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膠一不小心成了網紅

2021-02-12 食品工業科技

近日,一個名為卡拉膠的食品添加劑成了網紅。經過國內各大媒體的轉發、評論,引發消費者的恐慌,從業者的憤怒!一時間各種聲音甚囂塵上。那麼到底卡拉膠是什麼鬼?援引視頻中上海市食品添加劑和配料行業協會會長王晉源先生所講:「卡拉膠作為食品添加劑,國內應用30餘年,全球應用在肉製品中有將近60年。」那麼小編今天帶讀者去了解一下卡拉膠的前世今生。謠言止於智者,只有真正了解,才有發言權。箇中是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卡拉膠(Carrageenan),又稱為麒麟菜膠、石花菜膠、鹿角菜膠、角叉菜膠,因為卡拉膠是從麒麟菜、石花菜、鹿角菜等紅藻類海草中提煉出來的親水性膠體,它的化學結構是由半乳糖及脫水半乳糖所組成的多糖類硫酸酯的鈣、鉀、鈉、銨鹽。由於其中硫酸酯結合形態的不同,可分為K型(Kappa)、I型(Iota)、L型(Lambda)。廣泛用於製造果凍,冰淇淋,糕點,軟糖,罐頭,肉製品,八寶粥,銀耳燕窩,羹類食品,涼拌食品等等。

基本特質

由硫酸基化的或非硫酸基化的半乳糖和3,6-脫水半乳糖通過α-1,3糖苷鍵和β-1,4鍵交替連接而成,在1,3連接的D半乳糖單位C4上帶有1個硫酸基。分子量為20萬以上。分子式:(C12H18O9)n

卡拉膠,又名角叉菜膠、鹿角藻膠、愛爾蘭苔菜膠,是由半乳糖及脫水半乳糖所組成的多糖類硫酸酯的鈣、鉀、鈉、銨鹽。由於其中硫酸酯結合形態的不同,產生了7種主要類型的卡拉膠:κ-型、ι-型、λ-型、γ-型、ν-型、ξ-型、μ-型。工業主要生產和使用的是前三種。

 

卡拉膠為白色或淺褐色顆粒或粉末,無臭或微臭,口感粘滑。溶於約80℃水,形成粘性、透明或輕微乳白色的易流動溶液。如先用乙醇、甘油或飽和蔗糖水溶液浸溼,則較易分散於水中。與30倍的水煮沸10min的溶液,冷卻後即成膠體。與水結合粘度增加,與蛋白質反應起乳化作用,使乳化液穩定。

 

不同類型的卡拉膠的增稠和膠凝性質有很大的不同。例如,κ型卡拉膠與鉀離子形成的堅硬的凝膠,而ι和λ只有輕微影響。ι型卡拉膠與鈣離子相互作形成柔軟,富有彈性的凝膠,但是鹽對於λ型卡拉膠的性質沒有影響。在大多數情況下,λ型與κ型在牛奶系統中一同使用獲得一種懸浮液或奶油凝膠。卡拉膠及其混合物提供大量的有利物質導致產生大量範圍廣泛而複雜的商業產品以滿足獨特的綜合性能最適合特定的應用。

特性

所有的卡拉膠都溶於熱水,但只有κ型和ι型的鈉鹽溶於冷水。通常在食品中的鹽濃度並不能對λ型卡拉膠產生效果;粘度在冷水和牛奶中,雖然獲得較高的粘度,如果溶液是加熱和冷卻。λ型卡拉膠溶液當加壓或攪拌時會形成假塑性或剪切變稀的溶液。這些溶液通常用於增稠,尤其是在奶製品,以提供非粘性的,滑膩的質地的體系。

當卡拉膠溶液在PH值4.3,加熱的情況下會失去粘度和凝膠強度。這是由於卡拉膠在低PH值時發生水解,將3,6-脫水-D-半乳糖的連接斷開(Hoffmann等,1996)。在高溫和低陽離子濃度下,水解程度增加。然而,一旦溶液的溫度低於凝膠溫度,鉀離子可與卡拉膠上的硫酸鹽基團結合,這樣可以阻止水解現象的發生。

 κ型和ι型卡拉膠的熱溶液在陽離子存在條件下,冷卻到40-70 ℃,形成一系列的凝膠質感,熱門的解決方案。卡拉膠凝膠表現出滯後性,環境和熔融溫度之間的差異。這些凝膠在室溫下穩定,但加熱為凝膠溫度的5 – 20℃以上時熔融。冷卻時,一個中性的體系會形成相似的凝膠性質。必須記住,在酸性產品中,凝膠強度和質地可通過加熱和冷卻的水解作用影響。

      

● 溶解性:不溶於冷水,但可溶脹成膠塊狀,不溶於有機溶劑,易溶於熱水成半透明的膠體溶液(在70℃以上熱水中溶解速度提高;

● 膠凝性:在鉀離子存在下能生成熱可逆凝膠;

● 增稠性:濃度低時形成低粘度的溶膠,接近牛頓流體,濃度升高形成高粘度溶膠,則呈非牛頓流體。

● 協同性:與刺槐豆膠、魔芋膠、黃原膠等膠體產生協同作用,能提高凝膠的彈性和保水性;

● 健康價值:卡拉膠具有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基本特性,在體內降解後的卡拉膠能與血纖維蛋白形成可溶性的絡合物。可被大腸細菌酵解成CO2、H2、沼氣及甲酸、乙酸、丙酸等短鏈脂肪酸,成為益生菌的能量源。

 

應用

卡拉膠穩定性強,乾粉長期放置不易降解。它在中性和鹼性溶液中也很穩定,即使加熱也不會水解,但在酸性溶液中(尤其是pH值≤4.0)卡拉膠易發生酸水解,凝膠強度和黏度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性條件下,若卡拉膠在高溫長時間加熱,也會水解,導致凝膠強度降低。所有類型的卡拉膠都能溶解於熱水與熱牛奶中。溶於熱水中能形成黏性透明或輕微乳白色的易流動溶液。卡拉膠在冷水中只能吸水膨脹而不能溶解。

基於卡拉膠具有的性質,在食品工業中通常將其用作增稠劑、膠凝劑、懸浮劑、乳化劑和穩定劑等。而這些卡拉膠的生產應用與其流變學特性有著較大的關係,因而準確掌握卡拉膠的流變學性能及其在各種條件下的變化規律對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






  

1、果凍中

卡拉膠作為一種很好的凝固劑,可取代通常的瓊脂、明膠及果膠等。用瓊脂做成的果凍彈性不足,價格較高;用明膠做成果凍的缺點是凝固和融化點低,製備和貯存都需要低溫冷藏;用果膠的缺點是需要加入高溶度的糖和調節適當的pH值才能凝固。卡拉膠沒有這些缺點,用卡拉膠製成的果凍富有彈性且沒有離水性,因此,其成為果凍常用的凝膠劑。

 

2、軟糖中

用卡拉膠做透明水果軟糖在我國早有生產,其水果香味濃,甜度適中,爽口不粘牙,而且透明度比瓊脂更好,價格較瓊脂低,加到一般的硬糖和軟糖中能使產品口感滑爽,更富彈性,黏性小,穩定性增高。

3、冰淇淋中

在冰淇淋和雪糕的製作中,卡拉膠可使脂肪和其它固體成分分布均勻,防止乳成分分離和冰晶在製造與存放時增大,它能使冰淇淋和雪糕組織細膩,滑爽可口。在冰淇淋生產中,卡拉膠因可與牛奶中的陽離子發生作用,產生獨特的膠凝特性,可增加冰淇淋的成型性和抗融性,提高冰淇淋在溫度波動時的穩定性,放置時也不易融化。

在冰淇淋生產中,卡拉膠雖然不適合作為主穩定劑,但它在很低濃度下能作為很好的防止乳清分離的輔穩定劑使用。因為卡拉膠雖然會增加體系的黏度,但不能包容足夠的膠以穩定體系。刺槐豆膠、瓜爾豆膠以及羧甲基纖維素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是較好的主穩定劑,然而它們具有相同的缺點,即在冰淇淋混合物中會導致乳清分離。所以加入卡拉膠能抑制這種現象的發生。

4、卡拉膠在中性乳製品中

卡拉膠頗為引人注意的性質就是它具有穩定酪蛋白膠束的能力。由於其種類多樣、性質差異較大,且與許多增稠劑都有協同作用,所以可以賦予乳製品以種類多樣的形態和性質。卡拉膠在中性乳製品和乳飲品中應用非常廣泛。

5、加工肉製品中

在肉製品中卡拉膠的使用是簡單地將卡拉膠融入鹽水中,藉助鹽水注射器和按摩加工,使它與鹽水溶液共同進入組織中。一般推薦的使用量為成品重量的0.1%—0.6%,合適的使用量取決於使用的磷酸量和種類、肉的質量、期望的增重量等,既能大大降低蒸煮損失,提高產品出品率,改善肉製品的韌度、成型性和切片性,同時並不影響肉製品的色、香、味。研究表明,在燻腸中添加0.25%的卡拉膠和不高於0.4%的磷酸鹽可很好地提高香腸質地和保水性。在醃肉製品添加卡拉膠後,蒸煮損失均達2.6%—6.5%。在火腿腸類肉糜製品中加入0.4%的卡拉膠,同時將磷酸鹽和食鹽混合使用,產品率可大於130%以上,脂肪利用可增加5%—7%,並能得到合理的產品質構,加入卡拉膠的製品嫩度好,黏結性好,應力變形小,彈性好。卡拉膠不僅能提高肉製品的產品得率,提高脂肪利用率,改善產品質構,提高產品的經濟效益,而且還能降低製品水分活度,延長產品貨架期,提高產品商品性。

根據國家最新頒布的國標2760,雖然,附錄A所規定的卡拉膠適用範圍八大類中,並沒有肉製品這一類,但是國標還有附錄表A2,指出卡拉膠可以在各類食品中按照生產需要適量使用,因此可以在肉裡使用。附錄A3補充說明生、鮮肉禁止使用。

 

註:文中圖片、視頻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卡拉膠是什麼?
    卡拉膠的詞源來自愛爾蘭的海濱城鎮卡拉金。卡拉膠存在於許多種紅藻類,如角叉菜、麒麟菜、杉藻、沙菜和銀杏藻等的細胞壁中。卡拉膠(Carrageenan),又稱為麒麟菜膠、石花菜膠、鹿角菜膠、角叉菜膠,因為卡拉膠是從麒麟菜、石花菜、鹿角菜等紅藻類海草中提煉出來的親水性膠體,它的化學結構是由半乳糖及脫水半乳糖所組成的多糖類硫酸酯的鈣、鉀、鈉、銨鹽。由於其中硫酸酯結合形態的不同,可分為K型(Kappa)、I型(Iota)、L型(Lambda)。
  • 卡拉膠的性質及其應用特性
    卡拉膠為食品添加劑,而食品級的卡拉膠為白色至淡黃褐色、表面皺縮、微有光澤的半透明片狀體或粉末狀物,無臭無味,口感粘滑。卡拉膠形成的凝膠是熱可逆性的,即加熱融化成溶液,溶液放冷時,又形成凝膠。卡拉膠因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增稠性、乳化性、膠凝性和安全無毒等特點而廣泛應用於食品工業中。
  • 卡拉膠的復配性能與實際應用
    卡拉膠的復配性能卡拉膠具有凝膠、增稠、乳化、成膜、穩定分散等優良特性。
  • 罐頭中的卡拉膠竟然是「隱形殺手」?
    卡拉膠其實就是從紅海藻中提取出來的一種親水膠體,因為有穩定酪蛋白膠束的能力,並且和很多增稠劑有協同作用,可以賦予乳製品多種多樣的性質和形態,所以就成為了製作加工食品過程中常用的配料之一。目前來講,市面上大部分的寵物食用罐頭中都含有卡拉膠的成分!
  • 不為人知的卡拉膠,你了解多少?
    論文作者Joanne Tobacman博士宣稱:卡拉膠會造成實驗中動物的結腸潰瘍,而「降解卡拉膠」則可能促進腫瘤的形成。在一些激進的消費主義者大肆宣揚下,這樣的結論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擔憂,一夕間風雲變幻。
  • 卡拉膠是什麼?它鮮為人知的健康益處
    卡拉膠(Carrageenan)又稱為角叉菜膠,是從紅藻類海草中提煉出來的親水性膠體,多年來被廣泛用於製造果凍,冰淇淋,軟糖,罐頭,肉製品,銀耳燕窩等食品。I型卡拉膠,是一種廣泛應用於臨床的多糖,可以無選擇性的與病毒表面的糖分子結合,包括冠狀病毒,從而阻斷病毒與其受體結合,阻止病毒附著在呼吸道黏膜增殖,阻斷病毒感染。卡拉膠為天然海藻提取物,是一種中成藥材料,已進入國家CFDA藥用輔料目錄。且國外已有4款同類產品在歐盟、香港等地區上市銷售。
  • 嬰兒奶粉中的「卡拉膠」是什麼鬼?
    嬰兒奶粉中竟然含有一種叫「卡拉膠」的物質,而且有實驗表明它具有致癌性?!!「卡拉膠」到底是什麼鬼?奶粉還能喝嗎?事實上,卡拉膠來自天然的紅藻,是一種品質優秀的食用膠,主要作用是增稠,在食品工業中應用廣泛,主要作用是增稠。那為什麼「純天然」的卡拉膠會惹上「致癌」的健康爭議呢?
  • 吉利丁、卡拉膠、瓊脂、寒天詳解
    家庭烘焙中常用的凝固劑有明膠、卡拉膠、寒天和果膠,但是很多朋友總是對這些產品有些迷糊,不知道該如何正確使用。而且市面上即使同一種產品,不同廠家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名稱,我們怎麼分辨呢?一個原則:看英文商品名稱。雖然中文各有不同表達,但是英文只有一種。今天,對於這些產品,讓我們來一次最全面的了解吧。
  • 行業資訊 「牛排」「卡拉膠牛排」「重組肉」到底是什麼「鬼」?
    作為一名高智商的吃瓜群眾,如果你還對「卡拉膠牛排」一無所知,就要趕緊排好隊,跟上小編的節奏,一探究竟吧!  隨後,某電視欄目為了檢驗消息的真實性,做了用卡拉膠與牛肉的拼接實驗,結果表明,拼接出來的牛排和真正的牛排已經真假難辨了。
  • H032:魚膠粉、瓊脂、卡拉膠等各種凝結劑的區別與使用
    魚膠粉使用時,一般先用3-5倍重量的水浸泡,使其吸足水份,再隔水加熱至融化,趁其稍微還有一點餘溫、沒凝固時加入到其他材料中混合均勻,冷卻後即可凝結成固定狀。【果凍粉】 果凍粉是由一些香料添加劑加上糖,與凝固劑(魚膠粉或瓊脂粉)調和而成的。果凍粉的口感很豐富,可以有各種水果味,比如香橙味、草莓味等等。
  • 養寵乾貨分享-那些不含卡拉膠的貓罐頭
    前面提到了卡拉膠(黃原膠、瓊脂、決明子膠等)會引起炎症反應,那麼今天這期來介紹下幾款不含卡拉膠的貓罐,對患有IBD或者腸胃功能不好的貓咪是不錯的選擇。Applaws愛普士 -愛普士罐頭幼貓系列不含卡拉膠,是零食罐!
  • 非遺傳承人一不小心成了「網紅」
    沒想到,一不小心自己成了「網紅」。
  • 農民大叔另類唱歌直播,一不小心成了網紅,月收入過百萬
    農民大叔另類唱歌直播,一不小心成了網紅,月收入過百萬網紅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特別是近這幾年來網絡直播的興起,造就了一大批的網紅。本亮大叔就是其中比較別類的,他沒有突出的顔值也沒有多好的唱功。所以一炮而紅現在迷戀網絡直播的人非常多,但是真正成功的並不多。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運氣!也有很多人在上面投入了很多的錢財卻沒能當成網紅。這是一位草根逆襲的事例,跟大衣哥是差不多的例子。但是大衣哥在他紅了之後能夠固守本心,還甘願回到村裡當農民種地一直都令人津津樂道。網友們!你們對於網紅是怎麼理解的呢?
  • 一不小心成網紅!5旬數學老師誤開美顏直播,開場白屢被老婆打斷
    近日,山東濟南的一名數學老師,更是一不小心成了網紅,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來看看。疫情下的網絡教學,50歲的數學老師誤開美顏直播一不小心變「網紅」近日,山東濟南的一名數學老師在開直播的時候無意走紅。
  • 把晦澀難懂的古詩詞講成段子,64歲一不小心成網紅,這才是國學!
    就在國學興起艱難的時候,64歲的他一不小心走紅網絡,憑藉幽默的講課風格,迅速吸粉500萬成為新一代網紅,他就是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戴建業。把晦澀難懂的古詩詞講成段子,64歲一不小心成網紅戴建業外表看上去精神、清朗,似乎和尋常老頭沒什麼區別。但是戴教授講課詼諧幽默,在華中師範大學,想去蹭一堂戴教授的課,都要提前排隊許久。
  • 貓罐頭裡的添加膠:可能引起胃腸道炎症,甚至誘發癌症
    1~ 卡拉膠,儘量不要吃卡拉膠(Carrageen,CAS 9000-07-1),又稱鹿角菜膠、角叉菜膠、愛爾蘭苔菜膠,是一種從海洋紅藻(包括角叉菜屬、麒麟菜屬、杉藻屬及沙菜屬等)中提取的多糖的統稱。屬魔芋膠系,廣泛應用於生產果凍,軟糖,冰淇淋等。
  • 【揭秘】牙膏及洗護中10大需要避免的化學成分之卡拉膠 Carrageenan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食品添加劑百度百科說的:卡拉膠又稱為麒麟菜膠、石花菜膠、鹿角菜膠、角叉菜膠,因為卡拉膠是從麒麟菜、石花菜、鹿角菜等紅藻類海草中提煉出來的親水性膠體,它的化學結構是由半乳糖及脫水半乳糖所組成的多糖類硫酸酯的鈣、鉀、鈉、銨鹽。
  • 疫情期間玩「快手」:「大叔醫生」一不小心成網紅
    如今,隨著各種社交、自媒體平臺的火爆,各種網紅也應運而生。這個時代出名不再是明星的專利,每一個普通人都有了「一夜成名」的機會,上海有一名婦產科醫生在疫情期間玩起了」快手「短視頻,嘗試著發一些醫學知識。沒想到,這位」大叔醫生「一炮而紅,短短一個月內時間就迅速圈粉150萬,作品動輒點讚百萬、評論數千,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網紅「。如今,鄒醫生已經複診,但利用短暫的休息時間錄製科普短視頻,已經成了他的工作常態。雖說沒有打光,沒有手機支架,剪輯也只是配個字幕,但這位「新晉網紅」還是有著許多「鐵粉」。
  • 小夥自學「網紅修車法」,把膠棒粘在車上,下一秒忍住別笑
    李先生喜歡在手機上看一些視頻,有一次他就看見了一個視頻內容非常有吸引力,那就是用膠棒來修車。汽車上出現了凹陷想要維修的話價格可不便宜,但是根據視頻上的方法,只需要花個十幾塊錢就能夠修好,讓李先生都有一些心動了。正好他的汽車也有這麼一個凹陷,所以他就打算效仿上面的方法,看看究竟效果如何。
  • 卡拉電影創始人王志偉:首創電影新娛樂 角逐千億大市場
    電影藝術傳統的娛樂方式是看電影,而卡拉電影致力於創新電影娛樂方式——「玩」電影,即像卡拉OK一樣拍電影,某種角度也可以理解成抖音電影版、全民K歌電影版或映客夜店版。相比卡拉OK,卡拉電影結合視覺、聽覺、思維全感官體驗,感染力更強,題材更豐富。卡拉OK永遠唱的是別人譜曲和填詞的歌曲,而卡拉電影可以自己原創,參與感強,更具個性體現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