人的一首詩,看似在描寫雪景,其實充滿了諷刺
    唐朝詩人劉方平的這首《春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意境悽美,同時字裡行間又是充滿了諷刺,他正是在雪中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對於貧窮的人來說,只要到了下雪天,生活就會變得更加艱辛,日子更加難過;可是對於富人們來說,他們可以居住在溫暖的家裡,坐在窗前欣賞雪景,人與人之間的差別相距千裡。這首詩也正是通過這樣的一種描寫,從而諷刺了那些富貴的人家。
  • 葉紹翁想遊園主人不開門,寫下一枝紅杏出牆來,是氣憤還是欣喜
    學生時代讀詩常常是囫圇吞棗,一般只注重一首詩最為經典的部分,而忽略了整首詩的寫作背景以及詩人的內心情感脈絡。而這首宋代詩人的遊園詩,常常也被我們忽略了太多內容。「關」和「出」兩個動詞在前面兩句較為寧靜的筆調之下,更顯出春天的勃勃生機,不由得令我想到宋祁筆下的「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趣味全出,這首詩的趣味則全部在「關」字和「出」字上面。我們以上面我所提出的兩種不同主語的視角來看待這首詩的最後兩句,進而來分析詩人不同的情感,究竟是欣喜還是氣憤呢?
  • 唐代一位知名度不高的詩人寫下一首詞,諷刺辛辣入骨三分!
    古代很多詩人都有著愛憎分明的情懷,他們對一切假惡醜現象恨之入骨。於是他們便以筆為刀,對這些厭惡的人和事極盡諷刺,讀後讓人扼腕深思。下面,我們來欣賞一首著名的諷刺詩:官倉鼠唐代:曹鄴官倉老鼠大如鬥,見人開倉亦不走。 健兒無糧百姓飢,誰遣朝朝入君口。
  • 李商隱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借古喻今充滿了諷刺,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唐朝的詩人身上都有著一種獨特的氣質,而且很多人是比較敢寫,往往又喜歡借古喻今,從而也就令他們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可能只是看似信手拈來,卻又是充滿了諷刺。特別是晚唐時期的李商隱和杜牧,兩個人作為那個時代最著名的詩人,寫過了無數充滿了諷刺的詩作,譬如杜牧的《江南春》、《泊秦淮》等等,那都是充滿了諷刺,另外靚麗手法也是極為高明,讀來當真是令人讚嘆不已。那麼李商隱同樣如此,尤其是他的一首《賈生》,同樣也是諷刺了當時的皇帝,可見他的膽子還是比較大,如果換成另外的詩人,那是絕對不敢這麼寫,但是他不一樣,只要看到了不滿的事情,那就是要站出來反對。
  • 「嘴賤」詩人,寫下一首千古狂詩被貶,回來後又寫千古狂詩又被貶
    今天這位便是如此,第一次寫詩被貶,第二次又在同樣的地點寫了首相似的詩,又被貶。《遊玄都觀》唐·劉禹錫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永貞元年,劉禹錫因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而被貶為朗州司馬,十年後,他被再度起用,回到長安。十年步履匆匆,往昔難以回首,劉禹錫來到舊地玄都觀,感慨萬千,遂寫下了這一首千古名作。
  • 唐朝一詩人路過秦始皇陵時,寫下一首詩評價嬴政,他想表達什麼?
    而在唐朝的時候,也有這樣一位詩人,他途經秦始皇陵時,想起昨日今朝,心生感慨,忍不住寫下了這首詩。只不過這首詩究竟是諷刺還是誇讚,還得繼續往下看。《途經秦始皇墓》許渾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
  • 文學史上最經典的5首諷刺詩,真可謂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諷刺詩就是以嘲諷、譏刺的手法,描述生活中落後、消極、反動的事物,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戰鬥性,其特點是形式短小精悍,富於幽默感,常用誇張的手法塑造諷刺形象,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史上最經典的5首諷刺詩。1、田家唐:聶夷中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 宋朝詩人寫下一首迴文詩,男人需要正著讀,女人都得倒著來讀
    無數詩人留下了傳誦千年的詩句。然而,雖然有很多作品流傳於後世,但是更多的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湮沒在歷史中。所以歷史上留下了很多無名氏的詩詞,雖然不知作者為誰,也不知創作背景,但是其詩作本身依然動人至深。而宋朝有位不出名的詩人,曾寫下一首迴文詩。這首詩的奇妙之處在於:男人需要正著讀,女人都得倒著來讀。
  • 造地動儀的張衡寫下千古名詩,魯迅仿作一首,卻是為了諷刺徐志摩
    沒錯,除了是科學家,張衡還是個文學家。不得不說古人真是多才多藝,在搞科學的同時,也沒有放鬆對於語文的學習。除了著名的《二京賦》,張衡還有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你可能沒有讀過全詩,但應該看過其中的句子:「我所思兮在太山。
  • 唐朝人品最差的詩人,寫下這首著名的詩,最後兩句讓人心碎
    這一描述用在宋之問的詩同樣適用。他的詩兼宮廷的典雅華麗與山川旅行的清新自然,只不過他行走山川不是自願而已,而是迫不得已。宋之問本來擅長寫和制、應制類型的詩,再加上他喜歡阿諛奉承,他靠著阿諛武則天的男寵「二張」兄弟倆而上位的,因此,在武則天執政的時候,他還是很瀟灑的。
  • 唐代江西最著名的詩人,辭官歸隱後寫下一首詩,讓人讀後豁然開朗
    今天介紹的這位才子,被稱為唐代江西最著名詩人,辭官歸隱後寫下一首詩,讓人讀後豁然開朗。綦毋潛,虔州(今江西贛州)人,「綦毋」是個複姓,據說源於姬姓,別說現在比較罕見,就是在古代也很少。綦毋潛十五歲到長安城遊學,憑藉過人的才華,很快就打開知名度,結識張九齡、孟浩然等人,經常聚在一起飲酒作詩。與很多文人一樣,雖然綦毋潛才高八鬥,但科舉之路並不順利。
  • 李白喝醉了酒後寫下一首詩,通篇句句是經典,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李白是唐朝最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而且他的詩大多都是通俗易懂,有的時候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充滿了高遠的意境,讀來也是朗朗上口。例如《靜夜思》、《將進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廬山瀑布》等等,那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
  • 晚唐詩人羅隱的這首諷刺詩,為何耐讀?妙在含蓄
    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我是沉於古詩。晚唐詩人羅隱寫過不少諷刺詩,比如《蜂》、《雪》等膾炙人口的名篇。不過在很多人心中,《贈妓雲英》才是羅隱諷刺詩的代表作。鍾陵醉別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 暮春時節落花紛紛,周敦頤寫下一首詩,短短的幾句美得令人驚豔!
    這種唯美的景色,也是讓人無數的詩人為之著迷,為此同樣有很多的詩描寫這一情景,譬如北宋大詩人周敦頤的《題晚春》,那就是一首很唯美的詩,通篇短短的幾句美得令人驚豔。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吟餘小立闌幹外,遙見樵漁一路歸。周敦頤,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諡號元公,道州營道樓田保(今湖南省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
  • 5歲神童寫下一首詩,流傳千年,但其家人看後暗覺不妙
    這首詩就是陳知玄在五歲時寫下的,據說當時陳知玄和家中長輩一起賞花,他的祖父吟了一首《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祖父於是讓陳知玄也寫首詠花詩,陳知玄一邊沉吟一邊踱步,沒走幾步,就作好了。 正是上面這首《五歲詠花》。這首詩讓家裡長輩是又驚又怕、又喜又憂。
  • 詩人與朋友約會,但是朋友卻失約,於是便寫下了一首經典名篇!
    那說起這方面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詩作,便是趙師秀的《約客》,詩人當時正好與朋友約會,但是朋友卻是直到深夜了,也沒有準時來赴約,這個時候的詩人,並不是像平常人那樣,心裡顯得很焦躁,而是通過對於外部環境的描寫,以及自己內心心理的一個變化,從而使得詩作,顯得詩情畫意,讀來更是朗朗上口,以至於使得此詩,成為了這方面,最為經典的一首詩。
  • 曾被秦檜陷害的詩人,被罷官後寫下一首詩,這句你一定聽過
    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並不是秦檜,而是南宋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陸遊。相信不少朋友從課本上就讀過陸遊的詩,陸遊的詩歌主旋律以愛國情懷為主。這主要是因為北宋被滅,不思進取的康王趙構在南部建立了南宋。宋朝慘失國土、宋朝人無法還回舊都,一時之間成為了影響整個宋朝社會的因素。
  • 秋風殘葉讓人無比傷感,孤獨的詩人感慨萬千,還寫下一首孤獨的詩
    試想一位才華橫溢的人,失去了舞臺,這本身就是一種打擊,他到達安徽之後時常是借酒消愁,寫下過很多孤獨的詩作,其中要數這首《夜坐》,寫得最為感人,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庭戶無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氣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