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訴訟時沒有出席庭審,會承擔怎樣的法律後果呢?

2020-12-21 君帆法律服務
當事人訴訟時沒有出席庭審,會承擔怎樣的法律後果呢?

當事人訴訟時沒有出席庭審,會承擔怎樣的法律後果呢?

案情介紹:

某機械加工廠與某科技公司籤訂了買賣合同,該合同約定由該機械加工廠向科技公司供應十套價值為151200元的機械配件。

機械加工廠根據合同向科技公司發出了貨物,對方也已經進行了籤收。根據合同約定,這家科技公司應當在2018年11月10日前支付貨款,但該科技公司至今仍未支付貨款,於是機械加工廠就在多次催要無果的情況下將該科技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償還逾期貨款。

而庭審過程中,被告某科技公司並未到庭。

審理結果:

根據原告提供的證據,法院對於本案事實並不存在較大爭議。在庭審過程中,原告機械加工廠及其委託訴訟代理人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上海某科技公司經法院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法院依法對被告作出缺席判決,並支持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

案件總結:

1、當事人訴訟時沒有出席庭審,會承擔怎樣的法律後果呢?

《民訴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總結】缺席判決適用於下列情況:

(1)原告不出庭或中途退庭按撤訴處理,被告提出反訴的;

(2)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

(3)法院裁定不準撤訴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

(4)無民事行為能力的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

(5)在借貸案件中,債權人起訴時,債務人下落不明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公告傳喚債務人應訴。公告期限屆滿,債務人仍不應訴,借貸關係明確的,經審理後可缺席判決。

對於訴訟時沒有出席庭審的當事人,法院可在查明事實後依法作出缺席判決,如果由於被告缺席,導致有利於被告的證據未能舉證和質證,那麼被告可能需要承擔不利的後果。因為被告的缺席行為就說明了其放棄了對自己做有利辯護和舉證的權利。

2、當事人沒有出席庭審,那麼法院作出的判決書對其是否具有約束力呢?

對於缺席判決,人民法院同樣應當依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向缺席的一方當事人宣告判決及送達判決書。

如缺席的當事人下落不明又無代收人,或用其他方式也無法送達的,則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上刊登公告。

公告自發出之日起,經過60日,即視為送達。如不服本判決,當事人可在公告期滿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遞交上訴狀及副本,逾期判決即發生法律效力,可強制執行。

相關焦點

  • 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將承擔怎樣的後果?
    眾所周知,法院傳票,是一種訴訟文書,表示被告已被原告起訴,應該按時出庭答辯。但是在生活中,有許多被告收到法院傳票拒絕出庭參加訴訟,以為能夠以此逃避不利訴訟後果。那麼,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將承擔怎樣的後果?
  • 【普法】妨害民事訴訟,會面臨怎樣的後果?
    【普法】妨害民事訴訟,會面臨怎樣的後果?庭審結束後,上訴人李某某公然在審判法庭門口對被上訴人杜某某、段某某、董某共同委託的訴訟代理人律師胡某進行毆打,造成胡某面部、頸部不同程度受傷。保山中院經過調查取證,認為李某某的行為嚴重妨害了本案訴訟,應依法予以懲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相關規定,對李某某作出上述懲處決定。
  • 你認為的並不是法律認可的!民事訴訟當事人到底如何舉證?
    律師在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時,經常會遇到當事人將客觀事實與法律事實相混淆的情況。當事人經常認為天地良心,訴訟對方就是做了什麼事、說了什麼話,給自己的人身或者財產造成了損失,一怒之下訴諸法庭。然而對方在法庭上,往往會改變說法,拒不承認以前發生的事情。
  •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解讀:律師行賄承擔怎樣的法律後果
    律師是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等法律服務的人員,其行賄行為影響尤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規定,律師在執業活動中不得有八類行為,其中包括不得「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介紹賄賂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
  • 打官司時,一定不要忽視庭審記錄,否則會吃大虧
    另外,也是防止對方當事人從細節方面突然襲擊。但委託人或委託人的內部高管或員工出庭,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對於法院訴訟程序是相對比較陌生的,也就是不懂這裡面的常規套路,有時容易自以為是地進行發揮,這對於訴訟來說是相當危險的事情。要知道,他們所說的話,都是會被以某種方式記錄在庭審記錄裡的,並且會影響並決定法官最後的認定和判斷。
  • 警方會如何處理?要承擔什麼法律後果?
    打人是犯法的我們都知道,但要說打人兩耳光別人報警了,警察會怎麼處理,具體要承擔什麼法律後果,可能就涉及到一些人的知識盲區了,這裡我們就簡單地聊一聊相關問題,反正在家也是閒著。那麼打人耳光的法律後果究竟怎麼算?警方又會怎麼處理?我國有一句俗話說「打人不打臉」,因為扇耳光這種行為更多的時候給人是一種精神上的侮辱。但如果要說法律後果,作為故意傷害行為,結果還是要分情況討論,主要看的是這個巴掌打的輕重程度如何。
  • 拒收法院傳票的法律後果,明白了你還會拒收嗎
    上訴六種送達方式中,使用最多的是通過電話通知當事人到庭領取的方式送達,和通過郵寄的方式送達。【拒收法院傳票的五種法律後果】現在有人就為了躲避官司,拒絕接受法院傳票。這樣做有用嗎?對法院的各項工作沒有任何影響,庭照樣開,判決照樣出,執行也不耽誤。但是,對於當事人本身卻會產生一些列的不良連鎖反應。今天張哥就來說說拒收傳票的幾種法律後果。一、拒收傳票,你就失去最先知道什麼人因什麼事情以什麼理由起訴你的最佳良機。
  • 散布他人隱私會承擔什麼法律後果?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個人的隱私是需要得到尊重的,侵犯個人隱私權是會受到懲罰的,侵犯別人的隱私可能會給人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那麼散布他人隱私會承擔什麼法律後果呢?個人隱私保護措施有哪些?下文由河南煥廷律師整理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會有這些後果!
    正義之聲網訊(舒蘭市人民法院 孫瑩)近日,舒蘭市人民法院白旗法庭受理了一起案件,法庭在立案後對案件依法進行了郵寄送達,將起訴狀、傳票等郵寄給被告當事人,但被告拒絕接收此郵件,郵局對郵件進行了退回。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在收到法院傳票是是發懵的,不知道該怎麼樣處理,所以有一部分人會抗拒接收法院傳票,殊不知這種行為會產生一些不利後果,那麼,傳票是什麼?拒收傳票究竟會有哪些後果呢?
  • 法律一角:什麼是訴訟代理人?
    在日常的訴訟活動中,有些當事人並不熟識和了解在法律上作為代理人的資格和委託程序,很多時候只從自己對於道德的認識,狹隘的認識代理人的地位。尤其在基層的工作實踐中,對於代理人的認識常常存在困惑。訴訟代理人,是指根據民事訴訟法相關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的委託,代表當事人進行民事活動的人。它有幾個明顯的特徵:首先,訴訟代理人必須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進行訴訟活動,不能以自己的名義,其參加訴訟活動的目的是維護被代理人的合法利益;其次,訴訟代理人必須在法律或當事人授權的範圍內實施訴訟行為,超越代理權限實施的行為,必須得到被代理人的追認,否則不發生法律效力。
  • 你可能要承擔法律後果!
    你可能要承擔法律後果!裁判結果東安法院經審理認為,名譽權系法律賦予並保護的,系公民所享有的應受社會公眾公正評價的權利。侵害民事權利,應承擔侵權責任。被告秦某與康某產生糾紛本應以合法的方式進行處理,但二人夥同其他三人通過微博公開平臺多次發布捏造的侮辱原告郭某的言辭,對郭某人格進行指責和貶損,客觀上已經造成了對郭某社會評價降低的後果,在一定範圍內對郭某造成了不良影響。
  • 全國首例小額訴訟程序付諸實踐:立案當天庭審 10分鐘拿到判決書
    去年11月,劉先生等人承租了一個廣場內的店鋪,招商合同已經籤完,正在他們準備開門營業時,卻被出租方趕了出來,多次協商沒有結果,便決定走訴訟程序。劉先生原以為春節後能開庭審理就不錯了,沒想到本月17日當天立案,短短10分鐘的庭審過後,七名商鋪經營者就從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的法官手裡,拿到了當庭出具的判決書。
  • 向當事人的支付寶帳戶綁定的手機發送訴訟文書成功案例
    人民法院通過網絡服務平臺,向當事人的支付寶帳戶綁定的手機發送訴訟文書成功,當事人無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可以缺席審理百姓身邊的法律 2020.07.09案例要旨因合同爭議引起的糾紛,司法機關可以通過手機簡訊或電子郵件等現代通訊方式送達法律文書。
  • 【楚風法韻】法庭上虛假陳述會怎樣?罰你沒商量!
    法庭上虛假陳述會怎樣?罰你沒商量!當事人或代理人未如實填寫調查表的,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朱六與徐七均系興化某學校的教師,徐七曾向朱六借款12萬元。後朱六向徐七索款未果,遂提起訴訟。庭審中,主審法官經審查發現,徐七曾有一筆3600元的績效工資被朱六取走,但該情況在訴狀及立案材料中均未體現,朱六在立案階段填寫民間借貸案件初始核查表第十項「被告有無償還過本金或利息」勾選選項為「沒有償還」,顯然與庭審查明的事實不符,存在故意隱瞞還款事實的意圖。考慮到朱六悔過態度較好,且涉案金額較小,遂對其予以當庭訓誡,並責令於庭後出具悔過書。
  • 你可能要承擔法律後果!
    你可能要承擔法律後果! 雙方發生矛盾本應想辦法解決避免矛盾升級可有些人為了發洩不滿在微博、朋友圈等網絡平臺辱罵他人殊不知這樣的行為需要承擔法律後果秦某、康某等五名被告通過微博公開平臺多次發布侮辱原告郭某的言辭,對其人格進行指責和貶損,客觀上已經造成了對郭某社會評價降低的後果,在一定範圍內對郭某造成了不良影響,侵害了郭某的名譽權,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案件審理過程中,主審人多次與雙方當事人進行溝通調解,耐心地向他們釋法明理,最終,五名被告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向對方賠禮道歉,雙方握手言和,原告撤回起訴。
  • 【崇法2020-3期】如果不到庭參加訴訟,會怎樣?
    第七十四條證人因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以及誤工損失,由敗訴一方當事人負擔。當事人申請證人作證的,由該當事人先行墊付;當事人沒有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作證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墊付。
  • 淺析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分配
    舉證責任,是指民事案件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收集或提供證據的義務。舉證責任是民事法律糾紛中的疑難問題,由於各類案件的繁複紛雜,舉證責任在民事訴訟中的切實分配無疑是民事訴訟舉證質證階段的關鍵。舉證責任的承擔直接關係了當事人的訴求能否得到支持,在一般民事案件中,我國訴訟程序中舉證責任的分配是秉承「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的第一款「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一方需要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對、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提供證據進行證明。
  • 行政訴訟中的當事人自認!
    當事人自認,是指在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就對方當事人所主張的不利於己的事實作出明確或者默示的承諾或者表示,從而產生相應的法律後果的訴訟行為。當事人的自認,也屬於當事人陳述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一旦對其不利的陳述實際發生,法官在訴訟中將會把此種陳述或者承認作為一種真實來看待。自認,一般可分為明示的自認和默示的自認。
  • 使用陰陽合同逃稅的法律後果有哪些,認定標準是怎樣的?
    在進行房屋買賣的過程中,當事人雙方很有可能通過籤訂陰陽合同的方式來進行避稅,然而這樣的行為無疑是違法的,嚴重損害了國家的利益。那麼使用陰陽合同逃稅的法律後果有哪些,認定標準是怎樣的?
  • 江歌母親起訴,劉鑫答辯,這註定是一場沒有贏家的訴訟!
    自認具有不可撤銷性,自認的當事人應當承擔不利的事實而引發的負面後果,在對方對自認沒有異議的情況下,法院可逕行以該自認的事實作為裁判的依據,無需另行查證。如果當時沒有鎖門,正常情況下江歌應該會快速逃回房間以自保,除非她有著李雲龍或者李小龍一樣的功夫和氣魄。但是,警方問的鎖門的時間並不確定,所以依據現有材料鎖門時間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