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大師張建平:一琴一弦「藝術夢」

2021-01-13 東方網

原標題:匠人匠心丨樂器大師張建平:一琴一弦「藝術夢」

  在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張建平是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字。他是廠裡公認的製作拉弦、彈撥類樂器的好手,30多年來始終堅守在生產一線。經由他手生產、調製出來的各類敦煌牌樂器已不止千把,閔惠芬、馬曉暉等著名演奏家都用過他做的琴。今天,讓我們走近這位技藝大師,聽他講述專注樂器製作的工匠生涯。

  張建平能與樂器結下如此深的情緣,還歸功於他的父親——樂器製作「工藝師」張龍祥。張龍祥是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老工人,也是一個多面手,主做拉弦樂器,三胡、琶琴、新型阮等諸多改良產品的研製也出自他手。張建平年輕時的夢想是當一名職業籃球運動員。然而1979年,國家勞動總局考慮到傳統技藝的傳承,出臺相關政策,允許工藝師子女跟隨學藝。於是,張建平成為了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一名工人,開始向父親學藝。

年輕時的籃球運動員成為了如今的樂器製作大師。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賀信 攝

  從球場突然轉向工廠,對他來說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剛開始使用工具時,不是敲到手就是鋸著手。」但在球場上造就的要強性格,促使他暗下決心,幹一行就要愛一行,絕不能給父輩丟臉。

  經過不懈努力,兩年後,張建平開始獨立完成一些中檔和普及產品的製作,逐漸吸收父親及伯父張文龍(原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拉弦、彈撥類樂器製作工藝師)的技藝及理念,邊感悟邊實踐,摸索出特有的調琴方法,通過對琴碼的材料、規格及配置等進行優化調整,使二胡音質明顯上升一個臺階。

張建平的製作技藝受到國內外許多演奏家的認可和青睞。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賀信 攝

  這一本領也受到國內外許多演奏家的認可和青睞。「我是集了父輩的優點為一身,追求外觀工藝和聲學品質俱佳,才形成自己的風格。」如今,他已成為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拉弦樂器製作高級技師,並有了自己的技術工作室。

  上世紀80年代末,張建平與演奏家合作,研究如何在二胡音區內控制不協和發音點,該成果次年被文化部評為科技成果三等獎。

  此外,張建平作為《民族低音樂器研製與開發》課題的重要研發者,對其父張龍祥當年創製大琶琴的優缺點再次進行整理、歸納。2015年6月,他與團隊一起,完成了花瓶型、六角型低音拉弦樂器的製作,得到了上海民族樂團、音協等專家的指導與認可。經過幾個月的悉心調試後,於2015年10月亮相上海國際樂器展,受到了廣泛關注。

花瓶型、六角型低音拉弦樂器的製作,又點燃了張建平新的夢想。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賀信 攝

  對於張建平而言,工匠精神的涵義是「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現在,年近60歲的他又有了新的夢想,不斷嘗試六角型低音拉弦樂器的工藝改良。他希望,這些新研發的樂器能與西洋樂器媲美,讓世人看到一場傳統民族樂團的演奏會。「因為我們不僅僅是在做樂器,也在做屬於我們自己的藝術和文化。」

相關焦點

  • 獨弦琴,中越「琴」緣一弦牽
    ,以一弦泛音、獨弦成曲的特點成為了令世界稱奇的民族樂器。 在越南的獨弦琴起源說中,以「國樂」的身份流行的獨弦琴是越南北部人研製出來的樂器,越南文獻《起頭事錄》裡就記載了越南人考究獨弦琴來源的經歷:曾經有一位越南北部人制出獨弦琴,成泰八年(約 1896 年)有位盲人樂師帶著這把琴在當地的順化城內演奏,具有神秘色彩的獨弦琴自此以後被大眾所了解。
  • 中國民族樂器第一品牌 :「敦煌」飛天 「文化」是核心-敦煌,樂器...
    圖說: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二胡製作大師張建平。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歷史:86家民樂作坊合併而來張建平是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二胡製作大師,閔惠芬、馬曉暉等著名演奏家都用過張建平做的琴,「閔惠芬晚年的時候因為力量小了,所以給她做琴要『松』一點,但聲音不能散;而給馬曉暉的琴,要給她一點張力。」
  • 器樂劇「女神」吳茜:化身為「弦」,一往「琴」深 | 花間令
    這是八年前吳茜憑藉器樂劇表演《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一舉奪得美國國際和平藝術獎比賽一等獎後,指導她的德國籍導演,對她說的一番懇切的話。從此之後,回到國內的吳茜,器樂劇幾乎就成了她生命的全部,古箏、古琴、箜篌三大樂器每天陪伴在她身邊,編曲、排舞,教小孩子學習演奏傳統樂器,有點錢就往器樂劇裡砸,只為讓器樂劇被世人知曉,傳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
  • 「滇南一把琴」的傳承 石屏彝鄉 弦歌不輟
    領頭的琴手是四弦隊副隊長阿進旺,他是已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阿家文的二兒子。阿家文一生熱愛四弦琴,有著「滇南一把琴」的雅號,被譽為「國際級的民間藝人」。為了傳承民族文化,阿家文晚年時創辦了曲左村的四弦隊。從最初幾個人,到現在幾十個人,四弦隊越辦越紅火,曾多次代表哨衝鎮和石屏縣去外面演出,拿過不少榮譽。
  • 一弦一柱:春秋與戰漢時代的琴瑟吉金與靡靡之音 / Musical Indulgence in Ancient China
    音樂伴隨著文明的發展經久不衰,經由種類豐富的樂器與熱愛生活藝術的各階層人士世代傳遞。在中國地區,存世最早的樂器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9000年的裴李崗文化「骨笛」。1978年,隨著戰國時代曾侯乙墓的發現,人們對戰漢時期的樂器與禮制認知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曾侯乙墓出土大量的樂器,其中編鐘一架65件,編磬一架32件,鼓3件,瑟7件,笙4件,排簫2件,篪2件。來自公元前433年的明確紀年,有著諸侯宮廷樂隊基本建制的曾侯乙墓樂器,不僅讓人們對周代的禮樂制度有了形象的認識,還揭秘了已失傳兩千年、形制古老的各式古樂器:十弦琴、均鍾、排簫和篪。
  • 西洋樂器——弦鳴樂器
    西洋樂器——弦鳴樂器西洋樂器主要是指18世紀以來,歐洲國家已經定型的管弦樂器和彈弦樂器、鍵盤樂器。弦樂器是樂器家族內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古典音樂乃至現代輕音樂中,幾乎所有的抒情旋律 都由弦樂聲部來演奏。小提琴世界三大樂器之一小提琴是一種弦樂器。總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發出聲音。小提琴琴身長約35.5釐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側板粘合而成。小提琴屬於歌唱性的旋律樂器。因此,如何在小提琴上發出歌唱般的豐滿、動聽的聲音,是小提琴演奏中最為重要的問題。就小提琴的演奏技術來說,有以下各種主要基本功。
  • 西塔琴的故事《一》(Story of sitar I)
    在佛陀的時代,西塔琴還沒有產生,但這個故事說明在西方人眼裡,西塔琴在某些方面可以代表印度。比較可靠的說法,西塔琴是誕生在14世紀左右(印度在歷史方面的記載極其稀少,樂器的事能追溯到這步已屬不易),而它的前身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印度的VINA琴,一說是中東的SEHTAR琴。從形狀和淵源上,西塔琴似乎更接近VINA琴,從名字上又似乎更接近SEHTAR琴。
  • 琴與瑟 ▍發現中國古老的樂器
    ▲古樂器「瑟」一種有25根弦,類似齊特拉琴的樂器。
  • 【古典樂器】羽管鍵琴
  • 【樂器介紹】烏德琴
    大家都知道,鋼琴是樂器之王。在遙遠的西亞和中亞地區,有一樣彈撥樂器也被稱為樂器之王——它就是烏德琴。
  • 阿拉伯音樂旅行指南 | 旋律樂器(一)
    這意味著其中或能搬來一些國內暫時找不到的信息(希望如此吧),也意味著僅憑一人之力、數年之功,未知的東西還是很多……故而一開始就只得限定在「旋律樂器」。筆者怕題目太大,本想再詳細限定,後來發現再怎麼限定,總是做不到絕對的詳盡,因此只能用這麼一個泛泛的題目,寫些泛泛的東西。無論如何,希望此文至少可以充作一份音樂旅遊指南,或是給世界文化或者音樂的愛好者們拋塊磚。
  • 琴瑟再和鳴 一弦思千年
    從《詩經》裡「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到對酒當歌的曹操誦出「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再到李商隱的情詩「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瑟」這件中國最古老的弦鳴樂器之一,承載著古人的真摯情感。  然而,對今人來說,撥弦鼓瑟的場景卻難得一見,當形制相似的古琴、古箏成為民樂器中的流行款時,瑟卻在歷史長河中一度失傳。
  • 沈凡秀丨羽管鍵琴的藝術魅力
    《義大利協奏曲》 BWV 971丨Michael Peterson 羽管鍵琴的藝術魅力 羽管鍵琴與管風琴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鍵盤樂器。 羽管鍵琴琴體表面裝飾圖案頗具特色,襯託出整體結構的華貴。義大利風格羽管鍵琴琴體選用鮮明色調;佛萊芒風格的羽管鍵琴的音箱四周、音板和內外琴蓋上繪以絢麗多彩的風景、人物或花鳥畫;法國風格的羽管鍵琴則在佛萊芒風格的羽管鍵琴的華麗基礎之上更加注重以金色鑲嵌琴體周邊的裝飾,豪華、激情、浪漫、動感,彰顯巴洛克藝術風範。
  • 國樂大師方錦龍,一把琵琶能奏遍世界樂器,他憑什麼這麼火
    其中,國樂大師方錦龍以一人之力battle一整個交響樂團燃遍全場。節目一開場,他就秀出了最拿手的琵琶,彈指之間,悠揚的琵琶聲與虛擬偶像洛天依的歌聲來了一場跨次元的碰撞。在《十面埋伏》《滄海一聲笑》《魂鬥羅》《教父》等不同類型的音樂聲中,方錦龍演奏了琵琶、高音琵琶、衝繩三味線等多種樂器。甚至還拿出一個像「鋸」的一樣的琴,左手拿著鋸琴,右手像拿著二胡弓子一樣演奏。不禁讓人驚呼:原來民族樂器還可以這樣玩?!
  • 樂器趣聞丨擁有300多年歷史的小提琴,不愧是樂器皇后!
    小提琴的出現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自17世紀以來西方音樂中最為重要的樂器之一,被譽為樂器皇后,其製作本身是一門極為精緻的藝術。小提琴是現代管弦樂團弦樂組中最重要的樂器,一般在管弦樂作品中會分成第一小提琴與第二小提琴兩個聲部。
  • 演出視頻欣賞|《琴夢紅樓》古琴琴歌藝術音樂會
    2020年12月18日晚,由著名古琴藝術家楊青先生領銜的「琴夢紅樓——古琴琴歌藝術音樂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如論講堂如約上演。音樂會以古琴、錦瑟、洞簫、琵琶等傳統樂器的古樸之韻,配合動情的演唱、深刻的文學講述,並在LED大屏幕全景式畫面中,完整演繹了《好了歌》、《晴雯歌》、《聰明累》、《枉凝眉》、《葬花吟》等12首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融音樂、文學、美學於一體,充分展示了《紅樓夢》的詩情畫意和無限美感。
  • 千年曠世古琴,一弦驚豔至美滹沱
    2010年,中國蘇州,一張明代古琴以5800萬元的價值成功拍賣,成為了世界上價值最高的古琴樂器,震驚中外收藏界。究竟什麼是古琴,拍出千萬價值的這種古琴又為何如此珍貴?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距今已有約3000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律品格寄寓了風凌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而被譽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晉時嵇康作《琴賦》曰:「眾器之中,琴德最優。」
  • 世界音樂丨印度西塔琴
    文章出處:聲色音樂文化西塔琴,印度國寶級民族樂器,在世界上很多人的音樂創作中都用到了它。
  • 讓西塔琴走向世界的大師:拉維·香卡
    1920年4月7日,印度古典音樂教父、西塔琴演奏大師拉維·香卡出生。
  • 昨天的我是歌手,HAYA主唱拿著的那個樂器到底是什麼?
    先看視頻:印第安笛 印第安笛是南美洲印第安人用於歌頌自然和生活的一系列木管樂器的合稱,屬於雙氣室哨笛樂器,音色柔順溫和又略帶點憂傷,不需要高難的口型技巧,也不需要憋足勁地演奏,從開始就會讓演奏者感覺到是在放鬆的情況下演奏並創造音樂。它的音階是按照小調音階排列的,也就是我們熟悉的五聲音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