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囧」系列電影,徐崢成功完成了「演而優則導」的躍遷,不過,「囧」系列電影的套路化,沒有另闢蹊徑,反而可能讓他自己的創作陷入了一條「囧途」。
借著《人在囧途》的勢頭,《泰囧》一上映,就取得了的好成績,一鼓作氣再來的《港囧》卻遭到了冷遇。
觀眾們期待借《囧媽》上映,能再次欣賞到徐崢再一次帶來的驚喜。
可惜,很多觀眾們可能要再次失望了。
01
《囧媽》的劇情和兩部前作如出一轍:一個事業小有所成的中年男人,與妻子和家人的關係日益緊張,陰差陽錯之後,與一個「完全不搭」的旅伴,同困在一段「囧途」之中,互相碰撞和磨合之後,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和價值觀,最後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而這一次,這個旅伴不是陌生人,而是主角徐伊萬自己的媽媽盧小花。
這一次的主線,徐導準備聊的是中國特色的親子關係。
題材很好,也非常能切中時下大眾的痛點。
只是,如今的新媒體幾乎已經將各種角度各種視角都寫完了,要找到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切入點還真不容易。
徐崢老師找是找到了,沒切好。
影片的開始,還是比較吸引人的,大家很容易就被帶入情節。
無論是徐伊萬和妻子的相處模式,還是媽媽盧小花的一言一行,都活脫脫地再現了當下現實生活中的情境,無比真實。
盧小花就是當代中國大媽的代言人,從各種養生的紅豆水薏米水到各種填鴨式投喂,還有獨具特色的強勢言論——「我是你媽,我不管你誰管你!」無一不在直擊觀眾們的內心:這不就是我和我爸媽的日常嗎?
徐崢是一個十分擅長用細節來搞笑的敘事者,雖然不少笑料看起來很面熟,但被他巧妙地融入到影片中後,反而有一種接地氣的和諧和滑稽。
而每一部影片,他都設定了比較精準的觀眾群體,這一次的《囧媽》,徐崢則是瞄準了中國大媽這一個十分有代表性的群體,提煉和放大了她們的特徵,輕而易舉就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而與之相對的是,這一次的情懷炒作瞄準了蘇聯情結。
開往莫斯科的列車,白雪皚皚的西伯利亞雪原,敢愛敢恨的戰鬥民族,還有那冰封的聖潔貝加爾湖,以及蘇聯歌曲。每一個細節都在彰顯著導演的良苦用心,可惜,最會撩觀眾的徐崢這一次有點尬撩。
《囧媽》預設了看電影的觀眾們都是對蘇聯文化有一定的情懷,也預設了觀眾們都是與時俱進,經常在網絡上衝浪的網民,能與網絡段子產生共鳴。
可惜,年輕一代對蘇聯情結早於漸行漸遠,而中老年朋友們對流行的網絡段子,也不太感冒。
這就比較尷尬了,情懷沒渲染夠,打動不了沒有相關閱歷的觀眾。負責搞笑的梗,因為不了解相關背景,而沒達到預期的效果。
本來想照顧不同的觀眾群,結果變成了兩頭不靠岸。
02
《泰囧》雖然有很多強行融梗的橋段,但是出來的效果不錯,觀眾對它的期待只要搞笑,而這一點《泰囧》做到了,它只負責搞笑,所以搞笑。至於其它的,觀眾沒有期待,也就沒有失望。
到了《港囧》怎麼辦,再炒冷飯嗎?那多沒意思啊。再說了,香港誒!多有意思啊,大把大把的懷舊感啊!當然要炒情懷了。
可惜徐崢老師的野心不小,搞笑的同時放點洋蔥催催淚的構想很好,可惜放的佐料太多,觀眾們一下子吃撐了,沒顧得上細品。
《港囧》裡填充的懷舊元素太多了,觀眾們的情緒還沒有代入進去就被迫轉場,走馬觀花,目不暇接,強行搞笑很尬,對人生的拷問與反思也沒引起共鳴。
一個人的人生能有多長,能與多少人相遇,又有多少回銘心刻骨,午夜夢回淚溼沾巾?
美妙的歌曲再多,最扣人心弦的也不過那幾首。
一個人窮盡一生,大多也只會深愛過一個人,一輩子再長,也可能有就一首主打歌。
《港囧》裡,填充的內容太滿。
到了《囧媽》裡,這種堆砌感還是十分強烈,各種段子各種梗,什麼好笑塞什麼。
可過猶不及的是,在主線敘事上,徐導做了減法,減得太過,以至於鋪墊不夠,衝突沒有合理化處理,影片下半場各種情節出現得就變得很突兀。
影片中母子倆的心結也就那麼一提,而盧小花夫妻之間的矛盾和犧牲一帶而過,以及坐著火車去莫斯科,對盧小花有什麼意義也並沒有完全鋪陳開來,觀眾不要計算的最終結果,需要渲染後代入場景,才會感同身受,引起共鳴。
而這些統統只是蜻蜓點水,點到即止,完全沒撓到痛處。
再加上強行出現生死危急關頭下,刻意凸顯的人性閃光點,不得不說,真的很尬。
不是非要處在危險之下的選擇才能打動人心,也不是非要逼到絕境,人們才能剖露心跡。
竊以為,細節之中更見真實,平淡之處方顯本心。
03
著名導演王晶曾經在吐槽大會上評價過徐崢:
「徐崢的戲都很賣錢,可是演的角色呢,都很單一,演的全是中年男人,劇情也全是中年危機。」
說實在的,這話有點偏頗,徐崢的演技確實沒得說,演藝圈裡沒幾個能比得上他的,他也一直在尋求突破。
但這話也確實說中了徐崢創作上的局限性。
而徐崢也應該意識到了自己的短板,無論是「囧系列」,還是在《幕後玩家》、《超時空同居》等影片中,他作為監製或出品人參與的影片中,我們都可以看出徐崢想要努力跳出限制了自己創作的固有窠臼,可惜從《囧媽》來看,並沒有太成功。
當然,如果考慮到影片的上映時間,作為一部賀歲片,又同時照顧到一家老小的觀眾群體,《囧媽》也不失為一部老少皆宜的喜劇片,值得一看。
作為導演,徐崢也算是很聰明很會撩觀眾了,講起段子來也超級厲害,可惜,講故事的手法還是不夠精湛。
與其打造一個套路,往裡面填充各種元素的,讓影片變得不尷不尬,還不如好好講一個故事,再往故事裡點綴一些笑料和段子,得到的效果更能打動觀眾。
畢竟,電影的類型再多,表現的手法再多,最基本的內核,還是故事。
最後套用央視主持人康輝點評選手的一句話:
「當然因為對你有更高的期待,所以我也想就再探討一點,在這三分鐘當中,是不是還有一些地方可以在強化一點……」
觀眾們對影片的挑刺與苛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算是一種期待。
有期望是一件好事,但不要把它變成壓力,我們更期待徐崢導演的電影,也能像他的演技一樣,帶給我們更多的驚豔。